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誰的團長誰的團?

2020-12-12 金融界

來源:時代在線

作者:郭梓昊

張良一路把「仗」打到了福建寧德的壽寧縣。他是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的BD(商務拓展),在這場激烈廝殺已近乎於肉搏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張良的任務始終只有一個:發展更多的團長。

這一天,壽寧急遽降溫至3℃。張良沒有出門,和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窩在臨時租下的小屋裡,聊天取暖。他們的上一個戰場是廈門,完全沒料到冬天還會冷成這樣。白天還好,即便沒有棉服,還能追著太陽曬曬;晚上尤其難熬,四層薄被摞起來蓋都不頂事,被窩怎麼睡都不暖。

張良想念四季溫暖的海南島。在成為社區團購BD前,他是島上賣魚乾的中年小販,守著妻兒,發不了橫財但衣食無憂。年初疫情暴發,海產品銷售無門。為謀生,張良當起了社區團購的團長,每天傍晚收集各家住戶的買菜需求,清晨出車到批髮菜市場採購。

不做不知道,省去經銷、運輸等中間環節,生鮮產品的利潤差往往能到15%―30%之多。但時間一長,運輸配送、找老闆砍價讓張良感到疲憊,他轉行成了BD。

39歲的張良沒想過,有一天還能走出海南島。生活的節奏一下子被打破,未來擁有無限可能。他也無暇考慮,現在的自己究竟是追風的人,還是被風推著,不由自主地一往無前。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則有望達到千億級別。一時間,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入局、圈地擴張:從團長到BD再到供應鏈、物流,補貼燒錢之勢兇猛。據公開融資信息統計,今年,國內社區團購平臺的整體融資規模已突破百億元。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

「拿下這座小縣城!」

12月5日下午,頂著寒風,30位當地人湧向壽寧縣聚得樂酒店8樓大廳。他們的年齡在30―50歲之間,主要身份就兩種:附近便利店、快遞點的老闆,小區賦閒在家帶娃的寶媽。

這群人衣著樸素,稀稀落落地散坐在宴會大廳裡,主辦方因此要求人群集中到前面「取取暖」。臺上,主持人正在講解什麼是社區團購,擲地有聲,情緒高昂:「所謂的社區團購,是指在真實社區設立團長,居民們通過APP或微信群下單,第二天團長送貨上門,或由消費者自提。貨物以生鮮為主,價格比市面上便宜不少。」

一個半小時授課完畢,30位互不相識的人有了一個共同的稱謂:團長。即便在這一個半小時裡,大部分人都在低頭玩手機,一位農婦甚至自顧自打起電話來。

張良不在乎。一個月前,他和BD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離開廈門,來到幾百公裡外的壽寧縣,目的只有一個:「拿下這座小縣城!」

壽寧縣位於閩浙兩省交界處,四面環山、相對偏僻。2018年9月,該縣曾獲得商務部「年度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稱號,成為社區團購入局生根的沃土。

2020年年底,社區團購復甦成了最熱門的資本話題。這個賽道上,不僅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分別投資的「十薈團」和「興盛優選」,還出現了諸如滴滴的「橙心優選」、美團的「美團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等多家行業巨頭的身影。

如今,壽寧縣社區團購戰火正酣。

30位團長聽課時,張良正在大廳門外緊鑼密鼓地安排後天的行程,半小時裡接了4個便利店老闆的電話,都是要求參團的。不到一個月,張良所在的3087團,就在壽寧縣當地發展了整整160個團長,但還遠遠不夠。「按照我們每500人發展1個團長的規劃,壽寧縣最少也要發展300個團長。」張良抽了口煙,自認餘下的140個團長指標,大概是完不成了。

為了儘快完成拉新任務,張良和同事們在當地租下一個小套房,月租1400元。白天騎著小電驢挨家挨戶拜訪,晚上就打電話指導團長操作。如今,他已經可以模仿幾句當地方言,自嘲生活得「像個本地人」了。

像張良這樣的BD團隊,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共有14個,BD人數多達上萬。這些人常年離家,遊走於全國各地,為的就是攻城略地、搶佔先機。「就像打遊擊,打完一槍換個地方。」

「每個資本巨頭都想吃下這塊大蛋糕,搶人、搶地盤,怎麼快速出圈怎麼來!」據張良介紹,如今,長沙、武漢等二三線城市戰局已定。各大巨頭轉而將社區團購的戰火燒向佔地更廣、用戶基數更大的縣城和鄉村。

今年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隨後提出「千城計劃」,宣布年底前實現社區團購的全國覆蓋;「多多買菜」祭出10億元補貼,以低價策略打穿消費者心理防線,兩個月之內,開城數量達60個;滴滴入局更早,4月就已殺入團購戰場。CEO程維更放話:投入不設上限。

張良所在的大型社區團購平臺成立於2017年,曾是這一賽道上最大的獨角獸,手握騰訊、今日資本等大公司融資,估值一度達40億美元,如今卻因巨頭入局,自感危機四伏。最直觀的連鎖反應就是,BD的團長拉新數量遠超以往。

光是張良所在的福建片區,僅11月30日至12月6日一周裡,就有1800多個人通過線下面籤培訓和考試,成為新團長。「以前一天談成一兩個團長,現在一天最多能做8個拉新。競爭越來越激烈,你必須適應。」張良介紹。

誰的團長誰的團?

得團長者得天下。

親歷戰事,張良已能對團購大戰分析得頭頭是道。在他看來,決定這場戰爭走向的關鍵要素有三個:團長、物流及產品價格。其中,團長堪稱核心因素中的核心:團長能夠快速地導入當地人脈關係,又能精準對接平臺商品,為其帶來大量相對廉價的流量。換句話說,團長越多,團購市場越大。

在武漢、長沙、南京等主戰場,一天會有數十家團購平臺詢問入團意向。「一家團長最多會接納3―5家平臺,多了幹不了,貨物太多沒地方放啊!」張良說。如何快速搶下核心團長,成為BD們最頭疼的事。

搶奪團長,知名度高的網際網路公司擁有先天優勢。美團直接將「本地生活」中的商家線上發展為團長,來勢迅猛;滴滴利用對司機的貨運調度把控,在物流上領先一著;社區團購的低價策略,本就迎合了拼多多平臺的用戶屬性。

BD們拼了老命地搶團長,團長們倒樂得同時兼顧數家平臺。

李元忻,眼下是滴滴橙心優選、美團優選以及「多多買菜」三家團購平臺的團長。當初生完孩子,李元忻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帶娃。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丈夫經營的餐飲店破產,今年5月,為了一家生計,李元忻將團長這一副業轉為正職。

霸住三個平臺,李元忻擁有兩個固定客戶微信群共800人。每天,只要醒著,她時刻不離手機。「拉群、推連結、收貨、發貨、售後,」是每個團長的日常規定式動作。除此之外,如何形成一定的客戶黏性,靠的是團長自己的社交能力。

為了給自己的團購群宣傳,李元忻有時候還會動用老公這個「五星級大廚」,用平臺上買來的生鮮做些小菜,她將製作過程拍成視頻發到群裡,甚至請上同小區的幾個「幸運觀眾」一起共享美食。

同時兼任三家平臺的團長,李元忻對此並不避諱。「平臺現在競爭正激烈,都在放低門檻急招團長,他們默許我們擁有多家平臺的情況。至於我們這些普通人,只不過是為了多賺些,都是你情我願的事兒。」

但隨著貨物數量增多,李元忻也有忙不過來的時候。有一次,李元忻把兩家的生鮮包裹弄丟了,對方在群裡鬧事罵得狠,她只好忍著,好說歹說發了個200塊的紅包,答應第二天把貨補上,這才擺平。

「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人一向講究精打細算,」李元忻分析。只要價錢更優惠,老輩們不惜花人脈、花時間。正是這種消費心理,間接引發了網際網路巨頭的燒錢補貼大戰。

作為金字塔底層的團長,李元忻對動輒數億的補貼沒啥感覺,但豬肉便宜了幾塊、土豆便宜了幾毛,倒是她每天實實在在接觸的具體數字。

這兩個月來,李元忻明顯感覺平臺的補貼力度不斷增大。「2斤多的土雞15塊」「一袋鹽1分錢」「秒殺爆款價」等字眼,頻繁出現在她的團購群中。小區裡的大爺大媽們興奮得紛紛抄起手機,加入「薅羊毛大軍」。

這邊,「多多買菜」剛上價0.99元的青菜,大家一哄而上;那邊,隔壁滴滴直接0元贈送蔬菜,趕緊買了囤著!大爺大媽守在手機前坐等倒計時的樣子,像極了「雙十一」的年輕剁手黨們。

即便不直接接觸消費者,張良也能感受到戰場廝殺的殘酷。「平臺瘋狂燒錢後,最終能活下兩三個,就已經很不錯了。」張良估摸著,自己所在平臺以後也只能跟著大勢走:「我們之前幾乎沒有秒殺專場的,最近突然變多了,多到一天三四場的地步。」

「社區團購說到底還是一門人情生意,」張良觀察過,社區團購做得好的,往往不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而是長沙等二線城市及更為下沉的鄉、鎮、村。在那裡,鄰裡之間的互動更多,客戶願意購買,無非是出於信任。

張良覺得,社區團購在巨頭入局後,明顯有些變味。「這些巨頭想壟斷、想燒錢吸引用戶慣。」在張良看來,社區團購最理想的場景,是平臺只充當物流供應和下單渠道,「讓樓下賣肉的阿叔、賣菜的婆婆也能有自己的粉絲群。」

入局太深,張良已從一個中年小販,變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

賺風口上的熱錢

身在局中,李元忻雖無近慮,但有遠憂。

李元忻擔心,總有一天,自己會被平臺架空。「萬一有一天,平臺對團長的每日訂單提出要求、改變遊戲規則,早晚會有一批不達標的團長被踢出局。」李元忻很清醒,「那時候,我的顧客早已被平臺的低價打穿心智,成了平臺的內部流量。作為團長,我將一無所得。」

李元忻估算,自己所在的花園小區,至少有13個團長。存在競爭關係的那些便利店,隔街對望,相互分割客戶流量。而對平臺來說,團長的忠誠度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手操持多個平臺的團長到底是屬於誰的?依靠低價打下的用戶黏性又有多少?

12月2日,「社區團購發起燒錢大戰」的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燒錢補貼、壟斷流量,最後漲價割韭菜。」網友們質疑,這種慣用的老套路究竟能為社會創造多少價值;知乎熱榜上,關於「社區團購搶走菜販子生意」的討論成為熱門話題,行業陷入新一輪內卷焦慮之中……

李元忻未雨綢繆。她開始下意識地利用平臺知名度,將一些客戶轉為自己的私域流量,又在與供應商的接觸中拿下數條優質供應鏈,轉行高端產品的團購服務。

但更多人仍然沉浸其中,期望賺一波熱錢再撤。「大多數人都只是想在風口上賺一筆。」美團優選BD劉志平估摸著,再過三個月,就能大致看到社區團購行業的局勢,那時候再決定自己的去留。

今年8月,31歲的貴州人劉志平經某團長介紹,成了美團優選的BD。此前,他換過無數工作:開過淘寶店、幹過騎手、當過滴滴司機……可謂次次都撞上了網際網路風口,但次次都鎩羽而歸。

這一次,劉志平想在戰場裡多留一會兒。眼下,美團優選BD還是個肥差:一個拉新,能有60—100塊收入。「我讓當地團長幫忙拉新,讓個利,把我拉新收入的20%分給他們。」通過人際關係的裂變,11月,劉志平通過拉新,賺了近2萬塊。

除了BD,團長們的收入也極為可觀。據劉志平介紹,在美團,月訂單數量穩定在幾萬的團長,月收入能輕鬆達到8000―10000元。張良提供的數據更是令人咋舌,他所在的後臺信息顯示,12月5日,有團長的單日提成金額,高達82866.8元。

風口上,社區團購仍在造就無數財富神話,誰捨得提前下場?

最近,張良把妻子和不滿周歲的女兒接到了離壽寧縣更近的溫州,方便照顧:「平臺原來計劃覆蓋16個省。慢慢搞需要兩年,現在不行了,公司說明年年初就要完成全覆蓋。」

截至目前,張良共發展了300來個團長,收入穩定在每月一兩萬。「等這場團購仗打完,就可以呆在家裡享清福咯!」張良有位同事,兩年前開始做BD,玩轉了平臺的遊戲規則,如今年入百萬,「坐在家裡,啥事不幹就能收錢」。

再過一個月,張良將離開壽寧縣,等待他的,將是一個競爭更慘烈的戰場:杭州。寒意漸濃,張良的發財夢,飄到了西子湖畔。

相關焦點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瘋狂的「團長製造機」
    這個賽道上,不僅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分別投資的「十薈團」和「興盛優選」,還出現了諸如滴滴的「橙心優選」、美團的「美團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等多家行業巨頭的身影。如今,壽寧縣的社區團購戰火正酣。30位團長聽課時,張良正在大廳門外緊鑼密鼓地安排後天的行程,半小時裡接了4個便利店老闆的電話,都是要求參團的。
  • 瘋狂的「團長製造機」:賺風口上的熱錢,誰捨得提前下場
    這個賽道上,不僅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分別投資的「十薈團」和「興盛優選」,還出現了諸如滴滴的「橙心優選」、美團的「美團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等多家行業巨頭的身影。如今,壽寧縣的社區團購戰火正酣。30位團長聽課時,張良正在大廳門外緊鑼密鼓地安排後天的行程,半小時裡接了4個便利店老闆的電話,都是要求參團的。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這是2020年經歷了疫情、倒閉、爆雷潮後的第一個風口,也會是未來10年最重要的風口。」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發表了對幾家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後武漢之戰的點評。關於這場風口之戰,或許將成為中國商業史上最艱難漫長的一戰。如果你想了解得足夠多,那麼你需要離得足夠近。這一次,豹變和全國多地的社區團購團長,聊了聊他們作為團長期間發生的故事,以及搏殺之後,這些一線士兵們親歷的見聞,感受和困惑。
  • 一片死寂的社區團購為何一夜爆火?誰在布局?
    盛世嘉園的情況只是全國社區團購的一個小小縮影,在全國範圍內,團長已經成為社區團購行業最稀缺的資源之一,也成為各大平臺最想牢牢把控住的人。  誰在布局社區團購?  巨頭紛紛帶資進場,跑馬圈地  社區團購如火如荼之下,巨頭們也紛紛跑步入場。
  • 社區團購團長:我不當炮灰
    在武漢市洪山區關西小區,一個小區就有10幾個團長以及代收點。燕子是武漢市洪山區關西小區的一名社區團購團長,本來在小區安安生生開小超市做了10幾年買賣,2020年因為疫情,讓燕子又有了一個新身份——社區團購團長。現在燕子身兼5家社區團購的團長,分別是橙心優選、十薈團、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盒馬優選。
  • 社區團購成為巨頭廝殺戰場,社區團長傍大款月入可過萬
    社區團購成為巨頭廝殺戰場,社區團長傍大款月入可過萬2020年還有20天就即將成為歷史,要問這一年有什麼深刻的記憶?疫情、直播、社區團購。這回終於有機會好好地秀秀自己的廚藝了,短視頻平臺上各種吃,可謂是囊括了大江南北、五花八門。那麼提到吃,就必須要有食材,但是嚴峻的疫情形勢,讓我們不敢出門,大街小巷也都是冷冷清清,怎麼能買到菜呢?忽然一夜之間社區的微信群裡,各種團購開始了。團雞蛋、團肉、團蔬菜、團米麵糧油,好不熱鬧。很多團購群一下子爆滿了。
  • 社區團購新風口來襲!多家網際網路巨頭爭搶入局,誰能佔領高地?
    (圖片來源:天眼查)官網顯示,十薈團成立於2018年4月,是一家社區團購「新零售」創業平臺,十薈團是一個社區生鮮團購平臺,以社區為切入點,瞄準家庭日常消費場景,主營生鮮美食、生活用品在今年加入賽道的還有拼多多,拼多多於3月推出社區拼團輔助小程序「快團團」,8月又推出團購業務「多多買菜」,目前,多多買菜已經覆蓋了包括南昌、武漢、濟南、成都等二線城市以及六安、馬鞍山、黃石、孝感等三四線以下城市,也入駐了社區團購發源地長沙。
  • 西安漢城十薈團社區團購,社區團長
    西安漢城十薈團社區團購,社區團長社區團購早期還是以開疆拓土為主,因此各個區域的分公司都有實權,其方法和網際網路思維差別很大,公司整體業很難突破傳統的風格。所以,社區團購往往會出現分公司各派系山頭林立,總部很難進行統一把控的現象。
  • 被拼多多盯上的社區團購
    對團長而言,誰補貼高就在誰上面賣貨,天經地義;對平臺來講,沒有團長就沒有用戶,社區團購業務也就徒有其表。如今來看,早期社區團購模式中,團購平臺的強行接入的確會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一方面,團長手握商品渠道和用戶資源,自行開團不香嗎?
  • 團長遭巨頭瘋搶,便利店處境艱難,社區團購火藥味更濃了 | 鈦媒體深度
    社區團購戰爭初期:團長是戰略資源經歷過「百團大戰」的胡薇這次加入了社區團購的浪潮,身為團長的她稱,時隔五年,當年的那種熟悉的感覺又來了。「感覺所有人都在做團長,你不做有人做。」胡薇稱,「『百團大戰』期間補貼夠狠的,除了佣金,我們還有單量獎、新人獎、開團紅包,佣金收入倒是其次。」
  • 社區團購「爭奪戰」激烈 廣場舞大媽成「香餑餑」
    得社區者得線下,得團長者得社區,爭奪「武阿姨」成為零售行業搶佔市場的關鍵。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線下顆粒度最小的流量單元,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誰掌握了社區的流量誰就掌握了線下的生意入口」,而這個入口的能量無疑將再造一個網際網路巨頭。他進一步解釋,網際網路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線上流量見頂,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希望回歸線下維持用戶增長,而線下入口繞不開社區。
  • 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11月30日,社區零售品牌「十薈團」宣布完成阿里巴巴聯合領投的1.96億美元C3輪融資,這是十薈團今年獲得的第四輪融資。此後一天就有消息稱,社區團購創業公司「興盛優選」即將開啟新一輪融資,融資額初步定在2億-5億美元,估值達50億美元左右。
  • 群雄逐鹿 社區團購
    接下來重點聊一聊最近市場很火的社區團購 一夜之間,社區團購一詞感覺火遍了整個大江南北。騰訊、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等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了搶佔這一風口都開始紛紛布局,特別是京東的「一哥」(劉強東)親自提槍上馬,御駕親徵。社區團購這片藍海,可謂是群雄逐鹿,好不熱鬧。
  • 看鑑零售|人力資源視角看社區團購—團長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傳統零售行業以百果園旗下的熊貓大鮮、物美旗下的多點拼團為主,傳統零售行業的頭部玩家也想進軍社區團購搶一杯羹。社區團購吸引力那麼,為什麼社區團購有這麼大吸引力?其實直接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光是從社區團購中分離出來的生鮮市場,規模就達到4萬億,任誰都不願意放棄!
  • ...社區團購掀團長爭奪戰:低門檻及返傭是關鍵,平臺與團長互相博弈
    來源:藍鯨財經2020年的風口必有社區團購的一席之地。除了賽道上原有的創業企業十薈團、興盛優選,網際網路巨頭美團、拼多多、滴滴等也在今年投入大量資源進入到社區團購大戰之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個企業傾注大量物力財力試圖守住自己的陣地,而團長作為關鍵的人力資源,自然也成了平臺們重點爭奪的對象。
  • 鏖戰社區團購 巨頭何時上岸
    11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社區團購湧現了不少新人,跨行業的參與者在考察合作對象上也有了新進展。樸樸超市、快手、字節跳動以新人身份快速挺進。在此之前,美團、京東、盒馬、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早早入局,可見社區拼團的火熱程度。這場萬團大戰中,巨頭們儘管知道要各取所需,但並沒有對外公開戰略規劃路徑,思路尚未明確顯現,跑馬圈地的現狀還將持續。
  • 社區團購燒錢不靈了?1人身兼4個團,錢燒了團長沒留住
    有人評論,眼下社區團購是學霸們的新一輪競賽。僅從巨頭切入的時機和戰場來看,學霸們的用力無比巧妙。巨頭選的時機足夠好,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已經完全跑通。十薈團聯合創始人陳郢,在其完成8000萬美元C2輪融資時對投中網直言,不同於上一波「散兵遊勇」式的行業競爭,如今社區團購的市場局面讓資本看到了「勢在必行」。
  • 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月入過萬?記者親身體驗「真相」了
    預售制的社區團購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損耗問題。   疫情以來,不少用戶開始接受預售制的社區團購。無論怎樣,社區團購大戰已經轟轟烈烈地打響,首戰便是對團長的爭搶。   2。團長成平臺爭搶的香餑餑   今年5月,周深曾多次聯繫興盛優選想當團長未果。但10月巨頭入場後,興盛優選業務員主動跑到他的生鮮店來,指導他上了線。
  • 滴滴入局 社區團購烽煙四起
    快手針對社區團購的第一批調研人員已奔赴湖南長沙,這一消息快速傳遍網際網路圈。越來越多的新玩家加入使得社區團購成為今年最兇猛的風口。今年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攜10億補貼快速入場;9月,阿里巴巴也緊跟其後組建了盒馬優選事業部。甚至有消息傳出字節跳動、快狗打車都在計劃進軍社區團購。現如今,社區團購的賽道已湧入了電商、本地生活、地產等各個領域的巨頭。
  • 社區團購戰事: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
    網際網路消費端的戰事,很久沒有像社區團購一樣熱鬧了。日前,京東收購美家買菜,劉強東親自帶隊下場的消息傳出。在此之前,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滴滴的橙心優選,以及被迫應戰美團的美團優選被合作方稱為「大三家」,自建體系的興盛優選、十薈團則分別在騰訊、阿里間站隊。此外,在傳統線下有廣泛布局的沃爾瑪、良品鋪子也傳出要入局社區團購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