瀕危物種黑喉歌鴝現身六盤山

2020-12-19 金臺資訊

6月16日,記者從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獲悉,近日,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拍攝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黑喉歌鴝的珍貴照片。

黑喉歌鴝是鶲科、歌鴝屬鳥類。雄鳥上體暗石板灰色,尾上覆羽亮黑色。雌鳥上體暗橄欖褐色,尾上覆羽和飛羽邊緣淡黃褐色,下體淡橄欖褐色,腹部中央沾染皮黃,其餘下體純白。「兩天內能分別拍攝到雄雌黑喉歌鴝,我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它們的出現可以說是對六盤山生態保護的肯定,也是對一直致力於六盤山生態建設的護林人的饋贈。」寧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森林公園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郭志宏說。

據介紹,黑喉歌鴝生境獨特,分布零散,屬於狹域分布型鳥類。歷史資料顯示,最早的記錄來自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的博物學家在中國的甘肅省隴南地區和陝西省太白山總共採集到10隻黑喉歌鴝的個體。之後一個多世紀,關於黑喉歌鴝的野外記錄屈指可數。多年來,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持續加大鳥類保護力度,堅持開展監督檢查、排查保護盲區、落實保護機制、實施打擊行動等一系列保護監管措施,鳥類資源不斷豐富,生態保護成效顯著。(記者 劉惠媛)

黑喉歌鴝雌鳥。

黑喉歌鴝雄鳥。(圖片由寧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相關焦點

  • 黑喉歌鴝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黑喉歌鴝,拉丁學名是Luscinia obscura,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的一種動物,定名人及年代是Berezowsky et Bianchi,1891,英文名稱是Black-throated Robin。此物種全長約127毫米。
  • 成都拍到第一張黑喉歌鴝照片 鳥友競相一睹真容
    黑喉歌鴝特徵  黑喉歌鴝的雄鳥通常只有14釐米長,腹部黃白,尾基部有白色閃斑,頭頂、背、兩翼及腰青石藍色,臉、胸、尾上覆羽、尾中心及尾端均為黑色。  世界上從未有野外照片公布的罕見鳥種黑喉歌鴝現身成都,被攝影愛好者「逮」了個正著。這一消息昨日網上炸開,引得眾鳥友紛紛前往一睹真容。  川大天使林內  愛鳥者拍到稀奇鳥兒  發現地位於四川大學的一片小樹林裡,因為常年是鳥的樂園,它的名字在鳥友中如雷貫耳天使林。
  • 成都監測記錄野生鳥類440種 拍下黑喉歌鴝珍貴影像
    成都監測記錄野生鳥類440種 拍下黑喉歌鴝珍貴影像 全世界首次有黑喉歌鴝的圖像資料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1日訊(記者 李楊)今天,記者從成都林業和園林管理局了解到  「現在生態環境越來越好,2011年秋天的時候,就在川大望江校區發現了一隻遷徙的『黑喉歌鴝』,最主要的是拍攝到了照片。這是我國第一發現這種鳥的野外活體,也是全世界第一次拍攝到的影像資料,」沈尤說:「還有在去年秋天,自來水公司旁邊的那段府南河邊上,發現了遷徙的鳥類『紅頸瓣蹼鷸』,這是我們成都新發現的鳥類。」
  • 興隆湖變成都平原最大水鳥越冬地 包括罕見黑喉歌鴝
    興隆湖變成都平原最大水鳥越冬地 包括罕見黑喉歌鴝 2015年04月08日 08:10:45 來源:成都晚報 >  445種  成都地區有記錄的鳥類總數  60種  近10年成都新發現鳥類  61.29%  在全省鳥類資源佔比  30.9%  在全國鳥類資源佔比  近5年8種鳥  被首次記錄  紅頸瓣蹼鷸  2011年在錦江南瓜灘  黑喉歌鴝
  • 全球首次拍到影像 黑喉歌鴝現身成都
    其中去年新增加的黑喉歌鴝,更是全球第一次拍攝到它的影像資料。380多隻救護鳥重回大自然「撲稜,撲稜……」一隻只被放飛的野生鳥兒騰空而起,扇動著翅膀在天空中盤旋,現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據悉,此次放飛的野生鳥兒共有9類380多隻。這些鳥兒大多來源於市民發現的受傷鳥兒或是森林公安收繳的非法獵捕的鳥兒。
  • 攝影師成都拍攝到珍稀黑喉歌鴝(圖)
    2011年5月2日上午,西南山地攝影師何屹拍攝到珍稀的黑喉歌鴝(鴝 拼音:qú)。
  •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額爾古納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額爾古納 12月2日,內蒙古額爾古納。攝影師在草原上近距離拍攝到一隻沙狐在雪地覓食。據人民網,沙狐主要棲息於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帶,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目錄。
  •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雪地覓食憨態可掬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據人民網,沙狐主要棲息於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帶,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目錄。
  • 看,六盤山上,極危物種黃胸鵐飛來
    黃胸鵐 何志遠 攝5月17日,寧夏鳥友何志遠在寧夏六盤山地區拍攝到了極危物種黃胸鵐。消息一出,引起了觀鳥人士的廣泛關注。要知道黃胸鵐別說在寧夏觀鳥圈十幾年來不曾出現過,就算在國內,也只是在遷徙季節極少地出現在江蘇和廣東等地。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沙狐現身內蒙古額爾古納 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
    來源:中國新聞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本文圖片均由 張淵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12月2日電(李愛平 秦緒偉 秦亞傑)12月2日晚間,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政府獲悉,該市發現一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 重慶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觀測人員在走訪周邊住戶還了解到,村民曾看到有疑似小天鵝、鴻雁等珍稀候鳥現身。專家根據推測是毛絨雁的一種,可能是鴻雁,灰雁。白色的體型比較大的那一隻可能是小天鵝,以往就有過小天鵝的記錄。經過近5年的持續觀測,發現不僅有珍稀瀕危候鳥頻繁現身,而且數量和種類很穩定。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裡食料充足多樣,溼地類型多樣,是理想的候鳥越冬地。每到冬季,雁鴨類候鳥向南遷徙中,或到漢豐湖歇腳或留下來過冬。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錦織發言引發高級魚 「黑喉」瀕危 島根縣3月開始設置新的「禁漁區」
    作為高級魚廣為人知,大受歡迎的「黑喉」,有可能將來捕不到了,所以島根縣開始採取資源保護措施。2014年9月,在全美網球公開賽中獲得亞軍的錦織圭運動員,在回國後說:「有黑喉魚的話,真想吃啊。」加之2015年3月北陸新幹線的開通,使得遊客及土特產的購買需求大為增加。
  • 行動起來,保護海洋瀕危物種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CITES 公約」)秘書處確定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的主題為「水下的生命:為了人類和地球」,重點聚焦海洋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為此,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騰訊企鵝愛地球一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國家瀕管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指導下,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海洋世界》雜誌聯合發起了關注海洋瀕危物種的主題線上傳播活動。明星李光潔、關曉彤、陸宇鵬作為本次活動的三位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大使,也積極呼籲大眾關注水下的生命,以「生命比虛榮更重要,保護海洋瀕危物種」為主題發聲。
  • 瀕危物種,很多你沒見過卻悄悄地消失了
    攝影展上,也有很多中國的瀕危物種,例如華南虎,熊貓。此外還有考拉,索馬利亞野驢等可愛的生物,這些都是喬爾幾十年的心血之作。考拉,影像方舟 Photo Ark 系列。索馬利亞野驢,影像方舟 Photo Ark 系列。
  • 《2011年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公布
    本報訊 記者丁洪美報導 6月16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2011年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專家們這次共評估了59508個物種。
  • IUCN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綠色時報6月13日報導(作者丁洪美) 6月12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這一最新版的名錄顯示,79%的溫帶杓蘭屬蘭花和94%的狐猴受到滅絕威脅。而巴西世界盃吉祥物三帶犰狳由於其種群數量持續下降,仍處於脆弱等級。  今年是IUCN紅色名錄發布50周年。
  • 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1種動植物物種已經滅絕
    ▼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隨著小灰豚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進入瀕危類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淡水海豚物種都被列為瀕危物種。根據該保護組織的數據,截至12月,在周四發布的最新名單中包括的128918個物種中,有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電話:010-68047618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前不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其中有2.8萬餘個物種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