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撲克投資家整理自格隆匯及鳳凰財經訊,授權世鋁網轉載,原文刊登於撲克投資家,微信號puoketrader
中國宏橋,一家從事原鋁生產製造的企業。它不性感,但很特別,而且實實在在的低估。
1、低PE、PB
有些投資者,尤其是專業的券商研究員,很喜歡先講故事,然後再看估值。我不同,我習慣先看PB和PE,再結合行業屬性,看看估值是否太貴。如果覺得太貴,便放棄更深入的研究。
整個行業大面積虧損,哀鴻遍野,但中國宏橋可謂鶴立雞群,獨樹一幟。但奇怪的是,雖然其盈利能力,ROE和股息回報率最高(而且高出很多),其但PE、PB反而是最低的,明顯被市場忽略了。
下面,我們再看看中國宏橋為何能逆勢保持如此高的盈利。
2、獨特的生產經營模式
(1)電費低於同業1/3
過去幾年,鋁價大幅下跌,倫敦金屬交易所鋁價從2011年4月的每噸2660美元高位,跌到2014年末每噸1854美元,全球鋁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大面積虧損。看看中國鋁業就知道,每年都成為A股虧損王。
但中國宏橋的過去5年,保持在每股盈利0.9--1港元之間,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其實原因就在於其擁有的獨特的生產經營模式——自主發電,使其得以逆勢擴張,以量補價,維持著很好的收益。
電費比同業低1/3,這個是中國宏橋的特點,也曾經引來無數質疑。鋁的成本構成中,電費佔比很高,達46%。一般鋁生產企業每度電0.30元,但中國宏橋很特別,它的電費才0.2元一度,便宜1/3。這是因為很多鋁企雖然也自備電廠,但發的電都要先併入國家電網,然後才送到自己的企業使用,這樣要收取併網費。但中國宏橋不需要併入國家電網,直接自產自銷,因此無需繳納併網費,這在全國都可以說是的。這使得同業仍掙扎於巨虧泥潭時,中國宏橋卻輕輕鬆鬆地每年淨賺50多億,保持ROE16%- 20%,確實是鋁製造業中的一朵奇葩。
於是,很多人會問,為何中國宏橋的模式其他企業無法複製? 這要從10多前說起。當時山東的另外一家企業,現在大名鼎鼎的魏橋紡織(港股02698),其掌門人張士平,為了解決中國電力供應不穩、常出現隨意拉閘限電的問題,決定自備電廠。但此舉若怒了國家電網,要求其要麼停辦電廠,要麼從大電網中解列,孤網運行,自生自滅,國家電網不管了。張士平被逼毛了,決定冒險獨自運行自己的電網,不併網,有事自己擔。結果,這一冒險舉動,成就了魏橋紡織,硬是在舉步維艱的夕陽行業----紡織行業中,創出了一片天。其後,作為中國宏橋的大股東(佔81%)的張士平,也將此模式移植到了中國宏橋。 但是,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因為政策限制,如今很多鋁企的自備電廠想不併網都不行,沒有了自主選擇權。魏橋電廠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孤例,這好比違規建築,以前蓋的,歷史原因,默認了,但你現在新蓋違規建築就不行。這導致很多企業參觀完魏橋和宏橋的自備電廠後,都自嘆無法複製,不得不依然忍受著每年巨虧的痛苦。
也有人會擔心,這個模式會否存在政策風險?中國宏橋上市時,也披露了這個問題,引起了眾多媒體和國家部委的注意,於是質疑不斷出現。但是,經過媒體多番調查報導,反而將魏橋和國家電網的這一歷史恩怨擺上了臺面,大家了解原委後,都默認了魏橋的做法,紛紛從質疑轉變為嘗試複製其模式。因此,這個政策風險反而從上市初的不確定,變成現在的不存在了。而且,這個政策限制反而成了中國宏橋的「護城河」,試問,誰能與其爭鋒?
(2)上下遊一體化
中國宏橋發展戰略就是「鋁電網一體化,上下遊一體化」。中國宏橋主要生產原鋁,但已經向上遊延伸。2014年,印尼開始停止鋁土原礦出口,中國宏橋立即在印尼合資設立氧化鋁生產廠,預計2015年底投產。同時,中國宏橋已在非洲的幾內亞收購了鋁礬土礦,7月份首批原料就可裝箱。另外,在澳大利亞、印度及馬來西亞等地也開拓了鋁礬土供應渠道,保證了未來數年內將繼續以穩定的價格和貨源獲得鋁礬土供應。
下遊方面,中國宏橋逐步擴大鋁材深加工。目前公司的整體毛利是26%(2014年末,下同),但鋁合金加工只佔其收入的6%,根據行業數據,鋁合金加工的毛利率達到25%-29%,簡單估算,中國宏橋如果深入延伸到鋁合金加工領域,將下遊的25%的毛利也攬入懷中,則「生產+加工」這部分銷售額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非常可觀。可見中國宏橋在下遊鋁材加工方面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