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淳于朵
引言:人世的因緣際會,就是如此奇妙,那年那月未展眉,只因不曾遇見誰。
那一年,三毛13歲了,正是求學的年紀,她卻不得不休學在家。
原來,在經歷了被數學老師用墨汁畫了個大花臉,強迫到操場示眾的凌辱之後,三毛便患上了嚴重的創傷後應激症,只要一進到教室,她就會突然暈倒!
恐懼,躁鬱,自卑,失眠等身心問題,統統襲卷而來,這一切壓諸於身,使三毛不堪重負,又無由解脫。
人生的沉重啊,少女初嘗,直到三年以後,遇上那個人。
那年初遇,霎時甦醒顧福生,1935年生人,比三毛大8歲,他是顧祝同的二兒子,光環煜煜的將門之後,同時他也是臺灣省「五月畫會」的成員,知名畫家,最擅長著墨的,是陽光背後的一寸寸孤獨。
時光又到了1959年,已經休學三年之久的三毛,始終待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完全封閉了內心的她,在又添了一次割腕未遂的經歷後,愈加活成了暗啞的底色,襯著姐弟們的花樣年華,她格外的孤獨。
就像三毛自己說的那樣:「像一個非常寂寞的怪物,等著人去救贖。」
某天,姐姐陳田心的朋友們來家裡做客,其中有位正在學畫的男生叫,他即興畫了一幅印第安人慘烈戰鬥的圖景,那栩栩如生的畫面,瞬間吸引了消沉已久的三毛。
平日裡除了讀書,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的三毛,忽然就產生了很強烈的學畫的渴望,她決心跟著顧福生學畫畫。
左為顧福生,右為白先勇
看著女兒幾年來的第一次主動請求,三毛的父母喜極而泣,立刻便帶著三毛登門拜訪顧福生,就這樣,三毛走近了這個改變她一生的人,成了他的弟子。
而說到關乎人生的啟蒙老師,在三毛成長的道路上,教導指引她的老師有很多,顧福生對三毛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正是他帶領三毛走出了陰霾,並引導她走上了文學的道路,這才有了後來風靡全世界的作家三毛。
那時候的顧福生,也才24歲,他安靜,內斂,不善言辭,一張俊雅脫俗的臉,一件文藝氣息的酒紅色毛衣,再加上清逸淡然的性子,使16歲的三毛一見傾心。
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譁啦啦掉下地的「動魄」。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瞬間,的確經歷過。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塵封的心,剎那甦醒,三毛逐漸快樂了起來。
其實三毛跟隨顧福生學畫,只有短短十個月的時間,一周兩次,算來不過數十次相處。但這段時日,在顧福生的指引下,已足夠迷茫的三毛找尋靈魂的出路。
顧福生是個有十足耐心的良師,無論三毛畫的如何不好,他都不急不惱,素描不成,就教她國畫,國畫不成,就教她油畫。
他對三毛的呵護與尊重,就像春風化雨一般,潤物細無聲,這使三毛大大改觀了對「老師」的刻板印象,原來這世上不是沒有溫潤如玉,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只是三毛遇到的太晚。
其實說來也不晚,顧福生不僅教三毛學畫,還帶她四處去看畫展,薦讀各類現代文學的書刊,是他提攜著三毛,一步步加深了藝術素養,擴展了看事物的視野,並積澱了文學方面的基礎。
相處一段時間後,顧福生便看出來,三毛真正的才能並不在繪畫,而在文學。於是,他鼓勵三毛拿起筆來寫作,一為紓解內心,二為找尋方向,並將她的第一篇稿子拿給好友白先勇看。
在當時的臺灣文壇,白先勇已經是頗有建樹的青年作家了,與顧福生同屬將門之後的他,主辦了《現代文學》雜誌,這本雜誌稱得上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很多後來成名的作家,都是從這裡起步的。
半個月以後,三毛的第一篇小說《惑》,刊登在了《現代文學》雜誌上。
因為懂得,所以救贖三毛既欣喜又開懷,更多的則是不敢相信,如果沒有老師的鼓勵,她便不會有如此大的進步,之前在三毛看來,她的文學夢猶如天上的星辰一般,簡直遙不可及。
老師卻如此輕易的,就幫她摘下了天上的星星,這種莫大的鼓勵與幫助,使三毛在許多年後依然感激不已。
二十年後,三毛在《驀然回首》中說道:
這半生,承恩的人很多,顧福生是一個轉折點,改變了我的少年時代。那個擦亮了我的眼睛,打開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經自願淹沒的少年時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師,今生今世原已不盼再見,只因在他的面前,一切有形的都無法回報,我也失去了語言。
由此可以看出,拙於言辭的顧福生,在對三毛的教導上,可謂是用心良苦。而這份良苦的背後,藏著深深的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救贖。
溫柔如顧福生,由於自幼生長於大家庭的複雜,及天性中對孤獨的熱愛,他早就讀懂了三毛的孤獨與脆弱。
被他人視為「怪小孩」的三毛,在顧福生這裡,便是被充分尊重的一個小女孩,也許是因為相同的孤獨,也許是因為細膩的共情心,使得顧福生願意慢慢去叩開三毛那孤獨的心門,帶領她一步步走向自己的領域,走向畢生的宿命。
也因此,才成就了文學史上的傳奇三毛。
而顧福生在三毛的生命中,也始終佔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儘管十個月之後,顧福生就飛赴巴黎尋夢去了,且二人一別,便是十年光陰。即便再見時各自滄桑,他依舊是三毛心頭最暖的時光,與最亮的星。
結語:
她與他,一個是孤獨敏感的抑鬱少女,一個是才情滿腹的將門公子,原本他們的人生,不會有太多的交集。
可這世間的因緣,有時候就是萬般奇妙,你將會遇見誰,將會被誰改變,將會因為誰,舒展了日不展的眉頭,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緣分。
年少時的情動,綰在指尖,寫就了無數玲瓏生動的文字,那年那日的背影,在心頭,妥帖收藏了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