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骨頸骨折克氏針固定,如何避免關節僵硬和軟骨損傷

2021-02-12 骨科時間

指骨頸骨折常見於兒童,成人少見。這種骨折治療起來較為困難,可能會導致關節僵硬、延遲癒合和不癒合。

1 型指骨頸骨折可使用夾板固定 3-4 周,但斷端出現移位即會發生不穩,並需要行復位固定。2 型和 3 型骨折因側副韌帶未受損反而會引起指骨頸部骨折遠側斷端的移位,如果沒有行內固定,保持骨折復位會非常困難。

指骨頸骨折最常用的固定方法是採用克氏針逆行固定指間關節於伸直位,雖然這種方法可以提供可靠的穩定性,但這種過關節固定的方式可能會導致關節僵硬和損傷。

本報導描述的 3 型指骨頸骨折新方法在提供可靠穩定性的同時,還避免了軟骨損傷和關節僵硬的可能,相關病例如下文👇

男性,21 歲,因拇指指間關節腫痛、畸形、活動受限至急診就診。

查體可見明顯旋轉畸形且伴有過伸,神經血管功能完好。患側手掌平片提示拇指近側指骨頸部 3 型骨折且明顯向背側移位(圖 1)。

在麻醉下行縱向牽引後閉合復位,並以前臂石膏管型固定於功能位。1 周后隨訪平片提示復位丟失,遂行手術治療。


圖 1 拇指近節指骨頸部骨折 3 型

女性,28 歲,因低能量損傷導致右小指疼痛、屈曲受限於急診就診(圖 2)。

初步檢查提示:右小指指間關節背側輕度腫脹、壓痛,並可見輕度旋轉畸形。

主動活動範圍明顯受限:遠側指間關節伸直 0 度,完全無法屈曲;近側指間關節伸直 0 度,屈曲 45 度。

平片提示:小指中節指骨頸部 3 型骨折。同樣因閉合復位效果不滿意改行手術治療。具體過程如下。


圖 2 小指指骨頸部骨折 3 型 A:正位片;B:側位片

先在透視下行閉合復位。行縱向牽引後將向背側移位的指骨頭向掌側推擠(圖 3),並保持骨折端復位。

於指骨幹骺端近掌指關節處做 5 mm 的小切口,並和骨幹呈 45 度角穿刺該處骨皮質作為克氏針進針點(圖 3A),將 0.889-1.143 mm 的尖端磨平後預彎 3mm,由進針點插入髓腔並跨越骨折線(圖 3B),併到達骨折遠側斷端的軟骨下骨,此時遠側斷端仍可能發生移位(圖 3C)。

應特別注意避免暴力而刺穿關節軟骨。如果此時骨折端仍有移位,可將克氏針沿自身長軸旋轉 180 度來幫助復位遠側斷端(圖 3D)。然後再從尺側順行植入同樣粗細的克氏針併到達遠側斷端(圖 3E)。


圖 3 指骨頸部骨折順行固定方法。A. 和指骨幹呈 45 度角穿刺骨皮質作為進針點;B. 沿髓腔插入預彎的克氏針;C. 將預彎的克氏針插入遠側斷端的軟骨下骨,注意避免穿透軟骨面;D. 沿克氏針長軸旋轉,使遠側斷端復位,必要時可旋轉 180 度;E. 克氏針的最終位置

最後再次行正位、側位、斜位透視以確認克氏針沒有穿透關節軟骨(圖 4,5),將克氏針尾端剪短後埋於皮下(圖 6)。


圖 4 側位透視確認克氏針位置和骨折復位


圖 5 正位透視確認克氏針位置和骨折復位


圖 6 術後早期的 X 片 A:正位;B:側位

行手掌夾板固定並開始被動活動,2 周后拆除固定並允許患者主動活動,術後 4 周確認骨折癒合後拔出克氏針(圖 7)。


圖 7 平片提示骨折完全癒合

末次隨訪時記錄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的主動活動範圍,並和對側正常手指進行比較(圖 8)。


圖 8 術後完全康復 A:拇指伸直位;B:拇指屈曲位

指骨近端的頸部骨折相對少見,且多為兒童。目前對於不穩定類型的骨折仍然推薦使用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

雖然和其他方法相比,克氏針固定相對簡便、微創,但仍對技術有一定的要求,否則可能出現很多併發症。比如損傷關節軟骨、多次穿過指骨頭可能導致醫源性骨折,這些均可能造成關節僵硬、延遲癒合和不癒合。

本文介紹了一種順行固定指骨頸部不穩定骨折的新方法,可以在保持固定穩定性的同時避免軟骨損傷和關節僵硬。

對於兒童患者,有很多閉合復位的方法可能選擇,但卻很少見到成人病例的相關報導。

Al-Qattan 認為兒童的 2 型骨折採用閉合復位夾板固定效果不佳。因此,兒童的近側指骨頸部移位性的不穩定骨折(2 型和 3 型)通常採用克氏針過關節行指間關節固定。

很多醫生認為採用克氏針穿關節軟骨縱向固定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且沒有併發症。Londner 等報導 13 例兒童患者採用該技術的術後結果 11 例為優,2 例為良。

和兒童患者不同,成人採用過關節固定的效果欠佳,可能會導致關節僵硬。研究也證實了,屈曲掌指關節後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會造成 5 區的伸肌腱激惹,進而造成所有的關節出現僵硬。

由此可見,以前雖然有很多方法只用治療指骨頸部骨折,但不論是採用開放還是閉合的方法,關節僵硬一直是成年病例無法迴避的主要的問題。

據我們所知,目前只有 Al-Qattan 描述的一種方法可以避免關節僵硬,雖然他們的順行植入克氏針的方法保護了鄰近關節並允許早期活動,但他們只使用 1 根克氏針,可能無法保持復位和旋轉穩定性。

作者順行植入了 1 根預彎和克氏針和 1 根直的克氏針,這比單獨 1 根克氏針的旋轉穩定性更好,固定更牢靠,從而更有利於患者的早期康復。

總之,成人指骨頸部骨折較為少見,目前還沒有一種治療 2 型和 3 型不穩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我們的方法採用順行植入克氏針,在保護了軟骨的完整性的同時,獲得了良好復位和固定,有利於所有指關節的早期主動活動,從而獲得滿意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手術技巧:指骨頸骨折克氏針固定的新方法
    2型和3型骨折因側副韌帶未受損反而會引起指骨頸部骨折遠側斷端的移位,如果沒有行內固定,保持骨折復位會非常困難。指骨頸骨折最常用的固定方法是採用克氏針逆行固定指間關節於伸直位,雖然這種方法可以提供可靠的穩定性,但這種過關節固定的方式可能會導致關節僵硬和損傷。
  • 掌骨幹骨折:低切跡鋼板PK順行克氏針固定
    手術方法:一、順行克氏針固定組。透視下在骨折部位切開1-1.5cm切開,剝離肌肉筋膜骨膜後,刮除血腫和嵌入的軟組織,進行精準復位。使用2枚1.4mm直徑克氏針進行固定。首先在透視下使用1.6mm克氏針以20-30°銳角從關節軟骨處插入到背側幹骺端。
  • 【臨床論著】經皮撬撥復位克氏針固定治療兒童橈骨頸O'BrienⅡ、Ⅲ型骨折
    C"型臂X線機輔助下採用直徑2 mm克氏針插入骨折斷端撬撥復位,骨折復位後打入撬撥的克氏針。術後長臂石膏託固定肘關節於功能位4周,去石膏託後拔除克氏針行康復訓練。同時O'BrienⅡ、Ⅲ型橈骨頸骨折常可並發尺骨鷹嘴骨折、肱骨內上髁骨折、肱骨外髁骨折及內側副韌帶損傷等;處理不當常導致肘關節僵硬、橈骨近端骺板早閉及肘外翻畸形等併發症,影響患兒生活及學習。因此,如何正確、合理治療兒童O'BrienⅡ、Ⅲ型橈骨頸骨折,避免上述併發症的發生非常重要。
  • 閉合或有限切開復位微型外固定架聯合克氏針固定治療閉合性第5掌骨底骨折或脫位
    採用閉合復位治療12例,有限切開復位治療1例,6例聯合克氏針固定。術後早期進行主動屈伸活動,術後6~8周拆除外固定架和克氏針。對患者術前及術後的臨床表現、影像學結果和滿意度進行評估。結果隨訪(17.0±5.0)(9~23)個月,骨折癒合時間(6.4±0.7)(6~8)周。未發生感染、固定針鬆動或斷裂、尺神經腕背支損傷等併發症。
  • 克氏針的 N 種神奇用法!
    克氏針在張力帶系統的使用中也必不可少,如髕骨骨折、尺骨鷹嘴骨折等。隨著關節的活動不斷對骨折斷端加壓以促進骨折癒合,做到骨折癒合和功能恢復的有效結合。 改良版石墨法:改良的石墨法,利用的是克氏針的彈性原理巧妙地將遠位指間關節背伸,這樣操作更利於骨折的癒合。 >>克氏針的支撐作用遇到內踝骨折短縮通常需要抗滑或支撐固定,利用U型針可以起到支撐固定作用。
  • 手術技巧:橈骨遠端骨折掌側鋼板內固定
    對於出現多塊骨折塊和移位明顯且伴有嚴重骨質疏鬆患者,掌側鋼板難以奏效。遠端骨折軟骨下支撐可能存在問題,如螺釘穿入關節腔。大多數醫師在採掌側鋼板固定橈骨遠端骨折時,其方式和技巧大同小異。但是要有效的避免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則需要一個精湛的手術技巧,如可通過解除骨折塊嵌壓和恢復皮質骨的連續性獲得復位。可採用2-3枚克氏針臨時固定等。
  • 【每日學術】尺骨鷹嘴骨折固定,克氏針還是Cable pin?
    60歲女性患者,摔倒致右尺骨鷹嘴骨折,同時合併有骨質疏鬆症。對於右尺骨鷹嘴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簡便的克氏針張力帶固定方法有哪些優缺點?本例使用的基於加壓螺釘和鋼纜結合的固定原理設計的新型內固定物——Cable pin系統,又有何過人之處呢?【病例介紹】患者,女性,60歲。
  • 治療說明書 | 8種方法搞定橈骨遠端骨折?
    克氏針透過近端對側皮質,維持骨塊的復位。應用同樣的技術在橈骨遠端背側置入另一枚克氏針,兩枚克氏針形成一個平面,聯合復位。克氏針於橈側進針恢復尺偏角:從橈骨莖突骨折線進針,撬撥橈骨莖突一側,恢復尺偏角,角度≥22°。克氏針透過近對側皮質,維持骨塊的復位。採用另一枚克氏針從橈骨莖突進針,固定骨塊。檢查下尺橈關節的穩定性,如果下尺橈關節存在不穩,則應修復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或者固定尺骨莖突的骨折。
  • 跟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步驟+要點」詳解!
    意思就是如果是粉碎性關節損傷,後關節面的重建是按照一定順序的,如從內側到外側。但如果是兩部分骨折,則用單枚拉力螺釘即可。圖2顯示的就是經接骨板、拉力螺釘及克氏針復位固定的骨折圖像。要點:1.準確復位前必須清除所有的血塊。
  • 肱骨遠端骨折:如何固定才能保證恢復如初?
    因此,在對每一例肱骨遠端骨折患者施行手術之前,術者都要在心理、手術器械以及內固定物的選擇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本例患者,我們採取尺骨鷹嘴截骨入路,能充分顯露肱骨遠端關節面,避免損傷肱三頭肌,將肌肉與肌肉間的癒合變為骨與骨之間的癒合,利於早期功能鍛鍊。鷹嘴截骨術缺點為:操作時易造成關節內骨折,增加創傷性骨性關節炎發生,導致尺骨鷹嘴骨折不癒合、內固定物脫出等。
  • 近指間(PIP)關節背側骨折與脫位,實例講解5種手術方式
    這項技術適用於PIP關節損傷可以閉合復位但關節不穩定的患者。背側阻擋夾板的優點是不需要製作合適夾板的專業技術,對關節位置的維持也不受患者依從性的影響。使用單根克氏針行背側阻擋穿針技術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骨折癒合期間,使得不穩定的關節保持穩定復位,避免了使用笨重的夾板,在克氏針限制下可立即主動活動,對軟組織損傷微小。
  • 跟骨關節內骨折 外側入路ORIF手術全過程
    不顯露腓骨肌腱和腓腸神經,而是將其同皮瓣翻向近端,再跟骨一側切斷跟骨韌帶、跟距韌帶,顯露跟骨外側面。使用No-touch技術,沿皮瓣的對角線,在腓骨、距骨、骰骨上打入克氏針並折彎固定皮瓣;避免使用拉鉤顯露,反覆調整拉鉤位置並大力牽引有可能進一步破壞皮瓣血供。近端向上切開關節囊顯露距下關節,想遠端分離顯露跟骰關節。
  • 薦讀:克氏針交鎖,讓手部骨折固定更簡單、更穩定
    ,作者用此方法治療26例掌骨骨折,57例指骨骨折,術後可立即活動,避免創傷性關節僵直,隨訪取得很好的療效,且患者依從性高和滿意度高,現在匯報如下。圖1,克氏針交鎖示意圖。克氏針相互交鎖後可立即活動臨近關節,觀察是否妨礙周圍關節的活動,同時術中需多次透視骨折復位是否丟失和克氏針是否鬆動;如果骨折需要固定臨近關節或肌腱,此時最為重要的是術中準確確定哪個關節或肌腱需要固定,避免術後活動,影響骨折復位或針斷裂或彎曲;關節活動和復位滿意確認後,通過簡單的包紮即可和小支具固定,如果針眼很少出血,可用創口貼;術後48小時內立即主動或被動關節活動鍛鍊
  • 手術技巧:距骨外側突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
    術中可以選擇牽開器或微型外固定架進行輔助(分別將斯氏針置於腓骨遠端和跟骨外側)(見圖2所示)。然後將骨剝置於距下關節,確定關節牽開的位置和程度(見圖3所示)。探查距下關節是否有游離骨塊嵌頓(見圖4所示)。如果有則需要去除游離骨塊。術中根據情況可以使用克氏針穿過軟骨下骨對壓縮骨折進行撬撥復位,恢復關節面的平整,同時便於對骨缺損區域進行植骨。
  • 鎖定板外固定治療嚴重軟組織損傷脛骨骨折
    分期處理骨折則可減少併發症發生率,通常一期使用橋接式外固定架穩定骨折,同時處理軟組織損傷儘量閉合創面;二期再對關節內骨折及骨幹骨折進行重建和固定。但是分期手術會相應增加了醫療費用,因此一些骨科醫生建議單獨使用外固定架或者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伴有嚴重軟組織損傷的脛骨骨折,然而外固定架存在外形笨重,需要跨關節固定造成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等問題。
  • 早讀 | 巧用克氏針,讓"普通"的手術"不普通"!
    在骨科臨床上,克氏針的用途大致可歸為兩類:做為內固定使用和做為工具使用。作為骨科最常用的內固定材料之一,克氏針利用Joystick技術、拉勾原理、槓桿原理等理念對一部分不穩定骨折、難復骨折進行克氏針輔助下的閉合復位,可以弱化手術難度,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 鎖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步驟及技巧
    ①合併神經、血管損傷,鎖骨外1/3Ⅱ型損傷以及部分Ⅴ型損傷。②合併同側肩胛頸骨折,形成「飄浮肩」。③鎖骨粉碎骨折,骨塊間夾有軟組織影響骨癒合,或有潛在刺破皮膚的可能而不能行閉合復位。④多發損傷,肢體需要早期開始功能鍛鍊者。⑤少數病人不願接受畸形癒合的外形,而願意冒骨折不癒合的風險。
  • 張力帶內固定治療髕骨骨折和尺骨鷹嘴骨折
    髕骨骨折和尺骨鷹嘴骨折是一種常見損傷,多由跌碰所致。在煤礦地區,髕骨骨折和尺骨鷹嘴骨折尤為多見。這兩種骨折均為關節內骨折,治療上要求較高,手術方法亦多,正確選擇手術方法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隨著生物力學研究的進展,骨科應用生物力學原理的範圍越來越廣泛。「AO」派率先應用張力帶原理固定骨折,我國亦有報導。
  • 正骨寶典(144)指骨 Pilon 骨折動力支架牽張外固定
    採用閉合復位,3 根克氏針固定,術後即開始早期主、被動功能鍛鍊,術後一周開始正規鍛鍊,術後 3 天拍攝 X 線片確認骨折復位質量。術後 7 周骨折癒合後拆除外固定架,4 個月後患指 PIP 關節活動範圍為屈曲 10°-90°。術後 11 個月拍片顯示復位良好,關節面僅有微小的臺階和繼發性關節炎表現。術前正側位片
  • 複雜肱骨遠端骨折內固定手術治療進展
    AO/OTA分型將骨折分為A型-關節外骨折、B型-部分關節內骨折和C型-完全關節內骨折,然後根據骨折部位和粉碎程度細分為1、2、3三個亞組。Jüpiter分型基於雙柱和拱橋的解剖概念,將肱骨遠端骨折分為三類,即關節內骨折、關節外囊內型骨折、關節外囊外型骨折,其中關節內骨折又根據骨折累及柱的數量分為單柱骨折及雙柱骨折。Jüpiter分型對於骨折重建復位及固定方式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