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譁躁動 社區團購能走多遠

2020-12-25 民生周刊

「兩塊錢一盒雞蛋」「一毛錢一棵白菜」……近段時間,一些網際網路平臺先後砸重金進軍社區團購,通過低價促銷「粗暴獲客」,為搶佔市場,各團購平臺頻亮奇招,限時秒殺、天天免費拿、萬人團購……這樣的套路對於廣大消費者並不陌生,自網約車肇始,共享單車、長租公寓等領域先後出現過「燒錢」模式,每次資本過後都留下一地雞毛。

社區團購也不例外,喧譁與騷動的背後,潛藏著資本冷卻後的茫然與不安。有評論近日指出,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作為,而不是惦記幾顆白菜和水果的流量。

有人歡喜有人憂

北京豐臺的周先生將轉租信息貼在捲簾門上,他的這個果蔬店開了有七八年的時間了,周先生不願提及轉租的原因。「不好幹,疫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現在網絡也有影響。」周先生說,現在有些顧客在網上買菜,送貨上門不說,價格還便宜了許多。

2012年夏天,周先生和愛人從內蒙古老家來到北京,一直在豐臺開果蔬店,這些年積累了不少回頭客。今年上半年,他發現租住小區裡除了每日穿梭的外賣小哥,還有一些果蔬配送員,他仔細一打聽,原來在網上也可以買菜了。

周先生也沒太放在心上,可是隨著光顧他果蔬店的老顧客越來越少,周先生覺得有些不對勁,有一次進出小區,周先生和他的一個老顧客聊了起來,「因為經常去店裡買菜,有時候還會給他抹零,他突然見到我還有點不好意思。」周先生說,老顧客告訴他,現在社區團購確實很便宜,價格甚至有些離譜,因為便宜,也就在網上買了。

和老顧客的對話,讓彼此都有些尷尬,周先生覺得沒啥,不過過於低廉的價格還是讓周先生心生不滿,「他們都是大平臺,剛開始有錢可以砸,顧客開心,但是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我們這些小商小販了。」周先生也說,如此低廉的價格並不會維持多久。

與路邊果蔬店慘澹的經營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小區內社區團購的快速崛起。

社區團購的運作模式簡單,團購平臺首先招募社區團長,團長負責運營小區社群,並在群裡預售果蔬等產品,當日集合一天的訂單,次日就可集中配送,團長按成交額提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據了解,部分團購平臺的區域負責人,手中可以掌握上千個「團長」,月流水可以達到500萬元。「和以往去菜市場相比,社區團購優勢很明顯,就是從源頭到餐桌,省去了中間商,品質有保障,價格還便宜,團長就是小區裡的人,都是熟人。」某社區團購負責人坦言。

社區團購大多依靠自己的物流體系和自有的供應鏈體系,基本實現了果蔬直採,價格上佔有優勢,加上平臺有價格補貼,顧客到手價格要比菜市場低很多。不過,站到了「風口」上的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也有自己的擔憂,隨著網際網路巨頭的紛紛加入,社區團購格局隨時會「洗牌」,「競爭激烈那是必然的,剛開始都這樣。團購平臺還不停地招團長,不斷拓展業務面,誰都不甘落後。」家住北京房山某小區的「團長」表示。

事實上,2016年拼多多就以「拼團」的形式進入公眾視野。此後又相繼湧現出一批社區團購項目,不過後續大多資金鍊斷裂,裁員撤站,2019年,社區團購已淡出公眾視野。今年初疫情來襲,零售店鋪運營停滯,生鮮電商迎來風口。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殺入菜市場,拼多多、美團、滴滴、字節跳動陸續布局社區團購,大小巨頭悉數就位,「菜場戰爭」已硝煙滾滾。

▲在北京豐臺一家超市內,顧客正在挑選果蔬。圖/於海軍

資本逐利要守規矩

在網際網路流量價格日益昂貴的今天,買菜作為大眾生活的高頻場景,無疑是網際網路流量的發動機。沒有一家網際網路企業願意放棄這個4萬億的市場。

事實上,社區團購行業的瘋狂補貼模式絕非長久之計,依據網約車、外賣等行業的經驗,市場出現一兩家巨頭後,價格會恢復到正常水平。而在這個過程中,小商販風險抵禦能力差,需要承受商鋪租金、人力、產品積壓腐爛導致的損失等成本,一兩個月的虧損就可能把他們壓垮。業內人士提醒,不當競爭模式會對社會就業造成負面影響,需要引起有關方面的警惕,特別是管理部門應有防範意識。

近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並因此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合法權益。尤其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其他經營者的合法利益。據了解,阿里巴巴、美團、滴滴、蘇寧、在南京的電商社區團購相關負責人,已先後在這份告知書上簽字。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因近期一些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商品遠低於出廠價,嚴重損害客戶利益,已有一些供貨商相繼停止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近期,輿論對社區團購褒貶不一,有業內人士直言,網際網路巨頭進入社區菜市場並非沒有可圈可點之處。比如,傳統農產品產業鏈中間環節多,而網際網路巨頭可提升農產品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此外,網際網路平臺可運用其規模效應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控制。

那麼,反對社區團購,是否在反對一件新生事物呢?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團購併沒有真正做大蛋糕,只是通過不同渠道將蔬菜送到消費者手裡,並沒有創造新的產品,甚至在此過程中還減少了就業。

近日,一些評論直指網際網路經濟的內核,稱中國的電商已經十分強大,它利用了中國的人口紅利和多元化的場景優勢。但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理應肩負起社會責任,應該在科技上啃硬骨頭,不應該在賣菜這件沒太多技術含量的事情上「攪局」。

網際網路經濟專家高揚坦言,社區團購套路陳舊,但至少給我們一個反思契機,我們是否只注重效率而忽視了另外一些東西。「比如外賣小哥爭分奪秒送上門的溫熱餐食,也許在你專注於網路遊戲的同時漸漸冷卻。」高揚舉了一個例子。

(□ 《民生周刊》記者 於海軍)

相關焦點

  • 2020年社區團購異軍突起!未來社區團購究竟能走多遠?
    從2019年到2020年,社區團購也是經歷了大洗牌的時期。社區團購到了現在,仍舊被炒得火熱,不僅僅是因為像興盛優選、美家買菜、同程生活、十薈團等頭部團購企業先後都獲得了融資,更是有很多小型創業企業入局社區團購,使得社區團購的賽道也變得擁擠了起來。2020年社區團購異軍突起!
  • 大千超市彎道超車,社區團購能走多遠?
    2019年2月12日,QuestMobile發布「社區團購洞察報告」,針對各界熱議的社區團購展開了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下半年,「社區團購」悄然井噴,融資額高達40億;巨頭也開始入場布局,S2B2C的模式悄然站在了風口:通過「團長(社區店長)」,將小區用戶與平臺深度連結,以「單品爆款+預售」的輕資產方式,滿足社區用戶高頻、快消剛需。
  • 群裡一聲喊 萬物皆可「團」 社區團購能走多遠?
    近段時間,豔子白天忙完社區的工作後,晚上回到家還要不停地回復會員們的問題,一直忙到十二點多。「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疫情物資緊缺時,我們一下團購了二十幾單消毒洗手液,累是肯定的,但是能給大家提供方便。每次看到大家取貨時滿足的笑容,我就覺得值得。」豔子說。    在採訪中,不少社區團購的消費者向記者表示,由於疫情的原因,會儘量避免去人多、離家遠的地方,社區團購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 社區團購的「冰與火」:巨頭入場放眼藍海市場 低價搶佔份額能走多遠
    而本次京東豪擲7億美元後,興盛優選以總計15億美元的融資額,成為今年社區團購當之無愧的「融資王」。與往年的區別是,今年傳統社區團購頭部公司紛紛完成新一輪融資背後,開始隱現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的身影。與此同時,包括美團、拼多多甚至過去並不專攻賣貨的滴滴,也在構建自身的社區團購業務。
  • 社區團購平臺再獲投資 「燒錢」之路還能走多遠?
    九毛九的蘋果、1塊錢的柚子……社區團購最近爆火。拼多多、美團、阿里等多個網際網路巨頭強勢入場,為了吸引流量,多個APP推出了新用戶1分錢搶購等多種優惠促銷。
  • 社區團購能熱鬧多久?
    當年隨著O2O的發展,社區團購成為一種新的模式。早在2013年就有社區團購網站上線,社區居民通過網站內搜索團購產品或服務,直接電話預定,預定成功後,到商鋪消費並向商家付費。這幾乎是早期的社區團購模式。在經歷了2016年發展,2018年資本湧入,2019年新一輪洗牌後,社區團購領域死傷無數,活下來的只有少數2020年最新的社區團購採用「預售+自提」的模式,通過聯合社區小店經營者等人群作為「團長」,配送到「團長」處,居民自提。
  • 社區團購為什麼無法取代傳統菜市場?
    12月11日晚間,人民日報正式發文評論近日火爆的社區團購,勸誡「網際網路巨頭們不要只在意那幾捆白菜,更應該關注星辰大海」。引起軒然大波,一時間全網都在討伐巨頭們的無情冷漠,連最底層人們的飯碗都要去搶。接著,12月22日下午,人民日報發布#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這意思就差明文叫停了。為什麼社區團購會出現這麼多反對的聲音?菜市場,又是憑什麼不能被社區團購取代?
  • 社區團購有哪些特點?社區團購真能掙錢嗎?
    幾乎所有人都開始正式關注到家業務版塊,這也是這次疫情期間所有的廠商唯一能做的事情。 從到家業務模式上看有很多種,目前最容易受到品牌商關注的,毫無疑問仍然是以社區團購為主。因為社區團購和經銷商、和品牌商覆蓋的數百萬家夫妻小店是直接相關的,而且社區團購主要交易的產品也是基於社區店。
  • 什麼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為什麼火,社區團購怎麼做?
    更關鍵的一點是,社區團購符合資本對於倍數增長的期望。對於社區團購企業,如果採用「社區店+社群」的運營方式,能更容易通過加盟連鎖方式複製,開店的成本很低。所以,社區團購企業極易獲得資本的親睞。2、團長基於微信工具(社群、社交、社區團購系統)的使用,則能更好、更快、更具效率地連接小區用戶、觸達用戶,以及與用戶互動,減少營銷成本。3、對於消費者和團長來說,基於微信生態的社區團購小程序,進行運營、管理、參與社區團購的全過程,更加的安全可靠、便捷實用。
  • 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當下的貨源採購多來自本地批發經銷環節,但它們的很多零售價比經銷商的進貨價還便宜,成本要如何覆蓋?以上這些,就是當下社區團購賽道的亂象,也是社區團購未來能不能重構傳統經銷渠道,所需要面對的問題。目前情況看,社區團購平臺幾乎都是通過平臺補貼方式來覆蓋上述增加的成本。
  • 補貼大戰,燒不出社區團購的未來
    文/陳小江來源/螳螂財經社區團購的燒錢大戰,愈演愈烈。如今隨手打開一個社團團購APP或小程序,便能見到各種「白菜價」商品,正在向你招手,價格動人。30枚玉米黃雞蛋,只要10塊錢。雖然現在談論補貼大戰之後,社區團購是否一地雞毛,可能為時尚早。不過,順著巨頭們的足跡,看看社區團購的錢到底都在往哪燒?補貼大戰之後到底能留下啥?答案或許將逐漸明朗。社區團購的錢往哪燒?
  • 社區團購「烈火」能燒多久?
    一位社區團購運營相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幾家公司積極布局社區團購的背後,直指的其實不是生鮮市場,而是「電商的護城河」。蔡炳貞則表示,社團團購要分短期和長期來觀察。短期來看,其實這種模式價值不大,相比於其他生鮮電商所能提供的價值差遠了。
  • 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答案或許是短視頻電商
    一位資深的社區電商運營者告訴陸玖財經,社區電商目前是不是一個偽需求,還不好說,現在在這個產業鏈上,最掙錢的就是供應商,各家都在虧,誰能燒到最後,才有機會,這個機會存在不存在也不好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留下一堆遺產,服務於其他商業模式。但是,誰能笑到最後呢?陸玖財經的答案很奇葩,也許會是短視頻。
  • 2020年社區團購「扶搖直上」!看看你適合轉型做社區團購嗎?
    社區團購發展現狀社區團購的發展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更好,尤其是在線上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現在,綜合成本低,有流量紅利,且基於鄰裡之間(熟人關係)的社區團購模式剛好給了更多人機會。社區團購的模式其實很好理解,就是以社區為節點,在線上建立微信群,線下進行交付,由平臺來提供供應鏈,物流配送服務以及售後支持。其中,生鮮是社區團購中很關鍵的一個品類,大部分的社區團購平臺都是以生鮮商品為主的,佔了80%以上的營業額。目前,社區團購的發展主要是以三四線城市為主,未來應該會向全國發展。
  • 官媒點名社區團購不會涼!不幸災樂禍,下一個失業的可能會是自己
    官媒點名後,又一次把社區團購討論這事推向高潮。人民日報講得得非常有道理,這些參與到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理應當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但是,社區團購這個商業項目不會因為此事就此了事。他們的補貼大戰將會更加激烈,最後也會拼個你我他來。
  • 「捲土重來」的社區團購:該「避之」還是「擁之」?
    當「社區團購」再一次襲來,這次該如何往下走?所謂社區團購,是指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但它並不是「新生事物」:記者翻閱信息發現,社區團購2016年開始出現,2019年經歷過大批關停,當時網絡上甚至接連質疑「死了一大批的社區團購還能走多遠?」
  • 社區團購為何火熱
    下半年以來,一批網際網路巨頭跑步進入社區團購: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曾經一度沉寂的社區團購為何再次受到市場青睞?社區團購發展現狀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企業和專家。
  • 喧譁與躁動過後,中國媒體呈現了這樣一個雄安
    、躁動。躁動躁動體現在一篇篇刻畫炒房者的報導裡,也體現在各種假新聞的層出不窮和官方媒體公眾之間的「拉鋸戰」當中:此前,藍鯨觀察文章《雄安48小時:媒體人的筆和炒房團的腿,一個比一個快》,已經分析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媒體闢謠和炒房團之間上演的無聲戰爭;另一方面,媒體和當地官方上演了闢謠與反闢謠的「暗中較勁」:4月4日,有一則消息在河北保定市民的朋友圈中被刷屏
  • 社區團購配送物流怎麼做?社區團購及時達怎麼做?
    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招募團長,在線上藉助微信群、小程序等組織社區居民拼團,線下完成交付。當日線上下單,次日社區內自提。由平臺提供採購、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 今天就先來說一說,社區團購物流配送相關的環節。
  • 社區團購如此擁擠 會是網際網路巨頭的修羅場嗎?
    一位資深的社區電商運營者告訴陸玖財經,社區電商目前是不是一個偽需求,還不好說,現在在這個產業鏈上,最掙錢的就是供應商,各家都在虧,誰能燒到最後,才有機會,這個機會存在不存在也不好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留下一堆遺產,服務於其他商業模式。但是,誰能笑到最後呢?陸玖財經的答案很奇葩,也許會是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