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頓已老,中國需要怎樣的茶文化自信與茶葉消費文化?

2020-12-07 36氪

文丨施燕芬

編輯丨江倩君

近日,快消品品牌巨頭聯合利華敲定剝離部分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茶業務,旗下最大的茶品牌立頓去向成謎。

今年8月,艾媒諮詢調查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消費者最常購買的袋泡茶品雖然立頓仍是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但中國自主品牌崛起明顯。

中國是全球喝茶歷史最悠久、飲茶人數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但卻在茶品牌的打造上卻輸給了「洋品牌」?

立頓的袋泡茶打動不了「茶大國」

立頓於1890年在英國創立,是一家130歲的「老字號」。1992年,已有百年歷史的立頓,帶著茶包進入中國市場。立頓提出了「拼接茶」解決方法,將茶葉碾碎好茶和次茶拼接在一起,春夏秋冬都可以品嘗到味道一致的茶飲。

中國人喝茶講究「單芽」、「整葉」,還要觀察茶葉衝泡後的形態。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裡,碎茶形式的袋泡茶是面向低端市場、廉價與低品質的代表產品。「只有上不了臺面的茶,才碾碎了做袋茶。」為此,當前不少袋泡茶拋棄「碎茶」的方案,選擇原葉茶,提高袋泡茶的產品品質。同時,如今的袋泡茶已經提升了「內涵」——多選用完整的茶葉,配以立體的茶袋,使得茶葉在茶袋內也有足夠的空間舒展。

茶包 圖源:Pexels

立頓憑藉20世紀後期的全球化浪潮,僅靠一款行銷全球的紅茶單品就成為了全球第一大茶品牌。然而根據聯合利華的調研顯示,只有10%的中國消費者對紅茶情有獨鍾,而作為後起之秀的花果茶則成為了中國市場的「新寵」。

在聯合利華2019年四季度的財報裡提到,國際市場上茶業務銷量出現下滑,原因是發達市場消費者對紅茶的需求下降。根據歐睿數據顯示,立頓的茶葉銷量維持在30億美元上下,沒有明顯的增幅或降幅,營收相對穩定,但是缺少了持續增長的能力。在今年年初的業績會議上,聯合利華執行長喬安路曾提到,茶業務增速放緩已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已經影響了聯合利華的業績增長和利潤。

同時,新冠疫情的蔓延則對茶葉部門的營收有不小的打擊。相對於其他增速強勁的業務,茶葉部門對於聯合利華來說,是需要改革的一個業務。將視角拓寬到世界市場,咖啡市場的強勢擠壓也成為紅茶銷量逐年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儘管立頓早年間憑藉「速食文化」迅速打開中國市場,但由於缺乏對中國市場的充分理解,在近30年的時間裡,立頓逐漸因過度標準化與更新緩慢的產品而被消費者所拋棄。因此,在中國市場,立頓始終難以憑藉單一產品從教育市場、培養消費者習慣的角色進階到成為茶文化的代表。

中國六大茶類的「零售破繭」

立頓過去的輝煌,可以說是全球化市場布局的財務模型成功,分享了中國人口紅利。

但現在不一樣了。

《艾媒報告|2019中國茶行業市場大數據及標杆商業模式研究報告》顯示,2015-2018年,中國茶葉總產量穩步上升,截至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增長至261.6萬噸,產值高達2157.3億元。龐大的市場體量與巨頭立頓的轉身,賽道上的中國本地茶葉品牌獲得了廣闊的衝刺空間 。

除立頓外逐漸佔據中國袋泡茶市場的新消費品牌,逐漸加大對本土茶葉品類的研究佔領本土消費市場。例如,CHALI茶裡用原葉茶來替代碎茶,將茶葉塞進茶包裡提高產品品質。

無需裝備齊全的茶具、無需經過溫杯燙壺,茶包能帶給當下消費者的便捷性依舊是無可替代的。中國擁有著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品種。近年來,許多茶品牌主打年輕市場,不止步於在紅茶與綠茶的產品開發,加大產品研發投入,豐富茶葉品類和提高茶葉質量,將中國的六大茶類也納入其產品研發中來。

36氪研究院與奈雪の茶聯合出品的《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國茶飲市場規模是咖啡市場規模的兩倍以上——前者突破4000億元,而後者則接近2000億元。新式茶飲成為年輕人接觸茶的窗口,純茶銷售的態勢迅猛。這也離不開當前新興消費觀——更注重體驗式消費,趨向「健康」、「養生」的生活方式。「喝茶」,甚至是「喝純茶」「喝養生的優質純茶」在中國年輕的消費群體中被迅速被接納。除此之外,新消費品牌更加強調場景化,袋泡茶不僅僅單一的主打便捷,而是更多的希望產品能夠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慢慢使品牌變成價值觀一樣的存在。

年輕市場成主流,如何打造中式茶飲

讓立頓走向老邁之路的,是新一波年輕消費者。

艾媒諮詢調查數據顯示,在喜歡袋泡茶的消費群體中,40歲及以下人群佔比為88.2%。在中國喝茶,尤其是喝好茶,需要一定門檻和要花功夫的。繁重的喝茶禮數和複雜的茶種類,年輕人也自然會把喝茶當成是長輩們的專利。

然而,喝茶已經不是中老年人的特權了。與立頓的落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喜茶、奈雪の茶等新式線下茶飲店鋪門庭若市。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立頓剛步入中國市場的時代,年輕人在「飲料」這個品類的選擇更多了。除了茶飲門店的現制茶外,商超貨架上伊藤園、茶裡王等主打無糖的罐裝茶味飲料銷量可觀。

同時,隨著養生成為了新一批年輕人的標籤,「保溫杯裡放枸杞」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而在一定意義上,茶更加符合這一概念。例如:CHALI茶裡的每日茶系列主打每日三包茶切換不同場景,賀致創新研製的胖大海茶,還有靠0卡0脂0糖的概念,元氣森林燃茶主打無糖茶飲成為今年的爆款。36氪此前報導過的殷小茶,其創始人殷小俊表示,殷小茶在推出了一系列養生茶、花果茶時,更加側重於告訴消費者健康的概念。

茶 圖源:Unsplash

產品品質優化的同時,持續的創新投入也成為各大品牌的重要策略,永璞將蜜桃烏融進咖啡,新初創品牌賀致創新推出白桃烏龍……主打線下的新式茶飲喜茶,除了芝士茶外,熱銷的多肉葡萄、多肉芒芒甘露、芝芝莓莓等產品,在年輕人群體中,水果茶逐漸成為了潮流。

此外,數據營銷和年輕化的內容營銷策略,也是穩住年輕市場常勝將軍之策。品牌跨界聯名、活躍在各大社交平臺,都是如今品牌接近年輕化群體的必備手段。喜茶從聯名本土護膚品牌百雀羚,到與咖啡品牌%ARABICA聯名快閃店,都體現出品牌向非傳統客群「破圈」的決心。短視頻也不容小覷,小茶婆婆憑藉著個人IP的魅力和抖音直播,月銷量能達到653萬元。直播帶貨也成為各家品牌的主打戰場,CHALI茶裡通過直播營銷打造爆品蜜桃烏龍。

立頓曾經成為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但是卻沒有為產業發展發揮出應有的領導力。隨著中國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立頓始終只是一個市場的逐利者,標準化與便捷的選品策略讓其面對這個日新月異,不進則退的中國市場時,多少顯得有些「水土不服」,茶的歷史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這個市場仍在等待的,是一個能夠抓住消費者口味的「本地通」,而不是一個標準化、全球化的舶來品。立頓在成為一個行業的龍頭但是並沒起到領導作用

「中國7萬茶企也抵不過一個立頓」,現在看來更是偽命題。

36氪廣東——在廣東觀察世界,在灣區連結全球。

36氪廣東作為廣東地區領先的新商業媒體,以大灣區為核心,為各位創業者、投資人以及科技、財經、新經濟領域從業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業報導,搭建最暢通的產業對接通道,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

相關焦點

  • 聯合利華剝離立頓,新消費群體到底需要怎樣的茶飲品牌?
    立頓被聯合利華拆分其實除了自身發展定位問題之外,還有在面對崛起的中國年輕茶品牌時過於輕敵,無論是茶品品質還是消費心理的洞察都過於「老舊保守」。不少國牌新式茶飲紛紛後來居上,立頓的「快餐式」茶文化現在難以走進中國人的心。
  • 傳統茶葉銷量持續走低,立頓紅茶能佔領中國茶葉市場嗎?
    隨著各種現代飲料充斥市場,茶葉在中國飲料市場的主導地位漸漸喪失。通過歷年以來茶葉的銷量數據來看,隨著80後90後,這兩代人逐漸開始成為消費市場主力軍,茶葉的銷量一度呈現斷崖式暴跌。取代茶葉的是可樂,咖啡,奶茶,抹茶,還有速溶茶等飲料。
  • 立頓已「鈍」?為什麼「快餐式飲茶」現在走進不了中國人心裡
    近日,聯合利華還宣布將在2021年底完成對旗下茶業務的剝離,其中可能包含立頓。立頓被聯合利華拆分其實除了自身發展定位問題之外,還有在面對崛起的中國年輕茶品牌時過於輕敵,無論是茶品品質還是消費心理的洞察都過於"老舊保守"。不少國牌新式茶飲紛紛後來居上,立頓的"快餐式"茶文化現在難以走進中國人的心。
  • 中國茶葉產量佔全球40%,產值卻不敵一個英國的立頓
    在杭州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公布了以上數據。  不過,儘管我國茶葉種植和產量都很大,但是,產值卻並不大。業界有「中國七萬家茶企敵不過一家立頓」的說法。  在不產一兩茶葉的英國,卻出了一個全球第一大茶葉品牌立頓,年產值已經做到幾十億美元,成為茶葉企業無可匹敵的超級茶企航母。
  •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立頓
    前幾天看了一篇相關的文章—《中國為什麼出不了立頓》,真是醍醐灌頂。中國是茶葉大國,古代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都是輝煌的一頁。到了近現代,為什麼很難出現以茶葉為主的主題文化呢?究其原因無外乎幾點。一、外來文化的發展。快餐文化,朋克文化等迅速發展。二、飲料行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專業的茶飲減少,目前市面上專業的茶飲少的可憐三、茶葉文化的流失。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等,都有非常豐富的文化,但是我們知之甚少。四、產業鏈不夠完善。
  • 七萬家茶企不抵一家立頓?關於立頓,你是膜拜?還是傲慢與偏見?
    3、立頓茶沒文化這一點,我分兩方面來說。一方面,關於中國茶文化。誠然,中國作為世界茶樹的源產地,飲茶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產加工與品飲消費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體系。「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句很讓人提神的話,每天念上幾遍,似乎能令人精神抖擻。
  • 立頓在中國加速成長 可是中國的「立頓」在哪裡?
    「每年賣出20億杯茶」,這則有關立頓的消息刷爆了快消圈。不可否認,立頓在中國加速成長。近日,立頓推出了罐裝散茶系列產品,這是對於立頓原有茶品類的補充。據公開報導,從今年以來,立頓已經推出了近20款新產品。截至目前,立頓在中國一共有超過200個產品,包括茶粉、茶包、罐裝散茶等品類,每年賣出約20億杯茶。
  • 茶葉外包裝的傳統文化元素
    對於如茶、酒等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的產品,其包裝設計的創作傾向,往往是從其歷史的、地域的、人文的特色與脈絡出發,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的手法相結合,設計出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對民族文化強烈的回歸,也成為了一種市場需要,這也給平面設計帶來了新的課題。
  • 全球茶葉,為何立頓成為老大
    但是全球茶葉品牌銷量排行第一的卻不在中國。是歐洲聯合利華的立頓茶包,市場份額達10.6%,第二第三名分別是印度的TaTa集團、英國聯合食品公司的紅茶Twinings。那麼中國的茶葉究竟輸在哪裡呢?第二個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茶葉品牌在國際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優勢,中國目前有8000多萬茶農,7萬多家茶葉企業,中國的茶葉加工走的是手工搓捻的模式,採茶,炒茶,揉捻全靠手工,沒有規模化的效率,沒有標準化的體系,中國六大茶裡上百種香味,口感千差萬別,那麼聯合利華是如何打造立頓茶品牌的呢,立頓作為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是由英國人湯姆斯·立頓1890年創立,1892年開始全球化推廣
  • 從立頓紅茶看網絡營銷
    「在美食之後飲用立頓茶」的習慣和文化。可以說,立頓網站致力於體現其文化、親情與品位的傾向是十分明顯的。站點的文化氣息體現在立頓的許多菜餚都富於詩意的介紹和親情的烘託,使網站的整體意境在親情關愛中得以升華,不同於一些冷冰冰的生意站點。  早期的企業網站多可以理解為電子廣告,站點內容就是其產品頁的網絡版。
  • 沒人想做下一個立頓-虎嗅網
    這一兩年,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主力的年輕化,曾經未被中式茶文化認可的茶包似乎也迎來了新風口。一、立頓往事 其實,中國年輕人也有過一段愛喝茶的時光。1992年,已經有百年歷史的立頓帶著茶包進入中國市場。在進入中國五年後,立頓在中國百家商城系列調查中獲得茶包銷售額第一、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成績,佔據著國內袋泡茶市場份額的60%以上。「你的心臟每跳動一次,全世界就有1252杯立頓熱紅茶被飲用,119罐立頓冰紅茶被消費;而立頓每年銷售的茶葉淨重量相當於約1.4萬頭成年非洲象的體重。」
  • 7萬中國茶企,為什麼不如一個外國的立頓?
    關於聯合利華這項決定,多數分析將主要原因歸結於紅茶消費在發達國家市場中的需求下降,而在中國市場,立頓還面臨著品牌老化、難以向高端化轉型的問題。1991年,聯合利華和百事設立了運營立頓即飲茶的合資企業,隨後兩家公司又將合作範圍擴大至多個市場,包括中國。
  • 喜茶、茶裡、立頓……因為它們中的誰,年輕人愛上喝茶?
    這一兩年,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主力的年輕化,曾經未被中式茶文化認可的茶包似乎也迎來了新風口。立頓往事其實,中國年輕人也有過一段愛喝茶的時光。1992年,已經有百年歷史的立頓帶著茶包進入中國市場。彼時,國人喝茶大多還是直接用熱水衝泡,帶蓋的搪瓷杯中漂浮著厚厚一層茶葉。
  • 一袋紅茶年銷超10億歐元 立頓憑什麼縱橫中國?
    這個有100多年歷史的茶飲料品牌,如何在世界暢銷,又是如何攻入茶文化淵源醇厚的中國?一包紅茶背後的三大標準行銷於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的立頓,無論是從茶葉產品的知名度還是銷量來看,均是全球第一大茶葉品牌,也是全球消費者選用最多的第三大非酒精飲料,僅次於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 獨立潮頭的小罐茶,會成為中國的立頓嗎?
    中國人提到茶,仍然是黃山毛峰、西湖龍井……反倒是一個英國品牌立頓,成為國際級的茶品牌。根據《2018年度中國茶葉消費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茶葉市場銷售額達到2353億元,對比國外的袋泡茶品牌立頓,其全球年銷售額200多億元,無論是產值還是知名度,都遠超中國的茶品牌。可見,年輕人是不排斥茶的。他們排斥的只是不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
  •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人們重視品牌消費,努力嗅取商機,造屬於自己的品牌。老闆想要做大做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打造品牌並非像註冊商標那麼簡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久久之功。而且品牌是需要維護與宣傳的,更需要靠實打實的本事,一步一個腳印去發展,去壯大。
  • 一袋紅茶年銷超10億歐元 立頓憑什麼縱橫中國(圖)
    曾錫文告訴記者:「立頓最經典的紅茶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很高,當然因為紅茶消費僅佔中國茶葉消費的10%左右,所以中國總體銷售額在立頓全球的銷售額並不高;而在綠茶方面,由於中國的消費者還是習慣以散茶的方式來消費,袋裝立頓茶的市場佔有率並不高,但立頓是首個採用高標準、規範銷售的方式的綠茶品牌,並且逐漸帶動了中國本土茶葉的品牌化和袋裝方便的日常化。"
  • 動態丨沒人想做下一個立頓
    這一兩年,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主力的年輕化,曾經未被中式茶文化認可的茶包似乎也迎來了新風口。立頓也沒有在有悠久茶歷史和厚重茶文化的中國市場拼專業,而是用袋泡茶的形式直接打入年輕消費者市場,尤其是白領人群市場,讓茶成為快消品。立頓用5年時間走進了中國商超的貨架,走到了白領人群的辦公桌上,在中國市場做到了銷售額和市佔率雙料第一的成績,並且和競品拉開了較大差距。甚至在2012年,立頓在中國市場的同類產品份額超過了80%。
  • 英國茶「立頓」憑什麼打敗了四千多年的中國茶?
    儘管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而目前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的卻是英式紅茶或者日本抹茶。2016年,中國近7萬茶企業出口總額為14.8億美元,而這個數據不及立頓全球銷售總額(30多億美元)的一半。 正因如此,才有了「中國七萬茶企不如一個立頓」的說法。
  • 中國七萬家茶企,為什麼做不出一個立頓?-虎嗅網
    2018年6月,人民日報發了一篇文章《萬家中國茶企,為何利潤不及一個立頓?》,一語道破中國茶行業的尷尬。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與消費國。2018年,中國貢獻了全球茶葉總產量的44.7%,261.6萬噸,堪稱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