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臭鱖魚

2021-01-14 新民晚報數字報
  金玉明

  假期,去黃山邊上一個叫秀裡的地方小住三日,目的是遊覽宏村,順道去旁邊的賽金花故裡走走。在度假村房間裡打開電視,地方臺正在播放山水風光的宣傳片,正說到徽菜中最經典、最有味道感的臭鱖魚。

  臭鱖魚?我腦子裡立馬想起,近鄰寧波的臭冬瓜、臭毛豆、臭莧菜梗和已經「臭名」昭著的紹興臭豆腐。我對鳴軍說,看看明天能不能去會會臭鱖魚。

  第二天中午,我們聞「臭」而至,在黟縣西遞街一家裝飾得很有地方特色的酒樓,點了傳說中的臭鱖魚。

  入座,不大的酒樓大堂瀰漫著濃濃酸腐味,天南海北跑得多、在美食上見多識廣的鳴軍說,這就是臭鱖魚的味道。但一餐下來的結果不落俗套:變臭了的鱖魚肉質鮮美、醇滑爽口——「老闆,再加一盤。」

  而且,現在想起,那天中午點了整整一桌的風味徽菜,其他幾個菜都回憶不起來了,可見臭鱖魚的味道之難忘。

  一個地方的美食,總有它因此存在的傳說。

  找了兩個服務員,說了兩個版本。也是的,在徽州當地,關於臭鱖魚的來歷,時間久了,總會有越來越豐富傳奇的情節,臭鱖魚也不例外。

  偉宇不僅是美食家,他的動手能力也極強。他對臭鱖魚的認識,迅速轉移到對製作的鑽研上。

  廚師對於這方面的請教向來都是諱莫如深的。服務員大多是些十七八的小女孩,也不會說出個所以然。大姐打妹馬上去請來了一個經理模樣的年輕人。

  這是個黟縣當地人,很實在。他說,醃料商店裡有很多品牌,但關鍵不在醃料。每個廚師都有他醃製、烹飪臭鱖魚的真功夫,他們要靠這個吃飯的,當然不願意和盤託出。如何讓魚變臭是關鍵,這個要慢慢去實踐的,網上所謂的訣竅很多,有些是噱頭,沒有多大的意義,比如用什麼木桶、哪裡的石頭、哪裡的水。室溫25攝氏度左右裡醃製一周,這個很要緊,什麼原因也說不清楚,祖上就這樣傳下來的。至於佐料、做法,大家可以依自己喜歡即可,不必都循那個所謂的秘籍。

  廚師長在一旁附和著:臭鱖魚說白了就是醃製品,上品的臭鱖魚燒成後,用筷勺撥開佐料漿湯,裡面的魚肉一定白嫩、粒粒分明,在市面上買的,如果魚本身不夠新鮮,那做出來的臭鱖魚才是真正的臭了。

  我是雲裡霧裡,偉宇應該是茅塞頓開的。

  返滬時計劃買一些臭鱖魚,在街上走了一圈,想想那天被廚師長說到的個別不法商家用變質鱖魚醃製,沒有辨別的經驗,也就不敢下手了。

  偉宇說,大家別急,容我回去後試試。

  回滬幾周後,偉宇在微信群裡留了言,周末歡迎來吃臭鱖魚。那天晚上,打妹大姐說這臭鱖魚就是在黟縣的味道,我們因此多喝了幾杯酒。

  其實嘛也沒有他們講的那麼講究。偉宇的體會很具體:用什麼桶的確只是一個噱頭,但魚一定要活殺現醃,這個最要緊;壓魚的小石頭一定要大小適中,這樣壓力就會均勻;至於醃料,倒是可以不拘一格,我就在採購來的醃料裡面加了些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追問,加上了些什麼?

  「這個嘛,是個秘方,這裡不洩密了,今後大家想吃了,就儘管吱一聲。」偉宇是一個能夠幽默的男人,他賣個關子,我們就順水推舟,落得個常吃「現成食」。

  偉宇說,我比較幸運,第一次嘗試就算成品,只是還有些細節需要下次醃製和掌勺時再細究。他說得風輕雲淡。其實,這個幸運,應該包含著他對美食的悟性和已經能夠觸類旁通的動手能力。

  現在回想起來,那天晚上吃到的,比較在黟縣的臭鱖魚味道,一樣的似臭非臭,只是少了些許的辣,多了上海本幫菜隱隱的甜味。其實,這個真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次旅行,臭鱖魚成了我們從此以後聚餐的家常菜。

  陸續得知,偉宇的臭鱖魚醃製烹飪技術已經被多人掌握。這是後話。

  我記得那天還寫過幾行:

  那些陳年的故事

  醃進一條魚裡

  遊走於徽州歷史卷帙

  承受侵蝕和誇張

  因此唯美

  傳奇在於與眾的不同……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數字報-清詞麗句必為鄰
    張林嵐  負責新民晚報新聞評論工作的青年雜文家李天揚老弟,與我先後同事一報,雖然很少往來
  • 《新民報——新民晚報七十年史》序
    如原南京、成都社總編輯趙純繼寫了《抗日戰爭前的南京新民報》;原重慶社總編輯、上海社副總編輯陳理源寫了《重慶新民報史話》,重慶社老報人何鴻鈞補充了《解放前夕重慶新民報的「改組」》一文;原南京社日晚報總編輯曹仲英,寫了1946—1947年間的南京新民報一段報史《黎明前的求索》,陳理源補充了《南京新民報被勒令「永久停刊」的始末》;成都新民報老報人吳亦蘭、韓詵厚合寫了《回顧成都新民報》;原重慶社、北平社總編方奈何寫了
  • 新民晚報數字報-豐富知識庫,應對五花八門訴求
    話務員記錄快,新民晚報記者採訪快,相關部門處置快,大家擰成一股繩,才能更快更好地幫助市民解決問題。  作為直面群眾的窗口,夏令熱線的接線員需要內心強大,併兼具耐心和同理心。有時候一天會接到同一個市民反覆投訴,自己也會不幸「被投訴」。其實,從對口部門工作人員跟進核實,到調派人手趕赴現場,信息單流轉和反饋,中間需要一定時間,請大家耐心等候,無需反覆撥打。
  • 好吃| 黯然銷魂臭鱖魚
    而產生臭味的物質,多以揮發性氣體存在,在烹飪的過程中,大部分的臭味物質可能都揮發掉了,「聞著臭,吃著香」,由此而來。好吃的臭鱖魚,取料鮮活是第一要義,同時,春天的鱖魚為佳。「桃花流水鱖魚肥」,徽州山區桃花盛開時,雨水連綿,溪水上漲,鱖魚躍出石隙,活躍在水草豐茂的淺水中追食豐盛的魚蝦,此時鱖魚比其它魚類更為肥美。
  • 臭鱖魚和竹夫人
    吾鄉有一道名菜:臭鱖魚。 街上的飯館酒店裡,都寫成「臭貴魚」。小時候看到這個菜名,心裡總納悶,既臭又貴的魚,咋成了人人喜歡的招牌菜?長大一點後,聯想自然多了起來,這臭貴魚的名字,是不是為了突出地方特色而起的呢?吾鄉名貴池,所以叫「貴魚」,貴池的魚也。
  • 新民晚報數字報-「望其項背」的誤用
    5月20日《新民晚報》A7版在標題為《向科創中心進軍聚焦》一文寫道:「其實就在今天,總面積
  • 杭州的兩條臭鱖魚
    邀請朋友共食一條臭鱖魚 最考慮彼此的友誼 此魚登場,未現其身,已聞其味。偏愛臭鱖魚的食客,都會在此刻聳動著鼻子,面露非常期待的神情。 無法接受這個味道的人,那一刻可能就是
  • 安徽臭鱖魚的做法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是一道徽州傳統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在安徽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一帶)所謂醃鮮,在徽州本地土話中有臭的意思。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安徽臭鱖魚該怎麼做呢?
  • 安徽美食臭鱖魚
    臭鱖魚是一道徽州傳統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安徽本地的桂魚每年到了季節體肥鮮美,此時人們開始醃魚,因為經過醃製的過程魚便發酵出一種臭味,但是味道卻極為鮮美,所以安徽人對臭鱖魚鍾愛有加。如果你也想品嘗一下,那麼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具體做法。魚的醃製過程很重要:1.
  • 新民晚報數字報-「恰似春日堂前燕,天天準時入我家」
    誇晚報,耕耘默默,二萬華章。似雛燕雲翔, 質樸端方。飛倚尋常百姓,中國夢、意氣豪揚。須明曉,厲兵秣馬,必再創輝煌。  金雲澄營口路浣紗五村  「新民晚報,夜飯吃飽。」  童年兒歌,記憶猶新。  心中牽掛,每天不離。  一天不看,寢食難安。  躺在床上,細細品味。  瀏覽一遍,意猶未盡。
  • 安徽名菜臭鱖魚
    他突然一拍腦袋,說四樓有個餐廳,安徽菜,裡面有道名菜臭鱖魚,味道非常暗黑,要不去嘗嘗。對於這道菜,我曾在家喻戶曉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見過,說此菜特點類似於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現在朋友突然提起,我自然一口答應。我們去的餐廳名皖廚。皖是安徽的簡稱,這個名字簡單明了,沒有任何的誇飾,一個皖表明了地域特徵,說明是安徽菜。
  • 農曆中國|四月初五 · 臭鱖魚
    是香鮮透骨的徽菜頭牌穀雨時節,水暖河清,正是鱖魚最肥美的時分。此時若遊走在黃山腳下,便能品嘗到最鮮美地道的臭鱖魚。鱖魚,俗稱桂魚,是江南一帶人尤其喜食的魚。到達目的地時,這時的鱖魚鱗未脫、質未變,魚腮仍呈紅豔,只是表皮粘稠,並散發出似臭非臭的氣味。
  • 黃山臭鱖魚為什麼那麼臭?吃起來卻那麼鮮美
    黃山臭鱖魚流行於徽州一府六縣各地,是一道有名的徽菜。可能第一次吃它的人啊,覺得味道十分的不好,讓人很擔心。但其實啊,這是它獨有的風味,品嘗之後才發現它的味道十分鮮美,雖聞起來臭但是吃起來特別的香啊。它曾經有兩個很有意思的傳說,其中一個就是:早年的徽商,以打魚為生,存放的鱖魚時間久了,容易變質,用鹽塗抹後,發現放時間久味道更好了,又用滾油爆炒,鮮(臭)香撲鼻。後來呢,它就成了一道流傳下來的美食,人們又將它發揚光大。先把魚用精鹽水醃製六天,出缸後,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味道。洗淨後經過熱油煎炸,熱火烹飪,不但沒有異味,反而鮮香無比。是上等的美味啊!
  • 桃花流水鱖魚肥,徽菜名角臭鱖魚的製作方法是這樣,趕緊學起來!
    今天要介紹的是徽菜名角——臭鱖魚的製作工序,作為徽菜的代表之作,臭鱖魚也是徽州人民智慧的結晶。兩百多年前,為了保證鱖魚在運輸的過程中不變質,人們會採用一層魚撒一層淡鹽水的方法保鮮。旅途的七八天,也就成了現在臭鱖魚醃製的時間。新鮮鱖魚洗淨用鹽淹漬,夏季用木桶壓制三天,冬季需要一周時間。淹漬好的臭鱖魚,會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氣味。
  • 為什麼臭鱖魚這麼臭,卻是安徽人的最愛,原因在這兒!
    為什麼臭鱖魚這麼臭,卻是安徽人的最愛呢?這就要從臭鱖魚的由來說起了,雖然它的味道真的很臭,可是吃起來非常好吃,舌尖上的美食可不是妄得虛名的,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臭鱖魚。為什麼臭鱖魚這麼臭,卻是安徽人的最愛,原因在這兒!
  • 臭鱖魚:徽派湘派哪家強,總有美味臭出翔
    不知從何時起,臭鱖魚突然轉戰湘菜,凡是湘菜館,必有臭鱖魚,恍惚間,都不知道臭鱖魚出自哪裡了。每天上下翻動魚身,確保醃漬均勻,還需根據溫度溼度,選擇乾濕鹽法,調節鹽量和醃漬時間,通過精密的計算,把臭鱖魚控制在香臭之間,聞著臭,吃著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恰到好處!
  • 作坊不下百家 黃山臭鱖魚去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
    原標題:黃山這種「發臭的魚」一年賣出30億元關於徽州臭鱖魚,一組數字讓我們驚訝的同時,更感知徽州傳統特色產業的廣闊前景。徽州臭鱖魚居徽菜之首,有徽菜必有徽州臭鱖魚,徽菜興起有力促進了徽州臭鱖魚產業發展。」張根東頗感欣慰。三是徽菜廚師廣泛帶動。近幾年,我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培育了300餘位徽菜大師,他們走出去,徽州臭鱖魚隨之傳播。四是多渠道宣傳發揮效應。張根東說,徽州臭鱖魚銷售門店廣布全國。
  • 舌尖上的美味:有歷史典故的徽州臭鱖魚,到底有多臭?
    除了這首奔跑,更能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他們在《十二道鋒味》上的那一道「紅燒臭鱖魚」。紅燒臭鱖魚,其作為徽菜中的傳統名菜,就是以「其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獨特風味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然而第一次接觸傳說中的「臭鱖魚」,「鋒味家族」還未品嘗到它的香,就已經紛紛被它的這個「臭」先燻倒了。就連見多識廣的「鋒味大廚」謝霆鋒都忍不住直呼:「我的媽呀,確實好臭。」
  • 安徽臭鱖魚,臭味食物界的無冕之王
    可要論誰能真正的笑傲江湖,安徽「臭鱖魚」才是臭味食物界的無冕之王。>對於很多異鄉的遊子來說,安徽「臭鱖魚」是靈魂的慰籍,頹到爆炸的加班夜,只需一碗自帶體味的臭鱖魚,就立即能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滿血復活。人間鮮味眾多,但有些吃過會忘,有些吃多了會膩,而臭鱖魚,始終讓人記憶深刻,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臭鱖魚太過於下飯。
  •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要去一次這裡!
    毛豆腐、臭鱖魚,徽州人喜食「臭」的習慣可謂源遠流長,當地有著「魚不臭不吃」的傳統,這種嗅覺和味覺的鮮明反差與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