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大爺擺攤賣菜,巧妙利用這4招,一年輕鬆賺60萬

2020-12-11 塗聖聊商業

站在人性的角度,重新構建商業模式!

大家好,我是《5G商業模式》的作者塗聖,近期很多學員都在跟老師抱怨,現在生意越來越差了,很多顧客都不來店裡消費了,喜歡在網上下單,這該怎麼辦呢?

沒錯,現在做生意的方法已經變了,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管網際網路怎麼發展,實體店依然還存在,網際網路也不可能取代實體店,比如說,今天老師要跟大家分享一個72歲大爺賣菜的案例。

這位大爺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名廚師,在一家國企的大食堂,幹了40年的廚師,終於退休了,閒來沒事,於是就開始在一個菜市場,擺攤賣菜。

沒想到大爺這一幹,竟然成了這個菜市場的「菜王」,因為大爺的菜每次都是最先買完,生意也是最好的,同行都對這位大爺伸出了大拇指,究竟這位大爺有何絕招,能夠把賣菜這個看似很簡答的生意,一年憑藉一己之力,賺到了60萬,是之前做廚師工資收入的10倍。

那麼大爺究竟用了哪些運營招術,能夠將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也可以賺到60萬呢?下面,塗老師把大爺賣菜的4個絕招分享給大家:

第一招:差異化競爭,做高端市場

這家菜市場,很多商家都在拼價格戰,而大爺恰恰相反,走高端路線,首先,大爺通過觀察發現,現在的年輕白領,需要的不是價格上的便宜,而是要「效率」,什麼意思呢?

就是這個菜,直接拿回去就能炒著吃,而不是還需要去清洗,摘菜,因為在深圳這樣的城市,大家都非常忙,如果誰能提供半成品,誰就能夠滿足白領用戶的需求。

所以,大爺把菜都做成了半成品,用保鮮膜包裝好,顧客買回去,可以直接下鍋。而且大爺的每一份菜,都貼好了消毒標籤,所以,大爺的菜比別人的菜要貴30%,反而賣菜的人排起了長龍。

第二招:給一些餐廳做配送

因為大爺的菜品質好,所以口碑就來了,所以周圍很多小餐廳,都到大爺這裡來拿菜,這也是給大爺帶來一筆收入。

好了,以上兩點其實也不算奇怪,很多賣菜的,跟大爺也是採取一樣的經營手段,那麼大爺怎麼可能在一年時間靠賣菜賺60萬呢?其實這裡面更厲害的在於後面兩招,下面,老師詳細把後面兩招教給大家。

第三招:美食大師

你以為大爺是在靠賣菜賺錢嗎?其實大爺最厲害的招術,是靠賣菜引流,通過賣菜,大爺加了很多年輕白領小姑娘的微信,然後組成了一個社群來運營,大家別忘記了,大爺做了一輩子的廚師,最拿手的就是烹飪,所以,大爺會把自己平時烹飪的佳餚,錄製成視頻,然後分享給年輕人,然後,大爺在孫子的幫助下,註冊了線上付費課程,就這樣,大爺把課程分享給精準的用戶,從而實現粉絲變現,而這些小姑娘,就是大爺的忠實粉絲。

這種打法太高級了,而且競爭對手沒辦法模範,因為他們都沒有大爺這樣的廚藝,而且他們也沒有大爺積累起來的社群,所以,他們賺的錢,肯定沒有大爺多。

現在大爺有一個更加超前的想法,大爺也在刷抖音,發現非常適合做美食,大爺想把短視頻直接分享到抖音,72歲的深圳大爺,跟我分享了一個觀點,說他想做年輕人的網紅,想把更多做美食的方法,教給大家,將中華美食傳承下去。

這個想法太好了,因為這樣一來,大爺的粉絲不局限於深圳的一個菜市場,而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如果大爺的想法真的落實了,我想這個商業模式絕對是爆炸式的。

第四招:社群裂變模式

大爺賣菜生意好,除了會經營社群,其實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大爺做了裂變,只要有老客戶介紹新朋友來買菜,大爺都會送一套美食課程,大家都喜歡看大爺的美食課程,也很願意把大爺的菜介紹給身邊的朋友。

這樣一來,大爺的生意就越來越好了。

好了,大爺的這四個絕招,分別代表什麼呢?

下面,塗老師給大家解讀一下:

第一招,是做市場定位,做差異化競爭,這樣可以有效避開競爭對手的同時,還可以佔領用戶心智,因為大爺做高端菜,所以,品質好,口碑佳,在顧客心中牢牢站穩了。

這一招,非常厲害,因為這樣贏得了顧客的信任,有了信任,就是一個火爆生意的良好開端。

第二招,其實是在搶佔增量市場,這也是提升業績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第三招,也是大爺最厲害的,算是大爺賣菜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其他人模仿不了的,因為大爺的特長是烹飪,所以,這就是大爺的核心競爭力,將美食教學與賣菜結合在一起,這種商業模式,絕對是一流的,以方便可以直接內容變現,另一方面,可以長期與用戶進行互動,突出大爺的專業性,大爺做菜是高手,食材的質量肯定不會差,這樣,就搶佔了消費者的心智,同樣,這個模式,同行根本發現不了,即使是發現了,同行也沒法做,所以大爺賣菜的生意只會越來越好。

第四招,其實就是大爺利用了裂變思維,利用一些好處,讓用戶轉介紹用戶,形成了線上的裂變與線下的裂變,賣菜也是服務業,所以好的口碑和顧客裂變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想一下,一位72歲的大爺都想在抖音獲取流量,通過知識付費,美食教學的課程實現變現,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不去學習線上的引流技巧,學習社群的運營和裂變思維,學習短視頻營銷。

未來幹掉我們的,很有可能不是同行,而是那些思維超越你一個維度的人,這些人,無疑對用戶的需求有很深的研究,對網際網路的運營思維非常清晰,所以來改造傳統行業,是對傳統企業家的一種降維打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還還有生意上的困惑,歡迎關注塗老師的《5G商業模式》學到就是賺到!

相關焦點

  • 60歲大爺高校門口擺攤「免費拆快遞」,每天收百斤紙箱日...
    別看崔大爺已經60多歲,但崔大爺的腦子比年輕人還好使。 就在近段時間,一位在高校快遞網點附近擺攤的崔大爺火了,崔大爺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老崔閒不下來,覺得自己體力尚可,也還能折騰。左思右想便在海南師範大學的快遞網點旁邊支起了攤子,專門免費幫學生拆快遞,而老崔只收取學生的快遞紙箱盒子作為回報,別看只是一些小紙箱,卻讓老崔已經很滿足。
  • 96歲醬菜奶奶每天擺攤賣菜 不缺吃穿想開公司
    老人在給買菜的顧客講做醬菜的技巧  □記者張弢文圖  核心提示在鄭州安康路上有個農貿市場,市場內有個96歲老太太名叫宋秀英  與老人相鄰的商戶李女士告訴記者:「醬菜奶奶名叫宋秀英,今年96歲,是二七區齊禮閻村人。幾十年她靠醃製鹹菜養大了7個兒女,現在老人家已兒孫滿堂,一家大小有60多口人呢!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老人家早就熬出頭了,別提有多幸福了,但她每天還騎著三輪車來這裡擺攤賣菜。」  當地熟知老人的王先生對記者說:「老人年輕時,哪一年都要做兩三萬斤鹹菜。
  • 72歲浙江大爺擺地攤,賣「糖畫」月入近2萬,背後模式引發深思
    隨著地攤經濟的開放,無數人捕捉這個風口,利用擺地攤創業,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今天老陳要分享的,不是年輕的90後創業者,而是72歲高齡的劉大爺。劉大爺是浙江樂清人,兒女都在浙江當地做小買賣,但是隨著「健康經濟」到來,兒女的實體店生意越來越差,實在熬不下去了,就在浙江當地擺起了地攤。
  • 中國隱形富豪群體:一群大爺大媽,每天只是賣賣菜,年銷售額上億
    在中國,往往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工作才能夠賺到大錢!比如說,在廣州的城中村,有這樣一對夫婦,他們就拉著鐵皮車到處收紙皮,村裡村外的各種商店都是他們的目標,每天起早貪黑,其貌不揚,但是人家的年收入在百萬以上。還有一群人更是悶聲發財,他們就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的一群大爺大媽們。每天工作只是賣賣菜,卻賺著上市公司一樣多的錢。
  • 84歲大爺深夜賣菜 民警買光送他回家
    [摘要]民警買完椿芽已是晚上10點多,大爺家距離十陵鎮走路回去要接近3個小時。周警官和同事當即決定用警車把大爺送回去。把大爺送到家已經是晚上11點多,確定大爺安全到家他們才離開。 前晚(10日)10時許,一位84歲的大爺還站在龍泉驛區十陵鎮204菜市外賣菜,大爺家住20公裡外的黃土鎮,因捨不得打車,打算在街邊露宿一晚。熱心市民見天色已晚,為其買了晚餐並報了警。民警了解情況後主動買完剩下的菜,並用警車將大爺安全送回了家。這一幕被熱心網友「@追夢人-Rain」用手機拍攝了下來並發到網上,網友們紛紛點讚:「太暖心了!」
  • 男孩引發火災被判賠鄰居25萬,媽媽擺攤賣菜7年償清欠債
    四川瀘州的王惠琴(化名)在菜市場擺攤賣菜維持生計。2011年8月5日,她7歲兒子在家裡點蠟燭找玩具引發了火災,致自家和鄰居家的數間房屋被燒毀……最終,法院判定需要賠償25.5萬元,這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 這個擺攤的小生意一年賺36萬,住別墅,你會做嗎?
    多爐齊開的菜煎餅在一個菜場有個婦女賣菜煎餅。注意!不是之前說過的雜糧煎餅。每個月交給菜場300元,露頭擺攤就行了。那個婦女就幾個爐子,一袋麵粉,還有些蔬菜。後來熟悉了,我找她問起了生意。她說,一個煎餅賣5塊能賺4塊,一天能賣200多個。差不多能賺1000塊左右。上下能浮動個100塊左右。一天1000塊,一個月30000塊,一年36萬。讓我大吃一驚,竟然這麼賺錢。不由自主的聊了很多!
  • 8旬農村老人養兩匹棗紅馬鬧著玩,一年賺6萬,網友:真會賺錢
    當下在網際網路上我們能夠看到各種各樣賺錢的方式,輕輕鬆鬆月入過萬,好像變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這樣的消息往往是從在虛假性的,輕輕鬆鬆就能夠賺錢,誰不喜歡這樣的一種方式呢?小編今天跟大家聊的這位大爺,他可真的是輕輕鬆鬆賺錢。這位叫茹普桂的大爺,今年81歲了,按理說這樣的一個年紀應該是安詳晚年了,可是這位大爺依舊是輕輕鬆鬆的賺錢。
  • 大學生賣菜一天賺一萬,他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你是一名大學畢業生,有人告訴你賣菜會發財,你會有何反應?也許你會說:「真是瘋了,怎麼可能?」的確,就是這一件被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以郭高林為首的幾個年輕人卻辦成了,闖出了一番事業。畢業一年多來,郭高林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大學畢業生,通過大膽創辦自己的蔬菜連鎖超市到現在已擁有4家連鎖店,每天1萬多元的營業額是他當時想都不敢想的。郭高林說,大三暑假期間,他與女朋友擺攤賣衣服。擺攤的時候,發現旁邊賣菜的生意挺好。「我就琢磨為啥肉類已經有了品牌店,蔬某還沒有打得響的品牌?」
  • 小生意賺大錢,90後小夥就用這簡單一招,一年就收入50萬
    這段時間,全國的就業市場都不太景氣,很多在城市打工的農民朋友也感受到了壓力,有的在想要不要乾脆自己做門小生意。但對於手頭餘錢不多的普通家庭,風險問題總是讓人擔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項目,90後小夥就用這簡單一招,一年就收入50萬,可能大家都看不上,但實際上利潤卻很高的小生意,適合小成本起步。
  • 還記得一夜失去3個兒子,背負60萬遺債的77歲大爺嗎?結果如何
    一夜間失去了三個兒子,而大爺的兒子在生前卻是借貸了60多萬,可是大爺卻是堅持人走帳留的說法,堅持替自己逝去的兒子還債,那麼結果如何?一、一夜失去3個兒子,背負60萬遺債故事開始,主角是名叫吳乃宜的老大爺,大爺已經77歲了,如果沒有什麼變故,大爺是已經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紀了,但是意外卻是發生了,2006年的一場颱風帶走了大爺的三個兒子,剩下的一個兒子也是生活不能自理了,一夜間大爺失去了三個兒子,殘了一個兒子。
  • 農村創業賺錢,去城裡賣菜現在還行嗎?看農村「老油條」怎麼說
    下面作者也就此問題找了一位農村幹這一行將近10年「老油條」問了一下。小王雖然才不到30歲,但是賣菜已經有10個年頭了,小王小學畢業之後就一直跟著父母在家裡務農,直到15歲跟著同村鄰居去城裡打工,再後來回到家無事可做,為了生計就種點菜賣,就這樣一年到頭也積攢不下幾個錢,不過相對來說也算比較自由比上班打工來說大小也算個小老闆。
  • 當年20歲女孩認識72歲健身大爺,戀愛60天就結婚,現在過得怎樣了
    都說在愛情面前,人人平等,特別是在如今這個思想開放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開了那些局限性的思想,跨越年齡的鴻溝,儘管是年齡相差巨大的二人,也能走到一起去,這種感情就被大家稱為忘年戀,之前在國外就有一對忘年戀夫妻十分出名,女孩只有20歲,但是她的丈夫卻已經72歲了,並且他們兩個人相愛60天就結婚了,如今結婚多年,他們怎麼樣了?
  • 從四處擺攤賣菜到開起兩間店鋪 夫妻倆賣文具在武漢紮根落戶
    張春鑾的老家在湖北黃梅縣,來武漢前,她與丈夫一直在江西九江務工,兩人在菜場裡賣肉賣菜,每日起早貪黑,生意卻平平淡淡。一次,丈夫來武漢看望在武昌做生意的朋友,發現同樣是賣菜,朋友的生意卻十分紅火,「當時覺得在武漢的發展機會更多,我們便下定決心到武漢闖闖」。
  • 做淘寶一年賺60萬的人多嗎?都是怎麼做的?
    哪個行業都不缺賠的、賺的、湊數吆喝的;事實也確實,賠的、吆喝的比賺得多,所以呼聲一片:錢太難賺!說白了,就是不肯承認自己無能,賺不到;用怨天尤人來掩蓋事實的真相:懶惰、無知、浮躁、急於求成……這是我的學生店鋪,只經營兩個旺季:夏天、冬天。
  • 一女子在小區門口擺攤賣菜,被保安鎖車後大哭,路人心疼打抱不平
    生活在大城市中,如果你一天不去賺錢,我可以扎心的告訴你,你的生活定會出現危機感,你要知道你家中柴米油鹽都是靠拼搏而換來的,尤其是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更是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說不完酸辛苦辣,這不,在12月4日,網友曝料出一段視頻,而視頻的內容是一位中年女子在小區門口賣菜,而被保安大哥鎖車
  • 大娘擺攤賣蔬菜,利用「一個雞蛋」致富,成為別人口中的「榜樣」
    1、60歲大娘進城享清福,閒不住擺攤賣蔬菜這位大娘姓王,今年剛好60歲,剛被兒子接到城裡來生活了幾個月,那麼為什麼好好的清福不享,反而在街邊擺攤賣菜呢?王大娘以前就是靠著賣菜供養兒子上大學,幾個月下來和周邊的菜販子老太太混熟之後,在兒子的幫助下,就擺了一個菜攤,賣起了蔬菜。在父母心中,無時無刻都在替孩子打算。
  • 周口72歲大爺模仿邁克·傑克遜,舞技震驚眾人!背後故事卻很心酸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於揚 李玉坤 文圖 侯慶安模仿邁克傑克遜 72歲的年齡,卻有著27歲的心態,周口當地老中醫侯慶安可謂是一名「時尚潮人」:坐診之餘他學習了機械舞、交誼舞、樂器演奏、變魔術等文藝技能
  • 大叔街邊擺攤賣水果,利用「7招小技巧」,一年收入160萬,你也行
    一次實戰培訓現場,有一位學員蹦起來問:老師,你講的案例,大部分是已經開公司或開店的營銷案例,可是我只是一個拉三輪車賣水果的小販,初中都沒畢業,你能教我賺大錢嗎?他剛一說完,全場就響起鬨笑和掌聲,這似乎是個不小的挑戰,我知道大家都等著我這個老師出醜。我問這位學員:你叫什麼名字?學員答到:我叫羅**。我隨即問羅先生,請問你在哪裡騎三輪車賣水果,一個月賺多少?
  • 農村大爺包皮蛋,一年包10萬個,一個賺兩毛!
    皮蛋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將雞蛋、鴨蛋、鵝蛋用來包皮蛋,如今在農村包皮蛋的手藝人越來越少了,已經65歲的鄭大爺就是農村包皮蛋的手工藝人,包一個蛋手工費兩毛,冬天天冷收3毛。由於鄭大爺包皮蛋的收益好,包出的皮蛋無論色澤還是味道都非常不錯,所以每逢趕集,生意都非常好,排隊的人也非常多,鄭大爺可以說是鄉鎮上包皮蛋的明星了一鏟子泥,一點鋸木面,在蛋上均勻挫一層,這就是鄭大爺一天需要做無數次的活兒,看似簡單的活兒,對於鄭大爺來說卻有著諸多的講究,鄭大爺說:「泥的配比、鋸木面的多少以及包層的厚度都需要注意,皮蛋的味道就靠著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