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戰事: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

2020-12-21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冒詩陽

來源:商業數據派(ID:business-data)

劉興拉了一車新疆阿克蘇蘋果到重慶,貨車剛到店門口做好分揀,團長們就陸續開車過來把各自的蘋果拿走了。就憑社區團購的生意,劉興做到了月流水超過100萬。

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

有團長為賺到提成,且社區團購也帶來了額外人流量而開心;也有團長因為社區團購與自家生意左右手互搏,擔憂自己淪為平臺倉庫而擔憂。

社區團購的戰役焦灼在倉儲和配送端。

網際網路消費端的戰事,很久沒有像社區團購一樣熱鬧了。日前,京東收購美家買菜,劉強東親自帶隊下場的消息傳出。在此之前,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滴滴的橙心優選,以及被迫應戰美團的美團優選被合作方稱為「大三家」,自建體系的興盛優選、十薈團則分別在騰訊、阿里間站隊。此外,在傳統線下有廣泛布局的沃爾瑪、良品鋪子也傳出要入局社區團購爭奪。

巨頭進入賽道的邏輯不盡相同,有的求進攻,有的圖守成,但背後模式大體相似:供應商→中心倉、雲倉→網格倉→團長。這個鏈條上,除了分揀功能的中心倉多為平臺自建以外,為中心倉提供倉配服務的雲倉,中心倉上遊的供應商,以及下遊的網格倉、團長,目前大都以合作形式加入,且多數合作並不排他。

通過合作,平臺得以以輕資產模式入局社區團購,但隨著競爭的迭代,合作方話語權開始分化:團長逐漸式微,甚至擔心平臺「去團長化」;同時嗅覺靈敏的「打工皇帝」逐漸誕生,部分看到商機的倉儲投資人,開始在社區團購平臺競爭帶來的商機中建立起地域上橫跨南北,由雲倉到網絡倉再到團長的供應系統,在同平臺的合作中掌握更大話語權。

廣撒網招募的團長:

擔心平臺「過河拆橋」

武漢市友誼大道徐家棚社區附近的一家奶製品專營店,開始經營起了副業生意,做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的社區「團長」。

「對於我們來說,兼職做一下團長挺合適的,增加一項收入,還能給店裡面帶來很多客流量。」該店的老闆向《商業數據派》表示,按照平臺規則,「團長」除了每單獲得10%的提成外,平臺還會給予階梯獎勵;此外,很多到店提貨的顧客,順便也會看一下店裡的奶製品,這些讓他的生意更興隆了起來。

而就在幾公裡外,對於武漢餘家頭社區附近的一家水果店來說,境遇則不大相同。「我們以後就要成為平臺的倉庫了,這還是最好的下場。花名「詩戀」的水果店老闆在本地社區團購交流群中陳述擔憂,她也在兼職做團長,但社區團購搶了她原本的生意,現在的兩項業務像是左右手互搏。而更讓她擔心的是,平臺通過團長完成滲透後,「過河拆橋」是早晚的事——平臺要麼自建前置倉,要麼保留一兩個實體店團長作為提貨點,大多數實體商販都會被淘汰。

「詩戀」的擔憂不無道理,近日美團在部分區域傳出繞過團長,直接調度騎手配送社區團購商品的消息,這在團長圈中引起不小震動。在社區團購的商業鏈條上,團長距離終端最近,曾依託於自有的社區人脈、店面,幫助平臺以輕資產模式繞開「最後一公裡」問題,快速提升成交量及市場佔有率,因此一度是戰火最為密集的地方。

廣撒網模式下,團長的背景五花八門。一位平臺商務地推人員在交流群中表示,他手下有近200名團長,其中不乏蹭熱點的親友。「地推都是從裙帶關係起步的」,他的經驗是,先在街坊鄰居、親戚朋友中拉出二三十人的團長,第二步才是陌生人拜訪。等到手下團長隊伍擴大到七八十人規模時,他開始藉助人脈發起一些集中活動,批量挖掘團長。

然而,這種廣撒網的模式,帶來的團長質量參差不齊,多數團長向自己的裙帶層中推廣一輪,獲得幾筆佣金之後,基本就不再參與了,對於平臺而言,他們更大的價值在於人脈傳遞,通過一層層接力的滲透、淘汰,社區團購的消費習慣得以在社群中快速擴散。此外,這個過程中,價值更高能夠長期合作的團長會沉澱下來,其中,自帶場地資源的社區周邊實體商戶價值最大,犧牲也最多。

這些商戶中,多數與「詩戀」一樣,對於社區團購又愛又恨。一位社區超市店主在交流中表示,他所在的河南安陽地區,按照原本的客單量,投資一間社區超市12個月到18個月即可回本,但隨著社區團購的加入,這項生意受到的衝擊很大。

「詩戀」警告式的發言,得到了交流群中不少商超店主的附和,但當激進者提出「我們應該一起抵制社區團購,不當團長」時,群中大多數店主都選擇了沉默。

大魚吃小魚:

精選的雲倉合伙人成「打工皇帝」

在團長上遊,新的競爭正在倉配鏈條上拉響。而倉配端的競爭,為下遊團長端的競爭增添了新的變數。

11月30日,十薈團獲得阿里1.96億美元融資。而就在近期,有消息稱十薈團已在長沙規劃近2萬平米的果蔬加工基地,以及近11萬平的中心倉。

在倉配鏈條上,平臺目前的主要精力在自建中心倉,而與團長一樣,平臺主要通過合作形式解決網格倉的需求。但與團長的廣撒網不同,平臺對網格倉合伙人的篩選則嚴格得多。

一位投資了十餘間網格倉的投資人告訴《商業數據派》,平臺對各地合作方的要求不盡相同,但普遍在逐漸趨嚴。其中,對場地要求500到1000平米,可以開3到5個門,有5部以上的配送車輛;此外,還要考量合伙人的行業經驗及資金要求。

「很多平臺的合作合同都是每四個月一籤,還要繳納5萬到10萬元的保證金。」上述投資人告訴《商業數據派》,與平臺的合作中,送貨不及時等問題會受到平臺罰款,出現多次或嚴重問題的合作方,會擔心四個月後能否續約。

此外,在網格倉合伙人的招募中,平臺往往優先考慮自己的「朋友圈」。其中,美團優先同外賣等本地生活的合伙人中挖掘,橙心優選的網格倉合伙人,很多也是從此前網約車地推中轉型而來。「我在本地有8個『背後倉』,向美團申請了做他們的網絡倉,但現在美團要在本地兩家申請者中間二選一,另一家是他們外賣業務的合伙人,我問了問同行,據經驗估計很難通過。」湖北宜昌區域的一位商戶表示。

苛刻的合作條件、排他性的合伙人篩選方式,將很多試圖進入社區團購倉配系統的小公司拒在門外,但也催生出很多「打工皇帝」,他們在與平臺的執行層建立起信賴,通過手中資源獲得越來越大的話語權,以至於能為網格倉申請者開綠燈,將自身的影響力擴散。

「我幫你去談,成功率會高很多,但你可以考慮同時跟我合作。」交流群中,周航(化名)對一位網格倉申請者表示。

周航是社區團購鏈條上的「大魚」代表。《商業數據派》了解到,周航最早開始向橙心優選、多多買菜供應水果,隨後在廣西、湖南建立起多個網格倉,由於他提供的是「供應+倉配一條龍服務」,因此在與平臺的合作中話語權逐漸增大,發現了新的進階商機。

「從社區團購平臺的競爭來看,供應商肯定不是核心,因為供應商資源多數都是共享的,平臺能拿到穩定供貨的獨家資源很少;團長也不是核心,現在團長是過剩的,以後能留在體系裡的也很少,甚至倉配合作方或者平臺自己都可以建團長網絡。」周航向《商業數據派》分析,在他看來,社區團購在中間環節,即倉配端的競爭,會是未來核心。

掌握社區團購的核心資源倉配,即能成為平臺供應體系中的「打工皇帝」,掌握更大話語權。周航告訴《商業數據派》,在供應商→中心倉、雲倉→網格倉→團長鏈條中,很多平臺為了快速、輕資產的建起更多中心倉,中心倉往往只具備分揀功能,而倉配功能則與周邊雲倉合作。在這個模式下,周航的雲倉緊挨著中心倉建設,代替中心倉,為下遊網格倉提供配套的供貨、退貨服務。

「我們跟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的負責人交流過,他們目前不會自建倉儲。」得到這樣的訊息後,周航轉變做法,玩起比網格倉更大的「雲倉」。相比於網格倉,雲倉對資金成本和人脈資源的要求更高,單個雲倉面積普遍在5000平米以上,投入往往上百萬。

在這種模式中,雲倉向下直接尋求網絡倉、團長合作夥伴,通過控股或單純的人脈關係,維持一張社區團購的配送網絡;此外,雲倉與雲倉之間尋求平行聯盟,希望編織建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社區團購配送服務。

「單個雲倉的價值不大,全國聯網才有價值。」周航向《商業數據派》表示,這已經成為雲倉投資者的共識。在社區團購的後端,從瀋陽、長沙到南寧,雲倉合作夥伴正在互相聯合,且獲得更多資本支持。

獲得更大話語權後,周航已不擔心平臺「卸磨殺驢」。雲倉網絡與社區團購平臺之間的合作並不排他,在平臺勝負分出之前,他們是平臺維持競爭力的關鍵。而對未來的判斷,周航認為這倉儲生意很重,平臺不會輕易做;就算平臺要做,「最差的結果就是賣給平臺」。

除此之外,社區團購的成功與失敗,模式的迭代,都可能導致中間商的處境改變。

價格戰之後,社區團購的兩個難題

「團長」模式是不是社區團購的最終形態?這最終決定於——買菜這件事哪種方法最有效率。

「社區團購」能不能比「菜市場」更高效?目前還很難說,其中關鍵點在於社區團購的中間環節仍然過多。

傳統的「菜市場」流通環節多數為:原產地→大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商→蔬果店、商超、菜販→消費者,在這個鏈條中,從原產地到消費者之間經過三輪經銷商。而在社區團購中,雖然部分平臺能夠在部分區域繞開大批發市場,從原產地直接採購,但對於絕大多數市場,類似於新發地的大批發市場目前仍然是繞不開的關鍵環節,因此其流通鏈條大多仍需經過原產地→大批發商→團購平臺及外包倉配系統→團長→消費者,中間環節也是三輪。

不僅如此,由於整套倉配系統的外包,社區團購目前在流通環節上的成本優勢並不明顯。此外,很多大型商超也可以實現原產地直採,很多菜販則可以繞開二級批發商,直接從大批發市場拿貨,將流通環節縮小至兩輪。因此,能否簡化環節,是社區團購模式能否的第一道坎,這其中,去掉「團長」環節,或增加對倉配的控制力,都是可能的方向。

此外,社區團購目前更多依賴於廉價,在商品質量的控制上並無太大優勢。上述採訪者告訴《商業數據派》,目前多數平臺對供應商的審核相對簡單,供應商將商品圖片拍照上傳,線上審核通過後,商品即可登陸首頁。簡單的質量審核下,不少消費者對商品質量存在抱怨,而目前較低的退貨率,往往是由極低的價格所帶來的。

總之,即便社區團購能夠在流通環節上建立起優勢,一定程度上維持價格壁壘,但靠補貼保證極低的價格,長遠來看並不可行,價格和質量,是社區團購能否最終突圍的兩道坎。

註:王興、周航等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瘋狂的「團長製造機」
    他是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的BD(商務拓展),在這場激烈廝殺已近乎於肉搏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張良的任務始終只有一個:發展更多的團長。這一天,壽寧急遽降溫至3℃。張良沒有出門,和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窩在臨時租下的小屋裡,聊天取暖。他們的上一個戰場是廈門,完全沒料到冬天還會冷成這樣。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發表了對幾家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後武漢之戰的點評。2020年,社區團購成為最熱門的概念,巨頭間的戰爭隨之爆發。參戰方都遵循同一個玩法:打通供應鏈,配置中心倉,籤約團長建立自提點和推廣渠道,之後以低價吸引用戶下單。最終擊敗對手,拿下一座又一座城市版圖。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誰的團長誰的團?
    他是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的BD(商務拓展),在這場激烈廝殺已近乎於肉搏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張良的任務始終只有一個:發展更多的團長。這一天,壽寧急遽降溫至3℃。張良沒有出門,和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窩在臨時租下的小屋裡,聊天取暖。他們的上一個戰場是廈門,完全沒料到冬天還會冷成這樣。
  • 社區團購團長:我不當炮灰
    在武漢市洪山區關西小區,一個小區就有10幾個團長以及代收點。燕子是武漢市洪山區關西小區的一名社區團購團長,本來在小區安安生生開小超市做了10幾年買賣,2020年因為疫情,讓燕子又有了一個新身份——社區團購團長。現在燕子身兼5家社區團購的團長,分別是橙心優選、十薈團、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盒馬優選。
  • 西安漢城十薈團社區團購,社區團長
    西安漢城十薈團社區團購,社區團長社區團購早期還是以開疆拓土為主,因此各個區域的分公司都有實權,其方法和網際網路思維差別很大,公司整體業很難突破傳統的風格。所以,社區團購往往會出現分公司各派系山頭林立,總部很難進行統一把控的現象。
  • 難打的燒錢之戰:社區團購的西西弗斯之困
    現在社區團購平臺的基本打法是——首先是通過「團長+社群」發展社區團購業務,以銷定採進行大批量集中採購、運輸,用戶去團長處自提,平臺利用團長的私域流量引流。社區團購的玩法本質上還是補貼燒錢的老套路。前期砸下巨額補貼,用低於成本價的方式把產品推出去,把人拉進來。
  • 看鑑零售|人力資源視角看社區團購—團長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而從深層次看,可以從社區團購的供應鏈說起:▲ 社區團購供應鏈數據來源:金柚網研究院社區團購的模式直接減少了前端門店的投入,以團長的自提點為主,依託社區和團長社交關係實現商品的流通。新增團長職位,由於資本的快速介入,團長的崗位出現了急劇的供需不配比,各個平臺都在搶佔團長資源。1、團長是誰?數據顯示,頭部5%~10%的團長貢獻80%~90%的銷售額,團長作為連接C端的唯一核心渠道,是社區團購能夠運轉的前提。團長的運營能力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 ...社區團購掀團長爭奪戰:低門檻及返傭是關鍵,平臺與團長互相博弈
    今年以來,幾乎所有社區團購玩家都在用盡各種力量招募、培養團長,並通過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銷售佣金、下單獎勵等方式吸引更多團長。那麼,社區團購的團長當前所處的境遇和心態究竟如何?他們從事這份工作的日常到底是什麼樣的?近期,藍鯨TMT記者與多位團長及業內人士進行了深入溝通,從中得以了解團長在社區團購中的真實情況。
  • 團長遭巨頭瘋搶,便利店處境艱難,社區團購火藥味更濃了 | 鈦媒體深度
    社區團購戰爭初期:團長是戰略資源經歷過「百團大戰」的胡薇這次加入了社區團購的浪潮,身為團長的她稱,時隔五年,當年的那種熟悉的感覺又來了。「感覺所有人都在做團長,你不做有人做。」胡薇稱,「『百團大戰』期間補貼夠狠的,除了佣金,我們還有單量獎、新人獎、開團紅包,佣金收入倒是其次。」
  • 社區團購翻不起大浪
    兩年前開始關注社區團購,一直埋伏在幾個團長群觀察,我家也是多個團購平臺的用戶。兩年來,我的觀點一直是:社區團購翻不起大浪。沒怎麼寫這方面的文章,就是因為持這個觀點。社區團購要「翻起大浪」,除非生鮮引流,然後標品擴大規模。現在看來,可能性不大。「團長」是過渡社區團購剛興起時,我與方剛老師就說:社區成立,團購不成立。拼團不過是吸引用戶的口號。「團長」在社區團購中有兩大角色:一是引流,「帶路黨」;二是自提點。「團長」是否是必須,取決於他們是否可以被替代。
  • 社區團購百補貼大戰 賣菜商戶轉身升級「團長」
    社區主戰場上演「百團大戰」   「社區團購」模式具體落地,則需要依靠分布於各個社區的團長,一場「百團大戰」正在各大平臺之間上演。   翻開「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社區團購平臺的公眾號,團長招募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很多微信推文內容都是針對團長招募和培訓,可見平臺對搶佔社區團長資源的重視,美團優選就提出自己的願景「攜手百萬團長
  • 大批資本入駐社區團購,平臺與團長爆發信任危機
    平臺與團長關係微妙,互相試探對方底線社區團購的底層邏輯是電商,核心是運營能力,「B2B2C」的關鍵是對供應鏈及團長的把控。所以,現階段各大平臺會對團長設置考核制度,業績不達標就會被勸退,甚至宣稱永不錄用。
  • 社區團購:舊故事和新戰事
    編輯導讀:社區團購是今年非常火熱的賽道之一,各大巨頭或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中。小區裡地推小哥正熱情籠絡路過的大爺大媽下載社區團購的APP,而路邊的超市小店卻因為低價競爭叫苦不迭。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對此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被拼多多盯上的社區團購
    毫無疑問,社區團購業務的要素除了高效的供應鏈,團長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得團長者得天下」的說法並不為過。在團購1.0時代,團購企業利用高額補貼等方式吸引團長加盟,但很快陷入一個窘境——一旦補貼停止,團長迅速轉移平臺,或者一個團長活躍於多個平臺,團長的留存率以及對平臺的忠誠度都很低。
  • 社區團購這場戰事,盒馬能撐得起阿里的野心?
    3月,拼多多推出微信小程序「快團團」,商家可以通過「快團團」上線商品,向消費者發起團購,達到人數條件後,由商家無接觸配送至社區門口。8月,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上線,並投入10億補貼爭奪團長資源。4月,滴滴派人到成都調研;5月,橙心優選正式成立;6月,滴滴上線橙心優選。在上線之前,橙心優選已經在四川招募200多位商務拓展人員和超過2000名地推人員。
  • 京東7億美元入局社區團購:不讓團長當炮灰?
    圖源興盛優選社區團購領域的熱鬧已經無需贅言。在電商、供應鏈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京東,遇上了點燃社區團購戰火的細分賽道巨頭興盛優選,這筆高達7億美元的交易,對整個社區團購的戰局究竟影響幾何?虎嗅認為,這兩者聯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核心關鍵詞有三個,一曰下沉,二曰團長,三曰物流。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以上是目前能看到、跟巨頭主導的社區團購平臺有直接競爭關係的利益相關方。 所以現在為小攤小販抱不平的呼聲很高,因為巨頭擺明了是在跟他們搶生意。另外,有一些小超市老闆在跟社區團購平臺合作、成為團長之後,發現有些自己店裡的東西,平臺上也在賣,而且賣得比自己還便宜,於是幹了一段時間就撤了。
  • 社區團購的燒錢大戰,要緊急剎車了?
    「年初疫情我自家也要買東西,就申請做團長,就玩過一次,自己下單買東西,其實相當於註冊了個會員,平臺返的佣金就算是自己買東西打了個折扣。後來社區團購模式就改為包郵了。」在北京,不少社區便利店或是生鮮門店被社區團購BD(商務拓展)光顧,BD人員說服門店老闆加入社區團購,成為平臺團長,賺取一定佣金。
  • 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月入過萬?記者親身體驗「真相」了
    劉怡是廣州大學城內一家花店的店長,同時也是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等社區團購電商平臺的團長,這是她最近經常對店裡顧客們重複的一句話,「現在是各大平臺的補貼紅利期。」社區團購徹底火了!記者申請了十薈團、美團優選和興盛優選三個平臺的團長,近距離感受了一下社區團購大戰的火藥味兒。   1。
  • 看金東人如何玩轉「社區團購」
    從特殊時期到生活常態 張群英是多湖街道三江國際花園小區的一名「團長」,從事「社區團購」已經有三年時間,粉絲從原先的百餘人,增加到近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