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這裡是老北說房
每一個房子都是一個家,每一個家都是一處風景。
由於這兩個地方近,又都是廣東地區,廣州深圳經常被人拿來比較。一個是省會城市,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一個是經濟特區,成立才四十年,怎麼房價就比出高低呢?
好多人開始揣摩意淫,說是國家政策,或者什麼因素導致經濟與房價的發展。
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供求問題。一個很簡單,而我們不輕易相信的原因。
從地理面積上,廣州比深圳大很多。光一個增城區與從化區,就能擴容很多土地。再加一個南山區,可以發展多少樓盤。不信你們開車去繞著環城高速轉轉,多少密密麻麻的樓盤,而且很多晚上都沒亮,入住率不高。如此之多的房子,明顯供過求,它能長得起來麼?
相反,深圳的面積小那麼多。而且深圳的地形,不是山就是水庫,與臨海。這些地方都是不能開放房地產的,一方面要保護環境,一方面凹凸不平,難以開發。所以除開這些山海水庫,深圳的面積已經不到一半。剩下的還有,一半是廠房用地。來過深圳的人知道,深圳就是個工廠起來的城市,也是賴以生存的寶物,如果全部廠房改住宅,那麼深圳沒法發展那麼快。
綜上,可供開發住宅的土地,其實是少得可憐。加上,深圳的外來人口那麼多,為數不多的樓盤,才是人人長期以往,爭先恐後的,嚮往的家園。
另一個主要因素,擴容。
廣州一直在努力打造廣佛同城,還真的有成績。兩市通地鐵,通輕軌,連兩市的公交網絡都很密切。這個老北我有過體驗,廣州佛山互相的交通網,基本我都坐過。從佛山到廣州,感覺就像是一個城市間穿梭,從來沒覺得是兩個城市。可以這樣說,佛山到廣州,比增城從化到廣州中心區還要方便與近。
那麼,核心問題來了。那麼方面快速的交通網,在廣州買不起房子的人,會不會考慮到佛山購買?答案是肯定的。早上佛山出勤,廣州上班的大把人。他們都是把家安在佛山,但凡廣州房子高一點,我們都不願意去接盤。因為出勤時間是一樣的。
深圳,其實也一直在努力莞惠深同城,往莞惠發展。但效果一般,就目前來看。首先,沒有廣佛那麼密切的交通網,兩城的中心區也沒廣佛的近。深圳的中心區在關內,一般在關外居住,關內上班。就這個出行時間,足以耗掉兩個小時,更不用說在東莞或惠州居住。在惠州大亞灣買房的深圳人,很多,但都不住那裡,因為上班來不及。同樣,在鳳崗與長安買房的深圳人依然很多,也只是空著。
差別就在這樣,同樣的臨近片區的房子,一個是當家居住,一個是空著。我曾暗說,惠州大亞灣的房子再多再漂亮都不能購買,因為距離的原因,它註定是空城。它的多與少,根本解決不了居住的屬性,解決不了交通的問題。房產中介會說,很近很近。再怎麼近,出行時間超過兩個小時,都不算近。惠州大亞灣的多少房客,請問,你們會住在那裡,早晚往返深圳上班麼?東莞鳳崗與長安,相對來說,比大亞灣的出行時間短一些,但是一樣做不到,早晚往返上班,因為不值得,用超過三個小時的上班的時間。
所以,深圳的同城方案,幾乎折戟。
相反,它還被香港同城。很多香港人,來深圳買房安居,然後香港上班。這個港深通,一直都有,最近越來越密切。香港土地更加緊張,房價更加貴,很多香港人買不起香港的房子,所以來深圳購買。市內,尤其是口岸附近的樓盤,很多都是港籍人員搶佔。無形中又加推了深圳房價的上漲。這個一正一反,結果可想而知。
現在深圳的房價,可以跑贏廣州,甚至跑贏北京上海。在一線城市中,它的土地面積最小,而且小的可憐,加上要發展金融城市,發展自貿區,很多土地要用作商用樓。很多大企業都要在深圳設立全球中心,像恆大,從廣州搬來深圳,順豐,從佛山搬來深圳,據說,小米也準備將總部搬來深圳。為什麼,因為深圳就是一個世界的金融科技的中心市場。
未來深圳的房價會比廣州高出一倍以上,其實現在也差不多就是這個差距。一個近六萬均價,一個三萬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