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燒傷或感染常導致皮膚無法完全組織再生,代以結締組織修復,形成瘢痕。瘢痕具有攣縮特性,尤其在關節部位,不僅使患者活動受限甚至障礙,而且伴有難以忍受的瘙癢,影響功能及外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生活質量,影響身心健康。對此類患兒,手術治療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手段。
近日,我院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聯合游離旋髂淺動脈,腹壁淺動脈皮瓣修復腕關節攣縮畸形患者,目前該患者術後皮瓣血運,毛細血管反應良好。
據骨科黃賽紅主任介紹,該患者為女性,12歲。半年前因外傷致左肱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前臂皮膚軟組織撕脫傷,在外院行骨折克氏針內固定,前臂皮膚撕脫傷取同側大腿植皮術,術後左肘關節,腕關節瘢痕攣縮畸形,屈伸腕關節因瘢痕攣縮無法活動,左肘關節活動受限。
這例肘、腕關節瘢痕攣縮病人為年輕女性患者,12歲,疤痕體質。手術方案得全面考慮左腕關節活動功能,生活起居及生育等問題。
其在半年前有行手術史,手術後大量瘢痕形成,如再次給予植皮也不妥當,耐磨性差,會再次形成新的瘢痕攣縮致手術失敗。經外科團隊及相關專家進行血管探查及病例討論,並根據術前檢查情況,決定給予游離皮瓣修復。
術前設計:游離腹壁淺動脈/旋髂淺動脈/股前外側穿支皮瓣。為了美觀、隱匿,解決腕關節受限問題,決定優先選擇做游離旋髂淺動脈皮瓣修復。旋髂淺動脈皮瓣切取方便、血運豐富、質地良好、易於成活、修復範圍大,是修復手、前臂、下腹、會陰部等軟組織缺損的較好方法。術中清除松解瘢痕,分離暴露受區的頭靜脈橈動脈及肌穿支。供區選擇腹股溝韌帶中點下2釐米股動脈搏動明顯處沿韌帶水平先切開3釐米切口找出旋髂淺動脈及靜脈,仔細分離至深層見到腹壁淺動脈,術中遂臨時決定給予吻合兩套血管,以提高皮瓣成活率,切取皮瓣,可見較多小穿支。切取皮瓣後超顯微血管吻合
隨後無張力吻合皮膚,術後腕關節屈伸腕功能良好,總耗時5小時。游離皮瓣修復創面為超顯微精細手術,手術難度大,風險係數高。要求主刀醫師對皮瓣的血管走行評估,穿支血管判斷,皮瓣切取都需極具有豐富經驗,此例患者供受區血管管徑不一,對吻合質量具有高難度挑戰性。此類手術,目前在我市尚未見相關報導。這例手術的成功實施,將為我院承擔市科技局2019年「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四肢難愈性創面」的科研項目,順利實施與攻關積累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