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富不過三代?香港第三大家族的繼承人,用實力證明富過三代

2020-12-08 大話企業

文:小布

人家都說富不過三代,可是今天和大家說的這個家族已經富過三代,財富依舊不減,還和李嘉誠家族比肩。 守住一份事業比打下一片江山來說或許更難,在磨練中創業者逐漸的成長,但對於守業者來說的話,就缺少了這種歷練。

中國富人中有不少的花花公子,但總有一些富豪的兒子和別人不同,就拿香港富豪鄭裕彤的孫子鄭志剛來說。說起鄭裕彤這個名字,可能對大家有點陌生,但是提到周大福珠寶的話,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正是鄭裕彤獨力將周大福珠寶打造成中國珠寶業的領頭羊。鄭裕彤的一生充滿傳奇。

1956年,鄭裕彤與周大福珠寶老闆的女兒周至元結婚,20世紀70年代,他將周大福變成了香港最大的珠寶公司,後來,鄭裕彤開始從事珠寶以外的行業,包括房地產、酒店、道路建設和交通運輸等。鄭氏家族成為香港的四大財團之一,旗下的新世界發展集團涉及方方面面的業務。然而,鄭家純並沒有繼承父親鄭裕彤經商的能力,在成為董事總經理後,他激進的做法很快使該集團負債纍纍。鄭裕彤就不得不再次出山收拾殘局。

鄭志剛和其父不同的是,自2006年參與家族事物以來,其表現一直受到好評。他不僅將家族的傳統業務打理的很好,還進行了多樣化的投資,他在業務上具有創新性。2007年,他幫助新世界百貨公司上市,籌資27億元。2008年,他幫助「人和商業」上市,並收購了「海鷗」手錶,這是一個中國的老品牌,將其成功地引入上海。

在經商方面,鄭志剛顯然比他的父親更有潛力。2015年,鄭志剛成為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聯合總經理。同年,鄭志剛以44億美元在亞洲十大年輕富豪中位居第二名,他憑藉出色的商業能力,鄭志剛長期以來一直是鄭氏家族默認的繼承人。

鄭志剛是如何取得這樣的成功的?鄭志剛是一個勤奮的人,敢於從基層做起。他一畢業就到國外找工作,從最底層的員工做起,三年之後,他回國後開始經營家族企業。

鄭志剛不像有的富二代,富三代一樣奢侈。相反,他對自己很嚴格,從未捲入任何醜聞。鄭志剛憑藉自己踏實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風,逐漸把自己家族的企業越做越大,他也因此成為了富三代中的佼佼者了。鄭志剛靠自己的能力創立了K11集團。自那以後,K11集團表現出了它在顛覆性技術上的投資能力,鄭志剛也成為了投資界的新貴。

2017年,鄭志剛投資了一個生活方式品牌。該品牌對新型生活方式的倡導引起了對革新性質產業很感興趣的鄭志剛的注意。鄭志剛的投資理念充分的暴露了出來,他的投資吸引了許多熱愛生活的年輕人。

2018年,鄭志剛投資了中國最大的車貨匹配信息平臺滿幫集團。這項對滿幫集團的投資也是鄭志剛通過科技驅動發展進行全球部署的一部分。同年,鄭志剛投資1000萬美元在美國一家人工智慧公司,創造性地將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融入K11集團的藝術展,使藝術的發展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體驗。2018年3月,鄭志剛還與阿里巴巴共同投資了華領醫藥公司的生物技術領域,他是唯一一個以個人身份投資該領域的人。

在科技發展的時代,人工智慧領域和生物技術領域是高新技術的主導產業,是科技投資領域最具潛力的產業。利用生物技術促進醫療保健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改善未來社會的生活方式,這兩大科技領域的發展將給未來人類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鄭志剛在這兩個領域的投資,充分展現了他長遠的投資目光。

除了他的投資才能外,鄭志剛在管理學方面也很有一套。他比較推崇輕鬆的一種管理關係。鄭志剛會讓員工直接叫他的名字,這樣不但拉近了和員工之間的關係,而且還形成了一種沒有層級感的管理關係。鄭志剛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但從很小就沉迷於藝術,在大學期間,他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文學而不是經濟上。鄭志剛從一開始就對自己有清晰的了解,他知道日後必會繼承家族企業,只能在年輕的時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眾所周知,香港商界的人士和娛樂圈的交涉也蠻深,很多商業的人物也是媒體的寵兒。但鄭志剛卻很例外,他沒有什麼緋聞,媒體方面也就沒有什麼可報導的東西。大家都覺得鄭志剛的起點很高,但是他依舊很努力的朝著學霸的方向努力,17歲便考上了哈佛大學。

作為一個專注於東亞文學方面的文藝青年,並不影響他成為企業的接班人,不得不說,鄭志剛是一個讓長輩放心的接班人。2009年,他迎娶了香港海產大王的女兒餘雅穎,是名副其實的豪門正統的婚姻,當時斥資1.4億,香港各大名流到場祝賀。婚後之後,他就奔走於香港和內地宣傳主導的購物中心。

鄭裕彤創業,鄭家純守業,而鄭志剛作為家中的一份子,必定會繼承這個家產,但是和我們所想的家族財富傳人的思路不同,鄭志剛雖信奉家族的價值觀和傳統,但並不認同「守財」這一說法,家族企業需要的是創業者,而不是接班人。鄭志剛表示,假如沒有創新的概念,縱有萬貫家產其家族企業也是沒有辦法延續的,又有什麼可守?這就讓我們明白了,鄭氏家族為何得以富國三代了。

曾與鄭志剛共事過的人說,他的身上有一股傲氣,但這種傲氣不一定對商界人士是件好事。對於80後的他來說,他還未經歷很多的挫折。他能否成為香港商業界的新星還需要時間的鑑定。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誰說富不過三代?日本這個家族富了四十代,至今仍經久不衰
    誰說富不過三代?日本這個家族富了四十代,至今仍經久不衰文/全民閱歷史在我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富不過三代。其實說的也挺有道理的,很多叱吒風雲的富豪,無論給子女留下了多少財富,很快就被揮霍一空。中國式的富人一般都是這樣的,第一代人白手起家,創造了輝煌,第二代壓力大增,只能勉強維持家業,到了第三代,沒吃過父輩的苦,從小便嬌生慣養,只會炫富泡妞,最後破產。而且從數據上來看,在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只有7到8年,而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更是只有2.9年,每年還有將近100萬所企業倒閉,符合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 香港四大家族創始人均已退休!富三代走進權利中心,卻紛爭不斷?
    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和郭得勝被稱為香港的四大家族。從上世紀開始,這四大家族就開始成立,作為香港最具有影響力的四大豪門家族,其創始人已經接連退休,開始將家族資產交給第二代或者第三代。自2019年李兆基宣布正式退休之後,香港的四大家族創始人已經全部退休,也都全部完成家族企業的繼承。李兆基成為最後一個退休的香港四大富豪。
  • 國外常有幾百年的大家族,而中國富不過三代|大衣哥養兒女啟示
    作為事業上成功的大衣哥來講,對於子女學習的問題總是一個傷痛,在記者問及到會類的問題的時候,大衣哥總是帶著一絲無奈的講「我已經和他們講過很多次了」。針對這樣的一個情況,今天我們說下「國外超有幾百年的大家族,而中國富不過三代,大衣哥養兒女啟示」這麼一個話題。
  • 富不過三代的家庭,有三個明顯壞特徵
    且不說遠的,在現代社會裡,有目共睹的大家族瞬間沒落的現象時有發生。正如著名教育學黃培炎研究了幾千年中國歷史後得出的朝代的興亡現象:「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然而,如此現象,並不代表一切,也有一些大家庭大家族,如福特汽車公司這個世界級汽車工業公司,即於1901年成立的家族公司,至今非但屹立不倒,而且興旺發達。且不說這些超級大家族,就是一般富豪之家,有也能繁榮昌盛好幾代人。
  • 富不過三代
    終於看完了西晉、東晉的歷史,看得人真心糾結,悶得人「藍瘦香菇」,不過最難受最想哭的應該是司馬家族的那些不肖子孫們。 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這三位都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知人善任、精通兵法謀略,晉朝前三代篡魏、破蜀、平吳,用忍、冒險、觀大局,各種方法都用上了,隨手一抄就是幾把刷子,最後一統江山,晉朝開局相當好。 但是,從西晉第二位皇帝司馬衷(259-307年)繼位開始,司馬家就一直在動亂。
  • 農村人常說的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有道理嗎?
    窮不過三代,從我祖上到現在,如果仔細算算的話,窮了不知道有多少個三代了,聽老一輩人說,我們從老祖宗那個時候就窮,一直窮到沒有後路可退,所以就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家,逃荒到現魯西南定居了,雖然說現在一直還是窮,但最起碼的吃喝生活還是有了,所以我說窮不過三代,應該是窮不過三十代吧
  • 洛克菲勒家族神秘族規,第三代後人廢除,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經過6代,非但不見頹勢,反而財富積累的越來越多。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和權勢經久不衰的秘訣裡,有這樣一件事。洛克菲勒家族神秘族規,第三代後人廢除,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在這個家族裡,最富有的人並不是創始人老約翰,而是他的孫子,也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三代繼承人戴維·洛克菲勒。對比與他的爺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他也是一位非常不可多得的天才。
  • 為何豪門闊不過三代,富人富不過六代?那麼窮人苦不過幾代呢?
    出自易經的成語、俗語相當多,許多都是用簡潔的詞,總結出了樸素的世俗道理。子曰前不久在讀《易經》時,就發現了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了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不可謂不經典!那麼它們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我接下來就來具體講講:1、豪不過三子曰先來解釋一下,何為「豪」?
  • 富不過三代,是一個偽命題;邱德根家族三代人,代代進步
    「富不過三代」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中國香港有許多富過三代的「老錢家族」,遠東集團邱德根家族就是其中較典型的一個。第一代邱德根白手起家,奠定基業。1924年出生於上海的邱德根,因家貧僅讀了幾個月初中就輟學了,為了生活不得不進大光明電影院當小工。1950年4月,轉輾來到香港,赤手空拳,努力奮鬥創建遠東集團。
  • 富不過三代,是一個偽命題;邱德根家族三代人,代代進步
    「富不過三代」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中國香港有許多富過三代的「老錢家族」,遠東集團邱德根家族就是其中較典型的一個。第一代邱德根白手起家,奠定基業。1924年出生於上海的邱德根,因家貧僅讀了幾個月初中就輟學了,為了生活不得不進大光明電影院當小工。
  • 「富不過三代」如何破?
    中國地產大亨馮侖就曾說:這一代民營企業家族的財富,八成傳不下去。中國創業者們能否破掉「富不過三代」的咒語?我們採訪了世界頂級獵頭公司之一——億康先達(Egon Zehnder)香港辦事處負責人、曾為多家亞洲大型家族企業提供諮詢的朱紅霞。她就家族企業對接班人的選擇標準、選擇時機、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如何在財富之外實現理念和價值觀的傳承,分享了西方成功家族企業的經驗。
  •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孟子曰:「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解釋:富不過三代儘管是普遍現象,但現實生活中也有富過三代的例子。
  • 都說富不過三代,富過十五代的貝氏家族秘訣是什麼?
    華人之光貝聿銘用一個世紀的作品佔領了全世界。很多人熟知他,是因為他給世界留下了許多震撼心靈的建築。美國國家藝術館、甘迺迪圖書館、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金字塔、還有我國的蘇州博物館,均是出自貝聿銘之手。除了在建築上的華麗履歷以外,出生於蘇州名門望族的貝聿銘,家世背景更是令人眩目。
  • 誰說富不過三代?千年家族笑傲史書
    古有「富不過三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法,現有「莫欺少年窮」段子。意為人生變幻莫測,世事無常,富貴榮華,稍有不測便在須臾間散盡,一朝打回底層,悽苦度日。但是有些定律的存在就是在等被有緣人打破的那一天,富真的不過三代嗎?
  • 富不過三代?這家族從明朝富到現在,整整富了17代,賣1000套房
    要說起中國的富二代,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王思聰,王健林給了他5億元作為啟動資金,結果王思聰卻用這5億元賺到了63億。還有7次成為中國最年輕女首富的楊惠妍等等,這些都可以算得上是富二代,其實以前的富二代是帶有一點貶義的意思,但是現在,其實所謂的富二代,也只是單純的說他們富了幾代而已。
  • 富不過三代原因是什麼
    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很多人討論過,雞湯專家說是因為揮霍,我覺得這簡直是開玩笑!打個比方:富人月入一千萬,吃一頓飯1萬塊,佔收入的千分之一,窮人月入1千塊,買個兩塊錢的包子,佔收入的千分之二,這樣一對比下來,你告訴我誰比較揮霍?
  •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富不過三代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名門望族,顯赫一時。今天,我們從其中的三類(文官、武將、商人)、三代、六個家族,進行簡單地分析和研究,探討一下家族的興衰之道。第一類屬於文官,清朝的李鴻章和曾國藩,李家與曾家都是當時的大家族,李鴻章和曾國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權傾朝野。李鴻章不但為官有道,還善於利用權力積攢家財,他留給子孫的財產數量驚人。
  • 為啥有些人富不過三代?
    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是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敗家,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呢?富人第三代,一出生,由於祖輩努力的,已經是好的生活,而那些有錢人家的。不能發現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終於出現了兩種情況,要麼就是教出了懂禮貌又討人喜歡的,要不然就是父母溺愛過頭,非常的難管教,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也不是肯定的。富貴歷來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很多人也確實通過自己的堅韌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最終抵達到了富貴的殿堂,但他們在富貴後該做什麼的問題上往往會有不同的選擇。
  • 嚴格栽培繼承人 大馬華商楊忠禮家族富過三代(圖)
    中新網6月4日電 據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報導,在家族企業中,「富不過三代」仿佛是個魔咒,但馬來西亞楊忠禮集團在栽培繼承人方面擁有嚴格的「家庭法則」,對繼承者的學歷及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白紙黑字列明條件  楊忠禮集團華人董事經理楊肅斌說,85%家族生意都無法永續經營,尤其是來到堂表兄弟一代即第三代,也是其兒子這一代。「我們的家族很團結,信任是關鍵,在委任繼承人時,我們擁有清楚的一套方式,要求領導者跟從,一切都是白紙黑字說明。」
  •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濃縮的精華,短小精幹,因為這些俗語都是祖輩們多年生活積累出來的經驗。是不是所有的俗語放在現在,都能適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