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害了多少人

2020-11-22 司南時光巷

1

閒來無事,翻看《花城》。

讀到朱婧的小說《先生,先生》。心裡一下子被觸動起來。這是個典型的出名早的女子。她20歲不到就已經獲得新概念作文大獎,並且在《萌芽》、《青年文學》上發表了作品數十萬字。葉兆言先生曾親自為其短篇集作序,視若璞玉,寄以厚望。

十餘年過去,我們從博客時代來到了自媒體全盛時代。這期間,我們和太多的人相遇,也和太多的人走失。她算是我弄丟的一個人。仿佛人間蒸發,再無消息。只知,她如我一樣進入了一所大學。許是,備課教書,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忙忙碌碌吧——生活本身就夠繁重。從此,沒有在任何平臺上見過她的名字,也沒有讀過她的隻言片語。

這一天,卻知道,她一直沒有放棄文字——一個真正熱愛文字的人,是不可能放棄的——並且,她一直潛伏在文字的深淵裡,慢慢地遨遊!

年輕成名是好事,但也容易敗事。太多年輕成名的人從此「沉醉不知歸路」,「不知今夕何夕」。可她,從未如此。她悄然地抹去了那昔日的光環,如蛟龍潛水,越來越深,最後再慢慢浮出。

2

想起張愛玲的那句經典名言「出名要趁早」。

不管讀沒讀過張愛玲,不管喜不喜歡張愛玲,這句話你總歸還是知曉的。

在追求自我的路上,眾多年輕女子將此奉為聖經。她們奔走相告:「出名要趁早」啊!

她們將張愛玲奉為宗師,竭盡所能往「年輕」、「出名」兩個詞去擠。這兩個詞,仿佛巨大的光環,有著迷人的魔力,吸引著她們去追趕。

誠然,有些人追趕上了。

比如我曾經的一名學生。作為醫學生來說,她的文筆在學生時代就令人讚賞。

後來,她被編輯大人相中,歡喜雀躍地出了人生第一本書。雖然文筆略顯稚嫩,可是字裡行間溢著才華。

她本可以在這條路上更好地走下去。然而,她卻從此變成了蝸牛,走到哪兒都背著「出過書」的殼兒。人們也對她刮目相看。她在這讚賞和追捧的目光裡,日益飄飄然,再也寫不出好作品。

於是,乾脆心一橫,好好包裝一番,打造出一個精美的人設,做起了生意來。

寫作與做生意,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讓我遺憾的只是,失去了一個有才華的人。

3

在追逐「出名趁早」的路上,很多人挖空心思尋找著捷徑。

只因,「年輕」二字留給她們的時光太短暫。也因這光芒太耀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追逐那麼亮的光芒,這對很多人來說真的太難。

很多人拔苗助長,終於達成願望。從此,卻再無生長的氣力,舉步不前,甚至等待著慢慢枯萎。

更多的人,在盛名之下,缺乏了該有的定力,甚至失去了珍貴的自知之明。慢慢地,這份靠捷徑得來的「名」,就成了熾熱的火焰,極容易把自己灼傷。

所謂「出名要趁早」,原來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

它當然是適用於張愛玲本人的。

可是世間有幾個人能跟張愛玲媲美呢?太多渴望年少成名的人,並無這種實力,更沒有應有的定力。

三歲時能背誦唐詩。七歲時寫了第一部小說,一個家庭悲劇。八歲那年,嘗試過一篇類似烏託邦的小說,題名《快樂村》。九歲時,決定做一個鋼琴家,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裡演奏。彈奏鋼琴時,想像那八個音符有不同的個性,穿戴了鮮豔的衣帽攜手舞蹈。那時候寫文章,已愛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

於是,在1944年9月,張愛玲24歲的一天,她寫了這段話:

以前我一直這樣想著:等我的書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個報攤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歡的藍綠的封面給報攤子上開一扇夜藍的小窗戶,人們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熱鬧。我要問報販,裝出不相干的樣子:「銷路還好嗎?——太貴了,這麼貴,真還有人買嗎?」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最初在校刊上登兩篇文章,也是發了瘋似地高興著,自己讀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見到。就現在已經沒那麼容易興奮了。所以更加要催:快,快,遲了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藏著一種心底的虛榮,才華的自信,和對時間的緊迫與珍視。

4

想起大學問家黃侃。他說,30歲前不發文,50歲前不著書。追求的是潛心讀書,慢慢修煉和打磨。這等「慢功夫」是他最為看重的。而今,已越來越被人遺忘。

又想起麥家。他在談及自己的成功秘訣時說,緩慢就是我的捷徑。用11年時間寫作一部書,17次被退稿,仍不言棄,不斷推翻、重寫、修改,「被打鐵一樣打好了」。他說自己就像坐船去倫敦一樣傻,但是,「我們做事需要一些傻氣,人太聰明了,經常愛鑽空子,有時候連狗洞都會去鑽。」

在《解密》、《暗算》、《風聲》之後,麥家也曾走過一段時間的「快」路,但好在「人生海海,錯了可以重來」,他終究再次踏上了「慢」的徵程。

比起「快」,「慢」要難得多。

因為它需要抵擋住更多的誘惑,需要永葆心中那份堅持。

5

出名早與不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一切水到渠成。

而最最佩服的是那些趁早出名的人,還比你努力。

他們才是真正懂得「快」與「慢」辯證法的人。他們把這份降臨的榮光視為繭,把自己變為低調的毛毛蟲。匍匐不動,吸取營養,積蓄力量,是為了有一天能褪去那厚厚的繭,產生真正的蛻變。而終有一天,他們會成長為美麗的蝴蝶,成熟、優雅地在天空翩翩飛舞。

對他們來說,「快」的是行動,「慢」的是內心。

內心才是最難把持的。

借用麥家的一句話說:燈泡裡的鎢絲在對你們說,我只能驅散你們眼裡的黑暗,心裏面的黑暗只能靠自己驅散。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其實投資更要趁早
    記得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幹嘛一定要出名呢?出名了說不定還會為名聲所累呢!當然這只是阿Q式的想法,出名帶來的利,肯定不是我所能想到的,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擠破腦袋要出名。然而出名很難,普通人很難出名。學投資理財時老師說,投資要趁早!
  • 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其實我們都理解錯了,名利?
    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其實我們都理解錯了,名利?或許很多人都對「出名要趁早」這句話如雷貫耳,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你爭我奪,物慾橫流的社會。前些年,常聽說這句話,來形容一些九零後作家諸如韓寒郭敬明之輩,那時恰是九零後走進大家視野的時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 出名要趁早,趁早出名的張愛玲是個傳奇,也難逃命運多舛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在她的一篇散文《我的天才夢》中寫道:出名要趁早呀,不然就來不及了……「 也許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她不想再向任何人伸手要錢。由於上海處於抗戰的孤島時期,她放棄了香港大學的學業,轉向寫作。這一轉,為中國文壇開啟了一個張愛玲時代。
  • 出名要趁早 張愛玲攀上寫作高峰
    出名要趁早 張愛玲攀上寫作高峰   張子靜回憶,其實張愛玲輟學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與香港相比,淪陷已久的上海教育質量太差,「沒有幾位好教授,引不起她上學的興趣。」  另外一大原因就是錢。上大學後,張愛玲學習生活費用本來是母親在承擔。
  • 閆紅說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但出名太早也不好
    一直有種說法,說張愛玲後來被胡蘭成摧毀了,理由呢,是她後期創作能力顯著下降。亦舒原本是張愛玲的老粉,看到《相見歡》氣到要回踩,張愛玲倒也坦然,把這樣情緒化的粉絲,視為自己的一點老本——曾經受到過怎樣的膜拜,現在就坦然接受對方激烈的幻滅。
  • 告誡世人「出名要趁早」的張愛玲,她的成功為何不可複製?
    告誡世人「出名要趁早」的張愛玲,她的成功為何不可複製?不管你認不認識張愛玲,但是肯定聽過她說的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這句話流傳甚遠,而之所以能受到大家的追捧,自然是和她的成就分不開的。張愛玲的祖父是晚清名臣張佩綸,早年曾被流放,歸來時,正因其才氣超人,李鴻章才肯將年齡小他19歲的最鍾愛的女兒許配於他,並陪上足夠張家兩代人揮霍的嫁妝。這也給張愛玲早年的生活提供了豐厚的物質保障。
  • 「出名要趁早」的教育思考
    「出名要趁早」這句話最早由小說家張愛玲說起。張愛玲說這句話是有時代背景的,不單單是字面意思。然而,這句話卻被世人記到了骨子。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崇拜「出名要趁早」。中國有句古話叫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還有一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不僅反映出「人要出名」這一普遍社會現象,也道出了出名的兩種方式:其一是「過」,可以解釋為一般性付出,留的名往往不經久;其二是「死」,需要巨大的付出,甚至是性命,這種留名能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 出名要趁早,犯錯更要趁早
    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年少成名讓張愛玲再獲得大量財富的同時,也讓她活得恣意驕傲。年少成名,雖然人人豔羨,卻也未嘗就是好事。畢竟年少得志未經磨練,難免心高氣傲甚至心浮氣躁,更有可能持才傲物,將自己看得過高,卻不知道人生無法把握的東西也有很多。
  • 張愛玲:出名要趁早,那些年少成名的古人,都是怎樣的結局?
    張愛玲:出名要趁早,那些年少成名的古人,都是怎樣的結局?張愛玲曾在她的短篇小說集《傳奇》中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出名要趁早」。從此之後,這句話就成為了一句名言。自古以來,我國的確出現了很多年少成名的人,有的是某方面的天才,有的是做了某些驚人之舉,總之就是成為了名人。那麼,這些人最後怎麼樣了呢?一、三國奇才周不疑。周不疑是與曹衝同時期,並且名聲不相上下的神童。周不疑小小年紀,想要拜當時的大儒劉巴為師,但是劉巴卻說教不了他。後來就連曹操都聽說了周不疑的名聲,因此將他接入許昌。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真是如此嗎?大器晚成也無妨
    張愛玲的小說雖然充滿了蒼涼的意味,但依然得到大批讀者的喜愛,而且大家對她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記憶猶新,她說:出名要趁早。這甚至成為了很多人的座右銘。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張愛玲的原生家庭,也許我們會對她說的這句話,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 張愛玲上學記(三):出名要趁早
    張子靜記得姐姐曾說,她中學時的夢想是有一天像林語堂那樣,在美國寫英文小說成名,「要比林語堂還要出風頭,我要穿最別致的衣服,週遊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張愛玲《童言無忌》)1938年初,張愛玲從張宅逃出來後,把她被軟禁的遭遇寫了一篇英文散文,發給上海的一家英文報紙。報紙編輯給她的文章取了一個聳動的標題「What a life!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可是大器早成的她中年潦倒
    民國女作家張愛玲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呀,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話說得很好,成功來的太晚,就不會太快樂。就如二十歲和自己的意中人結婚,當然比八十歲和自己的意中人結婚更快樂。人到了中老年,無論是事業成功,還是愛情成功,都不如年輕時來的痛快。
  • 出名要趁早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這可以從張愛玲的性格分析,張本身是虛榮的,名利享樂哪個也不能少,張愛玲還曾對弟弟說,一個人假使沒有什麼特長,最好是做得特別,可以引人注意。
  • 張愛玲「出名要趁早」:是無奈更是底氣
    出名要趁早!快,快,遲了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張愛玲這個曠世才女,早早選定走碼字這條路,既是她的天才夢,也是她在塵世奮力向上的生存方式。主編被她出手不凡的文章震撼,聲稱「她有能力向外國人詮釋中國人」,並誇張愛玲是極有前途的青年天才。突如其來的巨大收穫如此始料不及,讓她欣喜難言,儘管在熱鬧背後,隱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後來張愛玲在《童言無忌》裡說:苦雖苦一點,我喜歡我的職業。
  • 那個說過「出名要趁早」的張愛玲,也曾受過愛情的苦
    小時候的張愛玲,說實在話,沒得到多少父母親的疼愛,以致於未能享受孩童應有的幸福的童年生活。相對於民國四大才女的蕭紅而言,張愛玲的童年更加的不幸。蕭紅至少還有一個懂得尊重孩子天性的通達且慈祥的祖父,讓蕭紅擁有一段自由自在又溫暖的童年生活。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這位老總忠告「買空調也要趁早」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這位老總忠告「買空調也要趁早」我們都知道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可你知道「買空調」也要趁早嗎?同時,今年首次大範圍高溫襲來勢,必將形成一波空調搶購潮,再次,向消費者建議「買空調要趁早,早買早裝早享受」。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其實,讀書才更要趁早
    近幾年,每逢春節期間,看中國詩詞大會,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受:自己腦子裡殘存的詩詞記憶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當電視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現出來的時候,或許已記不清詩的作者是誰,甚至一時也說不出上下句是什麼,但那些小時候背誦過的詩詞,與之相關的記憶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的背後故事,早早名利雙收的人都有什麼共同...
    原標題: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的背後故事,早早名利雙收的人都有什麼共同點?大家好,我是老妖。前幾天有人問老妖,今年已經23歲了,還能不能辭職來北京?23歲,正是張愛玲出名的那一年。這時候才努力換個地方重新開始,到底來不來得及呢?今天的這篇文章,關於選擇和機遇,希望能夠對你有用。順便說一下,我來北京的那一年,已經24了。
  • 23歲出名,張愛玲撂下一句名言,這幾位民國大佬要笑了
    在民國文學史上,尤其是海派文學中,張愛玲佔有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一生創作的小說深受人們喜愛,也留下了不少名言佳句,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出名要趁早了。歷史上,張愛玲出自官宦世家。這些多數人也都知道,可張愛玲「出名要趁早」的名言,是什麼時候說出來的呢?事情是這樣子滴。雖然家室顯赫,也是書香門第,可張愛玲從創作到出名還是走了一段不短的路子。她從7歲時候開始寫小說,12歲的時候開始在學校刊物上發表作品。雖然期間有了些小名氣,可其真正處女作《天才夢》發表於1939年。
  • 出名要趁早?12位名人告訴你:NO!
    文/Amber Lee「出名要趁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