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瓷器在日語中寫作「磁器」?

2020-12-27 日本頻道

眾所周知,瓷器的概念和工藝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但在日語中卻寫作「磁器(じき)」,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磁器」與瓷器一樣,都曾經是中國通用的寫法。只不過中國在上個世紀50年代後,統一為瓷器一詞,而日本也在漫長的使用過程中統一為「磁器」一詞。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器」字在中日文中的寫法也是不同的,中國的「器」字中間是「犬」字,而日本的「器」字中間是「大」字。

「磁器」一詞源於中國北方的著名窯口磁州窯。該窯雖屬民窯,但影響巨大,以至於後來將磁州窯的產品寫作「磁器」,並逐漸指代所有瓷器。中國現在雖然已經統一為「瓷器」,但「磁器」這一說法並未完全消失,我們仍然可以在一些地名中找到蛛絲馬跡,如北京和重慶都有「磁器口」的地名,這些地方也的確曾經與瓷器密切相關。

日語中與瓷器相關的各種說法

陶器和瓷器並稱為陶瓷,日語稱作「陶磁器(とうじき)」。現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陶器,主要以瓷器為主。但在日本不僅大量使用瓷器,陶器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日語中的「陶器(とうき)」不僅能表示陶器,還能表示瓷器的意思。但反過來不行,不能用「磁器」一詞來表示陶器。

日語中除了「陶器」、「磁器」、「陶磁器」這些說法之外,還有「焼き物(やきもの)」和「セラミックス」表示陶瓷的意思。下面就分別介紹一下其用法。

「焼き物」一詞主要有兩個意思。

(1)直接使用火烤的方式做成的菜,後擴展為放在鍋或盤中進行烤、煎等烹飪方式做成的菜。

(2)陶瓷。這個意思由第一個意思引申而來,也就是燒烤的對象由菜變為瓷土。

例如:焼き物のまち有田町(やきもののまちありたちょう) 陶瓷之鄉有田町

日本陶瓷產地眾多,各具特色的陶瓷品種達40餘種之多。如要表達是哪裡出產的陶瓷,就在其原始產地後面加上「--焼(やき)」,舉例如下:

有田焼(ありたやき):以佐賀縣有田町為中心燒制的瓷器,由於在「伊萬裡港(いまりこう)」裝船運輸,因此又被稱作「伊萬裡焼(いまりやき)」。

九穀焼(くたにやき):石川縣南部的金澤市、小松市、加賀市、能美市生產的彩繪瓷器。原產於「九穀村(くたにむら)」。

京焼·清水焼(きょうやき·きよみずやき):在京都燒制的陶瓷。

接下來看一下「セラミックス」。這個詞還可以寫作「セラミック」,來源於英語的「ceramics」。這是一個較為專業的術語,狹義上指陶瓷,廣義上指用窯爐對無機物進行加熱處理凝結而成的燒結體。在廣義的用法中,除了陶瓷之外,還包括玻璃(ガラス)、耐火材料(耐火物)、水泥(セメント)、精細陶瓷(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等。

此外,「瀬戸物(せともの)」和「唐津物(からつもの)」也能表示陶瓷的意思。不過,現在這兩種說法都已經不太常用了。

(責編:陳思、王曉霞)

相關焦點

  • 日本地名中沒有「省」,為什麼日語的返鄉用「帰省」?
    「返鄉」一詞用日語表述的話是「帰省(きせい)」。我們知道,日本並沒有省這一行政單位,那為什麼日本人要說「帰省」呢? 其實,「帰省」這個詞裡的「省」與省市自治區的「省」沒有關係,而是來自中文的「歸省(guīxǐng)」一詞,《漢語大詞典》解釋為「回家鄉探望父母」,也就是「省親(xǐngqīn)」的「省」。因此,雖然都寫作「省」,但讀音、意思卻大不相同。
  • 日語中的「何」讀「なん」還是「なに」?
    (圖源網絡)愛追新番或日劇的小夥伴一定知道「納尼」這個詞,「納尼」其實就是日語中「なに」(什麼)的空耳,它的日文漢字寫作「何」。一定語境下,「なに」還可以表示感到驚訝或不解。日語中「何」的訓讀有兩種發音,除了以上提到的「なに」之外還有「なん」。那麼你知道「何」在什麼情況下讀「なに」,又在什麼情況下讀「なん」嗎?首先給大家看一看三個帶有「何」的例句,大家可以猜一猜每句中「何」的發音。①「何人。」
  • 日語中的「兩點水」為什麼會寫成「三點水」?
    比如現代漢語裡帶「兩點水」偏旁的字,在日語裡常被寫作「三點水」,不信看看下面這張圖吧,注意有下劃線的字哦!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決、衝、況、淨、冽、涼、減等字在日語裡都寫作三點水旁,這又是為什麼呢?兩點水旁與三點水旁兩點水旁在日語裡的正式叫法是「ひょうぶ」(冰部),但一般人們都將其稱為「二水」(にすい)。它象徵著水凍成冰的凝固狀態,所以表示的意思也大多與冰凍、寒冷等有關,如冰、冷、凝等,還有一個字我們可能意想不到,就是「冬」,它也屬於兩點水旁。
  • 日語中的雞蛋,「玉子」和「卵」的區別
    「玉子」と「卵」「玉子」和「卵」都讀作「たまご」。你能正確理解「玉子」和「卵」的區別嗎?卵焼き還是玉子焼き,或者ゆで玉子還是ゆで卵,討論這些的人也有吧。無論哪一方都是平時不經意地使用的字,在什麼狀態的情況時使用「卵」,何時又稱為「玉子」其實是被明確的區分的。因為其中有認為是品牌差異的錯認情況,因此在這裡好好理解區別,正確的掌握使用吧。
  • 「韓語」這樣記單詞不會忘,用日語單詞巧記韓語單詞(二)
    對了,日語中「作業」正是寫作「宿題」。想想暑假作業是不是很多啊,前面幾天玩瘋了,後面幾天是不是瘋狂趕作業,做了一宿的題呢?:明天這個詞的漢字寫作「來日」,意思是「第二天」,其實也就是「明天」的意思。日語中,「明天」也寫作「來日」,但比較常用在書面用語中,口語中用「あした」比較多。
  • 日語中的「〆」「」「卍」都是什麼鬼?
    表示最後動作的「〆」看到「〆」時,大家都以為是簡寫的符號吧?其實這個字是和製漢字,部首為「丿部」,讀作「しめ」,被收錄在日本的漢字辭典中喔~日本女聲優「〆野潤子(しめのじゅんこ)」的名字裡就有這個字。比較特別的則是菜單中的「〆」,通常是表示最後一道收尾的料理或吃法,像是鍋物中的〆即是在鍋中放入烏龍麵或是米飯煮成雜炊,讓顧客最後填飽肚子用的,甚至日本各地的〆料理還有不同的文化與特色,像是衝繩吃牛排、北海道吃聖代等,相當值得旅人玩味與品嘗哦。
  • 日語學習/日語中有沒有「午後中」這種說法?
    課堂上在講解接尾詞「~中」時,有同學說到這樣的問題——「老師,整個上午日語說成「午前中」,那整個下午就是「午後中」了是吧?」回想了一下,接觸日語這麼多年,好像真的沒有聽說「午後中」這種說法。在日語中有「午前中」這個詞,但是好像沒有「午後中」這個詞,該怎麼理解才好呢?其實「午後中」之所以沒有,那是因為如果我們要是在下午的這段期間做什麼的話,我們通常都會用成「今日中」(今天)這個詞。
  • 日語中的閃電為什麼叫「稲妻」,說起來是個汙汙的故事
    日語中的閃電漢字寫作「稲妻」,讀作いなずま,或者いなづま。為什麼閃電會跟稻子還有妻子扯上關係呢,相信學習過這個單詞的朋友肯定有過這樣的疑惑。そのため、稲妻は「稲光(いなびかり)」、「稲魂(いなたま)」とも呼ばれ、頭に「稲」が付けられる。因此,閃電也被叫做「稲光(いなびかり)」、「稲魂(いなたま)」,開頭都有個「稲」字。
  • 自古套路得人心,6大日語寫作技巧要知道
    一、明確寫作體裁我們要寫日語文章之前,要先明確我們需要寫什麼文章,是日記、書信、散文還是詩歌,每個體裁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寫作格式和寫作手法,例如寫書信就有固定的寫作格式,例如寫在信最前面的頭語「拝啟」 和寫在信結尾處的結語「敬具」,在前文的部分會加入「氣候語」和「寒暄語」解釋時間和客套,在文末會加上
  • 日語中十二生肖的說法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日語中十二生肖的說法和相關的文化吧。日語中天幹地支和十二生肖的說法根據日本的史書《日本書紀》的記載,十二生肖是公元553年左右隨著曆法由中國傳入日本的。我們先來看看幹支的說法吧,「幹支」在日語中讀作「えと」。
  • 日語「の」和漢語的「的」一樣嗎?
    如果問中國人對哪個日語假名最熟悉的話,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會說是「の」。許多中國品牌為了變得洋氣一點也把中間加個「の」。那麼「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比如宋朝時「明德門」還寫作「明德之門」。而日本到現在「朱雀門」還寫作「朱雀の門」,其它的地方「の」亦均未省略。例如「大建安寺」,亦寫作「大建安之寺」。不過語言學習中,任意兩者都不能輕易劃等號。要用心體會其中的不同再來運用哦!
  • 關於日語中「~的(てき)」的用法
    我們在日語中經常會看到「文學的表現」「政治的発言」這樣的說法,看起來完全能夠明白,那麼是不是說明日語中的「的」跟中文意思和用法都一樣呢?可沒有那麼簡單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接尾詞「的(てき」)的用法!用法「的」接續在部分名詞後面,構成「形容動詞」(也有的教材稱為「ナ形容詞」或「二類形容詞」),也就是說它後面接續名詞時要加「な」,接續動詞、形容詞時要加「に」。
  • 日語中的「は」你真的會用嗎?
    小編見過很多學日語的小夥伴,在剛開始接觸日語的時候總是帶著中文的思維去學習,所以他們會把日語中的詞用中文來翻譯,這就造成了一些誤解。比如說日語中有一個常見的助詞「は」(wa),就有很多人對它的意思有所誤解。「は」等於「是」嗎?
  • 日語中沒有逗號也沒有問號?日語標點符號用法大解說!
    各位小夥伴,當我們閱讀日語的課文或文章時,是不是感覺到哪裡有點奇怪?除了每段前面只空一個格之外,日語中的標點符號好像也跟中文不太一樣。除了常用的句號之外,似乎沒有逗號,而是用頓號來連接短句,問號也很少看見,另外,引號也不是「」,而是寫作「」。
  • 高考日語作文寫作建議及提分項
    寫作是高考日語大的難點也是一個大的得分點那麼,要如何提高高考日語的寫作能力呢?周末給大家整理出了一套日語高考作文的寫作攻略乾貨滿滿哦~快來一起學習吧! 作文題型高考日語作文主要測試的是考生的日語書面表達能力,滿分為30分。
  • 日語中「は」和「が」的用法到底如何區分?
    隨著日語學習的深入,我們會接觸越來越多的助詞。而日語中助詞的用法非常多,讓人頭疼不已。之前我們介紹了「は」「が」的意思,有同學說,有些不太清楚它們之間如何區分,到底什麼時候用「は」什麼時候用「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吧~首先,「は」和「が」在詞性上是有區別的。「は」是提示助詞,讀作「wa」,用於提示主題,突出提示句中的某一成分,句子後面會對該成分進行敘述或說明。
  • 日語:「別に」和「大丈夫」「何でもない」各自所表達的隱藏含義
    前一篇文章,說了「何もない」其實是一個病句,是中國人自創的中式日語。看到有讀者問我,「所以,為什么妹子聽到你的回覆就神色不好了呢?」這點我有點不好意思,前文竟然把這點給忘記了,本文補一下。普通關係的話:「なんでもないです」、「大丈夫です」不過,九州妹子說,我當時不論是說:「何でもない」「大丈夫です」或者是本州妹子能理解的錯誤造句「何もない」,都不會讓她心情好一些。
  • 日語裡的「さすが」到底什麼意思?
    各位學日語的小夥伴大家好,今天小編要帶大家看看日語中一個很常用的副詞「さすが」的用法。在動漫裡,如果某個角色很厲害,那麼大家會說「さすがだね」,意思是「不愧是你啊!」「さすが」的由來很多人都不知道「さすが」的漢字寫作「流石」,這是一個來自於中國的典故。中國的學問入門書《蒙求》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西晉時期一個叫孫楚的人,他不想當官,便告訴好朋友王濟說自己要過「漱石枕流」的隱居生活。但他說錯了,其實應該說「漱流枕石」。
  • 日語中的「々」到底是個啥?
    學日語的小夥伴們,在背單詞的時候往往會碰到這樣一個奇怪的字——「々」。它到底讀作什麼?又是什麼意思呢?表示重複的符號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字,而是一個符號。它表示對前一個字的重複,比如「人々」(ひとびと)、「日々」(ひび)、木々(きぎ)等。含有「々」的單詞多有「數量眾多」的意思。比如「人々」是「眾人,人們」,「日々」是「每一天」,「木々」是「(眾多)樹木」。由此可見,「々」讀音要視前一個字而定,它本身是沒有固定的讀音的。
  • 日語中「訳」這個詞該怎麼用?
    2018年第一天,光醬對自己學日語的知識,進行了分析整理,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是「訳」的相關語法整理。學過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我相信,你們在學日語的時候,肯定都聽過「言い訳」,它的意思是藉口,通過藉口這個詞,我們就更加能夠理解「訳」在短語中理由、道理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