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青藏高原尋找啤酒酵母「祖宗」

2020-12-27 大眾網

對於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白逢彥來說,近日一條從荷蘭來的消息,讓他連續幾天沉浸在興奮之中。幾年前,白逢彥從青藏高原發現了啤酒酵母的「祖宗」。而荷蘭喜力啤酒公司運用這株祖宗酵母菌,近期生產出名為「野性拉格」的啤酒。「野性拉格」由於使用了最原始的啤酒酵母菌,因此被稱為最原始的啤酒。

國產啤酒多是低溫發酵而成

啤酒根據發酵工藝和所用菌種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即愛爾(Ale)啤酒和拉格(Lager)啤酒。前者使用釀酒酵母菌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發酵,酵母菌往往浮在上層,故又稱上層發酵啤酒。後者在10℃左右低溫條件下發酵,酵母菌往往沉於底層,故又稱下層發酵啤酒。人類最早開始釀造的是愛爾啤酒,已有數千年歷史。拉格啤酒一般認為最早於15世紀出現在德國巴伐利亞,以後很快流行開來,逐步取代愛爾啤酒成為全球生產和消費量最大的啤酒類型。我國生產的啤酒基本都屬於拉格啤酒。

拉格啤酒發酵菌種稱為巴斯德酵母,是由愛爾啤酒發酵菌種——釀酒酵母與另一種被稱為拉格啤酒酵母最原始祖先的酵母菌雜交而形成,它賦予了拉格啤酒酵母的低溫發酵能力,但科學家一直沒有找到它的野生親本。

基因分析找到釀酒酵母的祖先

2011年,由美國、阿根廷和葡萄牙研究者組成的聯合研究組,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高原地區發現了一種釀酒酵母屬新種,被命名為真貝氏釀酒酵母。他們認為這是拉格啤酒酵母的野生親本。

這種起源假說有點說不通。因為拉格啤酒在15世紀中期的德國就出現了,可是哥倫布15世紀末才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哥倫布要把啤酒酵母的祖先從阿根廷帶到歐洲,最早也要15世紀末,所以認為巴塔哥尼亞的真貝氏釀酒酵母是拉格啤酒酵母的「祖宗」是不科學的。

近年來,白逢彥團隊對青藏高原和相鄰地區的酵母菌多樣性進行了系統研究。他們大量地採集了那裡有可能存在酵母菌的水果、花、植物葉片、土壤以及有滲出液的樹皮,然後在實驗室裡分離、研究。他們發現,青藏高原地區釀酒酵母屬的物種多樣性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顯示這一地區或相鄰地區可能是該類酵母菌的多樣性中心或起源中心。

白逢彥說,從上述地區分離的真貝氏釀酒酵母菌株的遺傳多樣性也遠遠高於美洲。青藏高原真貝氏釀酒酵母已經分化出3個遺傳差異顯著的譜系,即華西、西藏和四川譜系,而美洲真貝氏釀酒酵母屬於其中的一個譜系,即西藏譜系。這說明青藏高原才是真貝氏釀酒酵母的真正起源地。

單基因、多基因和基因組序列分析都證明,與巴塔哥尼亞群體相比,西藏菌株與拉格啤酒酵母基因組的非釀酒酵母部分,具有99.82%的序列相似性,許多基因序列甚至完全相同。上述結果明確顯示,西藏真貝氏釀酒酵母菌株才是拉格啤酒酵母真正的野生親本,拉格啤酒酵母可能起源於中國或東亞。

這一學說同時具有更強的地理和世界貿易史等因素的支持。亞歐大陸作為一大板塊,商貿和人員往來相對於北大西洋阻隔的美洲和歐洲較為便捷。在古代,亞歐大陸商路兩端的大羅馬帝國和大漢帝國的存在,促進了貿易的全面發展。早在西漢時期,張騫就出使西域,通過絲綢之路開展的中歐貿易比美歐跨大西洋貿易至少早1500多年,青藏高原的菌種被帶到了歐洲,是完全說得通的。

在青藏高原發現西藏真貝氏釀酒酵母菌株,並證實這種菌株才是拉格啤酒酵母真正的野生親本後,白逢彥團隊的相關論文發表在《細胞》子刊《當代生物學》上。此事立刻引起了荷蘭喜力啤酒的注意。他們多次與白逢彥團隊接洽諮詢,並投入了一定的科技力量開展研發,並於近日出產使用西藏真貝氏釀酒酵母菌株發酵的最原始啤酒「野性拉格」。李大慶

推薦閱讀

  • 業內人士表示,不動產登記信息聯網,一方面是我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的基礎,也是我國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基礎。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持續下降,二線城市有所上漲,三線城市漲幅繼續回落。[詳細]

  • 外匯局指出,本次發布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3個方面:一是取消QFII資金匯出20%比例要求,QFII可委託託管人辦理相關資金匯出。疏通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通道之外,境內投資者對外投資的渠道也在得到拓寬。[詳細]

  • 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綜合訓練館項目緊鄰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地處地鐵4號線和9號線交會處,總建築面積3.32萬平方米,不僅可用於專業冰球、花滑、冰壺、短道速滑等項目的訓練和比賽,也可對外開放服務於市民冰上運動需求。[詳細]

  • 2018年6月18日,廣東清遠,位於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金子山用6000多個七彩粽子、2000多個壯家香囊搭成一座粽山,供遊客免費品嘗。[詳細]

  • 臺媒稱,全球矚目的世界盃在俄羅斯打響,中國隊雖然無緣參賽,但在廣東一帶卻有一支人員眾多、陣容齊整的「隊伍」以另一種方式參加世界盃,他們就是廣東實力強大的製造業大軍——世界盃上的足球、「大力神杯」紀念品、世界盃系列鑰匙圈等,都是不折不扣的「廣東東莞...[詳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8年6月18日,山東濱州,一條穿越十裡花海的觀景鐵路在當地走紅。遊客為體驗乘坐小火車賞花及穿越「心形愛情隧道」不惜冒著高溫排隊,火車站臺幾乎被遊客擠爆。[詳細]

相關焦點

  • 啤酒酵母可能發源於青藏高原(新知)
    它讓拉格啤酒酵母有了低溫發酵能力,但科學家一直沒有找到它源自何處。  2011年,一個由美國、阿根廷和葡萄牙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組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地區發現了一種釀酒酵母屬新種,命名為「真貝氏釀酒酵母」,他們認為這是拉格啤酒酵母菌的野生親本。這種野生酵母菌可能通過跨大西洋貿易從南美被帶到歐洲,在歐洲與愛爾啤酒酵母雜交形成拉格啤酒酵母。但從歷史和地理上講,這一假說則有點說不通。
  • 中國歷史,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互動
    青藏高原中國文明源於黃土高原。而其實黃土高原夾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中間,是一個過渡的高原。這兩個高原都產生了大水系,然而黃土高原卻沒有,所以三者實在不是一個級別。我們對青藏高原比較熟悉和親近,我們的歷史也如此,長江,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的山脈可以說都是青藏高原的支脈。但青藏高原同時養育了東南亞和印度。
  • 青藏高原「大湖期」之謎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生張帥和張繼峰博士等在Science Bulletin2020年第16期發表了題為:Spatiotemporal complexity of the 「Greatest Lake Period」 in the Tibetan Plateau的「News & Views」欄目文章。
  • 瞭望丨守護青藏高原「藍寶石」
    此時的青海湖畔,遊客們正沿著湖岸線,尋找拍攝日出的最佳地點。隨著湖面的波浪起伏,赤麻鴨、棕頭鷗等鳥類在半空中不停地翱翔、歡叫。大塊的色彩構成了線條簡潔又優美的圖案,成為無數攝影師與油畫家的素材。    這片叫海的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是維繫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
  • 青藏高原人類史前推12萬年(解碼)
    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證實了青藏高原一處洞穴內發現的人類下頜骨化石屬於丹尼索瓦人,將青藏高原上的人類活動歷史由從前的3萬—4萬年前,提前至距今16萬年。這個發現刷新了人們對青藏高原最早人類活動歷史和史前人類高海拔環境適應的認識,更為人類演化史拼圖補上了關鍵一塊。
  • 青藏高原犛牛記(上)
    在青藏高原棲息著熊豹鷹鷂等種種猛獸巨禽,但是能夠代表和體現這塊高大陸氣質的生靈,惟有犛牛。從奔走到靜止,從自由之軀到一具頭顱,其實這是近百十年來野犛牛的命運。換句話說,百十年前的青藏高原上還生活著數十萬頭野犛牛;如果我們能夠按動時光的後退鍵,那肯定會輕易看到,數千頭野犛牛氣勢磅礴地行進於高山牧場的場面。那是造物的驕傲的手筆,是可以讓目擊之人動容震撼,體驗生命之力量和美的啟示。
  • 張文木:青藏高原與中國整體安全——兼談青藏高原對「一帶一路...
    內容提要:青藏高原對於中國具有獨特而巨大的地緣政治意義,它辯證地展示了:(1)青藏高原與中國整體安全的關係;(2)以西藏為重心的中國邊地與中國中央政府的關係;(3)中國與南亞次大陸及中亞伊朗高原國家的關係。不僅如此,青藏高原還對聯結中國與世界的「一帶一路」關鍵線路安全有著無與倫比的保障作用。從青藏高原之巔俯瞰,古今絲綢之路從亞洲由東迤西伸向歐洲。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藏著一個「香格裡拉」
    他偶然撿到了一顆種子,通過外形判斷,竟和來自青藏高原腹地的一個蘿藦亞科的種子化石標本十分匹配。現如今氣候、地形極度迥異的兩個「自然世界」曾經生活著一樣的物種嗎?事實證明,不是這些植物對生境的選擇變了,而是在地質時期,曾經的青藏高原根本不是人們熟悉的樣子。
  • 原來,酵母的祖先,就在咱們的大中國!
    啤酒。話說公元前6000多年前,兩河流域聰明的蘇美爾人就發明了啤酒,那啤酒估計也不怎麼好喝,所以到現在為止,阿拉伯半島和中東地區能喝酒的人少見。真正好喝的啤酒在哪?當然在歐洲,尤其是德國。歐洲人發明了兩種啤酒釀造方法,一種是中世紀逐漸興起的艾爾啤酒,一種是15世紀從巴伐利亞掀起的拉格啤酒。
  • 到了青藏高原能喝就喝 千萬別吝嗇你的酒量
    作為有著4000多年釀酒歷史的地區,青藏高原可以說是人類飲酒的老祖先了,其酒文化自然底蘊深厚。今天咱們來探討一下青藏高原的飲酒習俗,聽說不少人都曾被喝怕了。這個酒無疑是青藏高原的傳承之酒——青稞酒!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們一有喜事,十裡八鄉的就聚在一起喝酒划拳,如添加人口、舉辦婚禮、喬遷動土、開鐮收割……不到喝翻了不罷休,尤其夏天的時候,喝大了倒地就睡,第二天一睜開眼,繼續喝!只有喝完了的酒,沒有倒下的高原漢子。冬天的時候,雖然不至於喝到人事不省,人們卻也整天泡在酒裡。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以及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拉薩河流域中部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野外綜合考察
  • 地理知識:青藏高原的六大區域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亞洲內陸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
  • 「老青藏」陳鴻昭首次科考:每天在青藏高原挖坑
    掃碼觀看視頻  回放    每天挖坑,看土壤,「老青藏」陳鴻昭提到第一次青藏科考時的工作,通過挖坑看土壤,分析土壤的性質及成分信息,科學家們反推了青藏高原形成的年代和當時的環境。
  • 【文匯報】土壤學家,俯首傾聽青藏高原的喃喃低語
    中國土壤學會秘書長、中科院土壤所研究員張甘霖告訴記者,「青藏高原獨特的地質歷史、氣候條件和植被類型,造就了青藏高原獨特而又豐富的土壤類型,它既是地表環境要素相互作用演化的產物,又是維繫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基礎。通常,形成1釐米厚的土壤可能要經歷100年到1000年的時光,而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區要經歷的時間也許更長。」  這已經足以點燃記者跟隨南京土壤所科考隊走進青藏高原的激情了。
  • 微生物所啤酒酵母菌的起源與馴化研究取得進展
    由美國、阿根廷和西班牙研究者組成的聯合研究組最近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高原地區發現了一種釀酒酵母屬新種,命名為真貝氏酵母(S. eubayanus)。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發現這種酵母菌與拉格啤酒酵母菌基因組中的非S. cerevisiae部分具有99.56%的序列相似性,是已發現的與拉格啤酒酵母最接近的野生酵母菌種,故上述國際團隊認為S. eubayanus是拉格啤酒酵母的野生親本,並在其於2011年發表在PNAS上的論文中提出了拉格啤酒酵母的巴塔哥尼亞起源說。這一研究結果受到了學術界、釀造業和啤酒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 青藏高原地質研討會在拉薩召開
    中國西藏網訊 12月11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西藏地勘局協辦的青藏高原地質研討會在拉薩召開。  青藏高原地處地球「第三極」,生態環境脆弱,地質條件獨特,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自然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西藏作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用日益彰顯,對西藏地質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西藏的地質工作也要適應新的形勢需求,本次專家薈萃的青藏高原地質研討會聚焦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服務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支持西藏自然資源管理的主題展開研討。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彭韻佳、董瑞豐)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萬年到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
  • 科學家還原青藏高原形成過程:5億年前是汪洋
    時光倒流到5億年前,那裡只有寬闊的大海,現在的地中海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展櫃中,三葉蟲化石、鸚鵡螺化石,就是見證者。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章炳高,從1966年開始,先後15次在青藏高原科考。「去之前,大家都認為青藏高原在兩三億年前是海洋,但我們科考發現,早在5億多年前,這裡就是海了。」
  • 美國普度大學教授莊欠來訪問青藏高原所
    美國普度大學教授莊欠來訪問青藏高原所 2017-06-06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   5月31日,應高寒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生態實驗室」)研究員羅天祥邀請,美國普度大學教授莊欠來訪問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挺進無人區,探尋青藏高原演化奧秘
    今年8月底至10月初,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南京大學等單位派員組成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南京地層古生物科考分隊,奔赴西藏藏北無人區開展科考。 中國境內的青藏高原,佔我國陸地面積的26%。作為地球上保存最完整的造山帶,這裡巖石出露良好,是科學家研究地球動力學的天然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