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兒媳黃文巖:一人撐起「五姓之家」

2020-12-11 遼瀋晚報

朝陽北票市泉巨永鄉湧泉村有一戶「特殊」的家庭,在這個家庭裡,公公姓王,婆婆姓陳,兒子姓梁,女兒姓李,再加上黃文巖,五口人,五個姓,而且公公是繼父,雖然五口人五個姓,但全家人生活和諧幸福。

在黃文巖的人生中經歷了兩次婚姻。2005年臘月,黃文巖的第一任丈夫梁樹軍車禍去世,黃文巖帶著公公、婆婆和兒子一起生活。2009年,黃文巖再婚時堅持帶著公婆。2013年,第二任丈夫李德富因病去世,留下一個女兒。

現在,黃文巖一人撐起一個五口之家,雖然有些苦累,但她卻感到很幸福,「兩位老人和我親生父母一樣,我要給他們養老,絕不能扔下不管。」

日前,黃文巖被授予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黃文巖給毛驢餵飼料。 省文明辦供圖

丈夫車禍去世

打破了平靜生活

1994年秋天,經他人介紹,當年23歲的黃文巖與梁樹軍相識,並組建了家庭。婆家的經濟條件很差,住的是土坯房,家裡除了一些必需品外,基本沒有什麼家具。黃文巖在鄉裡給人打打零工,補貼家用,閒暇之餘照顧老人,料理家務,雖然有些清苦,但日子過得溫馨甜蜜。

1995年,黃文巖與梁樹軍的兒子梁雲澤出生,小傢伙的誕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歡樂。

丈夫梁樹軍忙完農活後,外出打工,有時找不到打工的活,他就開著自家的農用車走街串戶做些小買賣。黃文巖的公婆是後組建的家庭,公公40歲才來到這個家生活,雖然是繼父,但一大家人和和睦睦,相敬相愛。

「結婚後,全家人對我都特別好,尤其是婆婆,就像親媽一樣,每天打工回到家,婆婆都會把飯做好,冬天炕頭都是熱乎乎的。她那時快60歲了,還到處打工,就是為了多掙點錢翻蓋一下家裡的房子,讓我們住得好一點。」2003年,黃文巖家新蓋了4間平房,「當時日子過得不錯,一天比一天好,向別人借了些錢蓋了房子。」黃文巖回憶。

但是,沒想到因為一場車禍,打破了原本平靜的家庭。

2005年11月的一天,黃文巖和婆婆做好晚飯等著外出的丈夫回來,突然有人跑到家裡說梁樹軍在村外路上出了車禍,黃文巖心急火燎地跑到村外,看到丈夫正躺在馬路中央,黃文巖淚如泉湧,丈夫被送到醫院後,雖然經過幾天搶救,但還是沒有保住性命。

黃文巖收穫糧食。 省文明辦供圖

再婚條件

必須帶上公婆一起過

丈夫去世後,家中孩子還小,兩位老人需要照顧,剛蓋好的房子和丈夫的治療欠下了10多萬元的外債,「我把二老看成我的親生父母,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們,欠下的錢也不能不還,當時別人看我們有困難借錢給我,我不能愧對了別人的好心。」面對這一切,黃文巖獨自一人扛起了重擔。

黃文巖更加努力地幹活,幹完農活打零工,回家照顧老人,並安撫老人的情緒。

看著黃文巖整日操勞,婆婆也感到心疼,有一天,她把黃文巖喊到身旁,流著眼淚說:「文巖啊,你還年輕,別長年累月這樣熬了,找個好男人改嫁吧。只要把孩子養大,我們你就別管了。」黃文巖流著淚說:「媽,我早就把你當成了親媽。樹軍扔下咱們走了,我不能再扔下你們。」

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有人給黃文巖介紹過對象,但是她卻一拖再拖,因為她捨不得扔下兩個老人到對方家生活。

黃文巖婆婆說,「我有一個兒子,四個姑娘,樹軍走的早,這些年都是兒媳黃文巖照顧我,兒媳黃文巖善良、孝順,鄉親們都說我們老兩口有福啊,這是又撿了一個好女兒。這些年,我的其他四個女兒也讓我去她們家住,可我喜歡兒媳黃文巖,我願意跟著兒媳黃文巖一起生活。」

2008年,經人介紹,黃文巖認識了小她兩歲的李德富。李德富的長相和人品都不錯,就是因為家裡窮一直沒結婚。兩人談婚論嫁時,黃文巖提出要李德富到黃文巖家生活,雙方共同培養孩子伺候老人,否則就不結婚。

第二任丈夫病逝

她撐起「五姓」之家

李德富家雖然經濟條件不好,但人品好,考慮再三答應願意到黃文巖家生活,雙方共同孝敬老人。於是,2009年,黃文巖開始了第二段婚姻。一年後,黃文巖和李德富生下了小女兒李陽。

李德富雖然和黃文巖的公公、婆婆沒有血緣關係,但家庭感情處得都很好。有好吃的夫妻倆都讓老人先吃,有活也是夫妻倆搶著幹,一家人其樂融融。

誰也沒有料到,噩耗再一次降臨到這個家庭。2013年李德富罹患白血病,雖然經過家人努力,幾個月的治療後,李德富最終還是離開了黃文巖,離開了這個家庭。

大兒子在讀書,小女兒才3歲,兩位年邁的老人需要照料,黃文巖病倒了,整整兩個月沒有正常吃飯和睡覺,在困難面前,黃文巖一次次地告訴自己,不能倒下,不能讓這個家散了,要撐起這個家,贍養好公婆,照顧好兒女。

黃文巖再一次挺起腰板,努力勞作,早起餵家禽,送孩子上學,白天忙完自家農活,抽空去別人家打工,幫忙收割莊稼補貼家用……

看到黃文巖忙裡忙外,公婆心疼她,婆婆趁黃文巖上山幹活的時候,在家把飯做好;公公拖著行動不便的雙腿趕毛驢車,幫助她往家拉玉米。

「當年,我們勸文巖想走隨時可以走,我們老兩口不會怪她。可文巖說多年相處,咱們早就變成了親人。我今年80歲了,身體很好,這些年都是文巖照顧得好,孩子們懂事,不惹我們生氣,都很孝順,我很滿足。」黃文巖的婆婆感動地說。

在黃文巖這個家庭裡,公公姓王,婆婆姓陳,兒子姓梁,女兒姓李,五口人,五個姓,而且公公是繼父,和婆婆都沒有了勞動能力。雖然五口人五個姓,但全家人生活得和諧幸福。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首席記者 崔晉濤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編輯 崔陶然

相關焦點

  • 公公婆婆全癱瘓 喪夫兒媳撐起天
    暴國忠 攝她叫金桂花,有一顆金子般純樸無私善良的心,是她撐起了這個風雨飄搖面臨困境的五口之家。誰能想到,喪夫之痛還未平靜,婆婆公公又先後癱瘓在床,女兒上大學,17歲的兒子為了幫助媽媽照顧爺爺奶奶,輟學在家。
  • 「最佳孝順好兒媳」定興縣北河鎮東劉家莊村 馮玉蘭
    即日起,定興婦聯公眾號將陸續刊登2020年度定興縣第八屆「雲峰杯」最佳孝順好兒媳先進事跡,希望能夠以此帶動婦女群眾建設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弘揚好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接下來,請和小編一起去北河鎮東劉家莊看看「最佳孝順好兒媳」馮玉蘭的故事吧~~~馮玉蘭是定興縣北河鎮東劉家莊村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在村中,她和睦鄰裡,孝敬老人,在大家心中是公認孝順好兒媳。
  • 公婆對兒媳不好,憑什麼要求兒媳孝順公婆,真可笑!
    第一,兒媳婦是否孝順,要看公婆對自己的態度。>當年我母親生下我和妹妹的時候,爺爺確實心裏面也有點不好受,這個可以理解,畢竟在農村還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好在奶奶特別體諒我母親的心情,總是千方百計的讓我們親開心,奶奶對我和妹妹更是非常的好,時間慢慢長了以後,爺爺也逐漸改變了對我和妹妹的態度,有什麼好吃的也給我和妹妹吃,但是我母親和爺爺就是不說話,可能一開始留下來的傷害或矛盾,總是很難得到化解吧,母親雖然表面上和爺爺不說話,但是家裡面有什麼好吃的
  • 男人若想婚姻幸福,需從原生家庭拔根,唯有獨立,才能撐起一個家
    娘家不再是自己的家,而是娘家,顧名思義,娘親的家。回到娘家,便是客人。娘親會以客人的身份對待你,不讓你做家務,做好吃的招待你。倘若住久了,就算娘親沒意見,不會說什麼,你的哥嫂弟妹也會說三道四,這就是區別。
  • 照顧患病丈夫、伺候公婆,34年如一日,柔弱的她硬是撐起一個家
    面對這一切,她守住初心,不離不棄,34年如一日,撐起這個家。她遵從著自己善良的內心,做出了最平凡又最偉大的事情,將人性的閃光點發揮到了極致,感動著周圍的許多人……「做事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於我的選擇,我無怨無悔。」於俊芬說,現在的日子好多了,很滿足,回想以前的日子,真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新婚不久家庭遇變故1985年,21歲的於俊芬嫁給了鄰村青年佘崇合。
  • 「既不帶娃又不出錢,為啥要我孝順」兒媳的一番話,婆婆無力反駁
    文丨木棉媽媽這幾年兒媳有沒有義務孝順婆婆的話題一直在網絡上升級發酵。前幾年一篇題為「你不養我小,我不管你老」的文章在網絡上大火,有人甚至為此特意查了相關法律條文,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這裡的子女指的是老人生育的子女,女婿和兒媳其實並不在這個範疇裡面。但法律之外無外乎人情,那麼兒媳究竟應不應該孝順老人呢?
  • 【孝老愛親四川好人候選人】彭介瓊:14年如一日 默默撐起一個家
    二、再苦再累 孝媳永不言棄作為家庭頂梁柱的彭介群,沒有抱怨、更沒有放棄,堅強地撐起這個家。14年來,她每天早上6點多就起床做家務,給老人穿衣服、洗臉、餵飯……,彭介群整天忙前忙後,每天有洗不完的衣服,老人不能自理,吃飯要一口一口地餵,衣服有時候一天要換洗三四次。
  • 60歲婆婆不甘心:花了上百萬娶回兒媳婦,親家卻要讓孫子跟兒媳姓
    想到兒媳婦是城裡人,雖然楊阿姨自己家條件也並不差,但她還是很大方給了兒媳十五萬彩禮。而這些錢,兒媳最終也陪嫁了回來,不過是作為她自己的私房錢攢著。兒子兒媳結婚,楊阿姨又是買房又是買車,還有隆重熱鬧的婚禮。而且按照兒媳婦的要求,房子車子檔次都不能太低,婚禮酒席必須在五星級酒店舉辦,這樣算下來差不多用了上百萬。
  • 劉備真正欣賞的大將,一人忠心,一人勇猛,一人獨自撐起蜀國後期
    如描寫趙雲在磐河之濱救公孫瓚於命懸之下,在長坂坡救簡雍、甘夫人、糜竺等於亂軍之中,在雒城外救張飛於夾擊之中,在北山下勇救黃忠、張著等於重圍之中,尤其是多次救劉備於危難、兩次救回幼主劉禪等,趙雲儼然是位從天而降的救星。
  • 民間故事:孝兒媳
    民間故事:孝兒媳。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81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給大夥講民間小故事的時間了。今兒咱這篇故事的題目為「孝兒媳」,故事大體講的是一位孝順的兒媳,為救婆婆而身亡,後來這兒媳的孝心感動了閻王,閻王給她增壽又將她送回了人間。文白不多言,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話說在古時候,某村裡有一戶李姓人家。
  • 劉芳政:深懷孝順之心 傳遞善行力量
    他,深懷一顆孝順之心、體貼之心、關愛之心,堅守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堅定對家庭的信念,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跡,傳遞著人間溫暖、傳遞著善行的力量。他,就是年滿65歲的中共黨員、湖南省會同縣馬鞍鎮黃土村2組農民劉芳政。
  • 周口太康五口之家有四個病人,鄰居輪流照看
    從2016年3月起,她相愛的丈夫、年幼的孫女、勤奮的兒子、賢惠的兒媳相繼患病,就在她快支撐不下去的時候,相處了一二十年的老街坊們紛紛伸出援手,自發成立看護小組,輪流到她家陪護病人,可謂有錢出錢、沒錢出力。街坊們的溫情,重新燃起了謝康紅對生活的希望。如今,在大家的幫助下,她的孫女已經治好,患腦梗的丈夫也慢慢有了知覺。知道這些事情的居民們都誇讚,謝康紅結識了一群「中國好鄰居」。
  • 兒媳煮雞蛋忘問婆婆吃不吃 遭罵"不孝順"被棍打
    沙區一對小夫妻,生活上無論大小事,都要徵求長輩的意見,近日,因兒媳煮了荷包蛋沒詢問婆婆吃不吃,便被婆婆大罵不孝順。5月15日19時2分,民警鄧成剛、盧雲山接指揮室轉警稱沙區某住宅區有家庭糾紛,民警立即驅車趕到現場找到報警人王某。
  • 「十大孝順兒女」候選人事跡簡介
    多年來,她一人照料雙方父母,長期奔波。為增加收入和方便照顧老人,選擇在家附近做清潔工。雖然收入微薄,但仍然盡最大努力精心照顧老人,2012年獲評重慶南岸區「孝心兒女」。  0005 陳黎明  2001年丈夫去世,12年來她一人承擔起了家庭重任,悉心照料公婆,為他們洗澡、梳頭。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黎明待我比親閨女還親呀!
  • 80歲的老人告訴你,人老了,到底是兒子孝順還是女兒孝順
    老伴過世3年了,因為自己的歸屬問題,自己的五個兒子爭論不休,沒有一個人願意真的收留自己。黃阿姨家裡是農村的,最開始老兩口準備讓小兒子給自己養老,所以就把家裡的幾畝地,還有自己的房子都給了小兒子。這幾年黃阿姨的風溼病特別嚴重,本來家裡的飯菜都由老伴管,現在他去世了,自己只能跟小兒子住到一起。
  • 「恁爸姓喬,你咋姓王?」
    王秋生本是新鄭市觀音寺鎮尚莊村人,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父親一人支撐家庭。家裡兄弟三個,他排老二。早年因家庭條件不好,小學五年級都沒有讀完就輟學了。1986年,王秋生入贅喬黃村二組村民喬玉亭家,成了「上門女婿」。今年59歲的王秋生個子不高,看起來有些瘦弱。
  • 「為啥別家兒媳那麼孝順?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奇葩老公居然這樣說
    婆婆別把兒媳當女兒,兒媳也別把婆婆當媽,保持客人的距離,就是最合適的相處模式。也有很多小年輕並不在意這些,她們覺得或許經過自己的努力,關係就會相處得不一樣,殊不知改變自己就已經極為困難了,更何況要去改變對方。
  • 美圖賞|以一人之力撐起了冰菓大半個同人天空
    美圖賞|以一人之力撐起了冰菓大半個同人天空
  • 壽光文家街道這位兒媳婦獨自撐起這個家,讓人感動落淚!
    壽光人文之文明壽光系列文章和公婆一起生活二十多年,她沒和他們吵過一次架,沒拌過一次嘴;丈夫去世後,她一個人承擔家庭六口人的全部重擔,盡心伺候患有腦溢血的婆婆和高血壓的公公。村裡的人都稱她是最孝順的媳婦;公公也說,有她在,才有一個完整的家。
  • 孝順媳婦事跡展播丨陳淑果:大孝終身慕父母
    △新聞視頻繼續關注鹽湖區2019「十大孝順媳婦」。古稀之年的張引弟家住西城辦西興小區,一聊起兒媳陳淑果,她的話匣子就像打開的收音機停不了,兒媳在老人的嘴裡更是變成了天上的雲彩、地上的花朵和親親閨女,化作了「大孝終身慕父母」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