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9點免費更新中醫自我養生方法技能
推拿、按摩、手診、面診、拔罐、穴位、經絡、艾灸、刮痧、臍診、嘴診、拍打、撥筋、即可獲取對應的學習資料和視頻教學。
任意穴位名稱即可查詢對應穴位詳細資料
肩髎,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布有腋神經肌支和旋肱後動脈肌支。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痺或癱瘓,及肩關節周圍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功能作用
升清降濁。
治法
寒則先洩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定位
在肩部,肩髃穴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解剖
經絡技巧公眾號提示在肩峰的後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圓肌、大圓肌和背闊肌腱;有旋肱後動、靜脈分布;布有鎖骨上外側神經、腋神經、肩胛下神經。
主治
1. 臂重,肩重不能舉;
2. 脅肋疼痛。
操作
向關節直刺1—1.5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肩關節周圍炎、中風偏癱等。
配伍
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
配外關、章門主治肋間神經痛。
功效
祛風溼,通經絡。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肩重不舉,臂痛,肩髎主之。
《千金方》:臂痛,肩髎、天宗,陽穀。
小編提示:一位醫學博士對癌症防控的建議僅僅只有9個字,請看今天的第六篇文章《馮唐:想要一輩子不得癌,就這三點: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中醫絕技之巧揉天地筋(強烈推薦給每一個愛養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