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不易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自1900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建立第一個啤酒廠,國內啤酒行業經過了120年發展歷程:品牌格局由群雄爭霸到諸侯割據,產量由不足萬噸到539.4億升,年人均啤酒消費量由1升到37.4 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
百年流光,啤酒工業與文化已經成為國民消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如今,隨著「消費分層」與消費人口迭代,以及疫情對人們消費理念的影響,時代幕布下的國內啤酒市場已迎來下一個行業拐點。
壹
青島啤酒作為國產啤酒中的佼佼者,歷經117年歲月,它的血脈裡有一些東西始終沒有改變。
1903年,青島啤酒建廠,當時的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從德國進口,並按照《德意志啤酒釀造法》釀製皮爾森風味的淺色啤酒、慕尼黑風味的黑啤酒。產品銷往大連、煙臺、天津、香港等沿海地區,之後還銷往海外。《青島十年海關貿易記載》中寫道: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青島啤酒開始出口東南亞地區,被譽為「國貨精品」。
上個世紀初青島啤酒廠的模樣,圖中幾座小樓建於1903年。
1906年,建廠僅3年後,青島啤酒就在慕尼黑啤酒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這是中國啤酒行業拿的第一個國際大獎。
1963年,新中國舉辦第二次評酒會,青島啤酒榮獲了第一枚國內金質獎章,在這次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
1964年,《青島啤酒操作法》誕生。當年,輕工業部在唐山召開全國第五次釀酒會議,提出「啤酒行業學青島」的口號,並決定對青島啤酒廠操作法進行如實紀錄,向全國推廣。可以說,青島啤酒是新中國啤酒的傳道者。《青島啤酒操作法》發行之後,升格為中國啤酒第一部行業標準,不斷影響著中國啤酒工業。我國從建國初期量產不足萬噸到如今超越美國成為一個啤酒大國,這一套行業標準至關重要。
歐洲啤酒之星大賽,素來有「啤酒界的奧斯卡」「啤酒界的世界盃」之稱,2018年,青島啤酒皮爾森獲「歐洲啤酒之星」大獎。皮爾森是青島啤酒1903年建廠之時的爆款,一百多年過去了,青島啤酒重拾那種原始,遵循1516年《德國純釀法》釀製,只採用軟水、大麥、酒花、酵母四種基本原料,留下純淨風味。
2019年美國「世界啤酒錦標賽」,奧古特啤酒摘得金獎。這款啤酒出自青島啤酒廠,之所以用「奧古特」命名,是因為這是青島啤酒第一任釀酒大師的名字。1903年,他帶著德國的珍典酵母來到了青島,在沒有冰箱的時代,用甘油法保藏酵母,釀造出了第一杯青島啤酒。
青島黑啤獲2018年世界啤酒錦標賽金獎,青島全麥白啤獲2019年世界啤酒錦標賽大獎……在高端啤酒市場被進口品牌環伺之時,作為「國貨精品」的青島啤酒選擇回歸匠心。從最初的金獎到如今的無數國際大獎,產品高端化對青島啤酒而言,就是堅守初心。
青島啤酒自誕生起,就擁有高端與匠心的基因。
2020年7月31日,青島啤酒發布「百年之旅」藝術釀造新品,在其中的拍賣環節中,001號百年之旅的價格從幾千一路被喊到了幾萬元,最終落錘在「48萬」。外行人或許看不懂這天價,但內行人明白:酒液的琥珀原色,填補了國內深色啤酒色調調控的技術空白;編號001,意味著這是出廠第一支,代表著獨一無二。
「百年之旅」藝術釀造啤酒是青島啤酒入局超高端的第一槍,僅研發就花了逾兩年時間。酒圈對這一超高端系列投來了熱切的目光,不僅因技術、口感,更因這是國產啤酒產品升級的代表之作。
這是青島啤酒對自身歷史的回音,代表了青島啤酒在行業出現拐點後,進行產品結構升級的決心,是青島啤酒在高端布局上擺下的一顆強勁棋子。
據青島啤酒2019年財報,高端產品共實現銷量185.6萬千升,同比增長7.08%,高端產品銷量佔比從18.16%提升至20.38%,帶動整體啤酒噸價年均提升1.43%。從2020年一季度的數據看,青島啤酒毛利率為35.74%,居國產啤酒之首。
貳
從消費端來看,啤酒消費高端化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
2012年,精釀革命的風吹到中國,業內人士將2012年定義為中國精釀啤酒元年。精釀的興起,刷新了國內消費者對啤酒的認知。
人們開始從「喝站碗」「吹瓶」時代向「精品細酌」時代過渡。有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精釀市場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國內精釀啤酒市場每年至少有20億元的增量空間。
精釀或許是啤酒消費高端化的前引。在國內消費者心目中,好的啤酒=精釀,這樣的認知或許失於狹窄,但精釀的確改變了消費者對啤酒消費的低端印象。
美國第一家精釀酒廠創建於1896年,1984年至1994年是美國精釀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此前的100年時間裡,消費者轉向大型酒廠提供的價格低廉、質量穩定的啤酒,但20世紀70年代末,趨勢開始發生變化,地方小型酒廠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比利時特拉比斯特酒廠出口的修道院啤酒在高檔餐廳售價可達18美元一瓶。
趨勢發生的原因可歸結為:
第一,消費人群的變化。「嬰兒潮一代」(1946年初至1964年底出生)替代了「沉默的一代」的消費地位(1920-1940年出生)。新一代人心目中的三大啤酒品牌是Heinken、Samuel Adams和Guinness。而這三個品牌以高端定價著稱。
第二,人均收入的提升。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均收入達到2.1萬美元。收入提升的結果是,啤酒消費量下降,但單位消費金額提升。意味著人們啤酒品位的提升,出現了向高價值啤酒轉移的趨勢。80年代某啤酒品牌的廣告口號是:「貴的讓人放心」。
而從產量上看,美國啤酒行業產量在1980年前上升較快,但在1980年出現明顯降速,並於1990年達到峰值239.0億升,而後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出,美國的1980年至2000年,就是國內啤酒市場的現在。
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8310元上漲到2018年的28228元,Z世代(「95後」「 00後」)新興消費群體的崛起,這都推動了消費觀念的革新與消費分層。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提到了1988年西武百貨店的廣告語:想得到想要的東西。「從需要到想要」,是那個年代日本消費者的典型心理變化。米、油、面等必需品消費不再佔主導地位,個性化、高端化、社交化等消費需求開始上升。這種消費心理也在近些年的中國萌發,表現為2016年開始出現的所謂的「消費升級」現象。
青島啤酒「百年之旅」藝術啤酒,每一瓶都附有獨一無二的大師籤名及專屬唯一編碼證書,世界級頂級工業設計師設計的玻璃瓶型、小批量手工吹制,且不會大量生產,講求獨特性,就是對這一新興消費現象的回應。
在這個階段,企業要想搶佔消費者錢包,所需要做的是創造需求與引導消費。比如iPhone,在賈伯斯將它發明出來之前,沒有人知道我們對手機的依賴性竟然如此之大。
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在青島啤酒「百年之旅」新品發布會的現場提到,疫情使人們更關注自身健康和產品品質,以啤酒消費來說,年輕人已從「拼酒」過渡到了「品酒」,工業啤酒在佔領了國內消費者味覺一百多年後,需要被革新了。國產啤酒廠應從迎合消費者口味轉而引導消費者口味,從而擴大國產啤酒在高端啤酒市場的份額。
國內消費者對啤酒的想像,目前為止仍有巨大的空間,精釀所打開的狹窄之門,只是讓一部分啤酒愛好者先進入到了豐富的啤酒世界。《啤酒術語和分類》標準中,理論上啤酒種類多達149612種,那是一片廣闊的海洋。
青島啤酒「百年之旅」正在這片海洋裡徜徉。釀酒大師選定全球僅200公頃的專屬特色大麥產地,回歸古法低溫長時慢釀發酵,釀造時間延長20%——為了研發這款啤酒,青島啤酒組成了近百人研發團隊,研發歷程逾2年,歷經52輪次測試釀造實驗、900多輪次專家品評、126次口味優化、成品經歷1800道檢驗關口。
「百年之旅」可以說是精釀時代啤酒大廠交出的一份相當有態度的答卷。
國產啤酒變局已經奏響前奏,進階之路轟然開啟。如何從進口品牌手中奪回高端啤酒定義權,將是下一個階段啤酒市場「廝殺」的重點。
參考資料:
[1].《啤酒行業研究》,國金證券,2018年5月28日。
[2].《結構升級,啤酒三岔路口的最佳指引 ——啤酒行業深度報告》, 東興證券,2019年3月11日。
[3].《啤酒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西學東漸,中美對標:論中國啤酒行業囚徒困境之破局》,中信證券,2018年6月26日。
[4].《啤酒經濟學》,作者: [比]約翰·思文 [美]德文·布裡斯基。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