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曉波頻道推銷馬伯庸回懟!斷糖減肥這波「洗腦大法」你信不?)
斷糖減肥法並不科學,會帶來諸如酮酸血症等併發症狀。
7月24日,公眾號「吳曉波頻道」發布了一篇名為《3天瘦4斤!風靡全球的斷糖挑戰你敢試試嗎?│百匠優選》的文章,論證斷糖減肥法的有效性,並引用《長安十二時辰》作者馬伯庸發於7月23日微博作為論據,搭配了兩張「斷糖」前後的照片。
「吳曉波頻道」公號文章截圖
但文章發布當天,馬伯庸立即直接發微博回應:「請大家先看這張截圖,千萬不要相信圖裡的鬼話。我只試過一次斷糖。四年前過年,戒絕一切碳水,堅持了四天,然後果斷放棄了。雖然體重唰唰地掉,但做事完全沒力氣,尤其是寫稿,面對屏幕腦子根本轉不動。」
在現代社會,「減肥」已然成為男女老少「通吃」的主題,各種減肥方法亦是層出不窮。其中斷糖減肥,就是謝絕一切與糖有關的食品,包括澱粉、碳水化合物等。近日,21新健康記者進行了一個小範圍內的調查,在119人(其中100人為16~35歲)中,有46%的人了解斷糖法,56%認為有效。
?7月25日,南方醫科大學主治醫師胡志奇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斷糖減肥法是不科學的,會帶來諸如酮酸血症等併發症狀。他建議科學健康減肥,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並長時間堅持。
減肥任重道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01被馬伯庸diss的斷糖減肥法是啥?
什麼是斷糖減肥?有過減肥經歷的人或許都有了解。網友們將斷糖減肥定義為斷絕一切與糖有關的食品,包括澱粉、碳水化合物等等含糖成分的食物。這種減肥法在網絡上很受追捧,甚至一度成為生活風尚,在明星群體裡更是普遍。
?同是作家、出版過《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張嘉佳在2018年8月24日,發了一條長微博,表示通過斷糖一個多月,體重從156降到132,減了24斤。
而在「吳曉波頻道」那篇軟廣中提到的羅志祥,就是一個超愛甜食的人,其在2018年7月14日開心地發微博稱,自己堅持斷糖42天,瘦了16斤。
羅志祥微博截圖
在當下主流審美裡,有著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人簡直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所以有效的減肥方式,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是最大的福音。看到這些明星們樂此不疲地踐行斷糖減肥、且都能收穫良好的效果,想要減肥、保持身材的普通人紛紛效仿,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21新健康記者發現,以身邊朋友的樣本來看,女性對於斷糖減肥法更趨之若鶩。她們絕大部分都希望通過斷糖達到瘦身目的,相較於高強度、需長期堅持的運動減肥,斷糖減肥更輕鬆,效果也來得更快。每天都能看到體重計上的數字在變小,對愛美的人來說無疑就是堅持斷糖減肥的最大動力。
與此同時,網絡上一直流行著「抗衰老就是抗糖化」的說法。害怕衰老的現代人總會竭盡所能延緩衰老、保持美麗容顏。因此隨便在一些生活技能類的APP上搜索「斷糖減肥」等關鍵詞,都會出現很多相關經驗帖。21新健康記者在小紅書APP中搜索「斷糖減肥」,立刻顯示有2401篇筆記;隨便點開其中幾篇,幾乎都有上百條評論以及點讚。
但是,7月25日,正在嘗試斷糖減肥的小悠(化名)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她已經斷糖三天了,總覺得四肢無力,無法集中精力,工作效率也明顯降低了。不過,21新健康記者周邊還是有堅定的斷糖執行者。
02斷糖減肥真的有效、科學嗎?
根據問卷調查,21新健康記者發現對於想要減肥、保持身材的人來說,斷糖似乎是一種非常好的途徑。119名調查對象裡,56.3%的人認為斷糖法是有效的。
部分接受21新健康記者採訪的斷糖減肥者均表示,時下斷糖減肥很流行,基本上都是戒除碳水化合物以及所有含糖食物。瘦身效果非常明顯,最佳狀態是每天都會瘦半斤到一斤左右。
其中,一位斷糖減肥者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斷糖還有額外的好處:「大夏天裡,過量攝入糖分的人都很容易招蚊子。」當被問到斷糖法是否健康時,他們覺得相較於吃藥減肥,斷糖還是可以接受的。
21新健康記者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過斷糖減肥經驗的人,普遍認為斷糖減肥是有效的,都認為應當斷絕含蔗糖、澱粉、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其中有75.63%的人認為應該斷蔗糖,而認為斷游離糖的人數低一些,佔63.03%。可實際上人們更應該斷的是游離糖。
斷糖減肥真的科學嗎?
「斷糖減肥,可以理解為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飲食結構,是生酮飲食的一種實現方式,這的確可以在短期內起減肥作用。」南海區醫學體重管理示範基地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李蕊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
?但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熱量來源,完全不攝取碳水化合物會損害心血管,具有危險性,加重腎臟負擔,血液中的酮體太多,也可能出現酮酸血症,導致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電解質不平衡等,嚴重會導致休克。所以執行斷糖的人,初期多少會出現脫水現象。
同時,斷糖就意味著斷絕了蔬菜水果以及穀物的攝取,這會讓人體營養素缺乏,進而對神經系統及身體代謝能力產生不良影響。
除此之外,人體一旦斷糖,對於高蛋白質和油脂的食物攝取會增多,這樣一來,脂肪酸會處於長期飽和狀態,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長期依靠高蛋白飲食,會造成人體鈣磷比例失衡,鈣質會逐漸流失,產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上述調查問卷顯示,大多數人都認為過多攝入糖分對身體是不利的,可是強迫身體「斷糖」以達到減肥效果,似乎也不值得提倡。119個調查對象中,70.59%的人認為斷糖減肥是不健康的。
03控制糖分攝入,合理減肥
糖作為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自然有其重要作用。除了供能外,它還可合成肝糖原儲存在肝臟中,增強肝臟細胞的再生,促進肝臟的代謝和解毒功能。徹底斷糖是不科學的。
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發布的《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強烈建議人們限制游離糖的攝入,成人和兒童游離糖攝入量應減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內。如能進一步將其降至低於攝入總能量的5%,會對健康帶來更多好處。
不過,斷糖減肥法的科學性一直是受到質疑的。7月25日,胡志奇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斷糖減肥法並不科學,會帶來酮酸血症等併發症狀。
陝西省藥學會理事長趙東科教授向21新健康記者指出,不吃含糖主食來達到減肥目的,是錯誤的方式,存在很大誤區,並建議食用健康營養的食物,改變飲食比例,提高低熱量食物的比例,降低高熱量食物的比例。只有吃得科學,才能瘦得健康。
因此,無論是出於減肥還是保持身體健康的目的,必要的糖分攝取都是必需的。而每天具體需要攝取多少糖分,則需要向醫生或營養師諮詢。
「推薦『減糖』而並非徹底『斷糖』,應學會攝入合適的糖分比例,避免因為過度斷糖而產生過度生酮的不良反應。」北京和睦家醫院臨床營養顧問、美國註冊營養師張琳表示,「減肥者應該尋求營養師的專業幫助,由營養師整體評估後給出科學方案以達到最佳效果。」
而李蕊則是建議,「斷糖飲食就算執行,也不應超過三個月。南海區醫學體重管理示範基地就曾接收過一位堅持了數年斷糖減肥法、出現腎功能異常的病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大家無需刻意減肥,只要定期健身、合理飲食即可保持身體健康。」
在不久前舉行的「國民體重管理與營養健康論壇」上,有專家指出,現在流行的一些減肥知識不夠科學,甚至有失偏頗,造成減肥誤區,嚴重損害減肥者的身體健康,全社會應大力普及科學減肥知識。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說,個人和家庭層面,應該參照居民膳食指南科學飲食,減少能量攝入;在社會層面,推動落實「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動;政府層面,全面推動實施《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
來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編輯:李欣夷
(編輯:張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