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昨天,我們正式推出了「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發現杭州大作戰」,首期上線了10個話題,邀請你一起把在杭州生活的點滴幸福,分享給更多人。快抱App頓時熱鬧了,像「寶藏小店」,大家推薦了古著店、好玩的藝術空間、文具店各種類型,更有杭友「蕭琴」一口氣分享了10家自己喜歡的小店。「地道家鄉味」「異域餐館」……10個話題都有諸多推薦。接下來,我們將會探訪大家的分享和推薦,並推出探店報告,請繼續和我們分享更多私藏好店。
「不可錯過的市井小館」話題相當熱門,像「卡薩布蘭卡」分享了自己家旁邊的杭三姐妹,最喜歡點店裡的白切肉;「蟲蟲」推薦了藏在八卦新村裡的一家閩南牛肉小吃店,兒子每次去都要點兩份腸包腸……
我們今天要講的市井小館故事,最初也是來自報料:「江城路上的三姐妹知道嗎?她們從早做到夜,傳奇級別的哦!」在江城路412號億超眼鏡店旁邊的小弄堂裡,店面連個招牌都沒有,非常不起眼,玻璃門上貼著一張紙:無名氏祝家三姐妹餛飩店在這裡。
小店沒有招牌,門口只貼了這張紙。
營業時間早上7:00至次日凌晨3:00,有時吃夜宵的客人一直坐著不走,做早點的就來接班,也就近乎24小時不打烊了。每天晚上六七點,祝家人齊聚——是的,這是真正的家族企業,店裡的一切都由自家人操持,沒有一個外來僱工。
店裡每天上演「杭州話版脫口秀」
8月的某天下午1點,掀開阻擋熱氣的塑料帘子,我滿頭大汗地走了進去。坐在門口包餃子的老阿姨抬頭看到我,瞬間「炸」了:「你!你介個(杭州話,意為怎麼)又來了!自從你上毛(回)來寫過,我就被盯上了!他們都說我是『網紅』!」這個「上毛」,是我們去年做杭州的「早餐地圖」,寫過她們店。
坐在她身後吃著小餛飩的一個小夥子開腔了:「阿五,你是『網紅』沒錯的!」
「網紅?!三個老太婆在嘎個角落頭開的小破店,叫什麼『網紅』!」這位大嗓門阿姨,就是此地的老闆娘之一,祝家姐妹中排行第五,大家都叫她「阿五」。牆上掛著的營業執照顯示,本店正經名叫「祝家餛飩店」,因為沒有招牌,來往的人順手給起了個「無名氏」,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最後也只能認了。
阿五不肯承認自己是「網紅」,可是有多少人大老遠跑來,難道只是為了吃一口煎餃?
阿五說:「你要麼去問我們董事長,看她怎麼說。」她指了指剛剛走進來的阿三。
那麼坐在另一張桌子前包著餛飩的阿四是什麼角色呢?阿五迅速給出答案:「她是法人代表,你看,營業執照上是她的名字!所以出了事情就歸她(負責),我就是個包餃子的。」 阿三進到店裡就開始忙活,倒水、擦地、收拾食材等,健步如飛,聽了這話也回頭跟我說:「對的,我是大堂經理,就是打打雜的。」
三姐妹感情很好哦?不,阿四表示再好的姐妹天天在一起,也會有「鬧架兒」的時候,她們屬於好起來一起開心吃生煎包,不好的時候吵架連煤餅爐子都踢翻。不過那都是年輕時候的事情了,現在用阿三的話說,三姐妹加起來都180歲了,打都打不動了,平時也就坐在店裡動動口,開心一下罷了。
店裡每天都上演著「杭州話版脫口秀」,開放式舞臺,表演者不僅僅有祝家姐妹,還有店裡的熟客客串,輕鬆得像親戚串門。阿五強調,她們都是實在人,認認真真把東西做好吃就好了。
「你們一報導哦,來了很多不認識的客人,還有外地來的,我們也就嘎點東西,蠻怕不對人家胃口,要說閒話的。再一個,本來我們店裡都是老面孔,他們看看坐不下就走了,我們也蠻難為情的。」這是阿五的擔心。
包餃子也要動腦子
儘管姐妹幾個都說阿三是「董事長」,不過最健談的還是阿五。她是面板師傅,「有職稱的」!17歲就開始學做面點了,那個時候年紀小,貪睡,每天早上怎麼也叫不醒,「有時恨不得閉著眼睛就出門上班,太難了。」一天差不多要揉五包麵粉,每包50斤,「所以你看我現在虎背熊腰的」,都是力氣活啊。
後來開個餛飩店,除了餛飩,還有牛肉粉絲什麼的。阿三和阿四都是半路出家,後來才跟著阿五學技術,還有家裡的其他人也是類似的情況。
阿五主要負責包餃子和小餛飩,平均兩秒就是一個小餛飩。而阿四手裡的大餛飩,是實打實的大,如果我要點一碗大餛飩,阿五就誠懇地建議我其他啥都別點了,怕我撐著。阿五面前放著一個碗,碗裡有溼毛巾,她拿起一疊餃子皮(她們有長期的定點供貨商),往毛巾上輕輕地滾一圈,再撈起一張餃子皮,放餡料、捏成型,一氣呵成。這就是她提高速度的小訣竅,「做事情要動腦子啊」,這是淳樸的阿五版,官方的阿三版是:「這是我們三個坐下來開會,討論如何提高包餃子速度,花了幾天時間決定的。」
真的,我現在相信阿三是董事長了。
幫我們拍好看一點
其實祝家姐妹的店裡還有其他好吃的,麵條、千張包、茶葉蛋、牛肉粉絲等,一般杭州人喜歡的早點和夜宵項目都做。煎餃有兩種口味,鮮肉或者韭菜,可以雙拼;放在一隻小平底鍋裡做的,所以不管你什麼時候來,都能吃上新鮮出爐的煎餃。煎餃只只飽滿,皮薄餡兒多,吃著倒也不覺得油。
因為生意太好,不遠處有家店也開始做煎餃什麼的,有時第一次上門的客人就跑錯了,所以她們才在店門上貼了那張紙,旨在提醒新客人和一些不熟悉的外賣送貨員。
而另一邊的門上也貼著一張紙,內容是提醒晚間來吃夜宵的客人,照顧一下樓上的住家,不要大聲喧譁影響別人休息。一大家子就這樣辛辛苦苦地守著小店,每天維持著堪稱彪悍的營業時間。
阿三跟我說:「你是不是看我們年紀都嘎大了,還這麼辛苦,太想不通哦?格麼退休在家幹嗎呢?打麻將天天輸,還不如在店裡忙著。」我覺得,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像阿五,高興的時候還能吼一嗓子,跟我說她是「祝家的劉歡」,這難道不是一種福氣嗎?
臨走的時候,我說給她們拍個合影吧。阿三說了:「到照相館裡拍照片也要十塊、二十塊的,這個嫑鈔票的,我們拍,難得的。」阿五的顧慮是:「今天的衣服好像不夠好看,幫我們拍好一點!」
從左到右:阿四,阿五,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