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雞王叫價30億,鴨王卻無人問津,做鴨做雞背後差距竟這麼大?

2020-12-07 新浪財經

來源:每天學點經濟學

來源:金錯刀(ID:ijincuodao);作者:張一弛

最近,刀哥聽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說法:

做雞的品牌都崛起了,牛逼的品牌都在做雞。

查了下數據,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美團點評全平臺訂單量前5名,你猜是誰?華萊士、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正新雞排,全部主打雞肉產品。

不光外賣紅火,線下店一隻雞也能打天下——正新雞排以突破1.7萬家,成為中國餐飲加盟榜榜首;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憑藉一碗肥西老母雞雞湯,開出了六百多家直營店。

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從2011年創辦至今,開出了6000多家門店,一路開進了北美。

但兩大鴨王的境遇就悲慘多了。

鴨脖之王周黑鴨淨利潤暴跌30%,關掉了117家門店;烤鴨之王全聚德連續七年遲滯不前,2018年,竟創下上市十餘年間總營收跌幅最大記錄,百億市值只剩34億。

中國人,不愛吃鴨了嗎?

雞王崛起:

有人叫價20億,有人開店上萬家

除了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這種已成規模的國外巨頭,中國雞王的崛起要從安徽說起。

2003年,安徽人束從軒已經成為肥西縣最大的養雞專業戶,但他卻並不開心。

養殖業利潤的下滑,讓他預感到純粹養殖的生意可能做到頭了,即使可以做下去,他也不想一輩子都窩在鄉下養雞。

這年,他進軍餐飲,開出了肥西老母雞。

與其他快餐店通用的45天速成雞不同,肥西老母雞最大的優勢是——採用的是全產業鏈的模式,只用180天的優質散養土雞。

此時的溫州人陳傳武,剛剛創立白雲速凍食品公司不到兩年。

溫州人做生意有天然優勢,不到兩年他就成為了聯合利華路雪冰淇淋的代理商,拿到了上千臺冰櫃和冷藏車的贊助。

表面看起來光鮮無比,但實際上,有很多款項都被拖欠了很久,漸漸地產生了資金短缺和庫存積壓的問題,為了清庫存,正新小吃店誕生了。

一開始,正新的產品品類一度有漢堡、雞翅、肉串、飲品等10多個,幾百個單品。不僅沒有特色,還給採購、物流、加工等流程環節帶來各種麻煩。

2012年,陳傳武大膽調整商業思路,決定以雞排作為主打產品,以肉串和魷魚等為輔助產品,做「減法版」的銷售模式。

這一年,該公司戰略定位「雞排+燒烤」的商業模式,將原先的數百種產品精簡整合為以雞排、烤肉、火爆魷魚等幾款熱銷產品。

2015年,正新雞排花高價聘請了黃渤作為正新雞排代言人。

黃渤拿著「和臉一樣大」的雞排開始出現在每一家正新雞排門店裡,從此「正新雞排」就炸開了下沉市場。

在這之後,正新雞排一路擴張,開出了2000家直營門店。

2017年7月,正新雞排門店突破10000家的消息讓整個小吃行業都為之一震,這個數字超過了肯德基與麥當勞在中國深耕多年的門店之和。

這樣的速度,絕味食品戴文軍看到估計都想帶著鴨脖去找陳新武取取經,要知道絕味食品店面規模每年平均擴增才800家左右。

肥西老母雞也早已脫胎換骨,一夜更名為老鄉雞,從安徽小吃店進軍成全國連鎖。

更名之後,老鄉雞從裝修色調、品牌形象到店內動線,全部對標麥當勞。

在老鄉雞裝修第一家店的時候,裝著裝著不對勁,就去麥當勞的店裡看。去的多了,被麥當勞店裡察覺到,不讓他們進。

據說,裝修不斷返工,裝了扒,扒了再裝,一共花了半年時間才裝好。

目前,老鄉雞在全國擁有800多家門店,每月新開近20家店,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成為了中式快餐之王。

鴨王失寵:

關店、暴跌、還把口碑也搭上了

而在「做鴨」的歷史裡,撐起鴨界大品類的卻是小小的鴨脖。

1993年,40歲出頭的江西女工徐桂芬下崗。

她做過臘腸,賣過拆骨肉,調過餃子餡,都無疾而終。

在去蘇州散心時,她看到一位老爺子的店鋪準備關門,寫著「蘇式醬板鴨大甩賣」,馬上買了一隻充飢,沒想到味道獨特、好吃極了。

最後,徐桂芬決定花6000元買下老爺子的配方,又在蘇州城裡挖了兩位醬鴨師傅,回到南昌,成立了煌上煌——日後的中國鴨脖第一股。

這一年,重慶人周富裕剛滿18歲,也因為找不到工作,跑到武漢投奔大姐。

姐姐做的是醬鴨生意,打雜的周富裕,每天凌晨三點就起床幫姐姐滷鴨子,滷著滷著,就滷出了周黑鴨。

2005年,周富裕正式申請註冊「周黑鴨」商標,開始公司化運營。跟煌上煌不同的是,周黑鴨拿下高鐵站、機場、商業中心,鴨脖從此從低調的下酒菜,轉型為上檔次的休閒食品。

接下來入場的是鴨脖裡的正規軍。

2002年,江蘇人顧青辭掉樂百氏集團總裁助理職位,拿著前老闆何伯權50萬元的天使投資,創立久久丫,何伯權持股49%,顧青持股51%。

職業經理人出身,又拿到天使融資,久久丫的打法就更高端了——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切入,迅速擴張,從上至下開始滲透。

四年之後,久久丫已經在全國開出將近500家自營店,是當時國內擁有連鎖店數量最多的鴨脖品牌。

2005年,在久久丫開疆擴土之時,36歲的武漢人戴文軍也邁出了改變命運的重要一步。

當時在湖南長沙醫藥代表戴文軍,每次回老家都會去一個外號「鴨脖王」的人開的小店裡買上一些,自己吃著覺得好,帶給親人朋友們,大家吃著也都說好。

久而久之,他發現這家小店雖然生意不錯,但由於不懂營銷,規模始終做不大,何不來個強強聯合?

一番籌劃之後,戴文軍辭去工作,拉上「鴨脖王」和自己的哥哥,效仿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創立絕味。

2005年4月15日,絕味第一家門店在長沙市南門口開張了——日後真正意義上的「鴨脖王」就此誕生。

但這些輝煌往事都停留在開疆擴土的年代,進入發展時期的「鴨王們」,開始頻頻出現問題。

2012年9月5日,煌上煌率先上市,按理說,煌上煌有了先發優勢,競爭力會大幅提升。

但在這四年中,煌上煌不僅沒有佔住鴨脖市場,反而賣起了醬肉涼菜,禽肉產品收入佔比由2012年的63%下降至2017年的53%。

到如今上市七年時間,門店數量增加不到一倍,始終蝸居於江西、廣東等華東地區,鮮有突破。

久久丫也沒好到哪去。按說拿著天使投資,手上少說也有幾百家門店,但2010年後,業績及規模幾乎沒有增長,反而市場份額掉了不少。

感到「鴨」力山大的,還有周黑鴨。

堅持直營的周黑鴨在全國擁有不到1300家店,最近還關掉了117家門店。

也就是說,從門店數量來看,唯一能打的就是絕味,到2018年上半年,絕味在全國的門店有9459家,覆蓋30個省、每年還保持著1000家左右的增長。

但這還是「鴨界」最能打的品類,鴨血粉絲湯至今走不出南京,立不起品牌;板鴨和鹽水鴨也不成規模,唯一出圈的北京烤鴨「全聚德」,連續七年時間遲滯不前,到了2018年,竟創下上市十餘年間總營收跌幅最大記錄。

做鴨比做雞難,

背後藏著這些差距

鴨王頻頻失寵,到底因為什麼?

其實,做雞跟做鴨相比,本身就沾了大品類的光。雞的大規模養殖技術發展非常成熟,而出欄時間很短,成本低,但這些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刀哥這次想說的是——在本身小品類裡,「鴨王們」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一是錯失了外賣的風口。

在肯德基、麥當勞、叫了只炸雞等等品牌緊緊抓住外賣風口時,鴨王們卻顯得過於驕傲了。

周黑鴨不注重外賣,而是把店鋪開在商圈、機場、高鐵站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主打的是中高端市場,所以租金上漲、勞工成本這些因素,對它影響很大。

全聚德到是意識到了外賣的重要性,不過,全聚德就更驕傲了。

財大氣粗的全聚德選擇砸錢1500萬,推出自己的外賣平臺——小鴨哥。

2015年,全聚德曾對「小鴨哥」寄予厚望,曾表示力爭讓鴨哥科技成為中國美食外賣電商第一品牌。

然而只用了一年時間,「小鴨哥」虧損1344萬,2017年繼續虧損。對於淨利潤只有1個多億的全聚德來說,這是不小的拖累,它只得止損,關閉了鴨哥科技。

於是,外賣這塊又肥又大的市場,鴨王們拱手讓給了雞王,美團交易量前五名是華萊士、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正新雞排。

二是創新乏力,毫無驚喜。

在主打雞肉的這些品牌,在創新方面確實做得比鴨要好不少。

比如,正新雞排創立不算早,但為了更貼近年輕人,正新挖掘出了十幾種新口味:甘梅、黑胡椒、咖喱、甜辣等等,一舉殺出重圍,而鴨脖卻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出現了品牌混戰的局面。

在用戶體驗上,做的最差的要數全聚德。

菜品口味沒有提升,服務費到高的離譜:大廳收取10%,包房收取15%。數種費用加起來,遠遠超過了正常人的心裡接受價位:一隻烤鴨就要二三百塊錢,再加上服務費,就奔500去了。

在1987年,全聚德鴨子的價格才8塊錢。30年,正好漲了30倍。

結語:

大品類中誕生大品牌,「做雞」比「做鴨」更有市場和機會。

但刀哥並不是唱衰鴨肉產業,餐飲的行業門檻不高,人人都可以入局,但鮮有常勝將軍。

因為壁壘低,所以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壁壘。出品、運營、服務、供應鏈、品牌,再到後來的加盟管理,各個都是難過的要命關。

周黑鴨擁有百億市值,卻只顧線下,幾乎完全不顧外賣的趨勢;全聚德擁有155年歷史,如今連品控都做不好,在加價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這是「鴨王們」驕傲的代價。

開店容易,留客難。

任何品牌如果耗光了用戶信任,恐怕無論做雞還是做鴨,恐怕都再難翻盤了。

相關焦點

  • 「做鴨」竟比「做雞」難,為何鴨王無人問津,雞王卻叫價過億?
    這年頭,「做鴨」要比「做雞」難多了。這裡的「雞」和「鴨」,絕不泛指低俗口語中的職業蔑稱,而是說市場生意。查一下大數據你就會發現,這年頭,厲害的品牌都在做雞,而做雞的品牌也基本都能做大。美團全平臺訂單量排行,前五全是主打雞肉產品的品牌企業。
  • 「鴨王」失寵,黃燜雞也快涼了?雞肉食品品牌有多難
    「鴨王」失寵,最近,筆者聽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說法:做雞的品牌都崛起了,牛逼的品牌都在做雞。美團點評全平臺訂單量前5名,你猜是誰?華萊士、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正新雞排,全部主打雞肉產品。不光外賣紅火,線下店一隻雞也能打天下——正新雞排以突破1.7萬家,成為中國餐飲加盟榜榜首;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憑藉一碗肥西老母雞雞湯,開出了六百多家直營店。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從2011年創辦至今,開出了6000多家門店,一路開進了北美。但兩大鴨王的境遇就悲慘多了。
  • 誰說做鴨的幹不過做雞的
    並非受疫情影響,做「鴨」的才幹不過做「雞」的!而是在國內餐飲界似乎有這樣一個說法:做「鴨」的經常歇菜,做「雞」的基本不敗。 不信,你看美團點評前五名分別是,華萊士、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正新雞排,全部主打雞肉產品。
  • 雞比鴨混得好?怎麼做鴨肉才沒土腥味?西瓜視頻帶你一探究竟
    一隻鴨能做鴨湯、滷鴨、烤鴨、鹽水鴨,能用鴨做的菜餚,也能用雞來做。但你有沒有發現,為什麼市場上只有炸雞翅、炸雞腿、鹽酥雞,卻沒有看到炸鴨翅、炸鴨腿、鹽酥鴨?這是為什麼?難道雞比鴨混得更好?吃吃在西瓜視頻了解到,鴨確實沒有雞混得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就讓吃吃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周黑鴨:沒落的鴨王 鴨力有點大
    來源:智通財經網做鴨,也是有江湖的。而在「三巨頭」之外,還有個已經做好準備衝擊資本市場的紫燕百味雞。6月30日,周黑鴨(01458)發盈警稱,中期業績預盈轉虧至4200萬元-5000萬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2.24億元。
  • 為啥市面上都是鴨脖子而沒有雞脖子,老闆終於說實話,學問這麼多
    走在街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像銀行一樣散落在周邊的鴨脖子店,像什麼周黑鴨、絕味、精武、鴨天下等等的,有大牌子連鎖的,也有一些小品牌剛剛起步的,貫穿在大街小巷,強勢地包圍並刺激著吃貨們。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人們口味越來越重,關於這根鴨脖子的美食店是越開越多,但為什麼就沒有看到有雞脖子呢?同樣是脖子為什麼差距就這麼大呢,難道真像外界所說的雞脖子都是淋巴結嗎?其實不是呢,這麼多年來我跟大家一樣都誤解了,原來學問多著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 小夥街頭賣燒鴨15元1隻,卻無人問津,路人:城市套路深
    導語:「小夥街頭賣燒鴨15元1隻,卻無人問津,路人:城市套路深」街頭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小吃,最著名的當屬長沙的臭豆腐了,這個臭豆腐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畢竟每天在街頭路過的時候,都你能聽到那「綿延不絕」的喇叭聲音
  • 雞啊鴨啊~這麼做才好吃!
    電飯煲三杯雞做法:1.1杯油1杯酒1杯醬油,加紅蔥頭,薑片,白糖拌勻成醃汁;2.醃汁塗遍雞全身,肚子裡也要抹汁,最後將醃汁裡的姜蔥塞到雞肚子裡,醃2小時以上;3.醃好的雞入電飯煲,淋少許醃汁,蓋蓋按煮飯鍵;4.期間不時的給雞翻身,以便上色均勻;5.煮飯鍵跳起,悶一會即可。
  • 為何市面上都是鴨脖子,而沒有雞脖子?原來這背後「暗藏玄機」
    要說中國可真的是美食大國,不僅菜系分為了很多種,就連街邊的小吃也分為了很多種,並且每個地方小吃都不一樣,就拿平時吃到的滷味來說,絕味和周黑鴨都是同樣的食材但裡面的口味有很大的不同,雖然說他們雞身上的部位和鴨身上的部位都會賣,但其中有一點就不同,為何市面上都是鴨脖子,而沒有雞脖子?
  • 中國鴨王爭霸15年:沒有一隻鴨,能活著離開中國
    在中國,做雞,比做鴨容易。 2018年,中國烹飪協會發布了「中國快餐企業70強」,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前5家都是做雞的: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老鄉雞、德克士。前3家是外國的,後2家是中國的。
  • 雞同鴨講,你所不知道的雞鴨行業秘密
    隨著豬肉價格逐漸攀升,雞和鴨作為替代品也再一次吸引了我們的眼球,雞肉和鴨肉作為比肩豬肉的日常肉類,現如今餐飲上也是二分天下。這次想跟大傢伙談談的是中國現在主流的雞店和鴨店的趨勢1.「鴨」力山大說完了雞的廣闊市場,鴨呢?不同於做雞可能幾十年後可以下崗再就業的去從事自媒體業務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 《餓狼傳說:特別版》隱藏大佬揭秘,原來鴨王的寵物雞才是大魔王
    其實在這遊戲裡隱藏了一個終極大佬,它出沒於每一個場景,每一個角落,能飛天能入地,能藏在木桶裡,也能藏在大簍子裡,還能分身,還能自爆。它就是鴨王的寵物小雞。是不是覺得腦袋瓜子嗡嗡滴?趕緊上車,猿長揭秘號列車馬上出發,帶你揭秘雞哥是如何支配整個遊戲的。
  • 溫州主城區進入「白條禽」時代 凍雞凍鴨有些遇冷
    記者走訪了多個菜場,原本的活雞鋪已擺上屠宰過的雞,但擺在那裡無人問津,攤主抱怨生意大不如前。    這裡所說的「活禽」,包括雞、鴨、鵝、鴿、鵪鶉等供食用的家禽和經過人工馴養繁殖的野生禽類;禽產品是指未經加工的禽胴體、肉、臟器、頭、皮、血液等。  昨日,記者走訪市區多家農貿市場。行前農貿市場裡原先有3家活禽銷售點,2家早已關門,剩下的1家店裡也是收拾得乾乾淨淨,放著一個大冰櫃,銷售的正是「白條禽」。店主告訴記者,他們早就已經去定點屠宰廠宰殺了。
  • 百年滷味王五香居攜「你好鴨」歸來,入局競爭勝算幾何?
    百年滷味王五香居攜「你好鴨」歸來,選擇加盟模式,孫通過「省級代理」擴張。創始人孫洪留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預計今年年底店面達到250家,明年新增500家的規模。五香居可以分得鴨脖市場的一杯羹嗎?本文首發自鋪鋪旺,由億歐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在生意場上從來沒有自甘寂寞的人。
  • 陡門河道旁竟雞鴨成群
    不過,近日有村民致電海都新聞熱線95060反映,在陡門村河道旁竟有一家養殖場,上百隻雞鴨鵝產生的糞便都直排進河裡,造成汙染,希望有關部門能治理,還玉湖一片清新。荔城區環保局表示,該處是居民區,養殖場都屬於違規經營。拱辰街道辦表示,該養殖場應屬於近期回潮搶建,將責令限期拆除。
  • 教你做全世界最好吃的雞鴨做法大全,絕對讓你欲罷不能!
    下面小編就教你全世界最好吃的雞鴨做法大全,絕對讓你欲罷不能。2. 編後語:怎麼樣,沒想到雞鴨還有這麼多的美味做法吧。3. 是不是你的小饞蟲又被勾出來了呢,別再猶豫,趕緊學著做起來吧。引導語:說到雞鴨,是我們最常吃的葷菜。你還在吃著單調的雞鴨肉嗎?
  • 為什麼村民寧願花30元買只青頭鴨,也不願跑到農貿市場裡買豬肉?
    文/呆呆說社會導語:為什麼村民寧願花30元買只青頭鴨,也不願跑到農貿市場裡買豬肉?大家好!歡迎閱讀本期呆呆說社會。隨著國內疫情好轉,鎮上的商販開著麵包車,走街串巷地推銷自家果園雞和青頭鴨,剛開始的時候無人問津,一段時間過後陸陸續續購買的人怎麼明顯增多,當然這一部分的原因得益於市場上的豬肉。
  • 電影評錄:《雞同鴨講》
    今日影片:《雞同鴨講》 回首 《雞同鴨講》極富許氏鬼馬喜劇色彩。故事在香港市井展開,傳統燒鴨店與新興炸雞店為爭奪招牌,碰撞出一波三折的喜劇笑話。「雞同鴨講」是俚語,更是新舊更替下的思想障礙。
  • 可樂雞啤酒鴨,一道外國一道中國菜,好吃又營養!
    可樂雞啤酒鴨,一道外國一道中國菜,好吃有營養!啤酒鴨在我們當初聽起來就不是一道中國的菜,因為中國是沒有啤酒的,而有的就是白酒也,就是我們最早喝的甜酒。但是啤酒鴨流傳到中國以後,是一道風味特別的東西。成了漢族的佳瑤,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 嘎嘎鴨品鑑會推新麻香雞,近30家美食大V到場撕雞
    12月上旬,本土滷味品牌「梁記嘎嘎鴨」推出新品麻香雞後,在線下和線上均引起了較大轟動。新品首發當天,經三路門店一天銷售額超過同期3倍,排隊20分鐘以上才能擠到攤位前,有食客跨越十多公裡專程趕來嘗鮮,還有開豪車的老闆一下子裝車十多箱、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