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拍到影像 黑喉歌鴝現身成都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昨日,成都市第31屆「愛鳥周」活動在崇州市街子古鎮拉開帷幕,今年「愛鳥周」活動的主題是「愛鳥護鳥觀鳥,共享自然之美」。記者了解到,在本屆「愛鳥周」裡,還有豐富多彩的觀鳥活動,讓老百姓認識鳥類,愛上鳥類,共同參與到保護鳥類的行動中。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到目前為止共記錄到野生鳥類440種,不僅是全國擁有鳥類最多的城市之一,而且成都的鳥類種數已經相當於整個歐洲。其中去年新增加的黑喉歌鴝,更是全球第一次拍攝到它的影像資料。

380多隻救護鳥重回大自然

「撲稜,撲稜……」一隻只被放飛的野生鳥兒騰空而起,扇動著翅膀在天空中盤旋,現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據悉,此次放飛的野生鳥兒共有9類380多隻。這些鳥兒大多來源於市民發現的受傷鳥兒或是森林公安收繳的非法獵捕的鳥兒。當這些鳥兒經過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成都動物園)救治後,已完全康復並具備野外生存能力。

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強鳥類救護與繁育科研,至今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總共救護鳥類已達3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隻,為黑頸鶴;同時在珍稀鳥類繁殖方面也取得較好成績,共繁殖成活鳥類17種103隻,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5種9隻,包括東方白鸛、藍鷳、鴕鳥、鮭色鳳頭鸚鵡、小葵花鸚鵡等。

據了解,在本屆「愛鳥周」活動中,還有成都市第二屆萬人數鳥活動,成都地區第七屆觀鳥大賽,繪畫、攝影、標本、野生動物保護教育展覽,鳥類專家諮詢活動等。「我們通過各式各樣親近自然的觀鳥活動,讓大家觀察鳥類,認識鳥類,愛上鳥類,從而保護鳥類,並認識到保護鳥類就是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相關負責人說道。

成都記錄到鳥類種數達440種

成都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鳥兒最有「發言權」,黑喉歌鴝「紮根」成都,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拍攝到野外活體。據了解,近年來,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會同成都觀鳥會等保護組織,持續開展鳥類調查與監測,觀察記錄到大量野生鳥類,對掌握野鳥生存狀況,生態環境變化,防控禽流感等起到積極的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市共記錄到野生鳥類440種,比上年新增加2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增加2種野生鳥類是「紅頸瓣蹼鷸」和「黑喉歌鴝(音qú)」。其中黑喉歌鴝更是難得,它不僅是我國第一次發現野外活體,更是在全世界第一次拍攝到它的影像資料。

據了解,近年來,成都地區的野生鳥類種群穩定,數量增加,繼2008年在成都發現紫翅椋鳥、太平鳥、彩䴉、烏雕、林雕、反嘴鷸等6種鳥的新記錄後,2009年,成都市野生鳥類總體上呈現品種緩慢增加、種群繼續擴大的趨勢,還發現銷聲匿跡半世紀的棉鳧。在2011年,又發現黑喉歌鴝和紅頸瓣蹼鷸。據了解,在成都最珍稀的鳥兒要數綠尾紅稚、紅腹錦雞、四川稚鶉和暗色孔雀。這些鳥僅出現在都江堰、大邑、崇州和彭州等地的山區。

本報記者 李凌翌 王喆

相關焦點

  • 成都監測記錄野生鳥類440種 拍下黑喉歌鴝珍貴影像
    成都監測記錄野生鳥類440種 拍下黑喉歌鴝珍貴影像 全世界首次有黑喉歌鴝的圖像資料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1日訊(記者 李楊)今天,記者從成都林業和園林管理局了解到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成都市已記錄野生鳥類440種,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已救護鳥類38種111隻,繁殖成活鳥類17種103隻。成都市觀鳥協會會長沈尤告訴記者,現在成都的環境越來越好,也吸引著不少珍貴的鳥類。  「現在生態環境越來越好,2011年秋天的時候,就在川大望江校區發現了一隻遷徙的『黑喉歌鴝』,最主要的是拍攝到了照片。
  • 成都拍到第一張黑喉歌鴝照片 鳥友競相一睹真容
    世界上從未有野外照片公布的罕見鳥種黑喉歌鴝現身成都,被攝影愛好者「逮」了個正著。這一消息昨日網上炸開,引得眾鳥友紛紛前往一睹真容。  川大天使林內  愛鳥者拍到稀奇鳥兒  發現地位於四川大學的一片小樹林裡,因為常年是鳥的樂園,它的名字在鳥友中如雷貫耳天使林。
  • 成都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本報訊 (記者 王琳黎)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 成都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原標題:成都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黑喉潛鳥 圖據成都觀鳥會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
  • 黑喉歌鴝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黑喉歌鴝,拉丁學名是Luscinia obscura,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的一種動物,定名人及年代是Berezowsky et Bianchi,1891,英文名稱是Black-throated Robin。此物種全長約127毫米。
  • 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青腳濱鷸、花臉鴨、黑喉潛鳥 中白鷺、白琵鷺、斑頭雁 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 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 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落腳興隆湖 本次觀測到的黑喉潛鳥 僅在興隆湖出現,
  • 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 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本報訊 (記者 王琳黎)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 興隆湖變成都平原最大水鳥越冬地 包括罕見黑喉歌鴝
    興隆湖變成都平原最大水鳥越冬地 包括罕見黑喉歌鴝 2015年04月08日 08:10:45 來源:成都晚報   數說成都野生鳥兒  445種  成都地區有記錄的鳥類總數  60種  近10年成都新發現鳥類  61.29%  在全省鳥類資源佔比  30.9%  在全國鳥類資源佔比
  • 攝影師成都拍攝到珍稀黑喉歌鴝(圖)
    2011年5月2日上午,西南山地攝影師何屹拍攝到珍稀的黑喉歌鴝(鴝 拼音:qú)。但現在,它又把鳥友多年以來的期望和幻想變成了現實,一隻從來未曾有國人觀察過,甚至未有野外照片公布的鳥種,恍恍之中來到了我們的面前,下面的影像說明了一切,這是對這片神奇之地的最好獎勵,這是對堅持不懈的鳥友的最好獎勵,這裡,甚至已經成為四川觀鳥聖地之翹楚,當然,不是這一片小樹林在戰鬥,它代表了成都平原為遷徙過境的候鳥所能提供力所能及幫助的典型生境,正是這些殘存的綠洲,讓它們在前行的路上靜心休憩,養精蓄銳
  • 又到觀鳥季!黑喉潛鳥首現四川,成都「觀鳥地圖」看這裡
    《報告》顯示,一季度調查監測涉及點位近50個,覆蓋到成都市域的所有生境類型,共記錄到鳥類170種21189隻,鳥種數量佔成都市已知分布鳥種數量(成都市境內記錄鳥類491種)的34.62%(170/491)。此外,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平原鳥類遷徙、越冬、留居等活動情況穩定正常,新增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等3個鳥種記錄。
  • 秦皇島市首次發現珍稀鳥類黑喉巖鷚(圖)
    王敬波、楊忠文發現的黑喉巖鷚。黑喉巖鷚喉部羽毛有標誌性的黑色。後經鳥類環志站站長楊金光初步確認,王敬波他們發現的這隻鳥有可能是黑喉巖鷚,為了進一步確認,他們將它的照片發給了常年來秦皇島市環志的瑞典鳥類專家布·彼得森布與國內專家、愛鳥人士共同論證鑑別,最終確認此鳥為黑喉巖鷚,在河北省乃至更大的範圍內尚屬首次被發現。
  • 新觀察到十種水鳥 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原標題:新觀察到十種水鳥 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4月9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第一季度2020.01.01—03.31)》(以下簡稱《報告》)出爐。
  • 雲南首次拍到大靈貓活體影像
    原標題:雲南首次拍到大靈貓活體影像   大靈貓活體影像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日前,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在勐臘縣東北部的中國—寮國跨境區域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聯合調查中,
  • 首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出爐,盤點成都市內及周邊15處觀鳥...
    52種雁鴨類水鳥單次統計的最大數量為3500隻以上這些美麗的生靈,都來過興隆湖:白鶺鴒↓小鸊(pì)鵜(tī)↓蒼鷺↓還有黑喉潛鳥是今年初才看到的四川鳥類新紀錄據悉,黑喉潛鳥是海鳥僅在國內東北的沿海地區有此前從未在成都被觀察到對此,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說:「黑喉潛鳥現身興隆湖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成都的生態環境正在越來越好。」
  • 瀕危物種黑喉歌鴝現身六盤山
    6月16日,記者從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獲悉,近日,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拍攝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黑喉歌鴝的珍貴照片。黑喉歌鴝是鶲科、歌鴝屬鳥類。雄鳥上體暗石板灰色,尾上覆羽亮黑色。
  • 紅喉歌鴝大家知道如何馴養嗎?一起了解一下吧!
    飼養器具鳥籠,飼養紅喉歌鴝宜用專 門的點頦籠,籠高一般不 超過30釐米,為竹製圓籠 (圖12)。籠內設一棲木,籠底為薄木板,在底板上 加有一塑料板作為接糞 板,接糞板可以抽出洗刷,以保持底板乾燥,延長鳥 籠的使用壽命。食具飼養紅喉歌鴝的食缸一般用口大、平底、體淺 的食缸,水缸可用腰鼓形食缸代替。
  • 紅喉歌鴝應該要怎麼選擇?該如何調教?快來看看吧!
    鳥籠:飼養紅喉歌鴝宜用專門的點頦籠,籠高一般不超過30釐米,為竹製圓籠籠內設一棲木,籠底為薄木板,在底板上加有一塑料板作為接糞板,接糞板可以抽出洗刷,以保持底板乾燥,延長鳥籠的使用壽命。紅喉歌鴝的幼鳥、成鳥均可馴養,但以養當年幼鳥為好,因為幼鳥較容易適應籠中生活,飼養壽命也較長。成鳥性較野,飼養難度較大,秋季該鳥從繁殖地遷往越冬地,因此捕捉野鳥或到花鳥市場選鳥都宜在秋季。飼養紅喉歌鴝一般都選擇雄性。雌雄的區別明顯:雄鳥喉部羽毛呈赤紅色,而雌鳥喉部羽毛為白色;雄鳥的眉羽為白色,而雌鳥的眉羽為淡黃色。
  • 成都越冬水鳥「普查」:觀測到近3萬隻,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9個小時、30多個點位的調查中,大家發現,這次觀察到了水鳥65種29987隻,和去年相比多了近萬隻,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也有十種水鳥為本次調查新增記錄——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
  • 迷彩潛伏扛著「大炮」 拍下黑喉潛鳥真辛苦
    黑喉潛鳥  浙江在線03月19日訊等待著、等待著……出來了、出來了……咔嚓、咔嚓……鏡頭中竟然驚現了黑喉潛鳥。前天,寧波鎮海嵐山水庫邊,多頂迷彩帳篷一字排開,8支穿上了迷彩外套的專業級「大炮」(長焦鏡頭),還有一臺攝像機也從帳篷裡伸出頭來……如此嚴陣以待,就是為了拍攝珍稀的紅喉潛鳥與黑喉潛鳥(善於潛水捕魚的鳥類)!  在浙江野鳥會網站的觀鳥論壇上,關於這次杭甬鳥友「會戰」潛鳥的帖子成了絕對的熱門帖,凡「參戰」者皆連呼「過癮」。
  • 水中珍禽青頭潛鴨現身蒲江 成都將開啟新一輪水鳥調查
    封面新聞記者 楊濤頭戴青色帽子,陽光下泛著金屬般的光澤;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 ,在水面覓食……1月3日,全球極為罕見的青頭潛鴨現身四川省蒲江縣蒲江河中,躲在一群水鳥中間,頗為「低調」。這也是蒲江縣今年首次拍攝到青頭潛鴨「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