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七):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呢?

2020-11-16 健康界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關節外科邵雲潮

專家簡介:邵雲潮,博士,副主任醫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助理,關節外科副主任,中山醫院閔行分院骨科學術副主任。擅長各類人工髖、膝關節初次置換與翻修手術,在微創化手術操作與加速康複流程化管理實戰操作方面具有深厚功底與廣泛影響。

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

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呢?

根據我國衛生部的臨床路徑,對於65歲以上的移位型骨折(Garden Ⅲ型、Ⅳ型),由於內固定治療的壞死率很高,為減少二次手術風險,可以首選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但是,也有較多的文獻證據表明,60~65歲之間的移位型骨折,以及75歲以上的非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直接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可能是有益的,如果這些病人原來就存在髖關節的骨性關節炎等基礎疾病,則更應該直接採用人工關節置換的方法。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相對較大,但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巨大優勢:

(1)可以徹底解決股骨頸骨折常見的骨折不癒合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問題,其二次手術率遠低於內固定手術;

(2)早期快速恢復行走能力,如果能採用加速康復的管理模式,手術創傷對病人機體的影響已經被控制到相當小的程度,絕大多數病人可以在手術當天或次日下床行走,高齡與體力差的病人要相對慢幾天,少數最差的病人,也至少可以採用「一坐二站三走」的策略;

(3)中遠期功能狀況優良,絕大多數病人可以忘記這個關節曾經做過手術;④遠期80-90%以上的假體可以正常使用到15年、20年以上。

常見的相關併發症包括術後脫位、疼痛、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感染、假體周圍骨折等等,但其總體的發生率非常之低。

由於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優異的臨床效果,該技術得到了快速的推廣與擴散,在目前的臨床工作中,已經成為治療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措施。

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半髖置換)和全髖關節置換術,兩者各有優、缺點。

半髖置換術的手術創傷、手術時間、出血量等等都相對更小更短更少,適合於傷前活動能力低、全身情況較差、功能要求較差、難以耐受較大手術患者,特別是8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而全髖關節置換術後關節功能的優良率要遠高於半髖手術,適合於身體相對健康、對關節功能要求高、術後要求活動量較大的患者。

相關焦點

  • 股骨頸骨折(七):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呢?
    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呢?但是,也有較多的文獻證據表明,60~65歲之間的移位型骨折,以及75歲以上的非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直接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可能是有益的,如果這些病人原來就存在髖關節的骨性關節炎等基礎疾病,則更應該直接採用人工關節置換的方法。
  • 專題教程 | 股骨頸骨折註定要人工關節置換?
    如果病人能耐受手術,首選人工關節置換;反之,身體條件差,則對症治療,局部疼痛能耐受以後,拄拐自行活動,但別指望骨折能癒合,減少病人痛苦就算達到目的。圖6 女,88歲,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 2、中青年股骨頸骨折中青年股骨頸骨折需努力保頭治療,無論移位與否
  • 股骨頸骨折,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骨折。由於股骨頸位置的血液供應比較特殊,股骨頸骨折後容易出現骨折不癒合、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問題,所以很多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需要做關節置換手術。那麼什麼樣的病人適合換關節,什麼樣的病人適合打釘子?能不能保守治療?以及不同的治療方案各有哪些優缺點?今天楊醫生就「股骨頸骨折」幾種主流的治療方法,以及如何選擇進行一個通俗的科普。
  • 股骨頸骨折,一定要人工關節全置換?半置換可以嗎?
    王大叔今年60歲了,身體一直很硬朗,但最近騎電單車不幸出了車禍,導致股骨頸骨折。去醫院處理之後,醫生告訴他,股骨頸骨折,尤其是頭下型且伴有明顯移位,日後極容易導致股骨頭壞死(概率高達70%~90%),建議他做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 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
    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用這種器官替代手術就可以使以前無法治療的一些終末期的關節疾病得到良好的改善。通過關節置換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關節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之前很多不能走路的患者,現在都可以正常的走路,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 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人的股骨頸骨折,優點是:術後1周左右,患者就可以開始離床活動。
  • 名醫專訪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邵雲潮:股骨頸骨折與髖關節置換(下)
    多年來致力於改良手術工具,標準化術前規劃與手術操作流程,微創化手術切口,規範化圍手術期臨床管理路徑,切實貫徹落實快優康復關節置換理念,以改善患者手術體驗,加快術後康復。在長達20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 1、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可以做內固定治療呢?
  • 家裡老人摔倒,股骨頸骨折了,該怎麼辦?
    這是一位68歲的女性患者,在兩個多月以前摔倒,發生了股骨頸骨折。當時據家屬說骨折的移位並不明顯,經過商量以後選擇了在家臥床保守治療。兩個多月過去了,本以為已經差不多該癒合了,結果拍片子一看,股骨頭完全移位,骨折長好無望了。於是那最後家屬選擇了來做人工關節置換。
  • 家裡老人摔倒,股骨頸骨折了,該怎麼辦?
    一旦發生股骨頭壞死,那這個患者可能面臨著第二次手術,做人工關節置換。但是人工關節又是由使用壽命的,平均15到20年,而年輕人呢?預期壽命較長。你在三四十歲就給他換了人工關節,那他以後到老了,假體失效了,需要再二次甚至三次做手術翻修假體,難度大,風險高,費用高。
  • 名醫專訪|上海中山醫院邵雲潮:股骨頸骨折與髖關節置換(下)
    多年來致力於改良手術工具,標準化術前規劃與手術操作流程,微創化手術切口,規範化圍手術期臨床管理路徑,切實貫徹落實快優康復關節置換理念,以改善患者手術體驗,加快術後康復。在長達20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1、哪些股骨頸骨折的病人可以做內固定治療呢?
  •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有什麼症狀特點?如何診斷股骨頸骨折?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有什麼症狀特點?如何診斷股骨頸骨折?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是所有骨折共有的三大徵象,在股骨頸骨折時,則表現為以下這些特點:(1)疼痛:受傷髖部的疼痛是股骨頸骨折最為明顯的症狀,移位的骨折當然會伴有嚴重的疼痛,靜止時會有脹痛和跳動痛感,在移動患肢時則疼痛更為明顯地加重。無移位與輕微移位的骨折疼痛相對較輕,需要注意的是嵌插型的股骨頸骨折,可以僅有輕微疼痛甚至沒有疼痛,往往容易被忽視而造成漏診。
  •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一定要做手術嗎?
    以前股骨頸骨折在沒有換關節的情況下,被稱為老年人致死性的一種疾病。因此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預防對於老年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如果通過X光片發現老人年已經出現了股骨頸骨折,這個時候建議大家要儘早到醫院去接受一些外科治療。因為股骨頸骨折通過自愈的可能性非常低,而且癒合需要長時間臥床,非常痛苦。並且長時間臥床又可能出現併發症,而最終骨折還是沒有癒合。
  • 為什麼有些股骨頸骨折,需要做核磁共振檢查?
    通過我們前面的科普,很多人已經知道,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類型,這一類骨折的治療比較特殊,有些人需要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感興趣的條友可以通過連結閱讀關於股骨頸骨折的話題,今天我們繼續科普,什麼情況下需要當心股骨頸骨折,如何進行初步的判斷,而醫生要進行精確診斷需要哪些檢查?
  • 黑龍江省醫院成功為一陳舊性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人民網哈爾濱3月14日電 近日,黑龍江省醫院骨外一科成功為一名「頭下型」陳舊性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後五天即能離床活動,預計康復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恢復正常工作。 據省醫院骨外一科主任王友成介紹,患者女性,姓王,年前在單位上班時絆了一跤,臥床休息後傷處疼痛沒有好轉。
  • 老年髖部骨折——人生最後一次骨折(一):股骨頸骨折
    開展各類手術約8000餘臺,擅長複雜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微創治療;複雜四肢骨折、關節內骨折、胸腰椎骨折、骨不連、骨壞死、骨缺損的微創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膝關節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複雜髖、膝、肩、肘等人工關節置換與翻修;骨盆及四肢腫瘤的切除與功能重建、微創治療;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的微創治療;退行性及運動性關節損傷的微創治療等,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射頻消融技術微創治療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系列工作
  • 老人股骨頸骨折,日照市中心醫院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
    三位老人,82歲,76歲,77歲,在幾天時間裡先後不小心摔倒造成股骨頸骨折需要手術。日照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術前謹慎評估,術後積極功能鍛鍊,謹防併發症,三位老人相繼康復出院。後來被送到日照市中心醫院檢查發現,是左腿股骨頸骨折。「必須進行手術,人工股骨頭置換,沒有別的選擇。」劉奶奶的主治醫師,關節外科醫生徐傑說。無獨有偶,就在劉奶奶住院前後幾天,同一病房住了三位老人,另兩位,一位76歲,一位77歲,都是在家幹活的時候不小心摔倒造成股骨頸骨折,治療方案幾乎一樣。
  • 不小心摔了一跤,老伯的股骨頸就骨折了
    前段時間,他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右股骨頸骨折,疼痛難忍,無法行走,後在海峽都市報骨科名醫館-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進行了人工股骨頭置換,並進行了專業的康復訓練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您有任何骨科疾病和各種疼痛疾病的問題,可以撥打海都便民熱線95060轉骨科名醫館。
  • 為什麼人人都怕股骨頸骨折,特別是老年人
    那麼股骨頸骨折需要怎樣的治療呢?股骨頸骨折的大多數有比較明顯的移位,且因為這個部位的槓桿作用較大,骨折不穩定,因此,多數需要手術治療。術後需過三關,感染關,癒合關:股骨頸部位血運差,大多患者為中老年人,困此癒合起來較為緩慢,一般需要3個月至1年左右,年齡越大癒合越難,不癒合率大約可以達到30%左右;股骨頭壞死關:機率約為20-40%,骨折部位:股骨頸骨折越靠近股骨頭,發生不癒合和股骨頭壞死的機率就越高,中老年患者的股骨頸骨折易發生不癒合,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易發生股骨頭壞死。
  • 名醫專訪|上海中山醫院邵雲潮:股骨頸骨折與髖關節置換(上)
    對合併有多種內科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以及高齡與超高齡患者,乃至心臟移植、腎移植、腎功能衰竭長期血透/腹透病人的人工關節置換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多次赴英美學習骨關節置換新技術,受命參加國家首支國際醫療隊,資助雲南貧困學生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神聖職責,醫術精湛、學風嚴謹,手術解剖清晰細緻,操作風格簡潔明了。切實貫徹快優康復關節置換理念,身體力行「以人為本」的醫學哲學思想。
  • 股骨頸骨折手術選擇及術後注意事項
    諮詢回顧患者諮詢諮詢疾病:股骨頸手術七個月後的X片詢問情況病情描述:病情:16年6月14日晚不慎摔傷導致股骨頸骨折,之後三天內做了手術,手術打了三個鋼釘固定,術後無不良反應,不痛不癢,隨後在床臥躺三個月下床,至今手術後七個月仍舊拄雙拐
  • 股骨頸骨折應該怎麼治療
    股骨頸骨折是指由於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導致股骨頭以下,股骨頸基底部以上發生的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之一。 股骨頸骨折佔成人全身骨折的3.6%,最常見的人群是老年患者,多由跌倒等輕微扭轉暴力引起,年輕人僅佔股骨頸骨折患者的3%,常由較大暴力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