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舊金山華人蝦村見證華人移民百年滄桑

2020-12-2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28日報導 美媒稱,北加州舊金山北面海灣的華人蝦村,從極盛時期的六百多人,到近期最後一個漁民去世,記錄了一百多年來華人移民的滄桑。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8月23日報導,中國移民從1860年代開始在北加州舊金山海灣一帶捕蝦,這一帶的華人蝦村在極盛時期有20到30個,居民五、六百人,其中在舊金山海灣北面聖帕布羅灣西岸的華人蝦村是迄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個。

今年八月十五日,蝦村碩果僅存的華人居民法蘭克·關在靠近碼頭的一棟木屋裡壽終正寢,距離他91歲生日只有幾天。法蘭克·關的一生,為當地華人蝦村多年來的生活歷史展示畫上了句號。

報導稱,法蘭克·關的祖父一百多年前在華人蝦村落腳,法蘭克在二戰期間成為美國海軍,戰後返鄉到海上捕蝦維持家業,持續半個多世紀,見證了海灣和華人變遷的歷史。

蝦村的漁民大多來自中國廣東的珠江三角洲,捕蝦對他們來說駕輕就熟。漁民捕獲的草蝦大部分都在村落後面的山坡曬成幹蝦和蝦米,然後運送到中國和美國的華人社區出售。

1880以後,許多法令對華人漁民的作業加以限制,衝擊最大的是禁止使用袋型網的法令,儘管有些漁民另外發展新的捕蝦方法,但捕蝦的黃金時代逐漸滑坡。

法蘭克曾回憶稱,在40年代,一網就可以捕到五百磅蝦子 ,一艘船一天可以收穫兩噸。但上世紀六十年代,政府把河流的淡水通過渠道輸送給農田灌溉以及洛杉磯地區的需要,海灣的水鹽分過高,導致蝦難以繁殖,一天只能捕到四五十磅,多半作為魚餌出售。

法蘭克曾稱,他小時候,生長在舊金山的中國城的華人孩子就沒有出頭的日子,而如今他們已經進入了主流社會。

報導稱,華人蝦村在1977年成為加州州立公園,當地的漁民除法蘭克以外都已經星散。法蘭克獲準繼續居住在公園裡,他每天捕蝦,維修古蹟建築和裡面的設備,公園裡的小吃店是他的家族事業,每逢周末,他會供應蛤蜊濃湯給遊客享用。

法蘭克和海洋國家公園的官員約翰·繆爾是忘年之交。繆爾曾到中國研習造船技術,2003年,他根據老照片和船隻殘骸設計製造了歸裡思號捕蝦船,並以法蘭克的白人母親Grace的名字把這艘帆船命名為關·歸裡思號,每年夏天都停泊在華人蝦村的碼頭。

法蘭克經常和繆爾一起接待遊客,他一直是這個州立公園出名的活化石。爾在法蘭克過世後表示,法蘭克是個罕見的人物,是華人蝦村真正的生活歷史。他在聲明中還說,當你來到蝦村,你仿佛走入時光隧道,那種感覺很大部分是因為法蘭克在那裡。

法蘭克十年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曾說,他會繼續住在這裡,直到公園管理局把他趕出去,或者等老天要他去報到。

報導稱,這一天終究來到,在華人蝦村的碼頭旁邊,關·歸裡思號隨著微波擺蕩,反映在瀲灩的水光裡,是一個老人與海的故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法蘭克和公園解說員(美國之音網絡截圖)

相關焦點

  • 美加州華人蝦村州立公園唯一居民離世
    中新社舊金山8月23日電 題:美加州華人蝦村州立公園唯一居民離世  中新社記者 劉丹  美國加州華人蝦村州立公園(China Camp State Park)唯一居民、華人移民美國百年歷史的守護人關文(Frank Quan)本月15日離世,距離他91歲生日只差10天。
  • 舊金山華人蝦村遺址記錄華裔發展史 僑社集資保護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舊金山以北的華人蝦村州立公園(China Camp State Park),不久前舉行了盛大的開放日慶祝籌款活動,舞龍舞獅、烤肉、參觀博物館,及欣賞音樂和藝術作品等。
  • 美劇《戰士》:舊金山華人移民秘史
    後來才知道,大陸說的舊金山、香港說的舊金山、英文歌裡唱的聖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原來是同一個地方。清朝末年正是美國西部淘金熱的時代,這個時候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坐船到這裡。當時的華人移民管這個地方叫「金山」。後來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附近又有新的金礦發現,於是華人華僑開始管原來的「金山」叫「舊金山」。
  • 感恩節在即 舊金山華人新移民排隊領火雞餐
    感恩節在即 舊金山華人新移民排隊領火雞餐
  • 1820到2020,看兩百年的華人移民史美國從華人身上得到與失去
    1884年修正案更強化了允許先前到來的入境移民離開美國和回國的規定,同時闡明,該法適用於一切華人而無論他們的國籍為何。《排華法案》,還出現了一個專屬於那段歷史中的名詞——「紙兒子」(paper son)。1906年,舊金山發生地震後,大部分華人移民的檔案遭到毀壞。在移民局重補檔案的過程中,不少華人便趁這個機會「鑽空子」。
  • 舊金山:華人移民最多的城市之一,一座很多人迷戀的城市
    舊金山,又譯「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舊金山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平洋沿岸港口城市,加州僅次於洛杉磯的第二大城市,美國西部最大的金融中心和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舊金山是19世紀的淘金熱聖地,是華人移民最多的城市之一,三面環水,一面環山。舊金山因地理位置原因早晚溫差較大,所以去舊金山的時候,即使是夏季也建議帶上一件薄外套。
  • 舊金山華人熱愛廣場文化 稱是唐人街核心(圖)
    一群華人老太在廣場上玩撲克。美國《僑報》  中新網8月9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舊金山唐人街多年來一直吸引著全球各地的遊客,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此參觀,希望了解華人文化和歷史。  「每到文化節,我都帶著遊客去舊金山不同的歷史名勝。後來,我們都直接帶遊客去唐人街,因為這裡有很多故事,這裡是如何從一個移民難民營變成如今的遊客聖地,這一切都引人入勝。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了解這些歷史。」  但對於華人而言,最初的感受可能並不一樣。
  • 希臘華人移民風雨十年路:愛琴海畔的華人在成長
    希臘華人移民風雨十年路:愛琴海畔的華人在成長 2008年11月23日 1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規模的中國移民湧入希臘還是從本世紀初開始的,相比英、美國等老牌移民國家的華人遷入歷史,希臘華人的歷史顯然也就短的多,自然這些中國移民也就年輕的多。他們大多都是其他歐洲國家老華僑的第二代子女,在目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下背井離鄉,在新的國度裡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
  • 疫情期間舊金山百年華人醫院為華埠「保駕護航」
    中新網6月2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舊金山人口最為密集的街區,也被認為是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風險最高的地區,在一家超過百年歷史的華人醫院的帶領下,最終逃離了疫情的侵襲。圖為舊金山東華醫院急診樓。(圖片來源:東華醫院官網)  據CBS旗下KPIX5電視臺報導,舊金山華埠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新冠病毒傳播熱點,在那裡,成千上萬人擠在被稱為SRO的單間公寓裡。  「我們很擔心。」東華醫院(ChineseHospital)CEO張建清博士說。  東華醫院的一些醫生也意識到灣區的感染情況可能會暴發,其中就包括詹妮弗·陳(JenniferChen)。
  • 美媒:舊金山華人捐助武漢抗疫 盡全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一位是全職太太,一位是矽谷企業的程式設計師,在舊金山灣區華人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抗擊疫情捐助物資的戰役中,他們都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同鄉會捐了、校友會也捐了,當我關注這件事情時,已經基本買不到口罩了,當時看到北美華人捐助平臺,說在舊金山的貨運倉庫沒人打包,我覺得能夠出一份力也好,由於我是全職太太時間靈活,就報名參加了義工。舊金山華人援助武漢物資。
  • 盤點在美華人最喜愛定居的十大城市!
    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美華人已達425萬,佔美國亞裔族群之首,也是所有少數族裔中僅次於墨西哥的第二大族群。這些移民美國的華人多數喜愛定居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大都會城市。
  • 洛杉磯成為華人最多的城市,為何洛杉磯成了華人眼中的香餑餑?
    美國華人有452萬,是美國亞裔移民當中最大的族群,那你知道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是哪一個嗎?不是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也不是美國首府華盛頓,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舊金山,而是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那麼為什麼華人愛在洛杉磯扎推呢?
  • 探訪泰國龍仔厝:獨特的華人移民文化
    中國僑網3月16日電 據泰國《世界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他金河(Tha Chin River)蜿蜒流進暹羅灣,形成猶如龍首的半島,泰國當地華人稱之為「龍仔厝(ThaChalom)」,幾百年融合出獨特的華人移民文化、寺廟、漁業及美食,值得花一天的時間來探訪。
  • 新興產業把華人新移民帶入英文圈
    中國僑網1月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華人在美國經營中餐館已有超過百年歷史,以前來美新移民多是在中餐館這類華人傳統產業中討生活,因為英語語言能力有限,他們很少有人能夠「逃離」中國城。
  • 加拿大究竟有多少華人?
    加拿大是世界著名的移民接納國,其人口增長超過82%都來自接納移民,而每年加拿大接收的外國移民之中,華人常年位列首位。由於華人在加拿大數量的不斷增加,漢語也成為了加拿大繼英語和法語之後,加拿大第三大常見的母語,絕大多數的加拿大華人,依舊能夠熟練掌握漢語,倒是有將近兩成的加拿大華人其實並不能熟練使用英語或者法語。
  • 海外華媒構築全球華人「文化家園」
    海外華媒構築全球華人「文化家園」 >   中新社北京9月5日電 題:海外華媒構築全球華人「文化家園」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高科技與信息傳播使人們關注當前與未來時,多元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卻恰好成為滾滾紅塵紛紜繁雜的世界中的心靈棲息地……」第七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前夕,美國《紅杉林》雜誌總編輯呂紅撰文解讀海外華文媒體在異域文化中對「家國情懷」的堅守。
  • 華人積極謀求唐人街轉型
    溫哥華唐人街是北美最大的華埠之一,這裡不僅有繁多的華人商鋪,也匯集有上百年歷史的中華會館堂所老樓、孫中山來溫哥華時曾下榻過的酒店等等,一段段歷史都在訴說著這裡往日的榮光。  「7年前剛到溫哥華的時候就去了唐人街,很蕭條,年輕的移民都不願意去,只有年紀大的還留在那裡。朋友介紹的時候還說,你自己一個人別過來,治安不好」,生活在溫哥華的李潔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 舊金山中餐館感恩節中式火雞難預訂 華人食客遺憾
    舊金山爾灣中餐廳火雞預訂需求量越來越多。(美國《世界日報》/尚穎 攝)中國僑網11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11月感恩節將至,舊金山爾灣市不少華人民眾記取往年教訓,早早開始向喜愛的中餐館預訂烤好的火雞,因為近年來爾灣中餐館感恩節期間火雞預訂供不應求。但有華人市民反映,今年一些頗受歡迎的爾灣中餐館已取消感恩節大餐預訂烤制火雞的業務。
  • 美媒:美華人後院曬臘肉驚動記者 卻不知道被投訴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近日,美國紐約皇后區一戶華人家庭利用後院曬臘肉,卻不料遭到附近鄰居的強烈反對,鄰居將此事在社交媒體上曝光後引發熱議,還引來了主流媒體上門採訪。有關這起事件,這戶華人家庭和鄰居各執一詞。當事人表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投訴。
  • 廚師培訓助美華人移民謀生 就業率70%受僱主信賴
    廚師培訓助美華人移民謀生 就業率70%受僱主信賴   據《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報導,袁是半島酒店 「上海露臺」(Shanghai Terrace)餐廳的主廚,他從這項由華人諮詢服務處(Chinese American Service League,CASL)開辦的廚師課程中僱傭的助手,佔其12名廚師隊伍的一半。  袁稱,「CASL教授的課程非常基礎,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