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肩髎穴】主調肩周炎

2021-02-07 經絡技巧
請 點上面「經絡技巧關注

每晚9點免費更新中醫自我養生方法技能

推拿、按摩、手診、面診、拔罐、穴位、經絡、艾灸、刮痧、臍診、嘴診、拍打、撥筋、即可獲取對應的學習資料和視頻教學。

任意穴位名稱即可查詢對應穴位詳細資料


肩髎,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布有腋神經肌支和旋肱後動脈肌支。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痺或癱瘓,及肩關節周圍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功能作用

升清降濁。 

治法

寒則先洩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定位

在肩部,肩髃穴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解剖

經絡技巧公眾號提示在肩峰的後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圓肌、大圓肌和背闊肌腱;有旋肱後動、靜脈分布;布有鎖骨上外側神經、腋神經、肩胛下神經。

主治

1. 臂重,肩重不能舉;

2. 脅肋疼痛。

操作

向關節直刺1—1.5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肩關節周圍炎、中風偏癱等。

配伍

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

配外關、章門主治肋間神經痛。

功效

祛風溼,通經絡。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肩重不舉,臂痛,肩髎主之。

《千金方》:臂痛,肩髎、天宗,陽穀。

小編提示:一位醫學博士對癌症防控的建議僅僅只有9個字,請看今天的第六篇文章《馮唐:想要一輩子不得癌,就這三點: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中醫絕技之巧揉天地筋(強烈推薦給每一個愛養生的人)

相關焦點

  • 肩髃穴、肩髎穴——通利關節、祛風除溼,治肩周炎、手臂攣急!
    肩髎穴+肩髃穴,這一穴位組合具有通利關節、祛風除溼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肩周炎、肩部疼痛、手臂攣急、半身不遂等病症,肩髃穴肩髃穴在肩峰的前下方,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凹陷處取穴時上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呈現2個凹陷窩,前者為肩髃穴,後者為肩髎穴。肩峰外側緣前端與肱骨大結節兩骨間凹陷中。肩髃穴隸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中醫認為刺激肩髃穴具有祛風溼、通經絡、利關節的作用,經常被用於治療上肢疾病,是治療肩周炎、半身不遂的特效穴位。
  • 每日一穴之 肩髎
    肩髎穴位位置圖肩髎穴的位置,位於人體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肩髎穴的名詞解釋            肩髎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三焦經經氣在此化雨冷降歸於地部。
  • 肩周炎,取肩井穴、肩貞穴、肩髃穴和肩髎穴!
    對付肩周炎,我們可以選取肩井穴、肩貞穴、肩髃穴和肩髎穴,這幾個穴位都處於肩臂部位,如果配合使用,對於肩周炎、肩部不舉疼痛等症效果非常明顯。肩井穴的功效,在昨天的文章當中曾經有過詳細的闡述,這裡就不再多做介紹了。下面主要給大家介紹肩貞穴、肩髃穴和肩髎穴這幾個穴位。
  • 肩部穴位——肩髎穴
    【導讀】肩髎穴是人體肩部的一處穴位名稱。
  • 肩髎穴(jiān liáo)
    肩即肩部,髎指骨隙,此穴在肩部骨隙中,故名肩髎[1]。肩髎穴主要用於肩、臂疾患等:如肩胛肌痙攣或麻痺,肩重不舉,肩周炎,中風偏癱,臂痛,肩臂痛,上肢麻痺,上肢癱瘓,肩重不能舉,蕁麻疹,腦血管後遺症,胸膜炎,肋間神經痛等。4 出處《針灸甲乙經》:肩髎,在肩端臑上,斜舉臂取之。5 穴名解肩即肩部,髎指骨隙,此穴在肩部骨隙中,故名肩髎[1]。
  • 穴位密碼——臑會穴、肩髎穴(連載一百四十九)
    【按摩臑會穴位的作用與好處】緩解治療臂痛、上肢麻痺、目疾、肩胛腫痛等 按摩臑會穴的功效:降濁除溼。【溫馨提示】臑會穴位配伍:臑會穴配肘髎穴、外關穴緩解治療肘臂攣痛;臑會穴配肩俞穴、肩貞穴緩解治療肩周炎。 針刺臑會穴的方法:臑會穴直刺0.5-1寸。 艾灸臑會穴的方法:臑會穴艾條灸5-10分鐘,臑會穴艾炷灸3-5壯。
  • 每日一穴|肩髃穴
    此穴在肩端部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故名。定穴:  肩髃位於肩部,鎖骨肩峰端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處;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時,在肩峰鎖骨關節前緣下際出現二個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  疏經利節,祛風通絡、理氣化痰。
  • 肩髎穴
    位置,主治,快速取穴肩髎,屬手少陽三焦經。肩,指穴在肩部;髎,孔隙的意思。"
  • 【每日一穴】下髎穴:主調腰痛及生殖系統疾患
    下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下,與上三髎穴相對所處為下也。髎,孔隙也。
  • 每日一穴【肘髎穴】,肘臂疼痛的特效穴
    【肘髎穴的位置】位於人體的上臂外側,屈肘,曲池穴上方1寸,當肱骨邊緣處。    【作用功能】通經散瘀止痛。    【肘髎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肘臂部瘓痛,麻木,攣急。    【作用功效】肘髎穴,舒筋活絡。關注微信公眾號經絡技巧。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肘臂疼痛、麻木、拘攣、瘰癧。
  • 肩髎穴 | 人體穴位查詢
    腧與「輸』通,有轉輸、輸注的含義;「穴」即孔隙。所以,腧穴的本義即是指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轉輸或輸注於體表的分肉腠理和骨節交會的特定的孔隙。分為經穴、經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類。功能輸注臟腑經絡氣血,溝通體表與體內臟腑的聯繫。肩髎穴(三焦經) jiān liào取穴方法:肩髎穴位於人體的肩部,肩髃穴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 肩髎穴:肩膀不痛,身輕鬆!
    肩髎穴:肩的含義是說這個穴位在人體的肩部;髎,是指孔隙。肩髎穴的意思是指三焦經的經氣在肩部這個穴位的位置遇冷降落到地部。肩髎穴穴位歸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經常刺激按摩肩髎穴可以起到通經活絡、袪風除溼的作用。
  • 每日一穴 | 肩髃穴:肩周炎要穴
    三、肩髃穴是治療肩周炎之要穴   其實,大腸經上的很多穴,多多少少都與肩周炎有關,從下廉開始,一直往上,幾乎所有的穴位都與肩臂疼痛有關,但唯獨肩髃穴對治療肩周炎的效果更有效,這和其所處的特殊位置有關。  說起肩周炎,大家並不陌生,很多人都得過。
  • 臂痛、肩重難舉,找肩髎穴來解決!
    肩髎穴位於肩關節的後方,當胳膊向外展開時,肩部前後各有一個小窩,後面那個小窩就是肩髎穴所在的部位,肩髎穴主要是用於緩解肩周炎的。在《針灸甲乙經》當中記載:「肩重不舉,臂痛,肩髎主之。」由此可見用肩髎穴緩解肩背部的病症,歷史已經非常悠久了,了解了穴位的位置,我們自己就可以每天按摩。
  • 針灸治療肩周炎選用肩髃、肩髎、肩貞,這三穴是如何發揮療效的?
    對於肩周炎,針灸是很好的治療手段,選穴簡單,療效較佳,一般出針即效,但想完全消除症狀卻需要醫生得有過硬的專業技術。1.肩周炎為什麼選肩髃、肩髎、肩貞針灸治療首先考慮經脈,自古有「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一說,所以肩周炎的治療也是得取循行過肩部的經脈。
  • 每日一穴【下髎穴】,主調腰痛及生殖系統疾患
    【下髎穴的位置】位於骶部,當中髎下內方,適對第4骶後孔處。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導水液,健脾除溼。    【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證基本相同,其功用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時當按不同情形對證取穴。
  • 每日一穴【上髎穴】,主調生殖系統疾患
    公眾號內回復任意穴位名稱即可查詢對應穴位詳細資料公眾號內回復任意疾病名稱即可查詢養生調理方法上髎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治療腰痛、大小便不利、月經不調、遺精、陽痿等作用。    【上髎穴的位置】位於骶部,當髂後上棘與中線之間,適對第1骶後孔處。布有第一骶神經後支和骶外側動、靜脈後支。
  • 肩痛不舉找肩髎——肩髎穴!
    肩髎穴出自《針灸甲乙經》,隸屬於手少陽三焦經。中醫認為肩髎穴具有袪風除溼、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肩臂疼痛不舉,具有極好的治療效果。臨床當中肩髎穴主要用於治療肩胛腫痛、肩臂疼痛、中風偏癱、蕁麻疹等病症。肩髎穴在人體的肩部,肩峰角與肱骨大結節兩骨間的凹陷中。取穴時外展上臂,肩膀後下方凹陷處即是肩髎穴的位置。刺激肩髎穴可以採用按揉的方法,將食指的指腹置於對側的肩髎穴穴位上,進行旋轉按揉,力度可稍重,左右兩側的肩髎穴每次各按揉3-5分鐘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
  • 每日一穴|臑會穴
    臑會穴歸屬手少陽三焦經,有緩解治療臂痛、上肢麻痺、目疾、肩胛腫痛等作用,臑會穴的位置:肘尖與肩髎穴的連線上。  【臑會穴的位置】位於人體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穴的連線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   【快速取穴】抬臂屈肘,稍用力,可見上臂外側上端有一個三角形肌肉(三角肌),該肌肉下緣與肱骨的交點處,與腋後紋頭平齊,按壓有酸脹感。    【穴位解剖】在肱三頭肌長頭與外側頭之間;有中側副動、靜脈;布有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肌支,深層為橈神經。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    【運行規律】由天部冷降後歸於地部。
  • 肘髎穴——緩解肘臂疼痛的要穴!
    肘髎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肘尖、肘聊,是隸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肘,肱與前臂之間的關節部分;髎,也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泛指穴為肘部之深孔。中醫認為肘髎穴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手臂部惡痛、麻木、攣急、肩周炎、網球肘等。經常刺激肘髎穴可以有效的緩解肩臂肘部的疼痛。肘髎穴位於手臂外側,曲池穴上方一寸,當肱骨邊緣處。刺激肘髎穴可以採用彈撥的方式,用拇指彈撥肘髎穴3-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