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裡一聲喊 萬物皆可「團」 社區團購能走多遠?

2020-12-11 蘭州新聞網

    「@所有人,今日團品有便攜果汁杯、兒童防曬衣、全棉夏涼被,重點推薦好太太洗衣液,原價69(4桶+4袋),現價59,大家有需求私我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小程序下單。」微信名為「sunny的日記」的「團長」王女士在群成員300+的微信群裡發出信息,不一會兒就有人在群裡跟單選購。這樣的場景,對於蘭州市民來說早已不陌生。疫情爆發後,各地以小區為單位進行封閉式管理,「群聊」分享的團購信息,變成了很多居民的主要採購通道。微信商家、社區業主、社區團長、社區店鋪老闆、水果店店主……使用微信賣貨成了潮流。而在後疫情時代,團購商品品質如何保證?社區團購能否長期存在下去?本報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店主建群

    不定期有優惠微信下單下班取貨

    疫情期間,市民魏瑜的微信裡多了三個群,一個是小區蔬菜店主建的群,一個是小區物業拉的群,還有一個單位同事推薦的生鮮便利店的群。「今年過來,我家的菜都是在小區蔬菜店買的,後來直接加了店主建的群,不定期還有優惠活動,微信下單下班直接取貨,真的很方便。」

    在蘭州,一些依靠供應鏈和上下遊配合的新零售如火如荼地發展了起來,魏瑜所享受到的不僅是新零售的一種模式,更是這種模式結合實惠、便利和產品齊全於一體的便利。

    在靜寧路上,正大優鮮生鮮便利超市是吸引附近小區居民購物的「主戰場」。走進店裡,各類商品琳琅滿目,供居家一日三餐需要的食材可以「一站式」解決,新鮮蔬菜水果、冷凍食品、方便快餐、飲料、調味品、罐頭、糧油米麵等,更有在市場上贏得消費者信賴的「正大豬肉」和「正大雞蛋」等集團產品。與一般超市不同的是,正大優鮮部分門店裡還提供豆漿、咖啡、關東煮、蒸包、蒸餃等即食即飲產品,消費者可以坐在店裡享用。近日,正大優鮮正在籌建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活動,其中不僅有百餘件商品5折起的勁爆優惠,例如:原價36元的正大28枚雞蛋,6·18活動價僅需18元、原價28元的正大蒸餃系列活動價僅需14元起、還有蔬果等驚爆價……更有針對新老會員「買100送100」的大力回饋活動。

    這種低價特惠策略,讓門店周圍的居民們「上癮」。一些人將進店買特惠產品作為一種生活樂趣,幾乎每天都要去店裡逛一逛。「我們每天都會有數量頗多的大『放價』產品信息發布在微信群裡,這為店裡帶來了足夠的人氣,凡是來店裡的顧客,店員都會邀請入群。目前我們蘭州地區27家門店的微信群已經達到200個,幾乎涵蓋了周邊主要的小區。」正大優鮮市場部楊莉介紹說,這些微信群也為門店銷量帶來了質的改變。「我們通過後臺數據發現,越來越多的客源都是通過微信群來的。後疫情時期,我們還會把我們的線上團購推廣至線下社區,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健康的正大食品和其他便利產品。」

    鄰居建群

    信任「團長」有問題及時解決

    「親們,今天的貨到了,大家有空過來拿呀……」6月10日上午,豔子將前一天會員們下單的貨品分好後,在300+的微信群裡發送了一條消息。

    「這個群建起來快三年了,最初主要是自己在周末從東部為身邊的好友、鄰居代購一些生活必需品,大家把需求告訴我,我逐一登記後去東部市場挑選、拍照,確定下單,再把商品送到大家手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線下團購也不現實了,我就加入了『嗨團』團購平臺,試試線上賣貨怎麼樣。渠道雖然各種各樣,目的卻又幾乎一致:方便大家便宜買東西。」豔子說。

    豔子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從今年1月份開始,她又有了另一個身份——「嗨團」會員群中的「團長」,每天她都會在群裡發一些團購信息和商品信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會員群的人數迅速上漲到了320多人,每天團購量有十幾單,比以往上漲了一倍。近段時間,豔子白天忙完社區的工作後,晚上回到家還要不停地回復會員們的問題,一直忙到十二點多。「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疫情物資緊缺時,我們一下團購了二十幾單消毒洗手液,累是肯定的,但是能給大家提供方便。每次看到大家取貨時滿足的笑容,我就覺得值得。」豔子說。

    在採訪中,不少社區團購的消費者向記者表示,由於疫情的原因,會儘量避免去人多、離家遠的地方,社區團購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嗨團」會員群顧客萍萍說:「我基本只和團長接觸就可以拿到商品,貨品豐富、價格優惠、取貨方便。萍萍表示,她選擇在團購群內下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出於對「團長」的信任,若發現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在微信群中進行反饋,「團長」能夠及時處理,直接換貨或者退款。在解決了生活所需外,還拉近了現代都市原本疏離的鄰裡關係,一舉兩得。

    各方怎麼說?

    方便實惠希望能做好監管

    網友張富貴:平時在家宅習慣了,不去逛商場和超市,所以網購是我們宅家一族最常見的購物方式,大到家電、家具,小到紙巾、牙刷,我幾乎都在網上解決。後來發現小區有團購群,蔬菜水果都經過群裡阿姨嚴格「質檢」,到貨直接在小區門口取,方便又實惠。

    市民胡女士:社區團購確實挺方便的,像我們三口之家愛吃的南方水果,從網上買一箱太多吃不了,還得額外支付運費,社區團購不僅可以與鄰居拼單還可以免運費享受優惠。

    網友天上的星星: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好幾波團購信息,購買渠道不斷增多,團購有商家有個人,希望有關部門也能做好監管,讓大家買到更多物美價廉的產品。

    蔬菜種植戶劉媛媛:每天賣出去的蔬菜、草莓有1000塊錢左右,通過微信群直接與顧客聯繫,沒有中間環節的加價,也沒有攤位費等額外成本,方便大家。

    團長豔子:我們就賺個跑腿錢,群裡都是鄰居、朋友低頭不見抬頭見,品質不過關或者利潤高也不太好意思。

    未來如何走?

    保質保量方能走得更遠

    「其實社區團購,大家並不陌生,以前很多小區業主群、門店自己的顧客群等都做得還不錯。」有關專家分析,在疫情防控這個特殊背景下,社區團購火爆起來,是對於在線生鮮模式的良好補充。

    不過對於社區團購未來要如何走,專家認為,不少社區團購業務群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感都是在疫情期間建立起來的,這種信任非常難得。如何維持這種信任,除了要加強和群內群友的互動,提供更精準、高質量的服務外,各個社區團購經營者要清醒認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一些團購群會打價格戰,這終非長久之計,最能打動客戶的還是服務和質量。」

    馬上評論

    社區團購變局中開新局

    先來看這麼一份報告。去年6月,埃森哲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購物的社交化特徵越來越明顯。近九成消費者有自己的興趣圈子,多數消費者表示興趣圈子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而在社交應用中,受分享刺激而購物、衝動購買增加的消費者佔到四成以上,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流量。

    為什麼要拿這份報告來說事。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總是有人在抱怨生意難做。的確,實體店在電商的衝擊下,生存很難,可是傳統電商也存在增長乏力的問題。但是,辦法還是有的,比如有人想到了渠道創新——社區團購。也就是以周邊小區為單位,以微信和微信小程序為載體為周邊小區居民提供日常所需商品和生活服務,商家可以實現集中化管理運營的一種商業模式。社區團購的第一次出現,起始於2017年前後微信小程序的爆炸式增長,隨後社區團購在資本助力下完成早期發展。公開數據顯示,自2018年起,10多家社區團購平臺融資額累計超過40億元。但之後,該行業的布局逐漸歸於沉寂,到2019年下半年,「合併」「聯盟」「死亡」成為了社區團購的主題。但是今年的疫情,讓社區團購異軍突起。市民們都宅在家裡,生活必需品亟需供應。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次的社區團購,互助、分享的特徵更加明顯。團長可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可能是物業公司的經理,也可能是小區門口菜鋪子的小張、水果店的老李,而且這種銷售模式,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許多老頭老太太都學會了用微信接龍、小程序在社群中購買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更不要說年輕人了。

    與傳統的實體店相比,社區團購省去了房租、人力成本,採用預售模式,以銷定採;與傳統電商相比,社區團購可以從產地直達社區,最後一公裡由團長負責或者由消費者自提,降低了每單履約成本。更為重要的是,社區團購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有一種其他商業模式難以形成的信賴關係,極具人情味。

    那麼,後疫情時代,社區團購能走多遠自然也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話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社區團購將進入穩步加速發展期。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消亡的行業,只有做不下去的企業。未來,消費者需要更具有人性化的服務,和更有共同語言的消費場景,如果繼續深挖社區居民需求,自然會有好的回報。畢竟,方便和物美價廉的優勢在那擺著。

    小馬飛刀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相關焦點

  • 大千超市彎道超車,社區團購能走多遠?
    2019年2月12日,QuestMobile發布「社區團購洞察報告」,針對各界熱議的社區團購展開了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下半年,「社區團購」悄然井噴,融資額高達40億;巨頭也開始入場布局,S2B2C的模式悄然站在了風口:通過「團長(社區店長)」,將小區用戶與平臺深度連結,以「單品爆款+預售」的輕資產方式,滿足社區用戶高頻、快消剛需。
  • 2020年社區團購異軍突起!未來社區團購究竟能走多遠?
    從2019年到2020年,社區團購也是經歷了大洗牌的時期。社區團購到了現在,仍舊被炒得火熱,不僅僅是因為像興盛優選、美家買菜、同程生活、十薈團等頭部團購企業先後都獲得了融資,更是有很多小型創業企業入局社區團購,使得社區團購的賽道也變得擁擠了起來。2020年社區團購異軍突起!
  • 喧譁躁動 社區團購能走多遠
    與路邊果蔬店慘澹的經營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小區內社區團購的快速崛起。社區團購的運作模式簡單,團購平臺首先招募社區團長,團長負責運營小區社群,並在群裡預售果蔬等產品,當日集合一天的訂單,次日就可集中配送,團長按成交額提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 |拼多多|社區團購|快團團
    近日,有消息稱,由拼多多孵化的全新社區團購平臺「多多買菜」,即將落地武漢、南昌等地。雖未知「多多買菜」實力如何,但從拼多多過往的打法上可看出,又將是一枚「不差錢」的硬茬。-01-「快團團」率先開道其實早在今年3月6日,國內疫情形式較嚴峻之時,拼多多便已宣布推出線下團購工具「快團團」,協助各地商家收集社區居民相關生活物資需求、完成在線下單。「快團團」是一款團購工具,能夠協助商家在線收集社區居民需求,並實現在線下單及收款。
  • 什麼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為什麼火,社區團購怎麼做?
    以小區為單位(方圓1公裡為好)商家在小區或便利店招募團長,以微信群為載體,團長在群裡推廣團購產品,用戶通過小程序下單。4、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低:社區團購通過發動散落在各個社區裡的兼職寶媽,以社區合伙人的形式,不是付工資的僱傭形式,人力成本幾乎為0。更關鍵的一點是,社區團購符合資本對於倍數增長的期望。對於社區團購企業,如果採用「社區店+社群」的運營方式,能更容易通過加盟連鎖方式複製,開店的成本很低。所以,社區團購企業極易獲得資本的親睞。
  • 社區團購有多火?一個幾百人的群一天能有過萬訂單額
    8日上午10點,濟南盛世名門小區的菜鳥驛站的業主群裡準時推送了當日新上架的產品小程序,下午5點左右,這個334人的業主群裡,已經產生了993.2元的消費。據千秋果業的負責人楊先生介紹,他旗下有100多個菜鳥驛站有社區團的業務,基本上每次團都有一兩個站點的訂單額過萬的情況。
  • 社區團購成為巨頭廝殺戰場,社區團長傍大款月入可過萬
    社區團購成為巨頭廝殺戰場,社區團長傍大款月入可過萬2020年還有20天就即將成為歷史,要問這一年有什麼深刻的記憶?疫情、直播、社區團購。那麼提到吃,就必須要有食材,但是嚴峻的疫情形勢,讓我們不敢出門,大街小巷也都是冷冷清清,怎麼能買到菜呢?忽然一夜之間社區的微信群裡,各種團購開始了。團雞蛋、團肉、團蔬菜、團米麵糧油,好不熱鬧。很多團購群一下子爆滿了。
  • 社區團購的「冰與火」:巨頭入場放眼藍海市場 低價搶佔份額能走多遠
    「社區團購切入的是生鮮類品種,這是高頻消費,行業測算其老客單月頻次可以達到6-8次以上的購買甚至更高。」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相較之下,用戶前往小區便利店的購物頻次平均每月5-6次,「(社區團購)比去店面的頻次還要高。」數據也能說明一切。
  • 今天,你「團」了嗎?社區團購爆紅背後藏隱憂,聽濟南市民怎麼說
    「1分錢買盒雞蛋,9分錢買棵白菜,1毛錢買斤土豆」——如此誘人的低價,恐怕只有社區團購敢喊。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王靜自己曾經是社區團購用戶,現在當了『團長』,每天帶娃的零碎時間往群裡發一發產品信息,小程序在線接單,第二天坐等收貨。「貨品送到小區的時候,會給我一份完整的清單,誰家訂了多少貨,我按照清單分揀出來通知鄰居們來取就可以了。疫情期間團購特別火,一個四五百人的群,最多時一天能有價值六七千元的貨量。」王靜說,那時候自己往鄰居的門上「掛塑膠袋」能掛到半夜11點。
  • 廣場舞大媽靠社區團購能月入數萬?有人私拿高回扣被揭穿
    但如果想賺得多一點,那麼團長要建立社群(一般是微信群),維護社群關係,在群內分享商品,組織顧客團購,等等。 64歲的武阿姨5個月沒有跳廣場舞了,附近小區居民都喊她「武團長」。高峰時期,她上線了7個社區團購平臺,為周圍3個小區居民服務著一日三餐和家庭日用。
  • 社區團購,喚回了老街坊的情誼
    13日,記者分兵多路進行採訪,發現很多市民都身在社區自助購物團,這些團脫胎於「業主群」「朋友圈」「代購群」「直銷群」,甚至是一些網購小程序和平臺,主要特點就是自發組織、貼近資源、服務到位、優惠可靠。社區自助購物團是業委會在業主群裡自發組織的,貨品以米麵豆油、蔬菜肉類等日常消費品為主。「我們得感謝業委會的主任張阿姨,六十多歲的人了,為大家忙裡忙外的,把周圍的超市、便利店也都吸引來了,價格低、送貨上門,確實給年紀大的居民提供了便利。」物業的張宏蕊經理說,其實他們企業也有超市,但對比社區自助購物團的商品信息後,只能將大家認可的實惠信息發布上去。
  • 我是「團長」,我的社區團購
    汪雲笑著說,看穿了平臺的「小伎倆」似乎讓她有些得意,「每個人手機裡都有一個平臺的APP,發展全國人民都成為店主,都在自己店裡買東西,平臺不就賺了嗎?我的理解就是這樣。」汪雲嘴裡的姐姐愛說、口才好、朋友也多,所有朋友、同事都能拉到微信群裡,所以做得還不錯。「我有時候,這個不好意思、那個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讓別人加我的邀請碼」「不好意思讓人家下載(APP)。」
  • 社區團購有哪些特點?社區團購真能掙錢嗎?
    幾乎所有人都開始正式關注到家業務版塊,這也是這次疫情期間所有的廠商唯一能做的事情。 從到家業務模式上看有很多種,目前最容易受到品牌商關注的,毫無疑問仍然是以社區團購為主。因為社區團購和經銷商、和品牌商覆蓋的數百萬家夫妻小店是直接相關的,而且社區團購主要交易的產品也是基於社區店。
  • 下午茶丨廣場舞大媽靠社區團購能月入數萬?有人私拿高回扣被揭穿
    社區團購是什麼模式?廣場舞大媽做團長後致富了?一般來說,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但如果想賺得多一點,那麼團長要建立社群(一般是微信群),維護社群關係,在群內分享商品,組織顧客團購,等等。64歲的武阿姨5個月沒有跳廣場舞了,附近小區居民都喊她「武團長」。高峰時期,她上線了7個社區團購平臺,為周圍3個小區居民服務著一日三餐和家庭日用。附近居民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武阿姨接單,次日平臺送貨,武阿姨收發。
  • 社區團購團長:我不當炮灰
    燕子是武漢市洪山區關西小區的一名社區團購團長,本來在小區安安生生開小超市做了10幾年買賣,2020年因為疫情,讓燕子又有了一個新身份——社區團購團長。現在燕子身兼5家社區團購的團長,分別是橙心優選、十薈團、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盒馬優選。
  • 社區團購配送物流怎麼做?社區團購及時達怎麼做?
    社區團購這門生意,最近在各行各業的商家圈子裡都很火。放眼全國,例如興盛優選、美家買菜、食享會、十薈團、同程生活精選、考拉精選等行業頭部的社區拼團企業,更是都已經做到了上億、上5億乃至10億的月流水。
  • 社區團購為什麼迅速竄火?
    社區團購的主流模式:以社區為節點,線上建立社群、線下完成交付,平臺提供供應鏈、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微信群、微信支付、小程序等這類微信內的交易技術成熟之後,社區拼團的技術條件準備完成。生鮮是社區團購非常關鍵的品類。目前,社區團購發展的重點是在三四線城市,但是從長遠看,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 開啟「地獄模式」的社區團購戰局中,愛客多為何能一直盈利?
    文/調皮電商編輯團隊一年以前社區團購的風吹了起來,創業大潮湧來,社區團購公司井噴式增長。正如狂風過後,大地只剩一片狼藉,社區團購也沒能逃過風口後的大洗牌。比如說京東團盟,在團盟裡面供應鏈就不一樣、信息技術不一樣、倉配不一樣、能接收到的信息和培訓也不一樣。做社區團購不僅要內團,團長還要外團,靠外部讓自己的團長成長。在不在圈子裡的區別是什麼?信息量、商戶、對接的場景、對接的品牌都不一樣。
  • 最低1.8折出售,社區團購美妝香嗎?
    「群裡喊一聲,蔬菜水果日用品送上門。」微信群下單買東西,想必已經成為大多數年輕人的新興購物方式。青眼發現,如今社區團購的產品中還出現了不少化妝品的身影,那麼,社區團購會成為化妝品行業的一個新渠道嗎?尚在起步階段據公開資料顯示,社區團購就是社區內的居民以「團體」為單位形成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
  • 社區團購「烈火」能燒多久?
    熱錢湧入事實上,早在2014年,社區團購就已經冒出小火花,在後來的幾年中,微信紅包、微信群、小程序等微信生態不斷發展,拼多多、美團、每日優鮮等陸續布局社交電商,供應鏈物流基礎設施趨向完善,2018年,食享會、十薈團、錢大媽等10餘個社區團購平臺共發生超過20起融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