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7日12時26分迎來「大雪」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大雪」節氣有哪些習俗?該如何養生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資料圖。來源:視覺中國
▶▷關於「大雪」節氣
資料圖。來源:視覺中國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公曆12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255度時,即為「大雪」。該節氣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節氣時更大了。
▶▷大雪三候
●一候鶡鴠不鳴
鶡鴠(音:hé dàn)為鳥類。意為這個季節,天氣寒冷,飛禽無蹤,走獸無影,連寒號鳥也停止了呼叫。
●二候虎始交
古人認為,此時為陰氣最盛時期,盛極而衰,陽氣已經有所萌動,於是老虎開始求偶。
●三候荔挺出
仲冬雪季,萬物沉寂,一種叫荔挺的蘭草,也感受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在此時獨獨長出地面。
大雪三候是古人根據自然現象總結出的生活經驗,是智慧的結晶,同時也象徵著一種精神和力量。它啟示、教育人們:積蓄力量,用情暖冬,以堅韌不拔的生活態度面對一切。冬天來了,連最不起眼的蘭草都在蘊集生命的力量,那麼,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大雪習俗
●醃肉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數日後取出,掛在朝陽的屋簷下晾曬乾,以迎接新年。
●溫補粥養
在此節氣,人們在飲食習慣上,可以進補了。進補時在飲食上,適當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薑、香菜、洋蔥、山藥、桂圓、慄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以助禦寒。不過,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由於天氣乾燥再加上飲食不當,很容易使人上火併患口瘡,還要注意控制數量。同時,注意少吃肉食,多吃蔬菜和溫性水果,宜多喝粥。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粥、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服用。
●觀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到了大雪節氣,河裡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賞雪玩雪
大雪時節,全國各地人們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裡賞玩雪景。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有一段話描述了杭州城內的王室貴戚在大雪天裡堆雪人、雪山的情形:「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後苑進大小雪獅兒,並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並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
●滑冰
滑冰是冬季遊戲之一,古時稱為冰嬉。
北方嚴寒,河流凍得堅實,有的地方汲水澆成冰山,高三四丈,晶瑩光滑,人們縛皮帶蹬皮鞋,從山頂挺立而下,以到地而不僕倒者為勝,這種遊戲叫做打滑撻。
▶▷大雪飲食
大雪時節,必吃「三大」。
● 大白菜
大白菜,可以說是冬季常見蔬菜。每年的秋末,家家戶戶都會儲藏「冬儲菜」,其中,大白菜絕對少不了。而到了「大雪」節氣,不妨吃點大白菜,更有益健康。
到了「大雪」節氣,氣候開始變得乾燥,再加上天氣寒冷容易使得皮膚出現乾燥、皸裂的情況。而大白菜,含豐富維生素C、維生素E,可很好的護膚、養顏。此外,大白菜還含有粗纖維,可潤腸、促排毒,幫助消化,可預防便秘的發生。
●大紅蘿蔔
冬季是吃蘿蔔的好時節。紅蘿蔔性微溫,在「大雪」時節吃點溫性的紅蘿蔔,是不錯的選擇。此外,紅蘿蔔,入心、肺、胃三經,可養心、健胃、化痰止咳、生津止渴、安五臟。
●大蔥
大蔥,可以說每天做菜時,都會用到。在「大雪」時節,吃點大蔥,有助於益氣通陽,防風寒感冒。值得注意的是,患有胃腸道疾病者,尤其是潰瘍病者,不宜多食。
▶▷大雪養生
1、防寒保暖
「暖」頭:頭是「諸陽之會」。不戴帽的人,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佔人體總熱量的30%;若氣溫在4℃,從頭部散失總熱量佔60%。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人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說,寒冷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所以,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養/生/口/訣
頭忌頂風吹,外出戴帽子。
暖水來洗頭,及時吹發乾。
眠時閉窗門,梳頭活氣血。
「暖」足:「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遠,血液供應偏少,皮下脂肪較薄,抵禦寒冷能力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其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導致呼吸道感染。
養/生/口/訣
足部宜常暖,棉靴適時添。
睡前來泡足,按摩湧泉舒。
鞋襪勤換洗,健步走暖足。
「暖」肺:中醫認為肺為嬌髒,易受外邪。大雪隆冬時節,天氣寒冷,霧霾頻發,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
養/生/口/訣
飲食宜甘溫,多進蛋白質。
脂肪維生素,糖類適量食。
姜棗玉米粥,戒菸戒酒守。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洩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2、起居宜早睡遲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睡遲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3、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4、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
5、泡腳、按摩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
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6、多喝水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
7、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
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8、通風、健腦
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9、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大雪詩詞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終南望餘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採薇(節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別詩二首·其一
南北朝·范雲
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清平樂·年年雪裡
宋·李清照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雪梅·其一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
背飛雙燕貼雲寒,
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臺,
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山中雪後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歲寒雪紛飛
有你在的日子便是暖冬
大雪已至
願你心中暖
驅走冬日寒
(據新華網、人民網、河北日報、視覺中國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