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攣縮

2021-02-13 zhongyi經絡微創

關節攣縮是先天性關節攣縮的臨床表現之一,先天性關節攣縮是指關節在宮內位置就處於屈曲攣縮狀態。出生時,全身屈曲或關節僵硬,即先天性多關節攣縮。同樣,它也可能被忽視。關節的發育是在妊娠2個月時開始的,子宮運動減少的病變(子宮發育不全,多胎,羊水過少)會導致關節攣縮。先天性多關節攣縮是由於神經源性,肌病性以及相關組織疾病引起。

病因

關節的發育是在妊娠2個月時開始的,子宮運動減少的病變(子宮發育不全,多胎,羊水過少)會導致關節攣縮。先天性多關節攣縮是由於神經源性,肌病性以及相關組織疾病引起。先天性肌病,前角細胞疾病,母親肌無力都被認為是引起肌發育不全的原因。先天性多關節攣縮不是遺傳性疾病,但是遺傳性疾病(如18三體,脊柱隱裂)會提高關節攣縮的發生率。

檢查

1、有肩關節內收,向內旋轉,肘關節過伸,腕關節,指間關節屈曲。髖關節可能脫位,通常輕度屈髖。膝關節過伸,足常內翻,內收位。小腿肌肉發育不良,肢體缺乏肌肉外觀,呈管狀。關節過度向前屈曲。有時可呈現軟組織翼。脊柱可能側彎。除了長骨較細長外,其他骨骼的X線亦正常。運動障礙非常嚴重。智力不受影響或輕度異常。

2、先天性多關節攣縮常伴隨其他畸形包括小頭畸形,顎裂,隱睪,泌尿道畸形。

3、診斷前需要對該病所伴發的所有畸形作一全面的評估。肌電圖和肌肉活檢對診斷是神經性還是肌肉性失調有幫助。肌肉活檢多表現為肌纖維發育不良,伴隨有纖維和脂肪組織的增生,替代了正常的肌纖維。

4、該疾患的畸形表現以出生時最甚,而以後即不再繼續發展,許多患兒表現良好,2/3者無需臥床而能自由行走。

鑑別診斷

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是因肌肉、關節囊及韌帶纖維化,引起以全身多個關節僵直為特徵的綜合症。

宜吃食物

1.宜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質地柔軟的食物;3.宜吃流質性的飲食。

版權聲明: 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白廣闊,中醫經絡微創療法創始人。青海仁和按摩康復醫院院長、北京白廣闊中醫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骨傷分會經絡微創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智庫委員、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經絡微創技術培訓基地主任、中國民族衛生協會高新技術國醫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國際針灸師、著名脊柱微創專家、全國骨病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國醫講師團特聘專家中醫適宜技術講師。

二十歲開始學習疼痛,拜訪全國各地針刀、軟外、針灸、手法等名師大家三十餘人,將古中醫經絡學、朱漢章針刀醫學理論、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與張天民的弓弦力學,以及西醫的筋膜理論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理論體系,獨創「中醫經絡微創療法」,專業治療頸腰椎病及脊柱相關疑難雜症。從事疼痛工作二十餘年,通過臨床上上百萬病例證明了該療法的確實有效性,獲得病患極大好評!並先後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了十幾篇關於中醫經絡微創療法文章。
取得榮譽:
1.2018年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對該療法給予15分鐘專題報導。
2.中醫經絡微創技術2016年選入中醫高新適宜技術;
3.2019年9月被國家衛健委主管、國醫大師李佃貴領導的北京中西醫慢病防治促進會列為全國推廣的慢性病康復適宜技術;
4.2019年10月經絡微創技術再次入選中醫適宜技術——中醫治未病適宜技術推廣項目!
5.2019年11月北京白廣闊中醫醫學研究院經公眾投票、同行業競選及專家組考核後被中國管理科學院與中國商會雜誌社評定為全國百佳中醫技術科研示範基地,同時中醫經絡微創技術也被評選為中國十大特色特效中醫療法!白廣闊院長被專家評委授予「推動中國中醫事業發展年度傑出貢獻獎」!

中醫經絡微創療法是一種單純依靠刃針、圓利針、針刀針刺治療頸椎病、腰椎病和脊柱相關內科疾病的一種效快力宏的單純針刺療法。是將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西醫的精微解剖相結合,用傳統中醫的黃帝內經、五行針灸,經絡經筋和現代醫學裡軟組織外科學、針刀醫學、弓弦力學、肌肉斜刺與頸肩腰腿痛、弓弦應力原理等理論知識結合臨床實踐而總結出來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深知原理,注重療效,治療時不用藥物,不輔助手法,不用麻藥,治療過程簡短高效,安全無副作用。

       

有朋友想進一步了解和學習中醫經絡微創療法的,請掃描下圖的二維碼加我微信好友,我可以把你拉入中醫經絡微創微信群裡了解學習,也可以用QQ搜索「中醫經絡微創內部群」,群號碼:內部群:337942998,2群:556470602,申請加入後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關節攣縮咋整?
    腦卒中後關節攣縮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肢體缺乏神經支配和營養作用,肢體活動減少,進而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纖維粘連,同時伴有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肌攣縮,致使關節活動障礙。部分腦癱患者也會並發關節攣縮,其中最主要的腦癱類型是痙攣型腦癱,痙攣型腦癱導致關節攣縮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該型患兒長時間肌張力過高,造成肌肉痙攣、肌肉麻痺,關節活動減少,從而限制日常生活中關節自然活動,產生制動效果。
  • 關節攣縮的康復治療方案
    攣縮是康復醫學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攣縮是指關節本身、肌肉和軟組織病變引起關節的被動活動範圍受限。攣縮常見於骨骼、關節和肌肉系統損傷,各種類型的神經癱瘓、長期臥床、坐輪椅的患者等。攣縮所致的關節活動障礙,涉及到上肢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食、穿衣、寫字等,涉及到下肢會影響患者的步行、上下樓梯、下蹲等日常行為。
  • 腦卒中關節攣縮患者的康復
    關節攣縮是腦卒中後常見的臨床併發症。腦卒中後半年內關節攣縮發生率達60%以上,其中踝關節攣縮佔12%。
  • 關節攣縮的康復治療,了解一下
    攣縮所致的關節活動障礙,涉及到上肢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食、穿衣、寫字等,涉及到下肢會影響患者的步行、上下樓梯、下蹲等日常行為攣縮可直接由關節構成體本身的病變引起,如軟骨、滑膜和關節囊,通常這些組織的蛻變、急性損傷、炎症或感染是首發因素。
  • 關節攣縮的發病機制和治療進展
    關節攣縮發生後,關節內組織發生粘連,關節周圍肢體會發生明顯的肌肉萎縮,關節周圍的骨質亦將發生變化。進而,攣縮關節功能受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關節攣縮形成後,其治療十分棘手,即使通過大量的康復保守治療甚至手術治療,都難以使關節活動度完全恢復正常。
  • 肘關節、膝關節僵硬屈曲是關節攣縮造成的嗎?
    關節攣縮是先天性關節攣縮的臨床表現之一,關節攣縮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對於人們的危害非常大。因為先天性多關節攣縮常伴有其他畸形,包括小頭畸形、顎裂、隱睪、泌尿系畸形等。先天性多關節攣縮嬰兒的關節屈曲和僵硬,無法彎曲,甚至肌肉無力。
  • 關節攣縮僵硬真的可以無痛康復嗎?
    現階段對於關節攣縮(關節僵硬)治療的分歧主要在治療是否應該伴隨疼痛的感覺與如何科學的鍛鍊。說起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關節為何僵硬說起。此文僅針對骨骼肌肉系統的關節攣縮患者作探討。      如果關節僵硬,只需要靠力量夠大,甚至蠻力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一定不需要到醫院,更不需要靠醫生去解決。既然到醫院去尋求治療,一定是相信醫生是足夠了解關節,足夠了解關節的損傷,足夠了解關節攣縮的機制,用最科學的方法,用最合理恰當的技術幫助患者恢復。那麼關節已經攣縮,我們怎麼處理?
  • 男子頭部畸形生長 先天性關節攣縮症是種什麼病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2日報導,巴西男子「頭朝下」畸形生長,男子頭部畸形生長的原因:巴西聖山鎮的奧利韋拉(Claudio Viera de Oliveira)患有先天性關節攣縮症,他自出生就頭部朝下,而且手腳畸形。不過樂觀的他沒有向生活低頭,令人敬佩。
  • 小兒骨科講堂-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症
    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是因肌肉、關節囊及韌帶纖維化,引起以全身多個關節僵直為特徵的綜合症。
  • 我院骨科成功掌握腕關節攣縮畸形修復術
    瘢痕具有攣縮特性,尤其在關節部位,不僅使患者活動受限甚至障礙,而且伴有難以忍受的瘙癢,影響功能及外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生活質量,影響身心健康。對此類患兒,手術治療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手段。近日,我院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聯合游離旋髂淺動脈,腹壁淺動脈皮瓣修復腕關節攣縮畸形患者,目前該患者術後皮瓣血運,毛細血管反應良好。
  • 胎兒期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症產前超聲診斷
    Beals症候群或先天性攣縮性攣縮細長指(CCA;OMIM)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結締組織疾病,其特徵是耳朵皺縮,有馬凡氏徵,攣縮細長指,小關節和大關節的先天性攣縮,通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和進行性脊柱側凸。大量的家族間和家族內變異已被報導。
  • 痙攣≠攣縮
    攣縮①  概述攣縮(Contracture)是指關節僵硬不能活動的狀態。其是因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長度改變,柔韌性及可動性喪失所致,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廢用表現之一。明顯地影響患者的功能和能力,不利於清潔與護理,引起疼痛不適等。嚴重的攣縮治療困難,應從早期預防。②  機制與攣縮有關的主要是疏鬆結締組織和緻密結締組織。
  • 犬貓股四頭肌肉攣縮
    這些病患的股四頭肌攣縮原因包括有11隻為股骨骨折術後不正確的包紮造成,1隻為先天異常(可能為先天肌肉疾病,雙後肢同時發生,本篇研究文獻沒有針對此病做肌肉採樣)。長期(35-45天)包紮造成的不可移動性,缺乏穩固的固定同時存在膝關節過度伸展而造成的股四頭肌攣縮。在這些病例中可觀察到膝關節與蹠關節過度伸展,股四頭肌僵硬,膝關節過度伸展或反曲,髕骨上方脫位,髖關節脫臼。
  • 掌腱膜攣縮,您知道多少?
    概述掌腱膜攣縮,也稱掌腱膜炎,是指掌心皮下一層強韌的纖維狀結締組織的持續增厚、收縮,致使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發生屈曲攣縮,手掌皮膚出現硬結皺褶。攣縮最終導致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及小指永久性彎向掌心。病變可發生於一側或雙側手掌。
  • 多發性關節攣縮症表現
    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上肢是肩關節不能運動,肘關節攣縮,腕關節嚴重僵硬且掌屈畸形,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攣縮,受累通常是雙側的,但不總是對稱的;脊柱側凸的發生率約佔患者的10%~30%;最常見的下肢畸形是僵硬的畸形足和膝關節僵硬的伸展或屈曲攣縮。文獻中未見有膝反屈畸形的記載。還有雙側對稱性膝關節嚴重反屈的病例的記載,屬於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的新類型。
  • 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畸形修復術
    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畸形修復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手部燒傷大部分發生在手背,因此該部位的攣縮畸形也多見於手背。手部是重要功能部位,瘢痕攣縮的處理宜早不宜遲,可不必等待瘢痕組織的完全穩定,即行手術。手部瘢痕攣縮同樣可分為輕型的攣縮和重型攣縮畸形兩種。
  • 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的TKR技術詳解
    15°的屈曲攣縮股四頭肌需多付出22%的動力;屈曲攣縮超過30°需多付出50%的動力,如果膝關節屈曲攣縮超過40°,患者通常無法行走。1.嚴重對線畸形;2.軟組織攣縮:後交叉韌帶、後關節囊和肌肉等,如類風溼等炎性關節炎,早期軟組織疼痛導致關節於屈曲位減輕疼痛,後期軟組織攣縮,出現固定性屈曲攣縮畸形;3.骨贅骨性阻擋(絕大多數病例),如骨關節炎、創傷後關節炎,後方骨贅往往造成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
  • 左小指屈曲畸形無法伸直 原來是術後疤痕攣縮引起
    最近,發現左小指呈彎曲狀態,已經完全不能伸直,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焦急的張女士立即前往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就診,經手足外科主任醫師李奇偉檢查後診斷為:「左小指疤痕攣縮,指伸屈肌腱粘連,近節指間關節半脫位,並收住院治療。」
  • 膝關節屈曲攣縮分級及手術治療要點 | 骨科基礎
    存在屈曲攣縮時,需要對攣縮角度進行測量並分度,Ⅰ度≤15°,為輕度攣縮;Ⅱ度介於15°~30°,為中度攣縮;Ⅲ度>30°,為重度攣縮,攣縮程度更複雜。TKA手術治療屈曲攣縮膝關節時,主要技術包括:術中充分合適的截骨量、軟組織松解、去除後方骨贅,術後使用夜間伸膝支具及持續性被動活動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等。
  • 手燒傷瘢痕攣縮的預防和治療研究進展
    瘢痕攣縮是一種由纖維無序增生導致的纖維性疾病,常發生在傷及真皮層的燒/創傷之後。臨床上,瘢痕攣縮畸形是手燒傷後的常見併發症,Hop等調查顯示,燒傷後10年內由於瘢痕攣縮而行重建手術的第一大部位是手。美國燒傷協會認為手燒傷是一種嚴重的外傷,應該接受專業的治療,以期減少增生性瘢痕和瘢痕攣縮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