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經》福音書中,耶穌講了很多小故事,你理解它們的含義嗎?
今天,我們來看路加福音第十六章的一個小故事,是關於一個管家的所作所為,內容如下:
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兒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做我的管家。那管家心裡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作什麼?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裡去。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地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他說,一百簍油。每簍約五十斤管家說,拿你的帳快坐下寫五十。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說,拿你的帳寫八十。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
耶穌給門徒講這個小故事,在向門徒傳遞什麼樣的信息呢?
一、不要學習管家的不忠不義
我們看到這個故事時,內心一定是判定這個管家為壞人的,為什麼耶穌以他舉例,仿佛要我們學習他呢?
不是的,耶穌一定不是讓我們在世上學習這位管家的行為,因為他在後面繼續說: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
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
很顯然,故事中的管家是一個不忠心,又不義的僕人,耶穌用這幾句話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忠心的人,更要做一個義人。
二、管家的精明之處
管家掌管著主人的錢財,當他即將被辭掉管家的職務時,那些錢財也將離他而去,對他來說是不可用的了,也即成為無用的錢財了。
當錢財即將成為無用之前,這位管家精明地利用了它,他以改帳本的方式,將這些即將不可用的錢財,分給了別人,以此結交了朋友。
等到他交回帳本,離開主人,無法再掌管那些錢財,變得一無所有,無處可去時,他用這些錢財拉攏的那些朋友,會將他接到他們的家裡去。
這個舉動雖然讓他的主人受了損失,但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的主人,不得不承認這個管家是一個精明的人。
三、用管家的精明之舉預示我們該怎樣對待自己所擁有的世上錢財
耶穌說,世上的人,在這些世俗的事情上,比光明之子更聰明,光明之子也就是跟隨耶穌相信耶穌,願意成為世上的鹽和光,嚮往著天國的榮耀和光明的人。
光明之子是誠實守信、善良規矩之人,所以不會有世俗之人的這種聰明。耶穌也並不是讓我們學習這種聰明,而是用這個管家的舉動 來預示我們該怎樣對待自己所擁有的世上錢財。
故事的後面耶穌接著說:
「我又告訴你們,要借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
這裡「不義的錢財」英文聖經裡是「塵世的錢財」。
所以,這個小故事的真正含義是:
你所擁有、所掌管的塵世錢財,總有一天對你來說會成為無用,當你離開這個塵世時,也就離開了你所掌管的財富,那時你到哪裡去呢?像那個一無所有的管家,會被誰接到家裡去呢?
耶穌告誡他的門徒,要像那個精明的管家一樣,在錢財成為無用的之前,將他分給需要的人,結交朋友,這個朋友有能力接你到永恆的帳幕裡去。
這個朋友是誰呢?
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耶穌曾經有一段預言,說「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此時耶穌會以王的身份審判萬民,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阿,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那些帶不走的錢財應該給誰?給那些耶穌看顧憐憫的人,給那些世上貧窮困苦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就等於給耶穌了,你就用塵世的錢財結交了耶穌這位朋友,當你離開這個世界,離開你所掌管的錢財時,耶穌會接你到永恆的帳幕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