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總督與廣西巡撫都有誰?是誰逼迫馮子材辭職回家的

2020-12-12 李連利坐古談今

有些歷史愛好者,為了袒護某些人,編造了各種謠言,例如說馮子材是楚軍,馮子材在「鎮南關之戰」前是被楚軍逼走辭職回家。其實,這純粹是誤會。

馮子材屬於楚系?看看他的簡歷就能明白

馮子材1817年生,1903年去世,享年86歲。廣東人。父母雙亡後流落江湖,31歲時加入天地會。之後成為清軍。馮子材先是歸屬廣西提督向榮(1851年),之後跟隨太平軍降將張國梁。

1860年張國梁死後,歸屬曾國藩管轄。1865年前往廣東,兩個月後任廣西提督。之後的10年,馮子材都是在廣西、越南打仗。1875年,馮子材前往貴州任提督,1881年回到廣西,1882年辭職回家。

馮子材1881年回到廣西、1882年辭職,那時他已經六十四五了,這麼大的歲數長期主管軍事,其本身有個病有個災的很正常,辭職也很正常。如果你非要說他是被排擠走的,也得是馮子材的上級呀。

從上文可知,馮子材去廣西前從來就不是楚軍人馬。他倒可以被稱為是曾國藩的湘軍成員之一。

那麼,誰能逼走馮子材呢?最大的可能是就是他的上級廣西巡撫

通過,馮子材的上級廣西巡撫名錄,我們就能清楚了解:假如真有排擠,誰的可能性更大些。

從1865年開始,也就是馮子材來到廣西後,廣西的巡撫分別為張凱嵩(1862-1867,資格較老不屬於湘楚淮)、郭柏蔭(1867年二月到十月,同張凱嵩)、蘇鳳文(1867年十一月到1870年十月,曾國藩的湘系)、李福泰(1870年十一月到1871年三月,不屬於潘楚淮)、劉長佑(1871年四月到1875年十一月,他屬於江中源創立的楚勇,資格比曾左都老,左宗棠比較佩服江中源,所以立楚軍)。

到此為馮子材1875年前往貴州前的廣西巡撫,基本上沒有楚系人馬。

嚴樹森(1875年十一月到1876年三月,胡林翼手下)、塗宗瀛(1876年三月到1877年十一月,曾國藩幕府,李鴻章任江蘇巡撫後將其調走,之後長期跟隨淮系)、楊重雅(1877年十一月到1879年閏三月,此人與左宗棠關係較好,但也並非楚系)、張樹聲(1879年閏三月到十一月,淮系)。這一階段,馮子材不在廣西任職。

慶裕(1879年十一月到1882年正月,不屬湘楚淮)、倪文蔚(1882年正月到1883年九月,李鴻章的淮系)。馮子材辭職階段的廣西巡撫是這兩個人,倪文蔚任職期間,馮子材辭職。

那麼,廣西巡撫裡面到底有沒有左宗棠的楚軍人馬呢?答案是沒有。請看後面三位巡撫。徐廷旭(1883年九月到1884年二月,不屬湘楚淮)、潘鼎新(1884年二月到1885年二月,李鴻章的淮系)、張曜(1885年二月到1886年五月,他是河南「嵩武軍」的創始人,1869年到1881年跟隨左宗棠「西徵」,左宗棠生前一直對其有提攜,但也並非「楚軍」)

由上可知,張曜是與楚系關係緊密,但中法戰爭後馮子材一直留在廣西,直到1896年後才前往雲南任提督。由此,楚系人馬與馮子材辭職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張曜是在「中法戰爭」後才被調任廣西巡撫一職

這裡面能被強行稱為左宗棠手下的只有張曜一人。張曜其實是屬於「豫軍」。同治八年(1869年)才跟隨左宗棠平定西北(之前兩年跟隨李鴻章),跟隨左宗棠達12年,算是左宗棠的手下。

張曜不是「楚軍」人馬,因為「楚軍」已經被基本解散了。先是「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楚軍留守的「二帥」楊昌濬被撤職,留在閩浙地區的「楚軍」已經被打散。在西北地區的「楚軍」人不多,左宗棠平定西北、解放新疆基本靠的隊伍是兩支:「老湘營」和「豫軍」。

張曜對左宗棠非常敬佩,自從離開左宗棠後,他和左公一樣走到哪裡種樹種到哪裡。在任山東巡撫期間(1886到1891年),他為了防禦黃河水災廣種柳樹,人稱「張公柳」。可以這麼說,他是左公手下布政使以上級別官員中最像左宗棠的人,臨死前(1891年)他還在給李鴻章寫信,要他注意山東地區歸屬北洋管轄的片區要注意增加岸防。

因為張曜在左宗棠手下學了不少「治河知識」,因此,在任山東巡撫期間,曾經長期(民間傳說300天)在黃河河工居住。死後被當地人成為「黃河大王」!

馮子材任職期間,兩廣總督是誰?

馮子材辭職期間,任廣西巡撫的是淮系的倪文蔚。他是安徽人且也屬於淮軍體系。太平軍時期回老家抵抗太平軍,之後一直在江蘇工作。1881年,他來到廣西任按察使、1882年任布政使轉而同年任巡撫。倪文蔚任廣西巡撫一職的期限是1882年5月6日至1883年7月13日。

那麼,同一時期的兩廣總督是誰呢?

張樹聲(1879年12月27到1882年4月19日任職),但其間裕寬(1879—1880年5月20日;1882年4月19日到5月6日)代理,也就是說,在1880年5月21日到1882年4月18日是張樹聲任總督,其後曾國藩在1882年5月6日到1883年7月13日任總督。

其後,張樹聲繼續擔任兩廣總督,時間是1883年7月13日至1884年5月22日。

張樹聲與馮子材沒有見過,二人應該不會有衝突。張樹聲在中法戰爭期間,在1884年年初曾經派人去請馮子材,馮子材拒絕後聽說張樹聲為官還可以便前往廣州。

這時,張樹聲已經離開兩廣總督任,張之洞作為新任兩廣總督來到廣州,立刻請求馮子材「總前敵師幹衛粵、桂。」

馮子材辭職與左宗棠毫無關係,只能與曾國荃和淮軍倪文蔚有關

除了馮子材從貴州回到廣西後,與淮系的倪文蔚(1881年任按察使,1882年任布政使和巡撫)相關外,兩廣總督曾國荃也是有一定嫌疑。因為,馮子材在剿滅太平天國期間,歸屬在曾國藩手下時並不受曾國藩器重。

曾國藩為了弄軍餉,對商人增收釐金,馮子材對此很有意見,說這種事兒關我們打仗的人啥關係,對派人增收釐金不給予支持。馮子材的部隊經常缺少軍餉,馮子材也不像其他將領那樣經常鬧,並沒有什麼怨言。他在鎮江一待就是六年,在曾國藩帳下基本是枚閒子兒。

綜上所述:馮子材的辭職跟左宗棠和他的楚系無關!

左宗棠與盛宣懷只是工作關係,更是精神聯盟

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各有不同,少荃何以拼命做官

國家借鑑:諾貝爾獎中的移民得主,德國美國都讓愛因斯坦憤怒

相關焦點

  • 清末將領、民族英雄:抗法名將馮子材
    次年2月,被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起用,任廣西關外軍務幫辦,積極部署戰備。後歷任會辦廣西軍務大臣、貴州提督等。卒諡勇毅。 馮子材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後參加反清起義,失敗後接受招安。鹹豐年間曾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曾歷任廣西、貴州提督。中法戰爭時,已年近七十,被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取得了鎮南關之戰勝利,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裡,法軍被殲滅的有千餘人,法國內閣總理茹費裡因此倒臺。授雲南提督。
  • 光緒賜給馮子材一本書,看過之後,馮子材羞愧萬分!
    在此,我們就來看看馮老將軍的生平事跡,從中找到真相!晚清時期,政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民不聊生,許多貧苦大眾都在死亡線上掙扎。鴉片戰爭後,外國商品利用優惠的關稅政策,如潮水般地湧入內地,許多小農家庭由此破產,廣西也深受其害。因此,兩廣一帶的傳統反清力量,天地會、三合會、三點會等紛紛揭竿而起,他們時常攻擊官府、衙門,劫掠過往商旅。
  • 常敗將軍馮子材為何能取得鎮南關大捷?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馮子材受命前往兩廣地區鎮壓以吳亞終為首的天地會起義,吳亞終敗退越南後,馮子材多次出關剿滅在越北活動的天地會起義軍,所以他對越北和廣西邊疆地形是相當熟悉。中法戰爭爆發後,陸地戰場主要是在廣西和雲南邊境,而且中方是以防守為主;馮子材正好可以發揮其優勢。兩廣總督張之洞的支持。
  • 張之洞奏請朝廷,擬派前廣西提督馮子材募勇成軍
    馮子材,字南幹,號萃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行伍出身,早年對太平軍作戰有功,官至廣西提督。光緒八(1882年),因與廣西巡無徐延旭不睦,稱病退職還鄉,辦理團練。欽州毗鄰越境,直接受到法軍水陸進攻的威脅,他密切關注越南事態的展,曾多次派人深入越境探法軍虛實,作自衛準備。
  • 清末大臣馮子材是真強悍,領軍打仗逼迫法國,使法國節節敗退
    馮子材是真強悍,一個人幾乎撐起清末打擊外國的半邊天,是個英雄,領軍打仗,竟然都能把法國逼退,真是好樣的。西北戰事才平息,東南沿海一帶戰火又燒了起來。當時清廷有個政策:不可對列強輕啟戰端。所以,福建海疆大臣張佩綸和閩浙總督何璟非但沒有阻止孤拔,還盛情款待法國海軍,仿佛五百年前是一家。1884年8月22日,法國政府電告孤拔,讓他殲滅中國福建水師。孤拔準備第二天下午開戰,在這個節骨眼上,福建海軍很多官兵上書李鴻章,請求派遣北洋水師來增援。
  • 清朝時,總督和巡撫誰的權力大?
    比如兩江總督就管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閩浙總督管福建、浙江兩省,兩廣總督管廣西、廣西。巡撫呢?只能管一個省(山東巡撫只管山東,但和總督平級)。 如果該總督駐地,和某省巡撫的駐地在同一城市,那就熱鬧了。總督和巡撫同駐一城,在全國有四例,分別是: 福州,駐有閩浙總督與福建巡撫。 武昌,駐有湖廣總督與湖北巡撫。 昆明,駐有雲貴總督與雲南巡撫。 廣州,駐有兩廣總督與廣東巡撫。
  • 民族英雄——馮子材,從「常敗將軍」到「民族英雄」的逆襲
    馮子材,廣西人士,自幼父母雙亡,由祖父拉扯成人,後來參加了天地會,誰想清廷派人來圍剿,把天地會頭子抓了起來。馮子材於是投奔了朝廷,開始了和太平天國的戰鬥。誰想命運偏偏就喜歡和馮子材開玩笑。不同於天地會比較渣的戰鬥力,太平天國聲勢浩大、人才濟濟、兵鋒正盛,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等又都是進攻型將領,而馮子材只善於防守,被打得只有招架而沒有還手之力,曾三敗於陳玉成。有兩次是聯防「江南大營」失敗,主帥都自殺了;一次是帶領5000精兵支援「江北大營」被打得差點全軍覆沒。
  • 「中國.清朝」馮子材
    1903年9月18日、清光緒二十九年:晚清將領馮子材病逝於軍旅中,享壽86歲。馮子材在中法戰爭中,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裡,授雲南提督,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1903年,馮子材已是86歲的老人了。為了鎮壓廣西人民風起雲湧的起義,經兩廣總督岑春煊奏準,清廷命他會辦廣西軍務。馮子材為報答「三朝知遇之恩」,扶病強起,兼程赴桂。9月18日,病發死於軍次。
  • 老將馮子材出徵廣西,李鴻章為何加以阻攔!
    」之稱,這裡的士兵國家意識很強,大多數人精通武功,萃軍沒有組建之前,越南境內與法軍的戰鬥中,曾經戰功赫赫的湘軍和淮軍都相繼敗下陣來,只有一支廣西軍隊,堪稱「奇兵」,數次重創法國軍隊,他就是馮子材的同鄉,劉永福帶領的黑旗軍。
  • 敘詭筆記|134年前,馮子材的「至暗時刻」
    2月13日,法軍佔領諒山,23日又攻陷中越邊境重鎮「鎮南關」(今廣西友誼關),戰火已經燒到了中國的領土上!「行軍屢失律,盡喪關外地,桂邊亟亟。」危急關頭,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上奏朝廷,請起用老將馮子材「督師,率舊部援桂」。馮子材,號萃亭(所以他麾下的隊伍簡稱「萃軍」),廣西欽州人,自幼父母雙亡,做過私鹽販子和木匠。
  • 在清朝時期的廣東,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誰的權力更大
    總督與巡撫原本都不屬於地方官行列,而是由朝廷委派高級京官到地方負責某項專屬任務。一般而言,由總督負責軍務,巡撫負責民事。因為軍務打仗往往波及數個省份,需要由權限足夠高的官員在幾個省份中協調,所以才有總督。換句話來說,廣東巡撫與兩廣總督雖然同駐廣州,但所負責的事務,仍有一定的分工。
  • 晚清抗法名將「馮子材」,如何贏得鎮南關大捷?
    馮子材 馮子材(1818年—1903年),字南幹,號萃亭,廣西欽州人,自幼父母雙亡,和祖母相依為命。十五歲那年,祖母也離他而去,馮子材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行走江湖,需有一技傍身。一無所有的馮子材下了走江湖的決心,他想,不能沒有一身好武藝。可是去哪裡學呢?這時,一位龐姓武師見他是個可造之才,不僅不收學費,還為他提供食宿。沒了後顧之憂的馮子材,積極練武,很快學了不少本領,又在當地一位彭姓舉人的推薦下參了軍。
  • 老當益壯馮子材,鎮南關大敗侵略者,盡顯中國軍隊神威
    馮子材又升任廣西提督,三番五次率兵入中越邊境,越南境內,清剿流亡在那裡的天地會殘餘力量。光緒年間,馮子材受到廣西當政權要的排擠和打擊,雖任提督,卻無什麼實權。戰爭斷斷續續到第二年三月,隨著北寧失守,廣西巡撫張樹聲派人登門拜訪並相請整訓團練,那人見到馮子材時,馮正「短衣赤足,攜童叱犢歸」那人表明意圖,馮子材想到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於是便婉言拒絕。可是,他又想到外敵人侵,國家有難,急需用人,自己作為中華民族一員,豈能袖手旁觀?因此,他不顧家人勸阻,急急趕到廣州、張樹聲任用他督辦高、雷、廉、瓊四府二十五州縣團練。
  • 《馮子材》片花來了!
    由中宣部、廣西區黨委宣傳部、廣西電視臺、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愛國主義題材電視連續劇《馮子材》終於出片花了!該劇講述了欽州藉民族英雄馮子材保家衛國、抵禦外辱的故事 ,由丁黑執導,馬少驊、巍子、管樂、司珂華、蔣愷、魏炳樺、王千航、焦剛等主演。
  • 晚清悍將馮子材:打不贏陳玉成,卻能擊敗法蘭西陸軍
    不過,晚清有這麼一位悍將,與太平軍作戰,他屢次被英王陳玉成擊敗,後率領臨時招募的兵勇擊敗號稱世界第二強的法蘭西陸軍,取得鎮南關大捷。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馮子材。不幸的是,馮子材三次帶兵打仗,都是被陳玉成軍團擊敗,有一次還差點全軍覆沒。 1856年,楊秀清調動各路兵馬摧毀「江南大營」,陳玉成追隨秦日綱,在紫金山外擊敗馮子材,撕破清軍封鎖線。1858年,張國梁讓馮子材率5000兵馬渡過長江,增援「江北大營」主帥德興阿。結果呢?小店之戰,馮子材再一次被陳玉成擊敗,所部損失殆盡,僅帶三百餘人逃回江南,狼狽不堪。
  • 晚清悍將馮子材:打不贏陳玉成,卻能擊敗法蘭西陸軍
    廣西前線清軍,敢於跟太平軍硬碰硬作戰的,就只有張國梁麾下「捷勇」,其中馮子材尤其勇猛,屢立戰功。張國梁評價:「子善戰,吾自愧不如也」。張國梁,何許人也?鹹豐將其譽為「江南長城」,若不陣亡,也輪不到曾國藩打南京。對馮子材,張國梁十分賞識,將其視為鐵桿親信。
  • 清朝兩廣總督官位到底有多高?真的凌駕於廣東巡撫之上?
    清朝時,兩廣總督執掌廣東、廣西軍政大權,廣東巡撫掌管廣東軍務、糧餉,一樣有軍政大權。從官階而言,兩廣總督屬正二品官階,兼任兵部尚書銜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職位後,升為從一品官階。 廣東巡撫屬從二品官階,兼任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職位後,升為正二品官階。
  • 風雨鎮南關,老將馮子材的臨終哀嘆
    ——彭玉麟《羊城軍中有感》在這首詩中,彭玉麟提到的將軍,不是別人,正是取得了鎮南關大捷的老將馮子材。馮子材(1818——1903),字南幹,號萃亭,廣西欽州人,自幼父母雙亡,和祖母相依為命。十五歲那年,祖母也離他而去,馮子材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 廣西欽州將軍馮子材:曾擊敗歐洲霸主——法國
    中法戰爭爆發後,清朝起用馮子材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1885年2月在廣西當地人民支持下,馮子材將軍親自率部在鎮南關(今友誼關)、諒山等地英勇殺敵,大敗法軍,一直往南追擊法軍五百裡。磨練出了馮子材堅毅的性格,這對他以後治軍嚴格有很大的幫助。在馮子材的思想中充滿了許多儒家的正統觀念,他一生都以此來嚴格要求自己。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馮子材因為遭受貪官汙吏的壓迫,於是)率眾起義,次年投奔天地會領袖劉八,旋受接受朝廷招安,跟隨廣西提督向榮尾追太平軍至南京城外,因為累立戰功,不久便升至一鎮總兵。
  • 同為民族英雄,馮子材跟劉永福誰更有名?
    從我們中學課本裡我們都知道馮子材和劉永福的英雄事跡,但是相對比較簡潔,只介紹了生平主要成就,但幾乎沒有對二者同位為欽州人有沒有交集做過任何介紹。我通過歷史片段和他們故居的了解我做一簡單的介紹和橫向對比。給各位歷史愛好者更直觀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