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

2020-12-10 三農小七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

文:三農小七

這幾天的天氣變得暖和了,但也別以為暖和的就都是春天,天氣隨時可能變冷,一下雨,一颳風,就能體會到凌冽的寒風和寒冷的冬天了。

當冬天的寒氣開始襲人,人們總會搞一些東西吃一吃,以地域寒冷的氣候。最簡單的肯定是來一壺白酒,特別是放一些橘子什麼的用火煮起來。若有青梅,用來煮酒應該也很不錯。

但喝酒,特別是白酒,還是少部分人喜歡的事情。一家五口,可能喝酒的也就一兩個,更多的人,需要一些溫補的東西。比如牛肉,羊肉!

但,吃牛肉或者羊肉,在民間可是有所講究的,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叫做:「羊不姜,牛不韭!」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真的做羊肉不能放姜,做牛肉不能放韭菜呢?

01羊不姜

羊肉的特性是溫補,特別是冬季,很多人吃羊肉驅寒,每年的冬至,在我國的大江南北,很多人都會吃羊肉。這是一種傳統的做法,基本每年的冬至,或者冬至前後都會吃一次或者多吃羊肉。

但在做羊肉的時候,很多農村老人是不放姜的,那麼,傳統做法為什麼不放生薑呢?

因為,農村老人在口口相傳的知識裡,認為羊肉是熱性市場,姜也是熱性食材,放入生薑會上火。

02牛不韭

牛肉不放韭菜,和羊肉不放生薑,那個道理也是一樣的。牛肉溫補,生薑燥熱,大補加上韭菜,那會更猛,農村老人認為牛肉放入韭菜,會上火,所以以前在做牛肉的時候是不放韭菜的。

但事實上,生薑,韭菜,真的那麼厲害嗎?

生薑和韭菜都是一些普通的植物,是作為蔬菜或者調味品存在了幾千年的東西,它們的作用遠沒有那麼強。

而且,生薑和韭菜,都能起到一定的去除腥羶味兒的作用,特別是生薑,基本上是燉肉,包括牛羊肉必備的一種食材。

我們平時在早餐店吃的羊肉粉,牛肉粉,也不會特意避開生薑,韭菜不放的。

03事實

羊肉雖然溫補,但是也還沒有到那种放一點兒生薑就讓人受不了的地步;若真如此,那羊肉火鍋,又是生薑,大蒜,花椒,辣椒,八角,山奈,各種各樣的調味品,調料一股腦兒往裡倒,誰還敢吃?

牛肉也一樣,牛肉火鍋,又麻又辣,甚至還有韭菜之類的,特別是燒烤牛羊肉,當然也有姜蔥蒜,有時候還烤韭菜。

甚至在吃牛肉,羊肉火鍋,燒烤的時候,不但沒有避開生薑,韭菜,有時候還得喝烈性白酒。問題也不是很大,對吧?

事實上,現代烹調,並沒有那麼多的講究,牛羊肉,根本不會避開生薑,韭菜,而且還很可能特意加入,即使他也聽過「羊不姜,牛不韭」,也會照樣放,因為,比起不放生薑那種腥羶味,這種道聽途說的「放入生薑韭菜會上火」的說法,顯得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04結束語

「羊不姜,牛不韭」,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句民間俗語。對於這個口口相傳的道理,我覺得沒有必要遵守。若說上火,比得上羊肉火鍋,牛肉火鍋?比得上牛羊肉燒烤?比得上吃牛羊肉火鍋配白酒?比得上燒烤牛羊肉配白酒嗎?

您覺得「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有必要遵守嗎?歡迎您也討論討論哦。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人常說的「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羊不姜,牛不韭」,還有「豬不椒,羊不料」,不是農村老人的俗話,是廚師行業的老話,行業箴言。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解釋「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是羊不姜,什麼是牛不韭。為什麼「羊不姜,牛不韭」。第一,字面理解果是農村老人常說的話,會第一聯想到養殖。羊不吃薑,或羊不能吃薑。牛不吃韭菜,或者牛不能吃韭菜。現實情況確實如此,我就從沒見到過牛羊吃生薑韭菜的,聞聞就走。但是稍有烹飪基礎的人,知道這是指的飲食,做肉菜的禁忌,羊肉不搭姜,牛肉不搭韭菜。
  • 農村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俗語從老人的嘴裡蹦出來,這些俗語並不是他們隨便亂說,而是過去的農民在生活當中總結出來的,蘊含著非常大的道理。只是現在農村有了發展,居住在農村的人思維也開豁了,都表示不理解那些俗語的意思,甚至覺得那些都是封建的思想。今天就跟大家解讀「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含義,看看這句話在現在適不適用。
  • 農村人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地區的許多俗語,琢磨一下都是很有意思的,其中的一些,看起來還與我們的常識是相悖的。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一句,就很讓人納悶,我們平時燉魚哪有不放蒜瓣的?但也有的地方說,「魚不相蒜」,也就是說魚和蒜其實是「不合」的,這就與我們「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的說法吻合了。那麼,做魚的時候到底是為什麼不能放蒜呢?魚不蒜做魚的時候不能放蒜,其實是考慮到我們吃魚肉的時候,本質是想嘗嘗魚肉的鮮味。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發現真講究
    在飲食方面,老人也有很多俗語,要是知道這些俗語的意思,耳熟能詳的話,就不會輕易的做錯菜,食材間不會發生衝突,因為做菜間有很多講究,比如有些食物是相剋的,吃了後會發現不好的反應,還有些食物搭配在一起不能散發香味,反倒很臭,所以要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太重要了,有這樣一句俗話「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它是什麼意思?專門為了這句話請教了一下廚師,發現真講究。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我們的國家不但文化源遠流長,美食也是,除了色香味俱全,還有許多做菜的俗語,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長輩說過這樣的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究竟這個俗語所指的含義在現代是否適用呢?也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廚師說出真相,真是長見識了
    不同的地方都有當地的特色美食,關於美食還有很多俗語。這些俗語也是中國美食文化的一個分支,都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有很深的道理,大多數的俗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比較常見。但也有一些俗語是我們所不了解的,比如「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吧,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天就給大家簡單說一下,燉肉小竅門,簡單說30個字:清洗一定細緻,別忘熱水來焯,要放大料生薑,蒜瓣加入更香,大火燒開改用小火,時間一定要長。這時候就切入文章正題了,估計不少朋友都會提出疑問,標題中不是說了嗎?肉不放薑片,魚不能放蒜嗎?你怎麼反其道而行之?
  • 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什麼講究?老廚師:我只說一遍
    關於吃,我國有很多的俗語,比如「民以食為天」啊之類的,但其實,在廚師界還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後都會非常不解,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講究呢?大家都知道,炒菜是一個技術活,不同的人炒出來的菜,味道都各不相同。就比如說炒雞蛋吧,有人喜歡多加油,有人喜歡多加水,做出來的口感自然就不同。
  • 俗語「牛不韭,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正確嗎?58歲老廚師精彩解惑
    俗語「牛不韭,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正確嗎?58歲老廚師精彩解惑中華美食博大精深,關於飲食習慣,各個地區都流傳這不同的說法,就比如俗語說「牛不韭,魚不蒜、羊不姜」,這是山東煙臺、福山等地諺語,從字面意思我們不難理解,是說這些食材是不能一起吃的,那麼這句話到底正確嗎?有沒有深層的含義呢?58歲老廚師精彩解惑。先說「牛不韭」。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製作美食的方法,其中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蔥姜蒜和韭菜都是做菜時經常能用到的調料和輔料,從字面上來看,「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似乎並不符合常理,這是因為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實際上我們如今聽到的這句俗語是簡化過後的,完整的說法是「魚不宜蒜,牛不與韭,肉不離姜」,這句話應該如何解釋呢?
  • 古有俗語「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為什麼?現在還合理嗎?
    「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是中國從古代流傳到今天的民間俗語,不過近些年大家提的比較少了;還有一句話「存在即合理」,是一句國外經典諺語。那今天我們就一起結合營養學、烹飪技巧等來探討一下經過幾百年乃至幾千年的發展(因為也不太確定這句話的出處年代),這樣的食材搭配至今是否還合理?
  • 農村老人: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魚不蒜,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面,會有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農村的老人們會非常熟悉,在我們小時候,陪著老人們聊天的時候,他們給我們講古時候的故事以及一些飲食禁忌俗語,其中關於飲食文化,就提到了很多種,其中就有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魚不蒜等等。
  • 農村老人:「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那裡,農村擅長烹飪的老人,嘴裡都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字面理解的話,就是說萬物相生相剋,食材也是如此,做魚不要加大蒜,烹製牛肉不要加韭菜,炒肉的時候不要加生薑,你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下面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老話在理嗎?看完有數了
    「民以食為天」,吃飯乃人生的頭等大事,也正是因為吃飯的重要性,在農村中關於吃飯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魚不蒜魚是我們最常吃的肉類食物之一,和吃其它肉類不同的是,吃魚我們主要吃魚的鮮美味道。之所以會有烹飪魚時不能放大蒜,是因為大蒜雖然可以去除魚肉本身的魚腥味,但是由於大蒜的味道過於濃鬱,會將魚肉本身的鮮味所遮蓋住,所以才會有做魚的時候不能放大蒜的說法。
  • 「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啥意思?你在做飯時有哪些避諱?
    說起俗語,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定經常會聽家裡的老人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通常都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俗語不僅和我們的為人處世有關係,還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係,甚至還包括吃的方面,也有講究。
  • 俗話說:豬不椒、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原來大有學問
    推薦語:飲食習慣嗎?還是口味有出入?這個羊不姜牛不韭到底是指營養還是別的什麼,我們今天好好分析分析它。但是大家知道嗎?如果調味品放錯了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呢,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俗話「豬不椒、羊不姜、牛不韭」。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俗話說:豬不椒、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有道理嗎?很多人都誤會了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有道理嗎?很多人都誤會了對於經常做飯的朋友來說,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那「魚不蒜」是絕對成立的嗎?我認為和魚的做法密切相關。如果是清蒸魚,講究的是原汁原味,保持魚的本味和鮮味是最重要的,那這時候放大蒜就很煞風景;如果是烤魚等重口味的魚肉做法,那加點大蒜,我認為是不傷大雅的。老一輩說的「魚不蒜」,指的應該是清蒸魚的做法裡,最好不要放大蒜,如果擔心魚腥味,可以加點蔥絲和薑絲一起蒸魚。
  • 老話說「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
    嗨吃不會胖教您如何聰明的吃,在滿足一個吃貨的基本需求的同時還不會長肉,嗨吃不胖哦。我們現在都是特別的在乎飲食,而且飲食習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更多的喜歡在家裡面做飯,因為這樣做出來的飯會比較的放心,乾淨又衛生,但是在以前,做飯的時候還是有著特別多的講究的,可能有些人都不知道,只知道做出來的飯好吃或者是合胃口就行了。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今天限行3和8 明天限行4和9 經常做飯的朋友,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從字面上看, 可以理解為: 做魚肉的時候,不能放大蒜;做羊肉的時候,不能放姜;做牛肉的時候,不能放韭菜。 牛肉不能放韭菜,還能勉強理解,但是大蒜和姜是我們最常用到的2味調料,為啥做魚肉和羊肉時,老一輩要提出這樣的搭配禁忌呢?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有沒有相應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