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犯錯更要趁早

2020-11-20 跳跳糖村

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年少成名讓張愛玲再獲得大量財富的同時,也讓她活得恣意驕傲。

年少成名,雖然人人豔羨,卻也未嘗就是好事。畢竟年少得志未經磨練,難免心高氣傲甚至心浮氣躁,更有可能持才傲物,將自己看得過高,卻不知道人生無法把握的東西也有很多。

「出名要趁早」這句話重點不是出名,而是趁早。在張愛玲看來,出名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了。張愛玲認為出名要趁早,我想說「犯錯更要趁早!」

出名要不要趁早?每個人心裡都有不一樣的看法。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早不早對一個人的人生卻是異常重要,不論是工作還是感情。

為什麼這樣說呢?年輕的時候我們沒有太多的閱歷,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適合幹什麼?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所有的這些都沒有很深刻的了解。

年齡越小試錯成本越低,年齡越大試錯成本越高。

而人生不經過試錯,便不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有人說年輕就是資本,這句話是對的,年輕的資本不是金錢,而是年輕人比年長者更有6改變的勇氣。

年輕的時候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了,跌倒了可以重新站起來,走錯了可以回到原點再出發。

而年長者大多數建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要顧慮的東西比年輕者多得多,一旦犯錯整個家庭都會受到牽連和影響甚至毀滅。

當然這裡說的犯錯不是可勁的折騰,而是放開「乖孩子」的束縛,主動擁抱生活,去經歷一些事,讓自己的閱歷豐富起來。

年紀越輕,犯的錯誤越容易更正,年紀越大,犯的錯誤越難更正。

而社會主流也難以容忍年長者的錯誤,因為他們的錯誤要別人幫著買單。

陷入負面新聞的李小璐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李小璐嫁給賈乃亮更多的是因為感動,哦父母也在極力促成他們走到一起。

李小璐心智成熟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心智成熟就不應該僅僅因為感動嫁人,這樣對人對己都不負責。

而在婚姻裡,一旦有了孩子就會使問題變得0更加複雜。之所以大眾對年長者犯錯難以容忍,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沒有李小璐優渥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經濟基礎。一旦犯錯就會傷及無辜,更要累及親朋好友來兜底。

演員黃渤就是一個在事業上不斷是錯最終找到自己合適定位的人。

最先開始黃渤希望自己能當一個出色的歌手,後來因為在酒吧駐唱難以維持生計轉而成為生意人,眼看生意越做越紅火,但是黃渤卻一點也不開心,架不住內心的召喚,黃渤又一次回到了影視行業,在幾個本色表演的角色火了之後,人們逐漸記住了他。

如果黃渤不是一個愛「折騰」,勇於試錯的人,或許現在的他還在過著不鹹不淡的生活,日子富足卻總感覺缺少點激情。

回想自己的大學同學,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那些同學,他們在獲取資源的渠道上是優於整天宅在學校裡打遊戲的同學的。

那些在學校裡就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也更有勇氣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和我一起畢業的A同學,為了鍛鍊自己的能力去當過業務員,呆過印刷廠,當過小公司做學徒,積累了經驗和客戶之後,直接自己就開了家小公司。雖然說不上好,但是起碼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為什麼聽話的孩子婚姻都不怎麼樣?因為他們在該學習怎樣和異性打交道的時間沒有進行練習,直接跳到婚姻裡邊,所以很多都會觸礁。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其實投資更要趁早
    記得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幹嘛一定要出名呢?出名了說不定還會為名聲所累呢!當然這只是阿Q式的想法,出名帶來的利,肯定不是我所能想到的,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擠破腦袋要出名。然而出名很難,普通人很難出名。學投資理財時老師說,投資要趁早!
  • 出名要趁早!
    出名要趁早,很多人都聽過,但具體的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除了出名以外,很多事情都要趁早,比如戀愛、買房、買車、事業。
  • 出名要趁早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這可以從張愛玲的性格分析,張本身是虛榮的,名利享樂哪個也不能少,張愛玲還曾對弟弟說,一個人假使沒有什麼特長,最好是做得特別,可以引人注意。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其實,讀書才更要趁早
    少年時的讀更多的時候就是讀,讀得粗淺,理解更粗淺;成年後的讀,在讀的過程中有感有悟。所以,成年後的閱讀和少年時期的閱讀是兩碼事,所有的感覺和吸收也都是不一樣的。因了納蘭性德的一句詩:當時只道是尋常。有人便感慨:「年少不懂這首詩,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 「出名要趁早」的教育思考
    「出名要趁早」這句話最早由小說家張愛玲說起。張愛玲說這句話是有時代背景的,不單單是字面意思。然而,這句話卻被世人記到了骨子。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崇拜「出名要趁早」。中國有句古話叫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還有一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不僅反映出「人要出名」這一普遍社會現象,也道出了出名的兩種方式:其一是「過」,可以解釋為一般性付出,留的名往往不經久;其二是「死」,需要巨大的付出,甚至是性命,這種留名能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這位老總忠告「買空調也要趁早」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這位老總忠告「買空調也要趁早」我們都知道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可你知道「買空調」也要趁早嗎?多維度場景化布置、提供更優質體驗的線下門店,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對此,大連蘇寧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空調大忙,全市各店「蘇寧V購」及空調安裝人員均已全部接受了相關培訓,在售前、售中、售後全程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 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出名要趁早」被很多人奉為圭臬。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青報官方微博發起了一項調查——「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觀點嗎」,1816位微博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50.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16.5%的受訪者認同,33.5%的受訪者認為得看孩子情況。
  • 解讀「出名要趁早」你怎麼看?
    出名要趁早,出自作家張愛玲的-傳奇。在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在22歲,身邊的同學同學們都努力地在流水線上奮鬥,混得好的也頂多是個技術員。出名要趁早,否則青春就蹉跎了,時光流逝沒有人能挽回。其實作家張愛玲的意思是:在年輕的時候要努力奮鬥,在屬於自己的時代活出精彩,不要浪費了青春;因為隨著時代的變化,到了後期,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往往是難上加難。後來,我也想早點出名,覺得自己文憑學歷低需要升級,就在三流大學裡讀了三年,這三年青春我不知道是浪費了還是得到了更多,至少到目前,我還是沒有看到價值。
  • 我為什麼反對「出名要趁早」
    我想起了以前總是被人提起的「出名要趁早」有些人會說「早出名可以多賺錢,提前積累資源,能早日實現人生目標。」我覺得其實不然,出名不一定要趁早,有時候出名早不一定是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分析:太早的出名,限制了人生的各種可能。
  • 出名要趁早,撒嬌也要趁早
    在我看來,撒嬌這種也是要對人的啊……出名要趁早,撒嬌也要趁早,等你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明白,就很難找到想跟他撒撒嬌的男人了。一眼望過去,要麼侷促,要麼狡黠,要麼雞賊,要麼,有氣味……呵呵!沒有愛情是人生很大的遺憾,可這是人生常態,並不比孤獨更可恥。有很多剩女把自己安頓得挺好的,有房有車工作穩定,什麼事都能自己搞定,由此嘴硬地認為沒有等到那個Mr.Right,寧可一個人過,少點麻煩。但她們中的很多人失眠、酗酒,心情抑鬱。
  • 明星親子節目熱播 理性看待「出名要趁早」
    (5月31日澎湃新聞)  作家張愛玲曾有言「出名要趁早」。於是乎,中國許多父母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的心理,不惜傾盡精力、財力、物力讓孩子學習「藝能」或提高孩子「智能」,努力為孩子爭取「出鏡」機會,以期年少成名、出人頭地。而「出名要趁早」也成了父母為孩子「搏名」、「搏利」的至理名言。  無疑地,「年少成名」對於父母具有巨大誘惑。
  • 張愛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害了多少人
    2想起張愛玲的那句經典名言「出名要趁早」。不管讀沒讀過張愛玲,不管喜不喜歡張愛玲,這句話你總歸還是知曉的。在追求自我的路上,眾多年輕女子將此奉為聖經。她們奔走相告:「出名要趁早」啊!所謂「出名要趁早」,原來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它當然是適用於張愛玲本人的。可是世間有幾個人能跟張愛玲媲美呢?太多渴望年少成名的人,並無這種實力,更沒有應有的定力。三歲時能背誦唐詩。七歲時寫了第一部小說,一個家庭悲劇。
  • 維密大模「出名要趁早」的正確教科書
    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也不那麼痛快。
  • 關於培養孩子「出名要趁早」調查!50.0%受訪者不認同?
    中國自古就有望子成龍的說法,現在也是,很多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試圖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快車道,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出名要趁早」被很多人奉為圭臬,「出名要趁早」這句話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張愛玲所寫的書上看到的,那時候覺得張愛玲有一顆傲嬌,高冷,孤獨的心
  • 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其實我們都理解錯了,名利?
    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其實我們都理解錯了,名利?或許很多人都對「出名要趁早」這句話如雷貫耳,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你爭我奪,物慾橫流的社會。前些年,常聽說這句話,來形容一些九零後作家諸如韓寒郭敬明之輩,那時恰是九零後走進大家視野的時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 神童情結反映「出名要趁早」浮躁心態
    神童情結反映「出名要趁早」浮躁心態   「神童」的傳說故事,國人早已不再陌生,12歲湖北「神童」考入中科大、13歲貴州「神童」考入中國農大、15歲「神童」在家學獲兩個本科學位,擬考香港大學博士……而網上不斷曝出的「史上最年輕教授」「最年輕官員」等,更是讓人驚豔、羨慕嫉妒恨,可謂是「沒有最神,只有更神」。
  • 兒童上綜藝節目引爭議:出名要趁早?
    兒童上綜藝節目引爭議:出名要趁早? 新聞背景: 「童星」一直是一個難以界定褒貶的詞彙,一方面代表這些孩子可愛得能令大多數人都喜歡,一方面又暗示了他們不平凡的童年生活。而近年來,因為綜藝節目而走紅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 對明星來說「出名要趁早」這個結論是否適用?
    眾所周知「出名要趁早」是張愛玲的名言,出處是1944年9月上海雜誌社出版的《傳奇再版的話》,收入《傳奇》再版本。原話是這樣的:張愛玲以前我一直這樣想著:等我的書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個報攤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歡的藍綠的封面給報攤子上開一扇夜藍的小窗戶
  • 出名要趁早,趁早出名的張愛玲是個傳奇,也難逃命運多舛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在她的一篇散文《我的天才夢》中寫道:出名要趁早呀,不然就來不及了……「 也許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她不想再向任何人伸手要錢。由於上海處於抗戰的孤島時期,她放棄了香港大學的學業,轉向寫作。這一轉,為中國文壇開啟了一個張愛玲時代。
  • 出名要趁早?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強加在孩子身上
    導讀:很多家長都堅信「出名要趁早」的道理,認為小孩就是要從小加強培養,各種興趣班壓上,讓自己的小孩贏在起跑線上。雖然家長本意是好的,但卻可能會起到反效果。「出名要趁早」的道理,相信在座各位都曾經聽說過。小孩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接受能力是比較強的,所以有的家長便很勤快地給自家小孩加料,為的就是讓小孩早一步成為人中龍鳳,但是這種做法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還有可能會讓小孩崩潰,適得其反。那麼為什麼家長會有這種想法呢?還請各位聽小資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