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
文:三農小七
這幾天的天氣變得暖和了,但也別以為暖和的就都是春天,天氣隨時可能變冷,一下雨,一颳風,就能體會到凌冽的寒風和寒冷的冬天了。
當冬天的寒氣開始襲人,人們總會搞一些東西吃一吃,以地域寒冷的氣候。最簡單的肯定是來一壺白酒,特別是放一些橘子什麼的用火煮起來。若有青梅,用來煮酒應該也很不錯。
但喝酒,特別是白酒,還是少部分人喜歡的事情。一家五口,可能喝酒的也就一兩個,更多的人,需要一些溫補的東西。比如牛肉,羊肉!
但,吃牛肉或者羊肉,在民間可是有所講究的,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叫做:「羊不姜,牛不韭!」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真的做羊肉不能放姜,做牛肉不能放韭菜呢?
01羊不姜
羊肉的特性是溫補,特別是冬季,很多人吃羊肉驅寒,每年的冬至,在我國的大江南北,很多人都會吃羊肉。這是一種傳統的做法,基本每年的冬至,或者冬至前後都會吃一次或者多吃羊肉。
但在做羊肉的時候,很多農村老人是不放姜的,那麼,傳統做法為什麼不放生薑呢?
因為,農村老人在口口相傳的知識裡,認為羊肉是熱性市場,姜也是熱性食材,放入生薑會上火。
02牛不韭
牛肉不放韭菜,和羊肉不放生薑,那個道理也是一樣的。牛肉溫補,生薑燥熱,大補加上韭菜,那會更猛,農村老人認為牛肉放入韭菜,會上火,所以以前在做牛肉的時候是不放韭菜的。
但事實上,生薑,韭菜,真的那麼厲害嗎?
生薑和韭菜都是一些普通的植物,是作為蔬菜或者調味品存在了幾千年的東西,它們的作用遠沒有那麼強。
而且,生薑和韭菜,都能起到一定的去除腥羶味兒的作用,特別是生薑,基本上是燉肉,包括牛羊肉必備的一種食材。
我們平時在早餐店吃的羊肉粉,牛肉粉,也不會特意避開生薑,韭菜不放的。
03事實
羊肉雖然溫補,但是也還沒有到那种放一點兒生薑就讓人受不了的地步;若真如此,那羊肉火鍋,又是生薑,大蒜,花椒,辣椒,八角,山奈,各種各樣的調味品,調料一股腦兒往裡倒,誰還敢吃?
牛肉也一樣,牛肉火鍋,又麻又辣,甚至還有韭菜之類的,特別是燒烤牛羊肉,當然也有姜蔥蒜,有時候還烤韭菜。
甚至在吃牛肉,羊肉火鍋,燒烤的時候,不但沒有避開生薑,韭菜,有時候還得喝烈性白酒。問題也不是很大,對吧?
事實上,現代烹調,並沒有那麼多的講究,牛羊肉,根本不會避開生薑,韭菜,而且還很可能特意加入,即使他也聽過「羊不姜,牛不韭」,也會照樣放,因為,比起不放生薑那種腥羶味,這種道聽途說的「放入生薑韭菜會上火」的說法,顯得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04結束語
「羊不姜,牛不韭」,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句民間俗語。對於這個口口相傳的道理,我覺得沒有必要遵守。若說上火,比得上羊肉火鍋,牛肉火鍋?比得上牛羊肉燒烤?比得上吃牛羊肉火鍋配白酒?比得上燒烤牛羊肉配白酒嗎?
您覺得「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有必要遵守嗎?歡迎您也討論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