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胸鎖關節脫位多種內置物治療優劣的比較

2020-12-02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文題釋義:

創傷性胸鎖關節脫位:胸鎖關節包括鎖骨內側頭與胸骨柄相關節,二者之間存在纖維軟骨盤,在創傷作用下鎖骨頭脫出關節,向前、後或上方移位,關節失去穩定性,可對縱隔結構造成壓迫及損傷。

內置物:在創傷性胸鎖關節脫位時,置入體內重建關節穩定性的鉤鋼板、解剖鋼板、克氏針、縫線、錨釘、袢鋼板等。克氏針張力帶技術已很少應用,鉤鋼板、解剖鋼板內固定在不斷地改進中,韌帶重建及加強越來越受到重視,可選用強力縫線、錨釘、袢鋼板、自體及異體肌腱等。

背景:創傷性胸鎖關節脫位是少見的骨科損傷,可造成臨床漏診及處理不當,其手術技術在不斷進步,主要體現在內置物的改良。

目的:探討創傷性胸鎖關節脫位的診斷及治療研究的新進展,重點總結使用各種內置物手術治療技術要點及優劣。

方法:由第一作者應用計算機檢索萬方、知網中文資料庫,檢索詞為「胸鎖關節脫位;生物力學;內置物;內固定;肌腱重建;併發症;預後」;同時檢索 PubMed 英文資料庫,檢索詞為「dislocation of sternoclavicular joint;biomechanics;implant;Internal fixation;tendon reconstruction; complications;prognosis」。檢索時限為 2010年7月至2020年2月。

結果與結論:①創傷性胸鎖關節脫位是容易漏診並可能致命的創傷,利用CT及B超可確定診斷,MRI可顯示縱隔結構損傷情況;②其手術治療方式包括克氏針張力帶內固定、鉤鋼板內固定、鎖定鋼板內固定、韌帶加強與重建技術、關節置換等,克氏針及鋼絲固定強度較差,併發症率較高,可應用於少年患者;跨關節鋼板不符合微動關節的生物力學要求,難以實現牢固固定;鉤鋼板屬於彈性固定的內置物,缺點在於尾鉤結構造成骨質的磨損和刺激;韌帶重建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既可滿足強度需要又符合生物力學特徵。

https://orcid.org/0000-0002-2646-5343(周繼輝)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人工關節;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內固定;數位化骨科;組織工程

關鍵詞: 骨, 內固定, 胸鎖關節, 脫位, 生物力學, 內置物, 肌腱重建, 綜述

文章來源:周繼輝, 李新志, 周 遊, 黃 衛, 陳文瑤. 創傷性胸鎖關節脫位多種內置物治療優劣的比較[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3): 443-448.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

相關焦點

  • 創傷性寰枕關節脫位的再認識
    與其他功能關節一樣,寰枕關節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脫位或不穩。 創傷性寰枕關節脫位(atlanto-occipitaldislocation,AOD)是指由於外傷導致的寰椎和枕骨分離的一種病理狀態,導致枕頸交界區(craniovertebraljunction,CVJ)極度不穩定,合併較高的死亡率和神經損傷發生率。
  • 什麼樣為胸鎖關節脫位?可能會對這些地方造成影響
    胸鎖關節是上肢與軀幹之間的唯一關節。由鎖骨胸骨端與胸骨鎖切跡及第一肋軟骨構成。關節囊堅韌,周圍有韌帶增強。胸鎖關節下方有肋鎖韌帶壓跡。胸鎖關節面用於根據胸骨形態推算年齡。什麼樣為胸鎖關節脫位?鎖骨相對於胸骨的正常位置發生位移即為胸鎖關節脫位。有前脫位和後脫位。前脫位是指鎖骨內側被推向前外側,離開胸壁。反之為後脫位。胸鎖關節脫位可能會對食管、氣管、肺部等鄰近處造成影響。胸鎖關節脫位的檢查,有經驗的醫生一摸就能摸得出來的。還有體格檢查,患者頭可能偏向患側,上臂交叉過胸。生命體徵,觀察有無呼吸異常、有無頭、頸的血管問題。
  • 胸骨張力索系統修復胸鎖關節脫位的新技術
    四條韌帶幫助關節盤保持SCJ的穩定:胸鎖關節前後韌帶、鎖骨間韌帶和短而結實、扁平的肋鎖韌帶。關節允許幾乎每個方向的有限運動。胸鎖關節損傷是很少見的,直接或間接地由肩上的巨大力量引起。這些損傷根據嚴重程度分為三類:1級:單純扭傷,韌帶部分撕裂,無不穩2級:胸鎖韌帶完全撕裂,但肋鎖關節部分撕裂,導致前半脫位或後半脫位3級:鎖骨完全脫離胸骨柄,所有韌帶完全斷裂。大多數3級損傷導致SCJ不穩定,需要切開復位和修復。
  • 胸鎖及肩鎖關節同時脫位致鎖骨漂浮,此病例值得一看
    作者:王寶武 單位:前郭縣中醫院肩鎖關節脫位臨床經常可以遇到,其發病率約佔肩部損傷的12%左右。
  • 濱州市中心醫院推治療胸鎖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新方法
    近期以來,濱州市中心醫院骨脊柱外科收治了胸鎖關節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的病人各一例,入院後經X線及CT檢查,明確診斷,因胸鎖關節特殊的解剖結構及功能,在關節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且普通鋼板固定易出現再次脫位等情況,全科醫護人員進行病例討論後決定應用胸鎖鉤接骨板進行治療。
  • 肩部疼痛可行超聲引導胸鎖關節穿刺
    發生在胸鎖關節的病變是導致肩部疼痛非常重要因素,包括風溼性關節炎、原發性或創傷性骨關節炎、自發性脫位半脫位等。胸鎖關節由鎖骨的胸骨端及胸骨柄的鎖切跡以及第一肋骨構成,是上肢與軀幹骨連結的唯一關節。
  • 創傷性腕部軸向骨折與脫位的治療
    多見於病例報告,常採用手術治療創傷性腕部軸向骨折與脫位不僅有骨與關節結構的紊亂,而且伴有皮膚、神經、血管、肌腱和肌肉等軟組織的廣泛損傷。本文回顧性分析2004年1 1月至201 3年9月期問我們收治的7例創傷性腕部軸向骨折與脫位患者資料,旨在探討創傷性腕部軸向骨折與脫位的治療、併發症及預後。
  • 創傷性肩關節脫位文獻系統性回顧和薈萃分析
    這提示患者在初次脫位後手術治療或許有必要,現有的一些隨機對照研究(RCT)已有結論發表,但結果間存在差異。初次脫位發生後,如何選擇處理方式仍存在分歧。多數創傷性慢性肩關節不穩定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多種選擇[17-20]。相比其他醫生或理療師[21],數據表明外科醫生建議患者手術治療的想法要更強[19]。
  • 【放射微學堂】胸骨體柄關節脫位
    1.轉移性肺癌2.先天性心包缺如3.主動脈夾層4.胸鎖關節脫位5.胸骨體柄關節脫位【答案】5.胸骨體柄關節脫位【討論】胸骨體柄關節脫位【概述】1.罕見2.通常發生在高能量撞擊之後,如機動車事故3.如有已存在的關節病(如風溼性關節炎或嚴重的脊柱後凸),胸骨體柄關節脫位也可發生在較低能量的暴力之後4.關節可為滑膜的(脫位最常見)、滑膜軟骨的或滑膜骨的(後兩者典型的骨折累及胸骨柄而不伴脫位)5.分型(1)Ⅰ型——相對於胸骨柄,胸骨體後脫位通常由對胸骨的直接撞擊引起
  • 胸鎖關節骨折脫位:簡簡單單一招輕鬆搞定
    胸鎖關節骨折脫位在臨床上雖然並不多見,但哪怕遇上一例,處理起來都很棘手,復位困難,維持固定更是不易,今天介紹一個手術技巧,復位固定都會變得很簡單。先來簡單複習一下胸鎖關節的解剖。
  •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如果是落枕,在配合治療的情況下,緩解應該是比較快的,但本案例中的患者接受治療2周後症狀緩解但反覆,是落枕的可能性較小。診斷依據:CT報告顯示,寰椎順時針旋轉45度,寰齒椎間隙不等,右寬左窄。再結合頸椎疼痛伴活動受限,可以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
  • 遠側尺橈關節脫位的治療進展
    創傷後橈骨遠端骨折短縮畸形也會增加尺骨遠端負荷,引起DRUJ不匹配和TFCC扭曲畸形,最終導致DRUJ不穩、甚至脫位[12]。此外,腫瘤、類風溼等病理因素侵蝕破壞DRUJ及其周圍組織,也會導致DRUJ脫位。分類、症狀與體徵DRUJ脫位按發病原因分為創傷性脫位和病理性脫位,其中以創傷性脫位最為常見,這是根據受傷的機制加以區分的。
  • 上脛腓關節脫位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Ⅰ型為水平型:關節面形狀有平面形和圓形,與水平面的夾角<20°,具有相對更大的關節面積及旋轉度。Ⅱ型為傾斜型:關節面與水平面夾角>20°,有多種不同的形狀、結構及傾斜度,傾斜角最大可達76°,更易發生不穩和脫位。餘建等通過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得出:上脛腓關節的接觸面積和其傾斜度成負相關,引起水平型關節脫位所需的力量明顯高於傾斜型。
  • 《中醫傷科按摩學》:關節脫位概述
    4.關節本身及其周圍組織疾病(如化膿、結核等)引起關節破壞,而導致病理性脫位。如小兒癱瘓等疾病,由於關節周圍筋肉組織鬆弛,可引起關節全脫位或半脫位,臨床常見於肩關節和髖關節。5.由於先天性發育缺陷引起的脫位,稱為先天性脫位。如兒童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此外,創傷性脫位還與關節結構特點、活動程度、使用情況及其所處的位置等有一定關係。
  •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案
    顳下頜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the TMJ)是指下頜髁狀突由於外力作用或關節結構異常的情況下,下頜骨髁狀突超越了正常的運動限度範圍,脫離了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原來的位置。可以發生於單側或雙側下頜關節,根據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方脫位、後方脫位、內側脫位與外側脫位,臨床上急性下頜關節前脫位、復發性下頜關節脫位和陳舊性下頜關節前脫位比較常見。後方脫位時關節髁狀突可突出到外耳道鼓室以及莖突外側,上方脫位關節髁狀突可進入顱腦中窩,內側脫位關節髁突可達關節窩的內側,外側脫位關節髁突可移至關節窩的外側。
  • 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原標題: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如果說起關節脫位,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是什麼,其實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脫臼,這種情況多是因為暴力作用而導致,關節脫位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和痛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節脫位有哪些臨床表現,了解一下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法。
  • 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體徵?
    關節脫位是指關節脫離了原有的解剖位置,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功能受損和障礙。關節脫位以後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的特有體徵,臨床上比較容易辨別。關節脫位以後必須儘早就醫,促進關節功能的回覆。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又稱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折端發生錯位,大多由暴力作用引起,多見於肩、肘、手指和下頜關節。關節脫位表現為腫脹畸形、彈性固定、活動受限,還可以引起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軟骨的損傷,以及關節腫脹、血腫。臨床上,根據脫位損傷的類型,可以分為先天性脫位和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特有體徵?關節脫位主要包括三大體徵:1、畸形。
  • 肩鎖關節脫位的治療選擇
    然而對於肩鎖關節損傷治療方法的選擇還存在很大的爭議。而且不論採用手術還保守方式治療,肩鎖關節都會殘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因此,治療方式的選擇和相應的康復治療對於肩鎖關節的功能恢復至關重要。以下是肩鎖關節脫位的x線圖:
  • 下頸椎關節脫位治療進展
    下頸椎關節脫位一般由屈曲牽張性損傷引起,常伴有脊髓壓迫,可造成截癱、死亡等嚴重後果。下頸椎關節脫位可以分為雙側關節突脫位和單側關節突脫位,其中雙側關節突脫位的發生率高於單側。按照下頸椎關節脫位的發生部位來看,C4-C7的發生率較高,其中又以C5-C6最常發,這與其解剖學結構密切相關。目前,臨床上對下頸椎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案尚存爭論,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制定治療方案,方案趨向於多樣化和個體化。
  • 專家講座 | 創傷性顳下頜關節強直的病因和治療
    臨床上對創傷性顳下頜關節強直的防治也有很大改善,牙合墊常用來阻止兒童顳下頜關節強直,促進髁突改建。數位化治療設計和導航下關節間隙成形術降低了手術風險,提高了個體化治療顳下頜關節強直的精度。本文將總結創傷性顳下頜關節強直機制研究和臨床治療的最新進展。       髁突骨折作為創傷性顳下頜關節強直的主要病因,在我國內地約佔69%~74%,在世界其他高發區約佔80%~98%[4]。而早期實驗報導,只有0.4%的髁突骨折會發展為關節強直。可見不是任何一種髁突骨折都會導致關節強直,關節強直的形成可能與骨折類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