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身體某些部位不舒服時,常常會以為是勞累的原因而忽視,但其實疾病已經悄悄來臨,而今天要說的這個疾病,就是其中之一。你有沒有偶爾感覺到肘關節外側酸脹和輕微疼痛?在用力抓握東西、提重物或者擰毛巾時,疼痛會加重?如果有,需要提醒的是,可能並不是因為你長久不鍛鍊或者勞累,而有可能是患上了「網球肘」。
有人會問,我也不打網球,怎麼會得「網球肘」?千萬不要被這個疾病的名字所欺騙,雖然它叫「網球肘」,但卻是一種普通大眾都會患上的疾病。
不打網球也會患上的「網球肘」
「網球肘」,在臨床上被稱為「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部位置的軟組織和伸肌腱由於受到過度摩擦、牽拉而發生了一定程度損傷,進而發展成為累積性損傷的一種無菌性炎症。而之所以叫網球肘,是因為最初網球運動員容易患此病,在1883年出版的《英國醫學雜誌》上,「網球肘」的名字首次出現,過後這種疾病就一直沿用這個稱呼。
除了網球運動以外,桌球、羽毛球、壁球和一些需要反覆單側用力的運動,都有可能導致網球肘。著名網球運動員德約科維奇、我國女乒隊員劉詩雯等,都曾受網球肘的困擾。
而對普通人來說,網球肘易發於30-50歲之間的人群。因職業關係,工作需經常反覆旋轉前臂及伸屈肘關節的人,如木工、廚師、畫家、久坐電腦前辦公的白領及長期從事大量家務勞動的家庭主婦等易患此病。
近年來,「網球肘」逐漸成為門診就診率較高的常見病之一。據國外相關研究統計,網球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達1.2%-12.2%。
患有網球肘後怎麼辦?
在大多數情況下,網球肘引起的疼痛都是從輕微開始,並逐漸加重,而當疼痛加重時,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在網球肘的治療中,目前保守治療(非手術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症狀較輕的患者,會先進行一些非藥物治療,比如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肘關節的功能康復鍛鍊,尤其是伸腕肌牽拉聯繫,或者搭配一些抗阻訓練等。中醫推拿、體外衝擊波治療等,近年來也逐漸成為常規的非藥物治療方式。
而症狀有所加重的患者,會加入藥物治療。比如口服或外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網球肘的疼痛。只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可以緩解疼痛,但不能改變遠期結果,且有影響肌腱癒合的風險。近些年的一些臨床研究顯示,在患處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或PRP(富血小板血漿),對治療網球肘有更好的效果。
國外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在經過一段時間玻璃酸鈉注射治療後,網球肘患者疼痛明顯減輕,握力增加明顯,其對治療網球肘是有效的,並且非常安全,幾乎無不良反應。
在2018年一期《中國臨床研究》刊發的研究中顯示,通過採集自體血漿製備而成的PRP富含多種高濃度長生因子,其中通過釋放PDG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促進局部肌腱幹細胞生長及肌腱組織的修復,治療後既不會使肌腱組織發生變形,同時也能較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
如果經過保守治療,症狀仍不能有效緩解,就需要根據情況來選擇相應的手術治療。
總的來說,網球肘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它,如果任由其發展,勢必會嚴重影響到我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當然,所有疾病都是一樣,有症狀出現,建議大家一定要及早就醫,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的內容,並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