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返回岸上都已經是深夜,李一博看到網內的龍蝦大豐收,辛勞煙消雲散。(美國《世界日報》)
中國僑網3月2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加州擁有獨天得厚的地理環境,海洋資源豐富,適逢「聖嬰現象」使海水暖化,近來出海漁獲豐富,華人釣客在龍蝦季節大豐收,從去年10底至今年3月中旬,前後撈到200多隻龍蝦,從龍蝦色拉、火鍋到煎煮炒炸樣樣來,親朋好友吃到眉開眼笑。
李一博從十幾年前接觸釣魚,五年前瘋狂投入,不單全套釣具一應俱全,還自購一艘釣魚船和獲得美國海岸防衛隊(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核發的100噸船隻駕照。從此,過著逢周末假日即出海一遊的漁夫生活,每個季節可捕撈哪些魚種,他了如指掌。舉例來說,龍蝦季節剛剛結束,緊接而來的是黃尾魚(Yellow Tail)過境,此時出海可滿載而歸。
談及「聖嬰現象」、海水暖化,李一博自有深刻感受,魚群出沒時間和數量與過往有極大不同。龍蝦常棲息於華氏55至60度之間水溫的海域,均溫提升八度的海水並不會增加撈捕量,儘管他從去年底至今,已累積撈到200多隻。他說:「從去年10月底起,我每周都和幾位釣友固定出海,按照加州漁獵局所規定一人七隻,本季最大隻約六磅左右,過往曾撈到七磅重的龍蝦,若尺寸過小、過輕則一律放生,前後加起來已撈約200隻,以致餐餐都大吃龍蝦,分送親朋好友後仍吃不完。」
儘管適逢季節,要補到這種肉鮮味美的加州「斷溝龍蝦」(California Spiny Lobster)並不容易,釣客想豐收需付出代價。首先,配合龍蝦活動的習性,捕撈時間點都在夜間,於寒風刺骨的冬夜出海抓龍蝦其實不太好受。以李一博為例,他每次出海都是一整天,將船開到卡塔琳娜島(Santa Catalina Island)沿海捕撈,返回港口已午夜時分,雖覺疲累,但看著網裡活跳跳的龍蝦,和親友們美食入口的笑容,辛勞均告煙消雲散。
根據加州漁獵局海洋學家Travis Buck表示,全球龍蝦約40餘種,而「斷溝龍蝦」棲息地分布是從加州 Point Conception、Magdalena Bay,往南到墨西哥的下加州沿海等地,平均重量均超過一磅,季節持續到3月中旬為止。
民眾若有興趣抓龍蝦,李一博給予建議:「在加州捉龍蝦規則繁瑣,必須購買當季限定的捕撈執照,太小的龍蝦記得要放生,挾帶上岸會吃官司,屆時得繳罰款跟出庭。」捕捉方式,一般是利用覓食特性,將含魚餌的網子撒到海底,龍蝦進入即被纏住入網。新手他說可搭商業漁船,有專業水手幫忙灑網跟收網,並篩選龍蝦攜帶上岸,一次收費在60到100元間,行前並記得多穿外套以免著涼。(陳光立)
【編輯:李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