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出狀元郎,藍啟寧靠種紅薯致富建起了樓房

2020-12-26 逸龍先生

種紅薯圓致富夢

在廣西忻城縣古蓬鎮有一位農民,他叫藍啟寧。單靠種紅薯賺錢致富改善了生活條件,也建起了一棟樓房,在廣西忻城縣當地也被傳為佳話。那麼,這位靠種紅薯的藍啟寧是如何賺到錢的呢?又有什麼種植紅薯的方法讓自己賺到了錢呢?

藍啟寧羨慕別人打工賺錢,自己卻選擇種紅薯

幾年前,藍啟寧見周邊村屯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賺錢回家建起了一棟棟樓房,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他心裡既佩服又羨慕。但他心想,自己文化低,無一技之長,想不到做什麼行當才能致富。

一天,藍啟寧和三個農友在一起聊天,閒談如何創業致富。其中一位農友開玩笑說「現在市場活躍,商品流通快什麼東西都有賣的,唯獨紅薯很少有賣的,即使偶爾有人賣,價錢也偏貴,一斤一塊多錢,我看種紅薯賣倒是個賺錢的行業。」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藍啟寧把這話「當真」了。

他想:以前紅薯拿來充飢,家家都種,如今紅薯是「點心」,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看來種紅薯致富指日可待。於是,他和妻子商量決定,當年就用一畝多土地種紅薯。經精心管護,當年收穫紅薯1325千克,他們分批將紅薯拿到市場上賣。果然不出他們所料,紅薯被搶購一空,當年收入3180元。

嘗到甜頭的藍啟寧從此將種紅薯賣作為獨門生意,並逐年擴種。去年秋天,他用幾年來賣紅薯儲蓄下來的4萬多元資金蓋了一棟小樓,圓了他盼望已久的樓房夢。

他了解到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胺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又有「長壽食品」之譽。更讓他更有信心的發展種紅薯賣紅薯的事業心,不過他想到紅薯要怎麼種植呢?於是,藍啟寧開始查找相關的種紅薯資料和懂紅薯種植技術的相關人士學習。

他學會了種植紅薯技術

選取定植,選取粗壯薯苗,按每株薯苗剪2~3段作種苗,每段種苗長4~6節的規格進行裁苗 ;種苗剪好後用生物菌浸泡再進行移栽。再從採取順壟單行三角形定植方式,採用平植露頭法或平植埋莖節藏頭法栽植。定植後根據土壤含水情況,酌情澆好定苗水。

又從育苗方法,紅薯需在移栽種植前2個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開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藍啟寧採用一次性育苗和分次繁殖。每年進行選種育苗提純復壯。在無病毒病和 瘡痂病病區,且品種一致的田塊選種,選擇薯形長、勻、無稜溝、直、皮光滑、無病蟲斑和傷痕的中型種薯做種。

再從苗期管理紅薯育苗期間根據苗情適時追肥和第2次追肥。每次施肥後,都用清水潑澆洗苗, 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燒苗現象。培土用肥沃疏鬆細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勻撒入苗床中。培土與施液態肥料結合進行,做到先培土後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結合,以利早發、多發新根。

苗床管理抓好了保溫、保溼、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為主。出苗前,晚上要蓋草簾,防止高溫灼苗和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寒潮來臨時做好保溫工作。

種薯出苗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過幹,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出苗後注意苗床溼度,當苗床發白時要及時澆水,溼潤床土和澆灑稀肥水,以促進薯苗生長;苗床過溼時,及時揭膜通風。

又以自己學到的肥水管理方法對紅薯進行管理。因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時期不同而異。氮肥以莖葉生長時期吸收較多,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少;磷肥在莖葉生長中期吸收較少,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多;而鉀肥的吸收從栽插到收穫都比氮、磷多, 以塊根膨大時期更為顯著,因此,紅薯施肥應圍繞這一特點進行,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紅薯有機種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學肥料,以基肥施用為主,一般基肥用量佔總施肥量的60%~80%,基肥結合整地起壟施入。

待移栽苗活棵後,結合補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糞水,作為提苗肥。第2次在紅薯結薯期,即春、秋植種後60d左右,冬植種後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催薯肥以鉀肥為主。施用方法一般是用犁破開壟兩邊,或用小鋤在壟腰部開小溝,然後把肥料與益生菌拌勻進行條施,施後應進行1次澆水,以促其儘快發揮其肥效,同時施肥後可結合人工除草進行培土。

紅薯在定植時澆了定苗水後,在栽插後30~40d,開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整體來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溼潤為宜。春植和早冬植注意避開寒流,秋植注意防秋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以前總是說農民朋友「面朝黃土背朝天」,幹的是力氣活,掙的是辛苦錢,藍啟寧的經歷告訴我們,開動腦筋,面向市場,黃土地也能變成「聚寶盆」。

相關焦點

  • 廣東清遠餐廳服務員「秒」擺桌子走紅抖音 網友:行行出狀元
    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近日,抖音上廣東清遠一位餐廳服務員「開掛」擺桌子的畫面,動作極其熟練,引來無數網友稱讚。視頻中,一位餐廳的服務員正在收拾桌子供新的客人就餐。他兩手一揮,桌布就已經迅速抖開鋪在了餐桌上。
  •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話
    (原標題: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話)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話。」
  • 君若有志非蓬蒿,行行狀元不是考
    今非昔比,過去那種「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一考定終身的制度一去不復返,「萬馬齊過獨木橋」情景也已經被打破,路路通羅馬,行行出狀元,人生的世界多姿多彩,上大學只不過是其中一個景象而已。科舉有狀元一說,但從實際貢獻來看,狀元並非名副其實。
  • 河南農民種特殊紅薯葉,一斤能賣10塊,流轉300畝地的她,賺翻了
    古人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尤其在當前社會上,想要掙錢方式很多,只要路子對,方法新穎,掙錢只是時間問題。這不,在河南省社旗縣的張大姐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張大姐憑藉其獨特的方法,迅速發家致富,不僅如此,還給村裡的貧困戶帶來了就業機會,張大姐究竟通過啥發家致富的呢?
  • 最後的「狀元郎」:中狀元沒幾年,清朝就滅亡了,靠賣書法為生
    小時候不想上學,奶奶邊哄邊唱「小兒郎上學堂將來考個狀元郎」,「狀元郎」,曾經是無數古人讀書的終極夢想。劉春霖 現代社會雖然已經不再存在「狀元」這一實質性的功名,但「狀元」的精神意義還是得以保留,即便在今天,家中出一個「高考狀元」都是無比榮耀的事兒。
  • 360行行行出狀元!中國豆腐大王誕生,靠賣豆腐年入10億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層出不窮的商機造就了各式各樣的新職業,而不少創業者也很好地詮釋了「360行行行出狀元」這句俗語。有靠養豬登上中國富豪榜的秦英林夫婦,靠賣辣椒醬聞名全球的陶華碧。而在並不起眼的豆製品領域,也有一家賣豆腐的公司,年收入達到了10億人民幣。
  • 古語「三百六十行」,各行祖師爺都是誰?
    古語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清光緒年間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載: 「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七十二行;十之則三百六十行。」 可見「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約數。   現在我們說的「三百六十行」是從唐朝對社會行業的分工發展而來。
  • 行行出狀元!螺螄粉聞臭師年入百萬,廣西25萬個就業崗位
    談起螺螄粉,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臭,還有些人覺得很辣,還有些人直接流口水…在網上,螺螄粉已是「聲名狼藉」。酸筍是螺螄粉的真正靈魂,除了核心特製的高湯。柳螺螄粉產自廣西柳州,廣西的筍資源還是很豐富的,真正醃製酸筍的不是我們常在飯店吃的冬筍炒肉片,而是夏天的筍。夏筍又分麻筍、苦筍、毛筍、刺筍等。我的家鄉就喜歡用毛筍來醃製酸筍。夏季高溫,竹筍易熟。
  • 不要再說演員賺錢了,某女陪玩一局520的價格,果然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被父母罵過,玩遊戲就是不務正業,學習好了以後才是出路。這樣這樣的話在當今的社會已經不是很實用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好好學習,將來才是出路。由於現在遊戲、電競這些行業都很賺錢,但只有少數人能從中脫穎而出,而大多數人還僅僅是為了娛樂而已,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仍然是對的。於是大家都知道目前最熱的一款手遊王者榮耀,這款遊戲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小的收益,比如說王者榮耀有職業聯賽,而在這些比賽中,職業選手就是一個真正的職業。
  • 老員工揭秘加油站內幕: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門道
    從她那裡,我也了解了一些加油站的「內幕」和「潛規則」,不得不說隔行如隔山,什麼工作都有它的利益點和便利性。那個加油站就在離她家不遠的地方,出她家門右轉500米左右就到了,站內有五個員工,再加上她,一共六個人,每天上班是24小時制兩班倒,兩個人一班輪流倒班,還有一個是長白班,白班是早上8:00-晚上20:00,晚班是晚上20:00-第二天早上8:00,她自己則是自由安排時間。
  • 我是一個殺魚匠,靠殺魚買了幾套房
    男怕入錯行,誤打誤撞成了賣魚郎!舅舅在農貿市場殺魚很多年了,我是被舅舅騙去殺魚的,上了他的賊船;我打心裡嫌棄這個職業,單那味兒,就讓我無法接受。大學畢業後,高不成低不就,換了很多工作,沒一件能幹長久,不是嫌工資少,就是嫌太累;總以為自己「懷才不遇」,好像有多大能耐。
  • 重慶刀工達人視頻點擊上億 行行出狀元!
    重慶刀工達人視頻點擊上億 行行都能出狀元!標籤:餐飲美食產業行業、重慶、豆腐切絲穿針網絡爆紅、刀工達人視頻點擊破億、話題事件看法觀點態度為將中華傳統優秀廚藝進一步推向世界舞臺,董政霖主動放棄了多家星級酒店、高檔餐廳的高新聘請,選擇從事最基礎的烹飪教學。
  • 河南一大叔靠賣油茶養家供出博士:如此報導,是賣慘,還是勵志?
    青鋒河南商丘賣油茶的一位大叔自稱幹了35年,家裡培養出一個博士,一個在讀大學生,最小的孩子還在上小學。媒體公開報導稱,自稱賣油茶的大叔說,「靠著油茶,打算把三個孩子都供到博士後」。看到這樣的報導,青鋒感覺怎麼著都不是滋味。這樣的報導,到底是賣慘,還是勵志?真是讓人難以說得清楚。油茶本身就是一個行當,自古以來,恐怕不少人以此為生,養活了不少人,也讓不少人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否則,過去那些能夠稱得上成功的商人,都是天上掉金子,讓他們一夜暴富的嗎?
  • 香甜紅薯幹成致富「軟黃金」 洪江市塘灣鎮花巖村走出紅薯產業致富路
    懷化新聞網訊(李林 易豔梅)冬日暖陽,正是製作紅薯幹的好季節。洪江市塘灣鎮花巖村在後盾幫扶單位——洪江市委宣傳部和洪江市人防辦的幫助下,將香甜紅薯幹做成致富「軟黃金」,走出一條紅薯產業致富的新路子。
  • 重慶男子種植青花椒致富,看看他是怎樣做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重慶市有個叫向啟明的青花椒種植戶,他不光自己種植青花椒,還帶動當地一萬多戶農戶科學種植青花椒。2019年,他的公司年銷售額達到4000萬元,堪稱是青花椒種植行業裡的「狀元郎」!
  • 北京事業單位判斷推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職業關係
    閒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職業關係,顧名思義就是在題幹當中存在著與職業相關的工作對象、內容、方式等關係,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幾種:(1)工作對象Eg:醫生:病人 農民:小麥(2)工作內容Eg:老師:教學 醫生:治療(3)工作工具Eg:醫生:手術刀 漁民:漁網(4)工作場所
  • 7800元「紅薯王」吃過嗎?重達38.1斤,洛陽農民有秘訣!
    這幾年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2019年種植面積達到了10萬畝,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產業鏈,全縣紅薯農民專業合作社161家,專業育苗場20多個,專業後期加工村都有10幾個,通過網絡銷售汝陽紅薯粉條、澱粉、鮮薯等,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
  • 行行出狀元!河南90後小夥自創「紋身」灌餅,一天淨賺七八百元
    河南商報記者 韓忠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最近幾天,河南新鄉一位90後小夥,將雞蛋灌餅做出了新「高度」,引起網友關注。 與傳統雞蛋灌餅相比,他不僅會製作五彩斑斕的果蔬灌餅,甚至還把卡通形象、遊戲人物做到灌餅上。
  • 行行出狀元 土耳其藝術家用蛋糕糖皮創作卡通雕塑屢獲大獎
    行行出狀元 土耳其藝術家用蛋糕糖皮創作卡通雕塑屢獲大獎 (/5) 2018年01月09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