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茶道文化更是有著幾千年的積累和沉澱,因此衍生出很多茶道的術語和行道講究。一杯茶不僅體現出中國人的生活品味,更體現出中華民族千年的智慧。
品茶,品茶,喝的是茶,品的是人生。千萬別小看喝茶,這裡面的學問可不少呢。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該怎麼倒茶?才不會得罪人。
首先,即使不懂茶道文化的人,應該也都聽過"茶滿欺人、先客後主、頭衝腳惜"等,這些都比較好理解。但很多時候,在我們喝茶時,由於某種原因,我們會採用一些隱晦的動作或術語做出一些暗示。
比如在別人給自己倒茶時,有的人會用手指敲擊桌面,有一下的,有兩下的,也有三下的。別看這只是一個細微的動作,卻大有講究,不懂的人,會鬧出很多笑話。
給人倒茶時,對方敲三下桌子是什麼意思?過來人告誡:不懂可別亂敲
還記得有一次陪父親應酬,父親讓我給一位長者倒茶,長者敲了桌面一下,第二次倒茶,長者敲了茶杯三下,當時還不知是何意,一位他是讓我停下,顫顫巍巍倒完茶,坐到一旁惴惴不安。後來父親告訴我,長者挺欣賞我的,我竟不知為何,直到後來了解了茶道。
叩指禮的起源
這個手勢據說源於紀曉嵐和乾隆的一次外出,在一處茶館裡看到茶博士倒茶的方式很有意思,就不自禁想體驗一下,拿過茶壺就給隨行的臣子倒茶。九五之尊給自己倒茶,這可嚇壞了大臣們,但礙於身邊閒雜人員較多,怕暴露了乾隆的身份。窘急之下,紀曉嵐靈機一動,彎起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桌面上輕叩三下,權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於是這一習俗就這麼流傳下來。
別人倒茶時,對方叩幾下桌子,是對茶主人的尊重,也是茶席間特殊的禮節,稱為叩手禮也稱"叩指禮"或"謝茶禮"。叩手禮即表示感謝的意思。
雖然現在人也知道一些喝茶的禮節,可是, 懂茶道的人一看這個"叩指禮"就知道對方的"道行深淺"。因為這個扣指禮是有講究的,扣錯了可就難看了,還有可能讓對方覺得你目中無人,狂妄自大。
01.接受長輩的茶
一般來說,晚輩應該主動給長輩敬茶,但是有些時候,一些和藹可親的長輩也會給我們倒茶。
這時候,作為晚輩可不能失禮了,那如何用叩指禮表達我們的尊敬呢?此時,晚輩應將右手握拳,拳心向下,五指併攏成拳,五個手指同時敲擊桌面,一般敲三下,相當於五體投地跪拜禮。
02.接受同輩的茶
如果客人和主人年齡相當,當主人向客人倒茶時,平輩之間嘛,禮儀就沒那麼重了。
用食指和中指併攏,同時敲擊桌面,相當於雙手抱拳作揖,是平輩之間行的禮;敲桌面必須敲三下,相當於三作揖。當然,平時跟特別熟的朋友一起喝茶,就沒必要太過拘謹啦,在能互黑、互懟的朋友面前,這些客套禮儀是不存在的!
03.接受晚輩的茶
如果給我們倒茶的人是晚輩,那我們可以用食指或者中指敲桌面,相當於點頭致謝。
平常情況下,長輩向晚輩行謝茶禮,敲一下桌面就行了。如果長輩特別欣賞晚輩,就會敲三下。
除此之外,如果主人新換一泡茶的話,客人也應該行謝茶禮。雖然這都是些老規矩,年輕人會覺著有些陳舊。但是出門應酬或者託人辦事的時候,可是得記清楚,不然很可能會讓對方誤認為你對他不重視。多遵守禮儀總是沒錯的,畢竟"禮多人不怪"嘛。
這裡邊藏著太多的細節與智慧,可這些知識我們的老師、父母、長輩又沒辦法系統的教給我們。這就讓很多人吃了不少虧,出了不少洋相。
所以在這裡我給你推薦一本職場用書《社會常識全知道》,裡面包含了職場、酒桌、談判、社交等與我們發展息息相關的2000個不可不知的社會常識。
立足社會,別因為不懂某個常識,弄得滿盤皆輸。
很多朋友雖已是打拼一兩年,但仍然不懂得這些"人情世故",比如:
· 倒茶時,為什麼不能倒滿?
· 倒茶時,為什麼要輕扣桌子還禮?
· 握手時,為什麼不能用左手?
《社會常識全知道》,統統給你答案。
混社會的最高境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這本《社會常識全知道》,就能幫你打開"世故"的門,讓你看穿身邊人的小伎倆,讓你對各種社交場合運籌帷幄。
這本書原價是79元,現在只需49元,對於很多人是一頓午餐的支出,卻可以收穫無數個寶貴的社會經驗!
點擊下方商品橫條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