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成為巨頭廝殺戰場,社區團長傍大款月入可過萬
2020年還有20天就即將成為歷史,要問這一年有什麼深刻的記憶?疫情、直播、社區團購。
疫情催熟的新商機
疫情的爆發,讓全國各地的人們宅在家裡好幾個月,每天閒來無事除了看電視、刷抖音、秀快手,更多的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疫情之前忙忙碌碌、走路都急匆匆,甚至很難好好地自己做一頓飯。這回終於有機會好好地秀秀自己的廚藝了,短視頻平臺上各種吃,可謂是囊括了大江南北、五花八門。那麼提到吃,就必須要有食材,但是嚴峻的疫情形勢,讓我們不敢出門,大街小巷也都是冷冷清清,怎麼能買到菜呢?
忽然一夜之間社區的微信群裡,各種團購開始了。
團雞蛋、團肉、團蔬菜、團米麵糧油,好不熱鬧。很多團購群一下子爆滿了。於是我們也看到,各大巨頭也坐不住了,拼多多、美團、滴滴、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摩拳擦掌也下場了,團購大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就在11月3日,滴滴總裁程維在員工大會上表示, 「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美團、京東、阿里都紛紛出招,此番情景,不禁讓我們想起來當年的打車補貼大戰,這次參賽選手更多,每天看到微信群裡的推送真是目不暇接。
社區團購自從2018年開始炒作,曾經風起雲湧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最終慢慢聲音變小了,僅留下騰訊興盛優選、阿里的十薈團等默默的堅守,但是2020年這個風口再次颳起颶風,這次社區團購大戰更是熱鬧非凡。相比上一次的試水,這次可是真的下大力氣了,持續半年多的布局也是越來越激烈了。要說疫情催生的商機中我們明顯看到的就是這一年的直播賣貨,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貴的、便宜的;車子、房子、甚至連火箭也敢賣,真是開了眼界。再有就是這社區團購,從團菜開始,不斷豐富的日常消費品,真的是一直火了下來。
恰逢其時,社區團購火爆的三大因素
網際網路巨頭重資拉開的戰場,社區團購滿足了三方需求。
社區團購這個商業模式為什麼會火爆?
我們來看這個商業模式中的三個重要的角色,一個是平臺、第二個就是團長、第三個就是客戶。
一、 平臺的利益與優勢
電商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市場,新客戶的而開發也陷入了瓶頸,原本業務模塊的拓展受到了限制,更重要的是市場的格局已經逐漸形成僵局,如何打破平衡,就是尋找新的增長點,也就是拓展新的戰場,那麼社區團購正好符合了巨頭的期盼,社區團購不僅能夠給電商帶來大量的潛在客戶,同時也是電商平臺下沉市場的重要目標。
從平臺的優勢來講,
早期開始的遊擊隊式的社區團購,具有很大的限制,因為受到人力、財力的限制,通常團購的產品相對較為單一,不能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受到採購量的影響,採購成本較高,不具有價格優勢。
巨頭平臺的介入,不僅有完備的物流體系保障,更重要的是擁有了更加廣闊的採購渠道,商品的種類也更加的豐富。另外平臺運營產生的規模效應,帶來的就是單一產品的採購量足夠的大,那麼集中採購成本優勢就比較凸顯了。
尤其這兩年,我國的經濟增速放緩,帶給我們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錢難賺,自然就會影響消費。消費降級已經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事情,尤其今年疫情影響了很多的人的收入,對於大多數中低收入人群,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已經是很普遍的想像。從我身邊的的好多朋友身上就有直觀的感受,之前買一件衣服怎麼也得千八百塊錢,今年發現好多朋友竟然手機裡裝了拼多多。
二、 經濟下行,普通人的機會
下崗、失業、破產這些名詞今年充斥著我們的眼球。曾經創業投資個幾十萬,輕飄飄的就沒了。但是生活還得繼續,如何低成本創業或者說低成本獲得收入呢?無疑團購給了很多人希望。
依託社區生態,很多社區都有業主群,通過建立一個微信群,再到業主群裡去發幾個優惠商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輕輕鬆鬆就獲得了無數精準的客戶群體。再從社區裡找到一個合適的場地,對接一個或多個團購平臺,輕輕鬆鬆的依託大環境就獲得了不錯的銷量。根據各大平臺給出的佣金比例10%--15%,一個社區每天不要多了,一兩千的營業額還是有的,好一點的大型社區日營業額達到萬八千的也不是不可能。那麼我們來算你一下,一個團長一個月差一點有個三四千的收入絕對有保障,好一點的一個月收入兩三萬也是有的。
當然社區團長,也不是很輕鬆,但是能夠在社區不出門,每天辛苦一點這個收入還是不錯的。
受疫情影響今年我去的城市不多,但是再去過的每一個城市中都看到了社區團購,大部分收益還是不錯的。
據相關機構統計,我國三四線一下城市中,團長佔比達70%,可以說社區團購確實給很多人帶來了機會。
社區團購的紅利依然存在,如果你的社區還沒有,如果你也有意向去做,這個項目我認為還是值得去嘗試,因為紅利依然存在,並且平臺已經搭好,我們只需組建群,維護好客戶,再找一個合適的場地,投資核算房租因地不同略有差異,通常社區內的車庫、閒置房屋都可以,一般月租金2000左右甚至更低,貨架成本一般有2000元解決,剩下就是申請營業執照,這個都不是問題,現在也比較簡單。
三、客戶剛需
過去我們看到很多的社區實體店之所以能夠生存,就是依託社區的固定人流,但是往往菜市場並不是每一個社區附近都有,隨著全國城市規劃,之前沿街的流動攤販、沿街的菜市場都關停取締了,各個城市都集中規劃了菜市場,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買菜不方便了。所以社區團購恰逢其時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所以社區團購有的做。
社區團購對傳統店面的影響
網上有很多網友質疑,社區團購火了,那麼實體店和菜市場、還有流動商販怎麼活?
這個我們就不得不思考過去王健林和馬雲對網際網路和實體店的對賭。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社區團購在依託大平臺運營的構架下,勢必會對傳統的菜店、菜市場、流動攤點產生很大的衝擊。
都說新事物的發展都是為了解決人們越來越懶的特性,我完全認同。
網購因為我們不願意費勁的去逛商場一家店一家店的走,那麼如果能夠動動手指就能在家門口去到自己想要的菜,誰還去人擠人的菜市場淘寶。
再者說,各個城市的城市規劃流動攤點也都大部分取締了,我們必須接受並升級我們的認知。對於過去的菜店,轉型升級是必然之路。如果還是抱著過去的思維,那麼結果可想而知,你不改變社會就會淘汰你,無可厚非。
天下紛爭、爭久必合
也有人說,現在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搶市場,我該選擇誰?團戰什麼時候結束?
當然現在社區團購的百團大戰都是各個巨頭看到商機,誰不想分一杯羹,現在各個平臺無不是通過燒錢搶市場,到底誰能獨佔鰲頭,那麼就得看實力了。滴滴程維的豪言壯語我們看到了決心,但無法預測結果。百團大戰最終是三國鼎立,還是獨霸天下,這個只能交給市場來決定。就如過去打車平臺大戰,最終誰能留下,只有拭目以待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巨頭血拼,無非都是為利,在每一個商業環節中都是要保證利益,沒有利益了,市場也就退卻了。
之所以我說社區團購還有很大的紅利,就是因為這個是一個剛需市場,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我們只要活著就要解決吃飯問題,一頓不吃都不行,所以社區團購從生鮮開始,屬於高頻消費,又是必須消費的項目。無論何時只是利大利小的問題,當下巨頭紛爭,那麼作為我們要不就成為團長,依靠大樹賺錢。要不就是作為客戶享受競爭的紅利—便宜。
社區團購的競爭,核心競爭的就是鮮。如何保證我們的產品鮮?
首先就是必須要有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所以如果是團長,就必須選好平臺,當然初期可以都來上,哪家好就和哪家合作,反正沒有限制。
其次就是服務,也就是團長就是服務員,如何服務好客戶,如何增加客戶數量這是關鍵。
第三,就是管理系統,團購的競爭力,考驗的就是平臺運營方內部管理的系統考驗,如果只是粗放型的掠奪,最終必將敗北。
簡單來說,這次百團大戰,就是一場資本的競爭遊戲,社區團購的整個系統就是整合產地、物流、倉儲、客戶的一個體系。雖然競爭中一定會帶來一些社會結構的改變,但確實給我們用戶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也降低了我們的購買成本。
所以如果你認為這個是商機,那麼就抓緊時間傍大款,抓住巨頭開市場的紅利,分一杯羹,咋說也是一次機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