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是什麼講究?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0-12-13 有料營養日誌

導讀:農村老話「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是什麼講究?看完你就知道了

農村有人過壽了,一般是如何寫祝壽詞呢?約定俗成的一句是「春秋不老,古稀重新,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在農村,每每有人做壽,這個詞就簡直有點泛濫。其實,農村有很多關於做壽的俗語,就如有一句話「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乍一眼看,這句話怎麼會和過生日有關係呢?這句話究竟有何講究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好好解釋一下,相信看完之後你就知道了!

首先,這是屬於年齡的一種俗語文化,男不做九,那就是過生日遇到九的時候是避開的,就是男的只能做帶「十」的整數壽,例如八十歲大壽、九十歲大壽等;比如男子29歲的生日那就放到30歲去過,這是由於中國古代,九為陽數之極,於是多用九這一數字來附會帝王。告別封建時代後,人們仍會覺得「九」寓意著「尊貴、無上」,這使得帶「九」的數字都比其他數顯得高出一等,所以在古代的人認為,普通的老百姓不能帶「九」。此外,「九」代表完結,有不吉利的意思,例如在《黃帝內經素問》曰:「天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

所以說,那人不願意過帶「九」的生日,怕犯忌諱!其次,「女不做十」與之剛好相反,對於一些女人來講則要提前一年過大壽,比如過69、79、89等。這是一個什麼道理呢?原來,男的過大壽是需要實歲的,女的要虛歲,女的只做帶十的大壽起因為人們希望老人家能夠活得更長久一點,不能十全十滿了,因為女人是過的實歲,所以,才不能夠在整數的時候過壽,而是需要提前一年過大壽。除此以外,還有一個說法,即「男不三,女不四」,和這句俗語意思相近。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男慶實,女慶虛」,所以,人們將每十歲記為「一旬」,所以男人要過「逢十」的生日,而女人過虛歲,就要提前一年過。

其實這就是一種民間風俗習慣,不屬於迷信範疇,不過,也是是一種民間不科學的說法,我們這也有人說做壽生日,男不過「九」,女不過「十」,本人認為人一生只求平安,不講究那些。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每一種風俗習慣都有其悠久的歷史,都蘊含其深遠含義。關於農村裡過生日的禁忌,還有「六十六要吃女兒一刀肉」和「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歡迎留言討論,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老人常說:「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什麼意思?老人們常說:男的不辦就,女的不辦十。在我們農村,人們很重視老人過大壽,要是家裡有老人過大壽,家裡人都很重視,還要有祝壽詞。這老人辦壽比年輕人結婚的場面都大,但是老人辦壽也是很有講究的。  老人們常說的「男的不辦九」的意思是男的辦壽帶九的不辦,比如六十九,七十九這樣的,女的呢不辦帶十的,如果家裡的女性要辦七十,八十大壽,那麼就要提前一年辦,也就是要六十九,七十九歲的時候辦。
  • 你知道農村俗語「男不做九,女不做十」,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雖然現在很多城市地區都受到了濃重的西方文化的衝擊,給我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可是農村不一樣,農村到現在仍然有著非常濃厚的傳統文化,自然也就有著非常多的風俗講究,比如在農村,人們一直遵守著「男不做九,女不做十」的習慣,那這種講究有什麼樣的道理!
  • 俗語:男怕三更不做九,女怕午時不做十,為啥這麼說?有何深意?
    農民閒聊的時候,說到某個問題的時候,農民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也說不出什麼名言警句,但農民往往愛用農村的俗語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俗語是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影響著祖祖輩輩的農民朋友。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男怕三更不做九,女怕午時不做十」。這句俗語啥意思呢?為啥這麼說?又有啥深意?
  • 農村老話「寡婦門前是非多」上半句十人九不知,你知道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寡婦門前是非多」上半句十人九不知,你知道嗎?雖然他們的文化不高,但卻知道很多大道理。這些老話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而且,這些智慧還被後人流傳下來。在村裡,人們沒事的時候坐在一起,聊一些村子裡發生的事情,有一些人還喜歡聊一些別人家的定事,特別是農村的光棍和寡婦,更是人們茶餘飯後聊天的話題。老人常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上半句「光棍房頂炊煙少」十人九不知,你知道嗎?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 農村老話「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後嗣」,說的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老話——「父在堂子不能專」,簡簡單單幾個字,卻折射出了傳統社會下的父子關係。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說父母都還健在的話,孩子就不能擅自做主,做事情必須聽從父母的意見。其實這句話主要體現的是封建社會中的父權和尊卑觀念,也是古代生活的一個縮影。
  • 農村老話「男娶三女嫁四,雞飛狗跳難繼續」,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這其中有一句叫「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相信農民都不陌生,放在今天來看,其實不僅女人害怕嫁錯郎,男人也害怕娶錯妻。在農村離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農民對娶妻和嫁人都是慎之又慎,其實農民在面對婚嫁問題的時候,完全可以參考祖宗傳下裡的一句老話「男娶三女嫁四,雞飛狗跳難繼續」,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農民該如何理解呢?
  • 農村老話:「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這句話是啥意思?
    現在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並且很少回家,加上現在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一些老話慢慢的被人遺忘,這農村老話之所以存在完全是因為這老話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也可以說人生經驗。這些老話有上千年的歷史,一直教育很多人,這農村老話一般包羅萬象,各方面都會涉及到,從第一眼就能看出它包含的意思,不能說所有的老話都有道理吧就單憑能被人傳承下來就值得我們去深究,下面我們說的是「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大家從字面上能看出什麼含義嗎?這男的為什麼會搖頭呢?女的又為什麼怕大步走呢?這句話具體又將的是什麼下呢?
  •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農村的這些老話,你知道多少?
    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解釋:一個人總是抖腿,對男人來說意味著不可能事業有成,而女人則是輕浮下賤。咱們中國人歷來講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是對一個人行為舉止最基本的要求,吃飯也是「吃有吃相」,而吃飯不扶碗,三代都要倒黴。
  • 俗語:「男做上怕三,女過滿怕午」,什麼意思?你們這樣講究嗎?
    導語:俗語:「男做上怕三,女過滿怕午」,什麼意思?你們這樣講究嗎?樹的年輪記載了一棵樹的成長,年齡也是人這個新生命不斷成長的記錄,我們用生日是紀念一個人誕生到這個世界的開始。中國人非常熱衷於過生日,一歲的時候要做周歲,12歲要過滿歲,18歲要過成年的生日,到歲數大了,還要過大壽。不僅如此,關於過生日,在民間還有許許多多的禁忌,什麼年紀要過,什麼年紀不該過都是有講究的,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是:「男做上怕三,女過滿怕午」,說的就是過生日的禁忌,接下來我們就分別來看看說了什麼意思。
  • 農村有句老話,「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後嗣」,說的什麼意思?
    在農村地區有句老話,「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後嗣」,這句話想必大家都有聽過吧,農村很多地區都有俗語和諺語,這些俗語和諺語都是老一輩人,用生活的經歷而總結出來的,那這一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老話:「男怕在三更,女怕在午時」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文/小智在農村,總會流傳許多膾炙人口的俗語,這些老話大都是老一輩人對於生活的總結。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分享幾句民間俗語。第一句:男怕在三更,女怕在午時。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男孩最怕在三更時出生,女孩最怕在午時出生。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是因為老人們普遍認為男孩需要陽剛之氣,女孩需要溫柔體貼。偏偏三更半夜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午時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因此,這兩段時間出生的男孩和女孩都是違背天性的。第二句:男不三,女不四。
  • 俗語「男怕子時段,女怕午時刻」你知道這句話的特定含義嗎?
    有這麼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句話會理解成什麼意思。小編大概分析了一下字面意思,讓自己的想法逗的差點笑岔氣,一點都沒往做壽上想。小編我想的是男不能做九件事,男人不能做十健事,傻傻的想知道是哪些是,結果尷尬了,錯的一塌糊塗。
  • 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摘要: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生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是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日子。母親經歷過十月懷胎以後,然後把我們生育下來。不知道在其他的地方是如何的,在我們當地只有50歲以上的老人才稱之為過壽,而50歲以下的人,只能是算過生日。而且過壽是要擺酒席的,如果沒有辦酒席那就不算是。到了50歲,老人才會考慮做壽,並且是年齡越大,那就舉辦的越隆重。在古代的時候,通常是60歲以上才會舉辦規模性的壽宴,這一點在我們村裡也是如此的。關於為什麼很多的農村老人不願意過壽,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農村老話「生妻不娶,暗九不過;男怕咳,女怕拉」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俗語假如在博物館有一席之地的話,那算得上老大哥了,因為幾千年來,農村這些經典的俗語已經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心裡,也正是如此,才能我們對農村的傳統文化有那麼濃厚的興趣。這些俗語不僅包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有時候也也表達了對一些事情的警示作用,還有一些蘊含著非常深奧的規律。
  • 農村老話:「男靠出生時,女靠出嫁日」,這有什麼講究嗎?
    現在人大多都想生活在城市裡,農村裡的人越來越少,雖然很多人搬離了農村,但是仍有很多人將農村文化帶了出來,很多城裡人可能都不知道農村中有這麼多值得學習的有智慧的俗語。那雖然這些俗語沒有經過科學的驗證,不是什麼科學家說出來的,但是這些確實農村老人將自己畢生的經歷濃縮成的,這其中也有很多是能讓人在了解之後恍然大悟的。
  • 農村俗語老話:「男怕三點頭,女怕抬頭走」,是啥意思?
    下面來了解幾句俗語,看看你聽過沒有,知不知道它的意思。而當男人嘆氣的話,往往是他因憂傷或者鬱悶心裡感到不痛快而呼出長氣,這說明男人感到壓力很大,也說明這個人的鬥志開始下降,或者已經是非常艱難的在堅持了。有人說,嘆氣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久而久之會讓人變得不樂觀,做事也沒有信心,慢慢的就失去了原有的鬥志,民間有句老話「一嘆窮三年」。
  • 「做九不做十」,給老人做壽的講究您知道嗎
    在生活當中,也叫做「過壽」和「做壽」,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地區,都保留著給老人做壽的習俗,一方面表示自己的孝心,同時也是希望老人能夠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畢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在民間有這樣一種關於做壽的說法就是:「做九不做十」,意思就是說縫整十的歲數就要提前做。
  • 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農村的俗語有的是關於農業生產的,有的是關於修房蓋屋的,也有的是關於天氣變化的,俗語可謂是事無巨細包羅萬象,什麼都有涉獵。直到現在很多俗語老話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之後,還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這會吃虧在眼前了吧!所以也有人把俗語叫做了十句俗語九句真。俗語也並非都是具有道理,像一些特殊年代的俗語,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 農村老話「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這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意思就說老人說的很多話都有是有道理,他們都是過來人經歷的事情比較多,吃的鹽都比年輕人多,而年輕人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如果不聽老人話可能奪走彎路還可能吃虧,其實多聽聽農村一些老人說過的老話確實受益匪淺,雖說現在都是高科技了,但是咱們國人還不是一點一點這麼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