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中有句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是一句跟修建房屋相關的俗語,在中國人心裡,對房子有多深的執念無需多言,這關鍵還是內心深處追求安穩的一種體現。畢竟,誰不希望經過了一天的辛勤勞動後,能回到自己的溫馨小窩呢?
既然這樣重視房屋,那在建房子的時候,自然也有很多講究,如建房子得看朝向,講風水,這句俗語中的「滴淚屋」,便是風水學中的一種說法。
家有滴淚屋
滴淚,是落雨的一種相當形象的說法。老年間的房子,全是人字頂的瓦房,每每下雨天,雨水便會沿著屋頂滴落,就跟房子在流淚一般,所以叫滴淚屋。
但是,並不是全部這種形制的房屋都叫滴淚屋,準確來講,是大房子的窗口處,若連接有小房子,這才叫滴淚屋,根據說法是滴淚屋會傷人口,滴淚屋尤其不可出現在右邊,否則必定會遭災。
關於這句俗語,還有一個完整版的民謠:「大房簷下有小房,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名叫滴淚房,建房若成滴淚房,爹哭兒來兒哭娘」。
這句話就說得相當清晰明了,但問題就在於,為何滴淚屋會帶來災禍呢?
三年一場哭
先說結論,這就是封建迷信,便是扯淡。古代人建房子,大屋疊小屋的情況多了,要真是三年一場哭,那還有沒有正常平安的家庭了。
但你要強行解釋也不是說不通。
比如,大屋的窗口處連接著小屋,那小屋的屋頂必定會對大屋窗口有一定程度的遮擋,那採光、通風等均會受到影響,使人住著不那舒適,尤其是通風情況不好的房間,長時間居住極易生病。
所以,壓根上來講,我們可以把這句話歸納為:在修建房子時,對房屋結構、採光通風等條件的一句總結。要是房屋結構不合理,對人產生影響的一種誇張說法。
另一種理解
拋去風水這種略帶迷信的說法,還可以有另一種理解。
對古時候很多普通家庭來講,屋頂的瓦片並沒有相當合理的固定方式,所以在下雨的時候,瓦片易於被掀翻,落下的瓦片砸到人自不必說,肯定要哭一場。就算沒砸到人,只是瓦片被吹走,那你是否要重新添磚加瓦,這就破財了,能不哭嗎。
更不樂觀的情況是,很多窮苦人壓根沒有多餘的閒錢去添瓦,因此就有一句俗語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外面大雨,屋裡中雨,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杜甫老先生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就形象地描寫了這種「滴淚屋」帶來的困擾: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說來說去,許多古老流傳的俗語,在當時看來有道理,是因為受限於科學發展,人們對許多事物不足,於是就把生活中某些現象,用自己的理解強行解釋,我們不能說古人有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辨別。
老祖宗的話,歷經千年依舊盛久不衰,蘊含的都是古人對生活的經驗和對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用來警示和告誡後人。
為此,明代鬼才馮夢龍收集了來自民間的各類俗語,涉及教育、生活、為人處世、家庭親情、經商等領域,組合成《智囊全集》,並做出詳細的白話文說明。
其實古人的智慧並不難學,俗語都比較通俗易懂,只要你用心體會,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幫助你的人生路越走越順遂。
曾國藩能夠在官場上站穩腳跟,憑藉的就是自己不凡的膽識智慧以及為人處世。曾國藩之所以可以這麼優秀,還得得益於馮夢龍的這本《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還認為它是「國之利器」,只允許內部傳閱,不可外傳。
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曾說過:「天下無餘智」,意思就是——天下所有的智慧都囊括在此書中了。
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我看的《智囊全集》是有白話文版本的,還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了注釋、講解,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在不經意間就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最關鍵的是,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將學來的智慧輕鬆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生活中,還有生意場上!
書中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大謀略;也有商人、女子、僧侶、農夫等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奇巧機智,覆蓋面廣,包羅萬象。
一套2本只需78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就能讓你受益一生!真的非常划算!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