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梁耀華 通訊員 王楊 太原報導 「時空無花情花開,羽絨豪放雲天嬌。芳情雀豔若翠仙,飛鳳玉凰下凡來。」這首《詠孔雀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孔雀超凡脫俗的美。從古至今,孔雀的美麗,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作詩賦文讚嘆。
如今,人們想要欣賞孔雀之美,可以前往位於太原市婁煩縣天池店鄉順道村的鳳島孔雀小鎮。
這裡有4500多隻孔雀
寒冬時節,鳳島孔雀小鎮較夏日清靜了不少。入口處,「孔雀來儀」雕塑引人注目。兩隻栩栩如生的藍孔雀「棲落」樹幹,意為「鳳落梧桐」。
走進鳳島孔雀小鎮,頭頂上五顏六色的彩條在風中颯颯作響。風車走廊,讓人感覺好像走進繽紛多彩的童話世界。
穿過風車走廊,沿著絢爛的紫藤長廊,步入孔雀谷,只見數千隻大大小小的藍孔雀爭奇鬥豔,壯觀場面讓人大開眼界。或悠閒踱步,或交頸而戲、引頸高歌,或低頭覓食……仿佛一副百鳳朝鳴的熱鬧圖景。
鳳島孔雀小鎮運營部經理史飛洋表示,孔雀特禽養殖項目從2017年啟動,經過3年多時間的發展,規模已由當初的1000多隻發展到當前的4500多隻。
每年3月至6月,雄性藍孔雀競相開屏,向雌性藍孔雀示愛的同時,也吸引著無數遊客爭相欣賞。
貧困戶靠養孔雀脫貧
順道村村民郝福明,今年54歲,育有4個孩子,其中3個孩子還在上學。他的妻子,因患貧血而無法從事體力活。此外,他還有年近80歲的父母。
「上有老,下有小」的郝福明,曾在外打工多年,卻始終沒能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去年年初,考慮到父母年邁,郝福明決定不再外出打工。然而,他陷入了另一個困境。由於既不會種田,也找不到工作,無路可走的他頓感迷茫。孩子的求學費、妻子的醫療費,如同兩座大山壓得他難以喘息。
作為鳳島孔雀小鎮的經營方,以「農養我幫、農產我銷、讓利於民、精準扶貧」為運行模式的婁煩縣宇辰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將400隻藍孔雀交給郝福明養殖。按照協議,飼料供應、技術幫助以及防疫,均由婁煩縣宇辰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負責。
今年,按照每隻藍孔雀100元的價格,婁煩縣宇辰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從郝福明手中回收270隻藍孔雀。郝福明獲得純收入2.7萬元。
郝福明的事例,只是決戰脫貧攻堅,幫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這家公司已成功帶動周邊9個村、460戶、153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創業再就業,促進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元。
原來孔雀也「渾身是寶」
帶動周邊農民脫貧致富走向小康生活的鳳島孔雀小鎮,不只是以孔雀養殖為依託發展觀光旅遊,還通過深加工玩出了新花樣,從而有效地拓展了孔雀產業鏈條。
在孔雀產品展覽室,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架架精美的孔雀標本。這些孔雀標本,體態各異,活靈活現。「每一架孔雀標本,我們採用的都是因病而亡的孔雀,通過深加工製作而成。」史飛洋介紹,這些標本可擺放在客廳等場所,寄託著前程似錦等良好夙願。
孔雀既能製成觀賞性極高的標本,也能製成各色精美的產品。孔雀羽毛有經數百年而不褪色的神奇魅力,展覽室內,一把把經手工製成的精美孔雀羽毛扇,一件件精緻的孔雀羽毛小飾品,不只是展示了孔雀的自然美,還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藝術感。
除此之外,陳列於展櫃中的孔雀蛋,也是孔雀產品展覽室的一大亮點。孔雀蛋呈鈍卵圓形,殼厚而堅實並微有光澤,顏色呈乳白、棕或乳黃色。經權威機構檢測,一枚孔雀蛋的含硒量相當於700個雞蛋的含硒量。「生長期為2年左右的孔雀才可產蛋。每隻雌孔雀,一年的產蛋量在20至25枚。」史飛洋說,「物以稀為貴」使得每枚孔雀蛋售價至少高達七八十元。儘管如此,來到鳳島孔雀小鎮的不少遊客,都會買數枚孔雀蛋帶回家品嘗。
鳳島孔雀小鎮的數千隻藍孔雀已成為婁煩縣一道美麗的風景,它們將在婁煩縣開出更加炫麗的致富之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