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筆記:腕關節常規手術入路詳解

2021-02-12 骨今中外

腕關節診斷與手術治療(第2版)

主譯:易傳軍、陳山林、田光磊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年6月出版

定價:460元

本文摘自於《腕關節:診斷與手術治療》第2版,內容有所省略,如需購買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骨今中外

背側入路可顯露整個腕骨的背側部分、腕掌關節、腕骨間關節(除了豆骨)和腕中關節、橈腕關節及橈尺遠側關節,包括三角纖維軟骨與尺腕關節。相比弧形切口,我們傾向於直切口。雖然可用弧形或是Z型切口,但在顯露及美觀方面並沒有可觀的改善。而對於有皮膚風險的患者,如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明顯的證據顯示弧形或是成角的切口會增加皮瓣的壞死率。

背側皮膚切口,以Lister結節為中心。點狀線,沿第2或3掌骨作斜行或直的切口。虛線,以第三掌骨為縱軸的直切口。數字3和4是各自的伸肌鞘管。

伸肌支持帶的尺側切口

伸肌支持帶的橈側切口

Mayo 關節囊背側切口,橈側基底位於腕骨間背側韌帶和背側橈大多角骨韌帶之間。C頭狀骨; DIC橈腕背側韌帶;H鉤骨;L月骨;LT Lister結節;R橈骨;S舟骨;T三角骨。

骨今中外

選擇橈側切開是為了顯露橈骨莖突,舟骨的橈側部分和STT關節。當背側或掌側入路不適合的時候,這個入路也可用於橈骨遠端骨折的顯露,如橈骨莖突骨折的內固定,或是橈骨遠端舟骨窩的關節內骨折。

皮膚切口於拇長伸肌腱與伸長展、拇短伸肌腱之間。伸肌支持帶的切口與皮膚方向一致。

確認橈骨遠端,舟骨,關節囊周圍脂肪組織下面的大多角骨。

分離關節囊周圍脂肪組織直至腕關節囊,顯露腕關節橈側;舟骨,大、小多角骨,橈骨遠端及其相連的腕骨間韌帶。

橈側入路擴展到前臂遠端,將肱橈肌自橈骨骨膜下切斷,掀起第1和2伸肌鞘管:可用於橈骨遠端的骨移植的理想入路。

骨今中外

本入路顯露橈尺遠側關節和腕骨的尺側部分,切口為Z字型,起自三角骨的背側結節,並將其作為橈腕關節和橈尺遠側關節的遠側標記點。

骨今中外

對於需要切除尺骨頭的類風溼關節的患者,推薦尺背側入路或尺側正中入路。

骨今中外

各種掌側入路最常用於進行複雜性腕骨脫位(月骨周圍脫位)和腕掌側關節囊和相關韌帶的修復或重建。掌側入路也可用來顯露存在掌側移位骨塊的橈骨遠端骨折。

本文摘自於《腕關節:診斷與手術治療》第2版,內容有所省略,如需購買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腕關節手術入路
    由於手的功能至關重要,而支配手的重要神經血管均經過腕關節,選擇手術入路的一般原則在腕關節處得以充分體現:①充分暴露;②可適當延長切口;③保護神經、血管及肌腱、韌帶等重要組織;④減少附屬結構的損傷;⑤儘可能使傷口一期癒合;⑥切口美觀。腕關節手術入路可分為一般入路和特殊入路。
  • 肘關節手術入路詳解
    隨著對肘關節的認識逐步深入,肘關節外科技術迅速發展,也更需術者熟悉較多的肘關節手術入路[1]。選擇肘關節手術入路的一般原則為便於術中切口延伸、充分暴露術野、儘可能保護神經等解剖結構、利用肌間隙或神經界面、充分止血及保護軟組織等。手術入路的選擇主要由創傷部位和手術類型決定,肘關節手術入路可根據暴露部位不同分為前側入路、外側入路、內側入路和後側入路等[2]。
  • 手術指導:肘關節手術入路詳解
    隨著對肘關節的認識逐步深入,肘關節外科技術迅速發展,也更需術者熟悉較多的肘關節手術入路[1]。選擇肘關節手術入路的一般原則為便於術中切口延伸、充分暴露術野、儘可能保護神經等解剖結構、利用肌間隙或神經界面、充分止血及保護軟組織等。手術入路的選擇主要由創傷部位和手術類型決定,肘關節手術入路可根據暴露部位不同分為前側入路、外側入路、內側入路和後側入路等[2]。
  • 頸椎手術入路臨床解剖學----頸椎後方入路
    頸椎後入路就是利用後正中線處的無神經區域,該區域把由節段性頸神經左右後支支配的肌肉隔開。頸椎椎板切除減壓術、椎管成形術及多種頸椎融合內固定手術均採用後入路手術。過去的文獻多提及鋼絲技術,但近年來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螺釘固定技術,包括側塊螺釘固定技術、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經側塊關節螺釘固定技術等,每種術式都有其優、缺點。
  • 拆書筆記:4種足踝手術入路詳解
    體表標誌和切口1.體表標誌內踝是內側入路的骨性標誌。2.切口在內踝近端約5cm水平,以內踝為中心,沿脛前內側面做長約10cm的縱切口。在踝關節下切口沿中足內側緣向前,止於前方或遠端大約5cm處(圖7.6)。
  • 肩胛骨骨折手術入路——劉濤
    10%,在骨科手術中屬於不常見手術,面對需要手術的肩胛骨骨折,年輕的臨床醫生往往因為經驗不足而不知所措。劉濤醫生將肩胛骨骨折的分型及手術入路進行了細緻的視頻總結,希望能夠對年輕醫生能夠起到有效的幫助。肩胛骨骨折2018 最新AO/OTA分型以及常規使用的Ideberg&Goss分型,左圖為2018最新AO/OTA分型,右圖為Ideberg&Goss分型。
  • 早讀 | 肩胛骨骨折的解剖及手術入路詳解,值得一看!
    今天早讀就為大家詳解肩胛骨骨折的解剖及手術入路選擇,值得大家學習參考!三角形扁骨,位於胸廓後外上為上肢活動提供穩定的平臺協助肩關節完成上舉運動肩胛骨位於第2~7肋骨間,下角位於第7~8肋骨間;內緣與脊柱夾角約3度,與冠狀面成30-40度角。
  • 膝關節鏡常用手術入路詳解,一定不能錯過!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膝關節鏡手術中常用的手術入路操作技巧及其注意事項。關節鏡操作成功的關鍵因素包括:照明充足、關節充分擴張,以及準確確定置入關節鏡和輔助器械的入路。照明充足關節充分擴張關節沒有充分擴張,脂肪墊、滑膜和其他軟組織就會阻擋視線。
  • 跟骨關節內骨折一種新的手術入路
    討論 一、跟骨骨折治療的歷史以及常規手術入路的優、缺點 跟骨後關節面外或關節面無移位的跟骨骨折可以採用保守治療,預後較好。 跟骨骨折主要有4種手術入路:外側「L」形擴大入路、跗骨竇入路、內側入路及載距突入路。內側入路可很好地顯露跟骨內側壁,但難以顯露後關節面,而且可能損傷後足內側面的血管神經束。載距突入路切口較小,僅適用於單純載距突骨折,或作為外側入路的輔助方法,用於治療伴有載距突骨折和內側關節面骨折的複雜跟骨關節內骨折。
  • 圖文並茂 | 詳解肩胛骨、鎖骨手術入路…
    1.胸骨柄;2.鎖骨的胸骨端;3.關節軟骨盤。在肩胛骨骨折的手術治療中,應用最多的手術入路是後方的Judet入路,以及前方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這是Robert Judet在1964年首先描述的入路。該手術入路可清楚地顯露整個岡下窩、肩胛骨的內外緣、肩胛岡、肩胛頸以及肩盂的後緣和下緣。
  • 腕關節扭傷 腕關節疼痛不可忽視!
    下面現由我給大家分享一則病例典型病例患者小楊,男,25歲,消防官兵前一個月在訓練的時候不慎摔倒,左腕著地,隨即腕部就出現了疼痛、腫脹的症狀;前去部隊醫院就診,大夫考慮為急性腕關節扭傷,囑其局部制動腕關節及局部塗擦扶他林軟膏治療。
  • 精於匠心,至臻卓越——2019積水潭腕關節國際會議及操作工坊學習感想
    今年10月有幸參加2019北京國際腕關節論壇及腕關節鏡操作工坊,為期兩天的學習讓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淺。早上8點就聽課持續到午後,簡餐後顧不上休息就是新一輪的新概念、新衝擊:3-D列印,虛擬實境,生物醫學……關節鏡成為學習重點,微創手術對所有人成為常規,再也沒有關節融合了,關節軟骨可以再生,韌帶可以按照預想癒合……兩天的學習、實踐操作讓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知識力量的衝擊。雖然學習日程安排得很辛苦,但是我沉浸其中,如痴如醉,體會如下:
  • 針灸速效治病--針刺丘墟透照海穴,治療急性腕關節扭挫傷
    其情急之下,下意識的以右手撐地,遂致右腕關節扭挫傷。當時的症狀:右腕關節局部疼痛難忍,不敢稍活動,動則痛劇。到某醫院拍片示:局部無異常,無骨折。醫院遂按軟組織損傷處理。醫生給予其冷敷並開三七傷藥片口服。然第二天症狀無明顯好轉。乃到吾處求針灸治療。餘無不適。無繼往病史。查體:右腕關節局部微腫脹,於陽池穴附近有壓痛,按之痛甚。
  • 年輕人腕關節疼痛 不容忽視
    今年26歲的小葛喜歡運動,上半年在打籃球中不慎把左腕關節扭傷,起初未重視,過了兩個月疼痛也沒有好轉,已經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在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左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醫生建議他手術治療。小葛了解到南京市第一醫院運動關節科主任桂鑑超是腕關節微創治療領域的專家,遂特意從雲南慕名到該院來就診。
  • 【手術技巧】全腕關節融合術(中)
    這一步驟對患有類風溼關節炎伴有關節活動受限的患者尤為重要。●兩種關節融合術都採用標準的腕關節背側入路,取Lister結節尺側的縱向背側正中切口。從腱鞘內游離出拇長伸肌腱後向橈側牽開。●將第4伸肌間室從橈骨遠端背側骨膜下掀起後向尺側牽開。◆可以將骨間後神經游離並切斷。
  • 探討旋前方肌縫合與否對腕關節功能無明顯影響的原因
    推薦人2:安徽省寧國市人民醫院董亞軍醫師【推薦理由】文中對旋前方肌是否縫合對腕關節功能無明顯影響做了詳細分析,主要和肌肉疤痕化,強度下降,肌肉力量減退等有關。因此可以改變傳統手術入路治療,減少疤痕形成,減少肌肉的損傷可以改善目前的治療現狀。旋前方肌是位於前臂遠側掌側的一塊四邊形肌,附著於橈骨、尺骨和前臂骨間膜。
  • 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完成首例腕關節鏡手術
    日前,張家口市第一醫院骨二科在主任羅毅的支持下,在河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王立教授的指導下, 主治醫師韓勝義、胡培順利為一名患者完成了腕關節鏡手術。這也是該院首次完成這類手術。患者李某長期被右腕關節疼痛困擾,嘗試口服藥物、石膏固定、腕部封閉等治療後均無好轉,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經多方打聽輾轉來到市第一醫院就診。
  • 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位於腕月骨、三角骨、橈骨乙狀切跡與尺骨頭及莖突之間,是腕關節尺側的複合性支持結構。Ulnolunate ligament(ULL) 尺月韌帶;Ulnotriquetral ligament (UTL) 尺三角韌帶;Meniscus homolog (MH)  半月板類似物;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UCL)  尺側副韌帶;Extensor carpi ulnaris tendon (ECU)
  • 圖文詳解——髖關節手術入路
    圖3 髖關節前側入路深層神經界面髖關節前外側入路是髖關節手術中被廣泛應用的手術入路,最先由Bardenheuer等描述,經Smith-Petersen改良而得名。該入路主要利用兩個神經界面:淺層經縫匠肌(股神經支配)和闊筋膜張肌(臀上神經支配)間隙進入(圖2),深層則經股直肌(股神經支配)和臀中肌(臀上神經支配)之間暴露(圖3)。患者取仰臥位,患側臀部墊高,使身體與手術床面呈30°角(圖4)。
  • 早讀 | 深度講解:橈骨遠端骨折解剖、分型、入路及治療!
    今天早讀就為大家詳解橈骨遠端骨折的解剖、分型、手術入路及治療策略,值得學習借鑑!可起到穩定關節限制過度活動,傳導應力,協調腕骨運動的作用。腕骨間掌側韌帶:強度極大,與關節囊融合,其強度不低於骨頭。腕背側韌帶:非常薄,科氏骨折不要打在過度掌屈位,對復位沒有太大的意義,輕度或中立位即可,否則可能導致腕管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