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得瑟的時候,會說:來瓶82年的礦泉水
老年人得瑟的時候,會說:來瓶82年的茅臺
中年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會說:來瓶82年的拉菲!
82年的拉菲不光開啟了我國人民與紅酒的歷史,更是將紅酒與裝X緊密的聯繫到了一起,就像一提起白酒,一定是茅臺,一提起紅酒,一定是82年拉菲。
黃金時期港片的風靡給國人在那個電視臺還沒有幾個的時期帶來了無數新奇的事物,82年拉菲算是其中之一。
電影裡大佬出場,穿西裝、打領帶、帶小弟,什麼都不做,上來就要一瓶82年的拉菲,不然都不好意思當老大一樣,仿佛一瓶82年拉菲下肚,智商、氣勢、武力值全部爆表。而深受港片影響的國內人民在這股浪潮下,也將82年拉菲當成了面子、貴、有排面的代名詞。他不一定會喝酒,但一定知道82年的拉菲好,你問他怎麼好,他會說:發哥說好就是好。所以你看,發哥應該才是植入廣告的鼻祖。
自從拉菲在國內興起之後,自然是供不應求,談客戶要喝、見重要人士要喝,甚至拜見未來老丈人也要喝。一夜之間這瓶一級酒莊的名酒仿佛走進了萬千尋常百姓家,人人皆知,但價格可並沒有需求的上漲下降,依舊是貴的那麼堅挺。可是,82年的拉菲真的有那麼多麼?
或許知道真相的他們會留下悔恨的淚水。
根據拉菲官網顯示,拉菲一年的產量在1.5萬箱到2萬箱之間,也就是20萬瓶左右(每箱12瓶)。刨去與酒莊合作的全球各王室的訂單,真正流入市場的不超過19萬瓶。其中,中國大陸及香港每年的配額大概為4萬到5萬瓶。央視《經濟信息聯播》更是報導,東莞一家知名的五星酒店一年就可以賣出4萬瓶拉菲,廣東地區每年的消費量是正常進口量的5倍以上。所以,我可以堅定的表示:漱口都是82年拉菲的林家棟同學絕對是買了假酒。
那麼,82年拉菲到底是怎樣的酒?它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可以名氣如此之大?它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82年指的是這瓶酒的年份,其實紅酒的年份並不是代表這支酒誕生的那一年,而是葡萄採摘時的年份。而年份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方面是因為這代表了當年的氣候如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葡萄酒的質量好壞;另一方面,它也告訴了我們這款酒經歷了多久的陳年,是否已到了最佳適飲期。就是說它可以告訴我們這瓶酒到底是「幼兒園」,還是「初中」,亦或是「大學畢業」。
1982年之前,因受「假酒案」的影響,整個波爾多地區產量銳減,各個酒莊痛苦不跌,大環境不好,眼看著就要活不下去了,或許是祈禱有了作用,上帝心一軟,於是就出現了波爾多歷史上最好的年份之一。
這一年的波爾多開局大利,直接打出一波神操作——夏季炎熱不乾燥,使葡萄擁有非常好的成熟度,成色飽滿,果香濃鬱;採收季陽光燦爛無雨水,保障了葡萄在最好狀態下進行採收。製造頂級葡萄酒的幾大要素都備齊了,這下大家都樂了:萬事俱備,那還等啥,開幹吧!人人甩胳膊挽袖子、卯足了勁,於是,這一款後來享譽全球的酒正式面世。
好產品有了,沒有好宣傳可不行,那時紅酒最好的營銷渠道便是評酒師,可那時評酒師的日子也不好過。1980年前西方消費者也沒有什麼好的中立的品酒建議和標準,都是酒商來做宣傳。80年代開始,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消費者保護主義運動,這場運動產生了兩個最早的獨立評酒師:羅伯特·芬尼根(Robert Finigan),和羅伯特·帕克(Robert M. Parker Jr.)。
這兩位大哥不僅打破了與酒商的利益聯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中立的紅酒建議,而且還提高了評酒師的地位,原來是客人來了說:我要XXX紅酒,別給我推薦,現在是:您給我推薦推薦?瞬間翻身農奴做主人。
走向人生巔峰的羅伯特·帕克開啟了自己的嘴遁大招,在自己的半月刊簡報《The Wine Advocate》上堅稱82年是波爾多紅酒的「世紀之年」,大有一副:甭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意思。
嘴遁一開,一直低迷的紅酒行業也送上了助攻,對82年波爾多紅酒的評價開始壓倒性地往好的一面傾斜,這一波強勢開黑給了消費者極大的信心,瘋狂買入,使82年波多爾紅酒的價格一路飆升。帕克自然也憑藉這一手嘴遁神技聲名鵲起,成為了全世界對紅酒銷量與價格影響最大的評酒師之一。在評酒師、業內專業刊物、酒商三方開黑、通力合作之下,確立了職業評酒師的地位,更是將82年拉菲的價值推向頂峰。
在國外,82年拉菲真的是風生水起,妥妥的C位,大名鼎鼎的「波爾多之子」,可它是怎樣進入中國的呢?這就不得不提港商葉福章。
彼時的葉福章剛剛在在香港成立立福堯貿易有限公司(Topsy Trading Co.)自己打天下,那時的港商做的都是辛苦買賣,奈何老葉就是運氣好,幾百箱清倉大甩賣的82年拉菲超低價格砸到他的面前,這一砸,就開創了82年拉菲在國內的地位。
隨著各種宣傳、運作,一級酒莊的名號在香港很快就成了身份與財富的象徵。97年香港回歸以後,就著地理位置的便利,廣東的商人開始將拉菲從香港的免稅商店帶到大陸的酒桌上;江浙一帶商業頭腦靈活的商人也開始炒拉菲賺錢了。2004年中國大陸降低進口葡萄酒關稅,更加助推了這一趨勢。
介紹完82年拉菲的前世今生,那麼這款82年神酒到底好不好喝?配不配得起它如此「巨大」的名聲呢?
從口感上來說,葡萄酒會隨著陳年,口感持續提升達到頂峰,進入「青年期」。在這之後,其味道的表現隨著香氣的衰退開始下滑,進入「衰老期」。這段陳年過程中有一個時間窗,期間酒的口感達到了我們的預期,我們稱之為「適飲期」。
受到不同酒款風味物質的多寡和葡萄品種特色的影響,有些葡萄酒一上市就是適飲期,這時暢飲最佳,保存起來就會降低它的價值。但最佳狀態保持兩三年後就會開始走下坡路,提早步入「衰老期」。
而有的葡萄酒「天賦異稟」,可能需要5、6年以上的漫長且耐心等待,但進入適飲期後卻能保持這個水準10多年,這一階段什麼時候喝都可以。82年的拉菲就是這一類,甚至更勝一籌,它需要至少十年左右的等待,適飲期甚至長達二三十年。
紅酒雖然沒有所謂的保質期,可因為年份的不同,顏色也會有逐漸的變化。紅酒可不像白酒,壇口一封,地窖一放,越久越好,紅酒嬌貴的很。隨著時間的推移,紅酒內的天然色素會隨之變化,色素的丟失導致顏色會由深變淺,直到變成棕色,這時,無論是口感、丹寧的活躍度都降到最低,這瓶酒的價值也隨之灰飛煙滅,只能丟棄。
但82年的拉菲直到2010年都依然呈深紅色,就是現在所說的「凍顏」,2016年才開始有邊緣變磚紅的跡象,這確實很難得。所以,雖然紅酒並不一定是年份越久越好喝,可82年拉菲這款酒卻是個例外,不得不說,這瓶逢時而生的酒確實有自己的兩把刷子,不然在挑剔的評酒師口中也不可能時至今日都備受讚譽。
最後,再說說這瓶酒的收藏價值。
82年的拉菲雖然價值、品質都是頂級產品,在看葡萄品質的紅酒圈82年也確實是一個「神」年份,但就它目前的價格來說,絕對是注了不少水分的,真假很難分辨。
除了假酒之外,很多人利用國人看不懂標籤就隨意更改品牌拼寫,只要讀出來是「拉菲」就可以。同時,很多人也認為82年拉菲和拉菲這兩個詞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
拉菲酒莊除了常說的名酒拉菲,即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外,還出產旗下好幾個酒莊和品牌的葡萄酒,其中就有所謂的「大拉菲」喝「小拉菲」之分。只有拉菲古堡才是真正的拉菲,也就是「大拉菲」。除此之外,冠以拉菲之稱的所有酒都是「小拉菲」。你雖然不能說它是騙人,但很多酒商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以「小」充「大」,就像《潛伏》裡謝今吾說的:這裡有兩根金條,你能告訴我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齷齪的麼?只是人為的安上了個齷齪的名頭罷了。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進一步提高,消費理念也更加理智,人們不再一味且盲目的追求昂貴价格的紅酒,轉而對性價比更高、更適合自己口感的酒投去目光,82年份拉菲也逐漸的進入了紅酒歷史的博物館,這並不是因為這款酒現在沒有了價值,而是因為:82年的拉菲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多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