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血流不受控制,大腦膨脹增大,太空移民究竟可不可行?

2020-12-17 小雨來侃侃

如今人類已經實現了進入太空的願望,從阿波羅一號第一次登入月球,到如今我國已經輸送了數十名太空人進入宇宙,這都標誌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太空的環境遠遠比地球惡劣,但如今地球環境形勢也非常嚴峻,不可逆的氣候變化迫使人類開始尋找第二家園。科學家認為人類想要真正實現太空移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看看太空人就明白了。

太空人進入宇宙前要接受嚴格訓練

太空人在進入太空前,是要經歷嚴格的層層篩選的。當入選後,就要接受夜以繼日的訓練。工作人員不僅要記錄體徵變化,而且還要檢測心理承受能力,當各項指標達到一定標準後,就可以準備登入太空了。雖然之前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的訓練,但是當他們真正進入宇宙的那一刻開始,所有的處境都是未知數。

太空人在返回陸地後一定會進行過隔離和檢查,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大部分的太空人在進入太空之後便退居幕後了,而這是由於「太空後遺症」才導致的。科學家曾經對太空人的大腦做過詳細的檢查,在他們登入太空之前和返回陸地之後進行了10次掃描,發現太空人的大腦體積發生了變化。

太空人在太空縱橫大腦體積會增大,顱內壓升高

地球是存在重力的,依靠重力,我們才能安穩的生存在地球上,不被宇宙吸引。當我們在地球上的時候,人體受到重力影響,血液會隨著身體進行流動,保證人體能量正常供應,而太空人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的狀態,因此大量的血液會聚集在腦部,大腦體積就會增大,導致變形。

除了大腦體積增大外,如果長期在失重狀態下生存,還會導致顱內壓升高。進入太空後,太空人的腦垂體便開始縮小,由原來的的平整狀態變成奇形怪狀的凸起,長此以往,便會引起四肢不協調,嚴重者還會出現痴呆的情況。科學家認為,雖然這些症狀並未出現在太空人身上,但是宇宙環境對太空人身體確實造成了一定傷害。而導致太空人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血液流動。

太空移民之路非常困難

在太空中,血液流動會因為失重的原因改變原來的流動軌跡,造成人體血液系統出現紊亂,而太空人穿著厚重的太空衣也無法避免,更不要說人類了。雖然很多國家都想把第一批人送人太空,但是難度遠比想像的要大。如果這些登入太空的人攜帶了病菌返回,那麼對於地球來說將是不可挽回的危害。因此人類想要真正實現太空移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關於太空移民,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

相關焦點

  • 美研究稱長期太空任務會使太空人大腦受損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一項新研究說,長期在太空執行任務會導致太空人的大腦發生「明顯變化」,出現顱內壓力升高和視力受損問題。這個問題被稱為視力障礙和顱內壓症候群,但其確切原因一直不清楚。
  • 太空人在太空中,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大腦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太空人在太空中,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大腦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你還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嗎?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被問過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長大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了更好地探索地外領域,各國陸續向外太空發射探測器,它們從出現的那一刻,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每個探測器被分配的任務,也是大不相同。除此之外,人們並不滿足於這種現狀,太空人們開始進入太空,進行深入接觸。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成功,可謂是人類探索外太空的裡程碑。太空人進入太空,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信息,只不過如今他們卻消失於大眾的視野中,難道這就是功成身退嗎?
  • 太空人穿太空服能在太空活多久?大約6.5-8個小時!
    宇宙空間最明顯的特徵是沒有任何可呼吸的氧氣,這是人類在太空中無法生存的主要原因,人體血液中儲存的氧氣僅能讓人保持清醒大約15秒,之後缺氧的血液被輸送至大腦,人們就會逐漸失去知覺。然而,該狀況下並不一定就是「被宣判死刑」,如果昏迷狀態的太空人在1-2分鐘內被及時拉回充滿氧氣的呼吸空間,他們就有可能活下來。
  • 太空人穿太空服能在太空活多久?大約 6.5-8 個小時
    這些進步使得人類社會向太空擴張的夢想得以實現,儘管人類向太空殖民擴張的觀點仍有爭議,然而,在人類探索宇宙空間的過程中提出一個問題:人類能否永遠在太空中存活下來?我們都應該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人類不可能持久地在太空中存活。但是我們在太空服的保護下會怎樣呢?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人類或被永困地球?
    而他正在為之努力的還有一個,那就是火星移民計劃,他曾在2017年提出期望在從2025年開始計劃將100萬人移民火星。今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包括我國「天問號」在內共有三顆火星探測器直奔火星,在2021年初到達火星。
  • 研究表明:人類長期待在太空中會改變大腦影響視力!
    許多人嚮往太空中的無重力生活,但是你知道嗎?太空旅行實際上會嚴重改變你的大腦!事實證明,在太空中呆上一段時間確實會改變你的大腦研究人員發現,微重力會導致大腦膨脹,並使腦垂體變形,除非你需要不停地旋轉才能避免這種情況。
  • 休眠病毒復甦,DNA鏈被修改,太空人去趟太空就是遭罪
    現在的我們已經可以實現飛天夢了,太空人就是為這個而生的職業。地球的資源日益枯竭,科學家們都做出了預測:未來要離開地球,才能延續人類的生存。這和我們有著切身利益關係,所以各個國家都重視發展航空航天技術,投入了大筆資金。太空人作為人類進行太空移民的先行者,少數的在太空生活過的人,他們也受到了關注。
  • 長期太空飛行會改變太空人大腦形狀:各腦區灰質有所增減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太空人的大腦形狀在太空中會發生改變。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對近期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太空人大腦進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掃描(fMRI),結果發現部分腦區的灰質減少,其它部分則灰質增多。該研究將有助於治療其它影響大腦的疾病,如長期臥床病人易患的腦水腫等。
  • 長期暴露在低劑量的太空輻射下會損害太空人的大腦
    科學家們對美國宇航局未來的載人火星任務和其他任務表示擔憂,稱長期暴露在太空輻射中會造成許多神經方面的危險。太空人在火星之旅中暴露在低劑量的輻射下,有可能患上大腦疾病、失憶和焦慮。8月5日發表在公共期刊eNeuro上的一項研究強調了加強太空保護的必要性。
  • 太空人在太空停留一年,基因突變7%,10年後還會是人類嗎?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將越來越多的目光放在了太空之中,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人類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渴望解開太空中的各種奧秘,二是因為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希望能夠開採外天空的資源,甚至是進行移民。經過那麼多年的實驗,科學家們也總算是摸到了一些苗頭,首先是太空人在太空中的時間比較久的話,那麼大腦中的腦髓液發生了改變。腦髓液的作用就是保護大腦皮層的液體,而太空人在返回地球之後,通過檢測發現,太空人的腦髓液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的,其中的白質和灰質的含量都是有所減少的。
  • 上太空也不容易!NASA發現:在空間站待半年後,過半太空人血液停止或...
    再看看能當太空人的都是什麼人:曾參與「好奇」號火星探測器項目的科學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工程師、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和陸軍外科醫生。近日,NASA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太空人在太空旅行時,可能會遭遇血液逆流的危險——他們上半身的血液流動可能會停止,甚至逆轉。火星之旅需要太空人在宇宙飛船上度過長達8個月的時間,大部分時間在失重狀態下。而NASA這項研究調查了11名平均在國際空間站待了6個月的健康太空人,發現其中7人的左頸內靜脈出現了血流停止甚至逆流的跡象。
  • PEGASI倍佳睡專家解讀:太空人在太空中怎麼睡覺的?
    二、失重:在太空中人都是身不由己,不容易彼此靠近,兩人必須用特製的帶子固定在一起,需要對此進行特別訓練。在太空艙中失重狀態下,男太空人即使想對女太空人表示親暱,比如輕觸一下,後者也會立即被彈得遠遠的。至於親吻、擁抱,更是困難多多。男太空人產生的精液成點滴狀,如何讓它呈噴灑狀與女太空人的卵子結合併且受精,更是值得研究。
  • 太空人在太空不能健身?體溫會持續升溫可達40度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發現引起了人們對長期太空任務中健康影響的擔憂,例如:火星旅行,因為慢性發熱會產生許多健康問題,並且人們在長途太空旅行中會產生認知能力下降。這項研究監控太空人核心溫度3個月時間,研究人員將傳感器附加在太空人前額。
  • 移民火星面臨兩大意外障礙:「時差」反應嚴重 太空人性格不合
    新華社北京1月3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英國太空專家警告說,行星間「時差」和太空人性格不合將可能是移民火星的最大障礙。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2月31日報導,儘管科學家仍在苦苦探求如何保護太空人不受太空輻射傷害,以及在漫長的太空旅行中防止零重力對身體造成影響,但阻礙漫長太空旅行的也許是更為平常的擔憂。在上周的會議上,專家們考慮的是在漫長太空旅行中面臨的社會和心理障礙。其結論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主要問題就是太空人可能很難「相處融洽」。
  • 太空之旅有風險!長時間暴露在弱重力環境中腦損傷和痴呆風險更大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在沒有重力的太空中呆上幾個月可能會導致大腦膨脹,並增加太空人患上痴呆症的風險。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空人從國際空間站返回一年後的腦部掃描,以尋找損傷跡象。人類在太空中體驗到的失重將血液從胳膊和腿重新導向大腦,導致顱腔內的壓力增大。眾所周知,長時間在太空中工作會導致太空人產生視力問題,但這項新研究表明,這種影響「可能更嚴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對抗微重力影響的方法,這是人類在進行9個月或更長時間的火星之旅之前所需要的。
  • 從「流浪地球」到星際遨遊: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跑步
    由於失重,血液就不需要那麼大的動力,但實際上人的心臟還是會一刻不停地跳動,這時血液就會輕鬆流向上身,尤其是腦部。   從而導致頭部發脹、鼻腔堵塞、眼壓增大,味覺和嗅覺可能發生改變,甚至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心率異常、血壓改變等。
  • 悲慘的太空人!人還在太空祖國卻沒了,近一年被遺忘在太空
    導語:世界最慘太空人!人還在太空祖國卻沒了,近一年被遺忘在太空我們都知道,蘇聯曾經是這個世界上實力較為強大的國家,在航天領域也有一定的發展。在1957年的10月4日,人類歷史上首顆人造地球衛星就是由蘇聯發射。
  • 科學家計劃將對太空環境太空人尿液轉化為塑料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研究人員研製了一種方法,可以將太空人尿液和呼出的二氧化碳轉變成塑料,並在太空中製造成工具。在太空中利用人類排洩便的方案並不是新鮮事,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已將他們的汗水、洗澡水和尿液轉變成飲用水。科學家提出的最新系統依賴於特殊的酵母菌株,使用尿液中的尿素和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製造聚酯化合物,它可作為3D印表機原料,製造新的塑料部件。同時,其它酵母菌株可以製造基本的歐米加-3脂肪酸,為太空人提供營養物質。這項研究能夠確保長時間太空旅行,使未來實現火星旅行成為可能。
  • 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
    研究團隊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的大腦磁共振成像數據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量化了他們大腦結構的變化情況,並將這種結構變化與其認知和運動功能的臨床表現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在國際空間站內進行長時間太空飛行後,太空人的腦室會擴大,其變化百分比與飛行時間顯著相關,但與太空人的年齡負相關;太空人的腦組織(主要位於側腦室和第三腦室邊緣)會上移,在大腦頂部聚集。進一步研究表明,太空人大腦結構的變化與他們飛行後出現的運動和認知能力變化有關。
  • 美國太空人在太空飛行期間:長高5釐米
    在太空長期生活下去,沒有重力的影響下,身高還是會長的,真是這樣嗎?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稱,美國女太空人安妮•麥克萊恩自從2018年12月太空飛行以來,她在國際空間站逗留期間長高了5釐米。她在推特上表示:「我比起飛前往國際空間站時高出5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