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是怎麼被做砸的

2020-12-21 電商報

供應商向網際網路巨頭開炮

誰也沒想到,社區團購大戰中率先奮起反擊的是供應商——前幾日,供應商正式向網際網路巨頭開炮:不要太囂張!

先是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點燃了戰火。

它憤怒地貼出了一則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將戰鼓擂得震天響。

通知顯示,它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這樣的行為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

所以規定旗下的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時「必須要有公司授權」、「價格不得低於公司的終端零售價」、「影響惡劣將取消經銷權」。

除了華海順達,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等其他供應商也紛紛立下戰書,發布類似停止供貨的通知。

看這架勢,似乎要跟社區團購平臺硬槓到底了。

供應商們這麼緊張是有原因的。

華海順達董事長錢清華表示,公司業務部門在12月12日下午接到多個供貨客戶投訴,有多個社區團購平臺通過補貼拉顧客,引發市場價格戰,因此發布了上述公告。

他認為,社區團購平臺銷售價格遠低於市場正常價格,打擊甚至毀滅正常的商業秩序,下一步就是壟斷社區渠道。

毀滅商業秩序,造成壟斷……社區團購平臺帶來的破壞真的這麼嚴重?

如果商超倒閉了,

沒有一家社區團購平臺是無辜的

眾所周知,如今社區團購成了最火熱的風口。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大公司如同巨浪般滾滾而來,各種燒錢補貼、搶團長,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為了在這場大戰中吸引消費者,它們給出的低價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筆者打開美團優選,發現湖北蘆柑賣到了0.99元/斤,上海青賣到了1.68元/半斤,雲南醜橘、四川黃心獼猴、新疆庫爾勒香瓜均賣到了0.01元/斤。

多多買菜這邊,湖南麻陽冰糖橙的價格是0.99元/斤,黃心土豆的價格是1.09元/斤,冰糖雪梨的價格是2.19元/斤。

這樣的價格可以說超出常識了,平臺完全是在虧本做買賣。

消費者或許對這樣的狀況樂見其成,但它對零售體系的打擊是致命的。

對於零售行業來說,價格管控一直是很重要的事,柴米油鹽這類消費用品的價格一般不會有大的變動。

這時候一旦有平臺不講套路,惡意壓低價格,以博取競爭優勢,最直接倒黴的就是小型商超。

有人說,社區團購將會對商超帶來10%-30%的衝擊。當商超賣的生鮮價格完全沒有競爭力了,消費者還會來商超買東西嗎?

知乎上就有網友表示,從今年開始,自家超市的人流量越來越少,營業額降幅達到60%以上。

仔細調查才發現,原來是隔壁的一家超市承接了多個網際網路大廠平臺的團長身份,每天不要錢一樣往外送水果,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

這樣的降維打擊對於普通的超市來說是毫無招架之力的。

而一旦商超業績下滑,經銷商的利潤受阻,就會完不成任務。死一大批經銷商是大概率事件。而這最終影響到的還是供應商的利益。唇亡齒寒,供應商也好不到哪裡去。

社區團購平臺的價格戰,最終影響到的是整個實體經濟形態。

而當社區團購平臺吸引了大部分的流量,下一步的動作就可能是壟斷了——提升所有菜品的價格,賺個盆滿缽滿。

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他們原本可以在附近的小賣部買到9.9元一瓶的醬油,卻因為小賣部通通倒閉了,只能接受社區團購平臺上20元一瓶的醬油。

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

怎麼變得如此不堪?

事實上,最近關於社區團購的討論甚囂塵上。

人們紛紛指責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搶菜販的飯碗,破壞現有的實體經濟。

就連人民日報也發話了,說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現在看來,社區團購平臺們似乎不僅要砸了菜販的飯碗,連商超、經銷商和供應商的飯碗也要一併砸了。

「社區團購」四個字成了眾矢之的,但這並不代表社區團購不是一門好生意。

實際上,社區團購對於效率的提升和行業的改造是顯而易見的。

菜市場的攤販進貨,因為並不知道自己能賣多少,所以是很糾結的:進貨多了,沒賣完。進貨少了,又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

最終導致了大量的浪費。

而社區團購的預售制度能夠很好解決這個痛點:團長在微信群裡問大家想買什麼菜,群友將自己想買的東西報上去,先付款預訂。平臺收到訂單,根據訂單進行打包和發貨。消費者第二天再進行自提。

可以說大大降低了生鮮的損耗率。

而且,社區團購說不定能夠提升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

下沉市場一直都是零售業的荒蕪之地。

因為人口密度和消費能力的限制,我們很難在下沉市場看到大型商超。下沉市場最常出現的是小型超市和夫妻店。然而小型超市和夫妻店進貨渠道單一,並不能給消費者提供多樣的選擇。

然而當社區團購進駐下沉市場,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社區團購能夠依託夫妻店作為線下提貨點,同時能根據消費者的願望,提供多種多樣的商品。這對於下沉市場的零售業來說算是質的提升了。

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怎麼就被網際網路巨頭做成了「人人喊打」的模樣呢?

結語

社區團購本可以用來提升行業效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然而因為網際網路巨頭無節制的跑馬圈地,社區團購成了一地雞毛。

興盛優選在湖南苦心經營了這麼多年,有人說過它擠壓了底層民眾的生存空間嗎?有人幹擾它的發展嗎?

並沒有。

反倒是巨頭們急功近利的心態,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瘋狂補貼,讓一切都變了味。

不可否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了這麼多年,正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然而隨著共享單車大戰、網約車大戰、百團大戰的一輪輪衝刷,也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網際網路企業的另一面。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生態,但其實是在踐踏生態。他們嘴上談著造福社會,手上卻幹著破壞商業秩序的事情。

須知真正的生態,是產業共榮,是回報社會。當一家企業並沒有切實造福社會,卻自身賺得盆滿缽滿,就一定是走不遠的浮華。

作者:小小高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貨上門
    文|IT時報  錢奕昀  徐曉倩編輯|挨踢妹30秒快讀1、2020年的「最後一把火」也許是社區團購。巨頭手捧巨額補貼,動了菜販、超市老闆的生意,打破了傳統的經銷體系,隨即多家供應商宣布向社區團購「斷供」。
  • 社區團購,瘋了
    某種意義上,巨頭的社區團購業務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動了誰的蛋糕?生鮮是目前各大社區團購平臺的主要品類。換言之,大部分用戶上社區團購平臺,是來買蔬菜水果的。這是這門生意得以成立,並引起巨頭關注的前提。過去,所有能線上化的商品,幾乎都被電商改造完了,除了生鮮。
  • 社區生鮮團購真的是一門「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嗎?
    編輯導語:最近社區團購成了大家紛紛討論的一個話題,不少人想要入局社區團購,但生鮮這門生意一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生鮮電商涉及的問題也比較複雜;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社區生鮮團購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就連一向沉著冷靜的人民日報也在痛批社區團購是一門「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在筆者看來,社區生鮮團購其實能夠很大程度提升生鮮這門生意的效率,這是社區生鮮團購購能存在的本質原因。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要做少數能看到事情本質的人。
  • 又一企業正式宣布,斷供社區團購平臺!
    人民日報點名日前,人民日報針對社區團購發表了一篇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引起了網友的注意,點名網際網路巨頭,希望能夠利用大數據的優勢,數位技術,承擔起推動科技創新的責任,同時還勸誡網際網路企業,不要惦記著那幾斤白菜、水果,不要去跟菜市場大媽搶生意!
  • 社區團購的罪與罰:從香餑餑到過街老鼠
    社區團購的風向變了,從與民便利變成了與民爭利。1分錢一盒雞蛋,9分錢一棵白菜,大蔥蒜頭免費領……這讓菜販們怎麼活?脫了韁的社區團購,差點瘋了社區團購今年的命運,堪稱大起大落。就在2020年1月,這種模式還被資本嫌棄。上線於2018年8月的松鼠拼拼,一度是資本扶持下的社區團購頭部企業,但在2020年年初突然無法下單,連總部大樓都人去樓空。
  • 你擔憂社區團購壟斷市場割韭菜?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社區團購搶了賣菜大爺大媽的生意?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被罵慘了,罵歸罵,社區團購已經到來,不管你喜不喜歡。 罵的理由無非就是說壟斷市場之後割韭菜、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好意思跟賣菜的大爺大媽搶生意。 之前就發文分析過,這些理由其實都站不住腳。
  • 多家供應商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該推行嗎?
    這段時間,社區團購掀起了一波浪潮,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也都在互相競爭,但是競爭帶來的結果就是壓低價格,損害客戶利益。 據悉,眾多社區團購平臺出現了嚴重的低價現象,個別團購平臺通過補貼拉客,引發了市場價格戰。
  • 社區團購VS傳統菜場
    菜籃子「戰事」過半,社區團購和菜場的下半場要怎麼玩?勢如破竹的擴張社區團購併不是一件新鮮事。美團優選打入重慶市場僅1個月後,菜販晨晨就發現生意不好做了,最擊中他痛點的是,每月營收少了近兩成。網際網路公司的擴張速度讓晨晨有了緊迫感,離菜市場1公裡的範圍已經開出5家提貨點。社區團購的搶客大戰同步反映到蔬菜產業鏈上遊。從蔬菜產地、批發商再到菜市場,這是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銷售鏈路,而社區團購直接砍掉了中間環節,以低於市場價的思路開拓了另一種經營模式。
  • 曾被人民日報痛批 社區團購被辣條企業斷供:價格太低
    最近一段時間來,社區團購成為國內多個網際網路巨頭髮力的重點,拼多多、美團、阿里、京東等公司都已經投入巨資布局市場,不惜高價補貼客戶,所以很多商品價格很優惠。然而,正是因為低價導致了更多矛盾,生產廠商開始坐不住了。日前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衛龍辣條宣布斷供,禁止給社區團購企業供貨,包括多多買菜、美團等。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江湖混戰
    ,會順便買一些東西,門店的生意因此好起來了。某種意義上,巨頭的社區團購業務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動了誰的蛋糕? 生鮮是目前各大社區團購平臺的主要品類。換言之,大部分用戶上社區團購平臺,是來買蔬菜水果的。這是這門生意得以成立,並引起巨頭關注的前提。
  • 網傳多家供應商要「斷供」社區團購,香飄飄回應:供貨需公司授權
    「1分錢買盒雞蛋,9分錢買棵白菜,1毛錢買斤土豆」——如此誘人的低價,恐怕只有社區團購敢喊。但最近社區團購的低價傾銷,卻引來了部分供應商的「開懟」。近日,網傳香飄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香飄飄」)等6家企業紛紛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將禁止給「嚴重低價」的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 多家供應商「封殺」社區團購,要「涼涼」?
    「嚴重低價」遭投訴,多家供應商發‍通知 「禁止供貨」12月12日,有消息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海順達」)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該公司稱,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現針對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做出以下要求:對此
  • 品創餐飲:社區團購沒有未來!
    本人在創客俠孵化器負責創業幫扶多年,大多是先給創業者潑一盆涼水,如果你把我潑的這一盆涼水都能燒開,你一定會成功。社區團購為什麼生不逢時。供應商為何不願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我就感覺這是在割韭菜,不僅是割客戶的韭菜,更是割商家的韭菜,因為前期東西肯定便宜,便宜的東西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部分來自商家的讓利和平臺資本補貼,部分來自小廠和作坊的「同款」。等他們把實體店全乾掉了以後,平臺做得有依賴性後,價格肯定會就起來了,因為你都習慣這種消費模式了,線下也沒有東西可買,不買也得買。
  • 供應商為什麼不願給社區團購供貨了?說說你的看法!
    供應商為什麼不願給社區團購供貨了?現在是大數據時代,誰佔有了數據,誰就佔有了市場,誰就佔據主動。社區團購價格如此便宜,為什麼要抵制呢?社區團購就有一些運作的意味。商品最初本不貴,經幾輪炒作後就貴了,最後搞得原始供應商和消費者都不合適。就像果農掙不到錢,但老百姓買水果又嫌貴。無論什麼生意都離不開市場規律。
  • 社區團購爭奪戰打響 菜市場的生意真這麼香嗎?
    如今,社區團購如火如荼,多方力量摩拳擦掌,在這一模式下,用戶日常買菜途徑正潛移默化地改變。換言之,菜市場的生意真有那麼香嗎?01.從小眾到主流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模式。甚至在2016年,社區團購就顯現端倪,但由於當時是主要基於微信、QQ社交軟體開展的小範圍行為,團購的形式主要以人工記錄的方式進行的,效率低下,不便於大數據運營。因此,用戶運營難度較高,加之也沒有好的渠道和平臺進行推進,社區團購還處於萌芽期。
  • 被人民日報批評的社區團購,為何吸引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砸錢補貼?
    怪不得連人民日報的發文說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拿著大把的數據不去做科技創新,偏偏要花大把大把的金錢與賣菜大媽硬剛,就惦記著那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大佬扎進社區團購賣菜的生意真的就是為了這個嗎?這個賣菜的生意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在吸引著各路大佬呢?在這個風口上會有哪些豬在飛呢?資本在社區團購上是怎樣站隊的呢?社區團購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 水果店如何做水果社區團購?團購小程序+微信群+供應鏈成黃金組合
    傳統水果店如何做水果社區團購?社區門店想要開啟社區團購生意,需要具備社區團購小程序、微信群、供應鏈這三大核心要素!這三要素已經成為水果社區團購乃至其他傳統社區門店轉型社區團購的黃金組合!,可以說一個團購平臺能否做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用戶體驗。
  • 京東也加入社區團購混戰?網際網路巨頭密集發力的社區團購真香?
    來源:江瀚視野最近一段時間,如果要問哪個產業最紅火,相信大家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這就是社區團購,最近一段時間,京東、美團、淘寶、拼多多幾乎是數得上號的網際網路巨頭幾乎是商量好的似的,全部衝進了社區團購的紅海,把這片原來不受重視的產業,變成了一場大混戰,為啥巨頭們集體看好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真是香餑餑嗎?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從今年初疫情暴發,到現在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社區團購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費方面顯示了十足的優勢。隨著網際網路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使用社區團購或者網際網路團購的群體越來越大,社區團購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消費場景。
  • 社區團購戰事: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
    就憑社區團購的生意,劉興做到了月流水超過100萬。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有團長為賺到提成,且社區團購也帶來了額外人流量而開心;也有團長因為社區團購與自家生意左右手互搏,擔憂自己淪為平臺倉庫而擔憂。社區團購的戰役焦灼在倉儲和配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