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漁民訓練鯊魚清除外來入侵物種獅子魚

2020-12-19 網易探索

核心提示:獅子魚作為外來入侵物種會美國東南海域生態系統造成威脅,他們會通過食物競爭來排擠鯛魚和石斑魚等本地魚類,對珊瑚礁系統也特別不力,還會淘汰對控制海草和海藻過度生長的鸚鵡魚。因此宏都拉斯的潛水者通過訓練鯊魚,幫助人們消滅過多的獅子魚。


在宏都拉斯海岸附近坦島海洋公園的清澈海水中,一隻加勒比礁鯊正在大口咀嚼一隻獅子魚,這種掠食行為有助於維持生態平衡。

獅子魚通常會佔據海床和礁巖作為棲息地,每1000平方米海域面積中的成年獅子魚數量可多達50隻。


在宏都拉斯的近海水域,一位使矛的漁民正在瞄準一頭獅子魚。在這種入侵魚類紮根的地區,政府通常會鼓勵漁民們捕殺它們。


在宏都拉斯海岸附近坦島海洋公園中,已經死亡的獅子魚被扔在漁船甲板上。公園鼓勵人們食用獅子魚的嘗試並非是什麼罕見之舉——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就曾舉辦過一次獅子魚美食活動,「打不過它們就吃掉它們!」是這次活動的活動口號。


宏都拉斯坦島海洋公園中的兩隻鯊魚似乎正在思考要不要享用這頓獅子魚大餐。宏都拉斯一些對鯊魚習性十分了解的本地潛水高手決定利用鯊魚來克制這些入侵的獅子魚。


坦島海洋公園中的一隻鯊魚正在張開大嘴享用著美味的獅子魚大餐。


在獅子魚泛濫的坦島海洋公園中,一隻鯊魚咬著已經吃掉一半的獅子魚殘骸。訓練鯊魚去捕食獅子魚是克制這種入侵魚類的最佳辦法嗎?


在沒有人為刺激的情況下,坦島海洋公園中的一隻鯊魚正在下潛捕殺一隻獅子魚,這種行為正是公園管理者所希望看到的。


在宏都拉斯附近海域,一隻鯊魚的滿嘴利齒上還殘留著不知來自何種魚類的食物殘渣。

網易探索4月13日報導 10年前,水族愛好者在無意中將獅子魚引入了加勒比和美國東南部海域,由於缺少自然天敵,導致這種魚類的數量暴增。為了克制這些入侵的獅子魚,宏都拉斯一些對鯊魚習性十分了解的本地潛水高手決定訓練鯊魚來捕食獅子魚。

獅子魚如同海洋中的老鼠,每年次產卵200萬枚

美國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鯊魚研究部的主任喬治·伯吉斯表示,這些獅子魚如同是海洋中的老鼠,一條成熟的雌性獅子魚每年能產200萬枚魚卵,這些卵和孵化出來的幼魚會被洋流帶出很遠,於是這種獅子魚的入侵地盤被進一步擴大。所有海域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怎麼也趕不走殺不絕。肉食性的獅子魚對加勒比海域的珊瑚礁系統特別不利,它們會通過食物競爭來排擠鯛魚和石斑魚這些本地魚類。此外,獅子魚還會淘汰處於食物鏈底層的有用物種,如食草性的鸚鵡魚,鸚鵡魚能防止擠壓珊瑚礁的海草和海藻過度生長。

宏都拉斯舉辦烹飪比賽不殺獅子魚,當地居民也可捕魚為食

和加勒比海域的其他地區一樣,宏都拉斯的坦島海洋公園也試圖尋找解決方案,比如讓獅子魚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拔去毒刺的獅子魚大餐據說非常美味。為此,坦島海洋公園曾組織了一次烹飪比賽,人們在一天時間裡殺掉1700條獅子魚用來烹調,一位攜帶捕魚槍的潛水員甚至一個人就殺了60條獅子魚。

一些宏都拉斯的本地居民也在大量捕殺獅子魚,但是按照宏都拉斯的法律,他們所使用的魚叉和魚矛都是非法的。坦島海洋公園的管理者已經獲得了法律許可,可以讓經過訓練和取得執照的潛水員帶上一種被稱之為夏威夷吊鉤的魚矛,下海獵殺獅子魚。

人工捕殺獅子魚局存局限性:獅子魚習慣在巖縫中生活

但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生態學家和獅子魚專家詹姆斯·莫裡斯表示,類似這樣的治理措施有自身的局限之處。在佛羅裡達國家海洋公園或坦島海洋公園,管理者可以通過定向的勞動密集型捕魚方式來驅逐獅子魚。但獅子魚習慣巖縫中生活,拖網捕撈根本行不通,如果不破壞珊瑚礁或巖石就很難捕捉它們,因此我們很難相出一種讓獅子魚獲得商業高產的有效策略來。

給鯊魚嘗試獅子魚味道,令其產生興趣從而開始捕食獅子魚

於是宏都拉斯一些對鯊魚習性十分了解的本地潛水高手決定利用鯊魚來克制這些入侵的獅子魚。如果這些掠食者將獅子魚視為獵物,那麼這種入侵魚類的數量就能得到控制,並且成為海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起初,他們只是殺掉獅子魚,丟給鯊魚嘗嘗味道。隨後,為了讓鯊魚產生捕食獅子魚的興趣,潛水員開始用受傷的魚來引誘鯊魚。鯊魚非常貪食,它們敢於吞食有毒獵物不會出現明顯的中毒跡象。

專家態度:鯊魚可馴化但至今未發現其可持續性捕食獅子魚

專家表示,包括鯊魚在內的很多魚類都可以進行馴化,但最終的馴化效果還是要放在自然界中檢驗。但直到現在,研究人員依然沒有發現鯊魚有持續捕食獅子魚的行為。鯊魚一般是以本地魚類為食,它們不可能立刻將獅子魚當成唯一的食物來源。另外,覓食理論表示,生物通常會以那些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尋找的食物為食,相比獅子魚,其他魚類更易被鯊魚捕食。

由於魚翅貿易導致鯊魚的數量正在不斷減少,漁業專家表示,如果人們捕捉獅子魚的興趣堪比捕捉龍蝦或鯊魚,另外再加上國際性的合作,獅子魚泛濫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來源:美國國家地理 譯言網供網易探索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恐怖的外來物種入侵:德國大閘蟹泛濫成災
    他們報警後,這些外來「入侵者」被動物保護機構「抓獲」。2012年,德國媒體報導稱,德國由於一種外來物種入侵已損失超過8000萬歐元,而這外來物種在中國和東南亞則是標價昂貴的美食—大閘蟹。 幾個世紀以來,動物入侵物種已經跨越了海洋的鴻溝——有些藏匿在船舶的壓艙水中,另一些則是為了解決現存問題,或僅僅出於審美享受的目的由人類有意引入。然而,一個毫不起眼的本地物種,一旦放到其他國家,則可能釀成大災。可以說,外來物種入侵是一種被稱做以慢動作方式發生的災難,而這種災難造成的破壞難以估計。
  • 獅子魚物種入侵 古巴直接端上餐桌解決危機
    這是古巴響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 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獅子魚物種入侵 古巴人直接端上餐桌解決危機
    這是古巴響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深圳灣遭有害外來物種入侵
    原標題:深圳灣遭有害外來物種入侵 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通訊員 崔嵩 攝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深圳灣遭有害外來樹種入侵,必須儘快治理,否則將對生態造成極大破壞。深圳灣確實存在外來入侵物種嗎?4月27日上午,市城管局帶領專家、媒體赴深圳灣實地勘察。專家證實,目前,深圳灣公園沙河入海口沿岸灘涂2.5公裡範圍內,確實被銀合歡等外來入侵物種佔據大半面積,相關部門正在擬定治理方案。
  • 解決世界性難題:國外兇猛物種泛濫,國人現場烹飪徵服老外
    這個地球上有很多兇猛的物種,比如一種名為獅子魚的兇猛海魚,不僅大量捕食小魚,連海星海膽等無脊椎海洋生物都難逃它的「魔爪」。更關鍵的是,獅子魚每次產卵都在1.5萬枚以上,並且能存活15年之久。獅子魚也被稱為斑馬魚和蝴蝶鱈魚,原產於印度洋與太平洋,如今已入侵遍布全球各大海洋,連加勒比海與地中海也相繼出現它們的身影,被海洋生物學家分為12大種類的30多個品種。由於獅子魚有著明亮的胸鰭和帶毒鰭片,因而從300米深的海底到淺海珊瑚礁都可以輕鬆吸引並捕獲食物,連鯊魚面對獅子魚都選擇繞路而走,幾乎沒有天敵。
  • 有毒獅子魚入侵泛濫 古巴人民:直接吃光
    這是古巴響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兇猛獅子魚狂吃加勒比魚類 引發生態危機(組圖)
    這種慄色條紋的獅子魚本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一種熱帶本土物種,可能是從美國佛州的水族館中逃出來的,如今出沒在各地水域中,從古巴和伊斯帕尼奧拉島的海岸到小開曼島上的質樸的血腥灣牆,都有獅子魚的身影。而血腥灣牆是這一地區的重要潛水區域。
  • 為了解決這種劇毒入侵物種,人類甚至給它出了一本烹飪指南
    Mouchbahani-Constance說,後續研究將會探索毒素是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起作用的,以及以獅子魚為食的掠食者是如何安全地吃掉獅子魚的。同時她表示,對獅子魚毒液作用機制的進一步研究能夠指導科學家開發出相應解毒劑。正在抓捕獅子魚的人們雖然獅子魚以毒液和飄逸的鰭而聞名,但它們也因為入侵物種的身份而臭名遠揚。
  • 獅子魚入侵古巴 當地人直接端上餐桌解決危機
    這是古巴響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亞洲「獅子魚」入侵美國水域,科學家:繁殖太快,捕食方式特別
    獅子魚(Pterois volitans),原名蓑鮋,是生活於太平洋和印度洋溫帶海域的觀賞魚。最近,獅子魚在美國變成了「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之一。在美國海域,獅子魚以貪婪的食慾而聞名,不僅會吃掉本地魚類,它還會吃掉競爭對手,獨霸海域。
  • 臺媒:獅子魚大舉入侵 古巴人吃下肚化解危機
    這是古巴回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據臺灣「中央社」6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大米草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然而,大米草引進後迅速蔓延和瘋長,不僅蠶食了閩東沿海的灘涂,造成海洋環境汙染,而且導致沿海灘涂物種大量減少。有關專家認為,大米草禍害閩東沿海,凸顯我國外來生物引進、監管機制存在著缺失。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
  • 古代沉船驚現巨型有毒獅子魚 繁殖速度極快
    7月30日消息, 近日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水下91米深處的一座沉船附近生活著大量有毒的獅子魚上個月格林和同事乘坐深海Antipodes潛水器,調查美國佛羅裡達州勞德代爾堡附近的海底情況。大約在91米深處,研究小組發現在沉沒的比爾博伊德貨船——1986年創造的人造珊瑚礁附近,出現了大量帶刺的魚。
  • 堂堂外來入侵物種,羅非魚在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
    堂堂外來入侵物種,羅非魚在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 以前常常看到新聞報導 說哪個國家被外來物種入侵 當地沒有天敵克制
  • 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發布
    本報訊 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近日聯合制訂並發布《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指導相關部門和地方防控外來入侵物種。  據了解,第四批入侵物種共18種,包括長芒莧、垂序商陸、光莢含羞草、五爪金龍、喀西茄、黃花刺茄、刺果瓜、藿香薊、大狼杷草、野燕麥、水盾草、食蚊魚、美洲大蠊、德國小蠊、無花果蠟蚧、棗實蠅、椰子木蛾、松樹蜂。
  • 巴西龜現身漯河市區水域,「外來物種入侵」成市民熱議話題
    據漯河市野生動物救護專家介紹,巴西龜一般作為寵物餵養,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在水中幾乎沒有天敵,會威脅魚類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因此不建議野外放生。記者了解到,在漯河水域,已不是第一次發現外來物種,中華鱘、鱷魚龜、蠑螈等都出現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曾多次報導。據漯河市野生動物救護專家介紹,這些外來物種多數是人為放生。外來物種入侵,至少已有3次2015年5月24日下午5時,愛心人士將漁民在沙河裡捕撈的一條野生中華鱘,送到了漯河市有關部門救助。
  • 獅子魚入侵巴西水域
    獅子魚 圖片來源:MBL/MCB/REF. 1
  • 美國「後院起火」了,重點湖泊被外來物種入侵,當地漁夫苦不堪言
    不過雖然如此,但人類在經濟發展中,對於河流水域的破壞依舊難以制止,近現代工業化的發展,導致了很多河流出現了汙染的情況,比較典型的例子有英國的泰晤士河,印度的恆河等河流,就因為工業汙水和生活廢水的緣故,出現了大量的汙染,其次如今全球化的發展,同樣也給河流生態系統帶來了新的挑戰,它就是「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因為這個因素,很多國家的河流水域都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生態問題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小龍蝦|中國外來入侵...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看上去如此美麗的獅子魚,原來也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原來獅子魚不僅僅是漂亮美麗的觀賞魚,更是一種生命力和進食能力都超級強大的生物,在美國佛羅裡達州一間水族館裡,因為一場颶風,導致館內的六條獅子魚逃入邁阿密的伊斯坎灣,從此展開了佛羅裡達海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獅子魚災難,就是因為這六條獅子魚,就造成了美國難以估計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