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06 小美的美食工坊

農村地區的許多俗語,琢磨一下都是很有意思的,其中的一些,看起來還與我們的常識是相悖的。

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一句,就很讓人納悶,我們平時燉魚哪有不放蒜瓣的?

有些地方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燉魚不放蒜,味道減一半」,可以說是大力支持燉魚的時候放蒜。的確,在烹飪魚的時候,去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大蒜不僅是非常常用的調味料,更是去腥增鮮的好幫手,燉魚的時候要是不放蒜,味道肯定自然而然的就會差一點。

但也有的地方說,「魚不相蒜」,也就是說魚和蒜其實是「不合」的,這就與我們「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的說法吻合了。

那麼,做魚的時候到底是為什麼不能放蒜呢?

魚不蒜

做魚的時候不能放蒜,其實是考慮到我們吃魚肉的時候,本質是想嘗嘗魚肉的鮮味。

想吃什麼特定的肉,肯定都是有目的的。魚肉的特色就是一個鮮字,為了保留這種鮮味,我們就應該儘量避免使用味道比較重的調味料,把魚的味道給掩蓋了。

尤其是以前的時候,大家生活條件沒有現在那麼好,可能很長時間才能嘗到一次魚的味道。這樣的機會就顯得尤為珍貴了。

難得吃到一次的魚,要吃自然就得吃最原汁原味的。所以,才會有「魚不蒜」的說法。

不過,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你想怎樣吃其實都無所謂了,畢竟都是經常吃的東西,一天換一個做法也是可以的。

牛不韭

牛不韭的意思,就是做牛肉的時候不能放韭菜。

其實我們平時吃牛肉的時候,本來就很少用韭菜做配菜,乍一說的話,還真想不起來,究竟有什麼菜是同時用到牛肉和韭菜的。

不過,雖然自己做飯的時候很少這樣吃,但在串串香店裡,我們倒是見過牛肉卷著韭菜的串串。

韭菜的味道有多衝,相信沒人不知道。昂貴的牛肉和韭菜一起吃,也確實品不出什麼滋味來,還是儘量避免吧。

羊不姜

這一條就讓人有點疑惑了,生薑羊肉湯,可是很好的一道冬季菜品啊。

既然味道上沒什麼問題,那可能就是出在營養成分上。

根據古人的理論,生薑和羊肉的性質其實是重合的,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很多人認為生薑不能跟羊肉一起吃吧。

不過說實話,生薑羊肉湯的味道還是很好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老話說「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
    我們現在都是特別的在乎飲食,而且飲食習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更多的喜歡在家裡面做飯,因為這樣做出來的飯會比較的放心,乾淨又衛生,但是在以前,做飯的時候還是有著特別多的講究的,可能有些人都不知道,只知道做出來的飯好吃或者是合胃口就行了。但是做菜其實也是有著很多的技巧的,老話說「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發現真講究
    在飲食方面,老人也有很多俗語,要是知道這些俗語的意思,耳熟能詳的話,就不會輕易的做錯菜,食材間不會發生衝突,因為做菜間有很多講究,比如有些食物是相剋的,吃了後會發現不好的反應,還有些食物搭配在一起不能散發香味,反倒很臭,所以要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太重要了,有這樣一句俗話「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它是什麼意思?專門為了這句話請教了一下廚師,發現真講究。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我們的國家不但文化源遠流長,美食也是,除了色香味俱全,還有許多做菜的俗語,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長輩說過這樣的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究竟這個俗語所指的含義在現代是否適用呢?也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懂行的人都知道,一道受人認可的美食除了需要好食材之外,如何處理和製作食材也很重要,其中就包括調料的搭配。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製作美食的方法,其中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今天限行3和8 明天限行4和9 經常做飯的朋友,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喜歡的人,生吃都愛;不喜歡的人,聞到那股味道,恨不得馬上扭頭就走。如果吃了大蒜卻沒好好刷牙,那估計周圍人都想你離你半尺遠。大蒜最大的特點,就是味重。 而魚作為海鮮的一種,講究的是鮮美。我們可以腦補下,又鮮又嫩的魚肉中,夾雜著撲鼻而來的大蒜味,吃下去會是何方滋味。那「魚不蒜」是絕對成立的嗎?我認為和魚的做法密切相關。
  • 農村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俗語從老人的嘴裡蹦出來,這些俗語並不是他們隨便亂說,而是過去的農民在生活當中總結出來的,蘊含著非常大的道理。只是現在農村有了發展,居住在農村的人思維也開豁了,都表示不理解那些俗語的意思,甚至覺得那些都是封建的思想。今天就跟大家解讀「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含義,看看這句話在現在適不適用。
  • 農村有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有一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有沒有道理?現在魚的做法為什麼好多都有薑絲呢?因為很多魚都是吃飼料長大的,就算廚藝再高也需要輔料來配合,久而久之這種習慣漸漸就延續了。牛不韭而「牛不韭」這句話就比較靠譜了,我們都知道牛肉吃起來很有嚼勁,它沒有肉的腥味,口感也很好。
  • 農村老人:「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那裡,農村擅長烹飪的老人,嘴裡都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字面理解的話,就是說萬物相生相剋,食材也是如此,做魚不要加大蒜,烹製牛肉不要加韭菜,炒肉的時候不要加生薑,你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下面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有道理嗎?很多人都誤會了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有道理嗎?很多人都誤會了對於經常做飯的朋友來說,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一、「魚不蒜」?說到大蒜,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定是那股濃鬱的大蒜味。喜歡的人,生吃都愛;不喜歡的人,聞到那股味道,恨不得馬上扭頭就走。如果吃了大蒜卻沒好好刷牙,那估計周圍人都想你離你半尺遠。大蒜最大的特點,就是味重。而魚作為海鮮的一種,講究的是鮮美。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天就給大家簡單說一下,燉肉小竅門,簡單說30個字:清洗一定細緻,別忘熱水來焯,要放大料生薑,蒜瓣加入更香,大火燒開改用小火,時間一定要長。這時候就切入文章正題了,估計不少朋友都會提出疑問,標題中不是說了嗎?肉不放薑片,魚不能放蒜嗎?你怎麼反其道而行之?
  • 現在才明白「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是啥意思,早知道早受益
    如果你也喜歡美食,點擊關注,每天不斷更新精彩內容!前言:現在才明白「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是啥意思,早知道早受益!在我們生活中用來做菜的調料品,也是非常多的,經常我們也會聽到一句老話,就是」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看字面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做魚的時候是不能放大蒜,炒牛肉的時候又不能放韭菜,做羊肉的時候裡面是不能放生薑的,多數人可能是不知道這話是啥意思。
  • 俗語「牛不韭,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正確嗎?58歲老廚師精彩解惑
    俗語「牛不韭,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正確嗎?58歲老廚師精彩解惑中華美食博大精深,關於飲食習慣,各個地區都流傳這不同的說法,就比如俗語說「牛不韭,魚不蒜、羊不姜」,這是山東煙臺、福山等地諺語,從字面意思我們不難理解,是說這些食材是不能一起吃的,那麼這句話到底正確嗎?有沒有深層的含義呢?58歲老廚師精彩解惑。先說「牛不韭」。
  • 「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啥意思?你在做飯時有哪些避諱?
    就比如這句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說的就是關於吃飯的事情,其實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我們分開來一句一句的理解。牛不韭,就是說做牛肉的時候,不能放韭菜,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不少人應該知道,吃的牛肉多了是很容易讓人上火的,而韭菜的作用也和牛肉非常類似,都是讓人上火的菜,當牛肉和韭菜炒到一起之後,那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是少吃一點的話,還沒什麼問題,如果吃的多了的話,對身體並不是很好,說不定還會突然流鼻血。
  • 古有俗語「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為什麼?現在還合理嗎?
    「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是中國從古代流傳到今天的民間俗語,不過近些年大家提的比較少了;還有一句話「存在即合理」,是一句國外經典諺語。那今天我們就一起結合營養學、烹飪技巧等來探討一下經過幾百年乃至幾千年的發展(因為也不太確定這句話的出處年代),這樣的食材搭配至今是否還合理?
  • 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什麼講究?老廚師:我只說一遍
    關於吃,我國有很多的俗語,比如「民以食為天」啊之類的,但其實,在廚師界還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後都會非常不解,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講究呢?大家都知道,炒菜是一個技術活,不同的人炒出來的菜,味道都各不相同。就比如說炒雞蛋吧,有人喜歡多加油,有人喜歡多加水,做出來的口感自然就不同。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老話在理嗎?看完有數了
    「民以食為天」,吃飯乃人生的頭等大事,也正是因為吃飯的重要性,在農村中關於吃飯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以前人們做魚的方法比較單一,一般是清蒸、熬湯,所以特別講究魚肉本身的新鮮味,但是現在做魚的方法越來越多,比如我們現在常吃的紅燒魚、烤魚等等,這些菜餚並不講究魚的鮮美味道,所以在做這些菜餚時,人們通常會在裡面加入大蒜,比如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的蒜香烤魚,最離不開的便是大蒜。
  • 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最簡單的肯定是來一壺白酒,特別是放一些橘子什麼的用火煮起來。若有青梅,用來煮酒應該也很不錯。但喝酒,特別是白酒,還是少部分人喜歡的事情。一家五口,可能喝酒的也就一兩個,更多的人,需要一些溫補的東西。比如牛肉,羊肉!但,吃牛肉或者羊肉,在民間可是有所講究的,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叫做:「羊不姜,牛不韭!」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我們國家的飲食比較豐富,基本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各種食物,到了廚師的手裡,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幾千年的飲食文化,我們也積累了各種各樣的經驗和方法,很多都流傳了下來,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些話有什麼意思呢?究竟代表著什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 農村老人: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魚不蒜,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面,會有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農村的老人們會非常熟悉,在我們小時候,陪著老人們聊天的時候,他們給我們講古時候的故事以及一些飲食禁忌俗語,其中關於飲食文化,就提到了很多種,其中就有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魚不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