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已至:一則小城市創業孵化器的艱難求生記

2020-12-11 騰訊網

圖片來源:Unslapsh

2015年,創投風潮乍起,創業公司如恆河沙數。「挖金賣水」,一時間創業孵化器也變得鋪天蓋地——就像母雞孵蛋一樣,創業孵化器為初生企業提供基本的物理空間和相關服務。

其中,大部分的創業孵化器有創業培訓、股權投資、創業指導、品牌宣傳、法律服務等等多方面的服務。一般來說,其提供的服務越優質,越能提高該創業孵化器的檔次。

曾經,創業的風潮不僅席捲諸如「北上廣深」等傳統「創業高地」,更是波及到三、四、五線城市。而如今,在這些中小城市的創業公司大半已經倒下,在屍骨累累的背後,更是非創業孵化器的無限悲傷。

老吳是一家民營孵化器的創始人。2016年,他目睹了中關村創業大街的輝煌,立志要將中關村模式照搬至家鄉。為了學好中關村的經營模式,他往返於北京各大孵化器,他的筆記有厚厚一摞,在人頭攢動的中關村創業大街街道上。彼時,他的腦海裡浮現的是未來臨沂的繁榮景象。

時過三年,老吳卻變得有點灰心,他如夢初醒,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正面臨著巨大挑戰。

老吳是個縮影,他所代表的,是大多數非一二線城市的孵化器當下所面臨的尷尬。

非一二線城市的孵化器之殤

挑戰之一是,人們發現,自己所在的城市壓根複製不了「北上廣」模式。

「我過去可能真的想的太好了,實際做,並不是那麼回事。」老吳對鈦媒體這樣說。臨沂的生活很傳統,傳統到當地人至今也不認為創業這件事是件「靠譜」的事。

當地人依舊認為在事業單位、國營企業上班才是體面的,而創業的人,十有八九是騙子。這樣的意識也連累了創業服務機構,通常,民營孵化器和大多數創業公司一樣,在當地也不受到認可,相比較之下,大家更希望去政府所設立的園區或者孵化器工作。

此外,項目良莠不齊,科技含量低。有時候為了滿足入駐率和烘託人氣,運營人員時常會降低入孵標準,從而導致孵化器內創業項目水平參差不齊。

另外,老吳意識到,2016年開始他就不應該照搬中關村模式。他一直認為,利用這三年,應該抓住一波創業浪潮,但如今,他即將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際上,老吳的錯誤不是個例。關於這一點,王化深有體會。作為山東的一位農副產品經營者,他考慮過將公司搬到孵化器,想去感受一下「新鮮」。但很快,他就放棄了。「我看到的,是很多年輕人標榜自己是山東的阿里,山東的騰訊,我覺得自己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

王化明顯是個異類。平常被日頭曬得黢黑,他最擔心的,是怎麼更好地把農副產品賣出去。

實際上,在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鎮的在孵化器中,客戶大多是當地大學生創業者。和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創業者一樣,他們缺乏經驗,幾乎沒有項目甄選能力,企業的管理銷售能力。再加上公司成立伊始,其市場定位過於「高大上」,讓其中大多數項目沒能活過18個月的生死線。

面對大學生,孵化器經營者的心裡可謂五味雜陳,既興奮又表示同情。開心的是,大學生是孵化器的客戶,能為孵化器提供收入;而另一方面,經營者們只能看著這些大學生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試錯。

客觀地說,大多數孵化器的現金流來源是不穩定的,甚至是不可持續的。

對於大多數大學生創業項目而言,過了幾個月的新鮮勁,由於訂單缺失,往往面臨倒閉,對於他們而言,甚至連孵化器的水氣電暖費用都要捉襟見肘。

倒閉潮背後的根本原因

這兩年,對於孵化器而言,生意更不好做了。有行業從業者發現,身邊的同行也一個個地倒閉,園區和孵化器這門生意開始出現拐點。

一方面,大學生們也開始對創業失去熱情。另一方面,孵化器們開始失去補助。

你覺得新能源是補助,那我告訴你,絕大部分孵化器也是靠補助的。」張觀對鈦媒體這樣說。其實,從孵化器模式出現開始,政策補助就如影隨形。甚至,有人專門就是為了補助而做的這門生意。

補助是一把雙刃劍,也是無奈之舉。

一方面,補助培養了運營人員的「惰性」。另一方面,由於不能靠服務來獲取現金流,服務水平長期脫離市場需求,讓非一二線城市的孵化器長期發展落後。有投資人告訴鈦媒體:「大部分孵化器仍局限於房屋租賃費用減免、物業、創業初期企業工商稅務諮詢等基礎服務,不能滿足創業者對資金、技術平臺對接、高校院所合作等需求,增值服務能力不強,沒有明確的創業服務特色和發展規劃方向。」

除此之外,孵化的項目同質化問題嚴重,讓地區生態陷入同質化競爭怪圈,難以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

生存模式過於單一,讓絕大部分非一二線城市的孵化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與大城市競爭的「生態位」中,這些地區並沒有人才、文化、投資、產業配套等資源。有投資人甚至坦言:「我們不會投那麼遠的公司,怎麼盡職調查啊,來回兩天沒了。」

另外,對於眾多非一二線城市來說,當地的創業服務並不完善。有人透露,當地的人事和相關部門只是「象徵性」地做了一些培訓。培訓完發證,拿到證的那一刻仍然懵懵懂懂。對於地區性孵化器來說,管理人員沒有深入思考孵化器的發展方向和特色化建設,基本都是根據政府政策要求來建設孵化器,有很多孵化器的運營者已經偏離了孵化器健康發展的良性循壞方向,從「服務創業群體」轉變成「服務政府政策」的盲從者。

由於環境相對閉塞,非一二線城市的孵化器中的公司缺少和外界交流的機會。由於孵化器自身運營主體不同,讓本地項目的交流也變得越發困難。更多的創業者被迫選擇「單打獨鬥」,而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缺少有效的市場信息和相關決策,讓本來不錯的創意白白浪費了時間窗口。

最後,創業者的自身素質最終限制了創業項目的發展。

一些人評論大學生創業者:「你學的工商管理,但你沒經驗,管個屁的管理?!」沒有實際經驗,讓初生牛犢們折戟沉沙,然而這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年輕的創業者們根本找不到良師益友。

還有,一些孵化器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發生了各種各樣的不利於創業者的事件。例如,有些孵化器會明碼標價以辦公場地為由佔據創業公司股份。一些創業者認為,這和「搶劫」無異。

一系列的問題加劇了創業文化的凋零,紛至沓來的稻草最後壓垮了幾乎所有創業孵化器。

求變中的孵化器與未卜之路

在種種壓力下,「老吳」們開始求變。

最近,老吳拿到了青島市一個瀕臨倒閉的孵化器的運營權。捨棄了原先的模式,他開始試水網紅帶貨的模式。一位副縣長身先士卒的嘗試讓老吳尋找到了信心,他本能的意識到,政府層面正在開始認真反思這個問題。

「我們之前錯在哪裡?是沒有因地制宜。」不論是臨沂、濱州還是青島,本就是農副產品輸出的原產地。也只有將本地優勢和網際網路結合,才能將價值實現最大化。

老吳把最後的希望賭於此。

王化則搬出了孵化器,選擇了一個更便宜的地方開始辦公。這些年,談起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他覺得非常惋惜,本地所生產的稻米屬於「套牌加工」行業,從家鄉打米後要送到五常,在當地加工後成為「五常大米」,在這個過程中,他只能收到很微薄的利差收入。王化和朋友們本想來孵化器尋找機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也看到了問題所在。

似乎,孵化器也應該具有特色,甚至「一村一品」。供應鏈和孵化器似乎在此一拍即合,在他們眼中,也許已浮現了另外一個藍圖。但似乎,和老吳一開始的故事一樣,他仿佛又落入了另一個「怪圈」。

實際上,直播+帶貨+供應鏈模式並沒有那麼簡單,對於「老吳」們來說,這也許是另外一種照搬中關村模式的故事劇本。且不說當地產品到底有沒有「網紅」潛質,單就MCN打造網紅的方式方法就夠孵化器喝上一壺。

粉絲即流量,流量又是帶貨的基礎,在頭部網紅強勢當道的今天,留給中尾部的從業者仍然是一道鴻溝。

選擇轉型後,留給創業孵化器的路遠不是期望般的星辰大海,可謂前途未卜。活在「非頭部」的網紅們就猶如非一二線城市的孵化器一般,一直鮮有人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但不得否認的是,正是他們構成了整個創業孵化器市場的主流。(本文老吳、王化、張觀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打造青年創業孵化器,助力大灣區「三體五通」
    由廣州市番禺區政府扶持的大灣區青年創業孵化器項目入駐大學城50日以來,已成功走進多所高校與港澳臺學生舉辦創業創新主題分享研討會
  • 讀《YC創業營:矽谷頂級創業孵化器如何改變世界》,感悟九字真經
    YC作為矽谷頂級孵化器,投資了很多企業。曾經我讀過一本書《YC創業營: 矽谷頂級創業孵化器如何改變世界》,本書詳細講述了這個頂級孵化器。榮老師對這本書進行了乾貨提煉,我的總結是九個字:選對人、一起練、加速跑。
  • 閃電孵化器郝昭對話00後創業代表:創業很酷,堅持很酷
    論壇以「創想未來 與世界對話」為主題,圍繞「城市發展機遇」、「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問題與挑戰」等議題展開討論,來自陝西30多所高校的200餘名大學生和專家學者、高校教授、媒體代表、一線創業者、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出席論壇。閃電孵化器VP郝昭受邀出席,並做了《萬物之中,生長最美》的主題分享。
  • 打造沒有陌生人的創業生態圈 2020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高峰論壇成功...
    論壇邀請了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代表分享交流,乾貨滿滿【通訊員 田毅 陳思遠】12月17日,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高峰論壇在南京隆重開幕,來自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的管理者、負責人、專家學者、媒體代表等通過線下交流、雲上對話的方式
  • 惠州科技孵化器邁向全球
    孵化器能為新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空間場地、基礎設施和一系列服務支持,進而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   1989年,全省第一家科技孵化器在廣州誕生。2010年之前,珠三角多個城市都在建孵化器。當年,惠州才實現國家級孵化器零突破,仲愷科技園成功拿到了國家級孵化器的牌子,這也是我市第一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 遼寧為下崗失業人員構建創業孵化器
    在全省開展的消除「零就業家庭」活動中,她第一個獲得了鞍山市立山街道勞動社區樓道保潔工作,不僅全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而且還可隨時照顧已躺在床上20年的患肌肉萎縮的孩子。撫摸著胸口上的001號上崗牌,她哽咽著告訴記者,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後,她給半年沒見葷腥的兒子燉了滿滿一鍋肉。  像張秀華一樣,我省一大批「零就業家庭」在各級黨委政府加快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當中實現了就業。
  • 北歐VR創業孵化器成立 維京傳奇或將重現
    【本文由作者供17173VR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昨日(2017年3月30日),日本穀米株式會社(gumi Inc.)與挪威Nordisk Film公司共同對外宣布,雙方已聯合成立了一個專注於VR市場的項目孵化組織:Nordic VR創業孵化器(NVS)。
  • CanNova乾貨|什麼是眾創空間,它與創業孵化器之間的差距在哪裡?
    而像CanNova 能創空間這樣的眾創空間,就在上海市城市副中心之一的五角場紮根落地,就交通問題而言,基本不會讓人失望。3、 服務要素。每個眾創空間針對創業者都具有他們自己的服務模式,這就需要創業者根據自己團隊的需求來進行選擇。
  • 對話西電科技孵化器:成為「五星級店小二」是我們的目標
    「共享辦公」作為超in辦公模式,目前已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2014年到2017年,中國的共享辦公迎來了野蠻生長期,不論是從空間大小還是到品牌數量都在大幅增加。儘管近兩年需求有所降低,但「共享辦公」熱度依然未退。另一面,美國共享辦公龍頭WeWork估值從最開始的470億美元暴跌至29億美元,未來的「共享辦公」將會走向哪裡,大家都仍在探索中。
  • 香港青年在惠州:建孵化器開健身會所 推進樂器網租
    今年7月,新的全國鐵路列車運行圖正式實施,惠州直達香港的高鐵列車增至6趟,惠州南至香港西九龍通勤時間僅1小時,惠州與香港的聯通性進一步加強。由於地緣接近、人文相親,加上交通聯繫越來越方便,港資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扎堆落戶惠州。
  • 北京孵化器發展大事記
    1996年10月,北京國際企業孵化中心(北京IBI)被國際孵化器組織專家考察組推選為首批「中國國際創業中心基地」,正式被接收為國際企業孵化器組織成員,成為北京市第一家國際企業孵化器。  1997年10月,全國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成立10周年慶典活動舉行,北京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成為首批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之一。
  • 興遠高科(三河)孵化器:成人達已 共享共贏
    興遠高科(三河)孵化器,成人達已、共享共贏。配套設施齊全 協同發展潛力巨大興遠高科產業園位於燕郊國家高新區北部科學城核心區域,2013年正式開園運營,其中一期包括高端研發廠房、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及科技綜合配套設施。既有免費的直播間,也有會議室、咖啡廳等各種完備的創業空間。
  • 靠譜的孵化器是啥樣的?職樂雲創
    第一階段最初的孵化器,和現在的二房東相似,租一片場地,或是房子。然後分割,出租,賺的是房租。目前這種模式的孵化器,仍然有很多。並不提供任何創業相關的幫助,基本只是出個場地給你,且租金便宜。適合剛起步的創業團隊,比如大學生創業。第二階段除了基礎的出租場地,還提供一些增值服務,例如代理記帳、諮詢服務、市場對接等等。相比第一階段,初創團隊可以得到一些幫助,及扶持。在初期,可以少操很多心。
  • 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與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創新體系合作交流會順利...
    2019年4月15日-16日,「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與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科技創新體系合作交流會」在廣州大學城成功舉辦。這標誌著主辦方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號召,成為國家 「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
  • 仲愷惠南科技園將建第二個國家級孵化器
    今年以來,惠南科技園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工作,園區有省、市、區重點項目17項,總投資額147.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8.9億元,1至7月已完成投資額15.3億元,投資完成率81%,超過時間進度。同時,園區積極與聯東集團、天安數碼城集團、中海地產等城市產業綜合運營商洽談,謀劃打造高品質的產業載體平臺,積極為金山新城建設提供高端產業和人才支撐。惠南科技園一直秉承全人、全程、全面的「三全服務」,從項目洽談到落地,安排專人實施一站式、零距離跟蹤服務,助推項目早落地、快建設、早投產、早見效。
  • 【孵化器系列採訪】聯想之星:企業領軍型人物的黃浦軍校
    依託於聯想成功的創業經歷和豐富的本土風險投資經驗,「聯想之星」作為聯想控股三大主營業務之一,意在發現和培養優秀的科技創業人才。如今已實現了三位一體,即天使投資、創業培訓、開放平臺,將創業企業在早期階段所需要的幫助和資源已完全打通。從這方面來說,聯想之星已是一個完整的孵化器。為了全方位了解聯想之星,CSDN近日專訪了聯想之星孵化器投資部副總經理周自強。
  • 前華為副總裁張俊:洗牌期做解決創客痛點的孵化器
    接連發生的孵化器倒閉事件背後,是孵化器行業盲目跟風、同質競爭、盈利困境等潛伏已久的行業弊病。  2015年,在「雙創」大潮助推下,名目眾多的孵化器應運而生。艾媒諮詢近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孵化器市場發展概況》顯示,目前孵化器場地的提供仍然為孵化器基地的主流服務,創業培訓、管理輔助以及行業信息也是當前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的主要服務。
  • 全球頂級孵化器落戶杭州 矽谷創業教父出品!
    他被稱為「霍夫曼船長」,是矽谷重量級創業教父、天使投資人,孵化器Founders Space(FS)創始人。FS曾被《福布斯》譽為「海外創業團隊來矽谷不可錯過的7個加速器」中的第一名,目前在22個國家,選擇重要城市進駐,成立了50多個合作機構。在FS手中,誕生了Instagram、手工藝品電商Etsy、為谷歌所收購的Firebase以及VR遊戲開發商Survios等等。
  • 天河區打造「村裡的孵化器」培育大量明日之星
    中共廣州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報告中提出,廣州要著力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培育壯大更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創新創業創造生態環境,打造創新人才高地。為提升創新創業創造生態環境,近年來,面對土地資源缺乏的發展瓶頸,天河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大孵化器戰略」,把全區打造成一個超級眾創空間、孵化器。
  • 官渡區首家科技孵化器開園
    26日,官渡區首家科技孵化器——官渡區科技創新創業園正式開園,雲南北理工(官渡)科技孵化器也正式開業。截至目前,園區已有13家企業入駐。  2012年開始,官渡區科信局調研走訪,經過半年的論證和準備,今年5月份,通過比選,確定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為官渡孵化器運營合作單位,並邀請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等參與官渡孵化器公司的建設運營,成立了雲南北理工(官渡)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官渡科技創新創業園現有孵化場地3300餘平方米,已成功進駐13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