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遇上顧福生,抑鬱症少女與將門貴公子,會有一段怎樣的故事?

2020-12-12 淳于朵

文/淳于朵

引言:人世的因緣際會,就是如此奇妙,那年那月未展眉,只因不曾遇見誰。

那一年,三毛13歲了,正是求學的年紀,她卻不得不休學在家。

原來,在經歷了被數學老師用墨汁畫了個大花臉,強迫到操場示眾的凌辱之後,三毛便患上了嚴重的創傷後應激症,只要一進到教室,她就會突然暈倒!

恐懼,躁鬱,自卑,失眠等身心問題,統統襲卷而來,這一切壓諸於身,使三毛不堪重負,又無由解脫。

人生的沉重啊,少女初嘗,直到三年以後,遇上那個人。

那年初遇,霎時甦醒顧福生,1935年生人,比三毛大8歲,他是顧祝同的二兒子,光環煜煜的將門之後,同時他也是臺灣省「五月畫會」的成員,知名畫家,最擅長著墨的,是陽光背後的一寸寸孤獨。

時光又到了1959年,已經休學三年之久的三毛,始終待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完全封閉了內心的她,在又添了一次割腕未遂的經歷後,愈加活成了暗啞的底色,襯著姐弟們的花樣年華,她格外的孤獨。

就像三毛自己說的那樣:「像一個非常寂寞的怪物,等著人去救贖。」

某天,姐姐陳田心的朋友們來家裡做客,其中有位正在學畫的男生叫,他即興畫了一幅印第安人慘烈戰鬥的圖景,那栩栩如生的畫面,瞬間吸引了消沉已久的三毛。

平日裡除了讀書,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的三毛,忽然就產生了很強烈的學畫的渴望,她決心跟著顧福生學畫畫。

左為顧福生,右為白先勇

看著女兒幾年來的第一次主動請求,三毛的父母喜極而泣,立刻便帶著三毛登門拜訪顧福生,就這樣,三毛走近了這個改變她一生的人,成了他的弟子。

而說到關乎人生的啟蒙老師,在三毛成長的道路上,教導指引她的老師有很多,顧福生對三毛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正是他帶領三毛走出了陰霾,並引導她走上了文學的道路,這才有了後來風靡全世界的作家三毛。

那時候的顧福生,也才24歲,他安靜,內斂,不善言辭,一張俊雅脫俗的臉,一件文藝氣息的酒紅色毛衣,再加上清逸淡然的性子,使16歲的三毛一見傾心。

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譁啦啦掉下地的「動魄」。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瞬間,的確經歷過。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塵封的心,剎那甦醒,三毛逐漸快樂了起來。

其實三毛跟隨顧福生學畫,只有短短十個月的時間,一周兩次,算來不過數十次相處。但這段時日,在顧福生的指引下,已足夠迷茫的三毛找尋靈魂的出路。

顧福生是個有十足耐心的良師,無論三毛畫的如何不好,他都不急不惱,素描不成,就教她國畫,國畫不成,就教她油畫。

他對三毛的呵護與尊重,就像春風化雨一般,潤物細無聲,這使三毛大大改觀了對「老師」的刻板印象,原來這世上不是沒有溫潤如玉,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只是三毛遇到的太晚。

其實說來也不晚,顧福生不僅教三毛學畫,還帶她四處去看畫展,薦讀各類現代文學的書刊,是他提攜著三毛,一步步加深了藝術素養,擴展了看事物的視野,並積澱了文學方面的基礎。

相處一段時間後,顧福生便看出來,三毛真正的才能並不在繪畫,而在文學。於是,他鼓勵三毛拿起筆來寫作,一為紓解內心,二為找尋方向,並將她的第一篇稿子拿給好友白先勇看。

在當時的臺灣文壇,白先勇已經是頗有建樹的青年作家了,與顧福生同屬將門之後的他,主辦了《現代文學》雜誌,這本雜誌稱得上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很多後來成名的作家,都是從這裡起步的。

半個月以後,三毛的第一篇小說《惑》,刊登在了《現代文學》雜誌上。

因為懂得,所以救贖三毛既欣喜又開懷,更多的則是不敢相信,如果沒有老師的鼓勵,她便不會有如此大的進步,之前在三毛看來,她的文學夢猶如天上的星辰一般,簡直遙不可及。

老師卻如此輕易的,就幫她摘下了天上的星星,這種莫大的鼓勵與幫助,使三毛在許多年後依然感激不已。

二十年後,三毛在《驀然回首》中說道:

這半生,承恩的人很多,顧福生是一個轉折點,改變了我的少年時代。那個擦亮了我的眼睛,打開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經自願淹沒的少年時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師,今生今世原已不盼再見,只因在他的面前,一切有形的都無法回報,我也失去了語言。

由此可以看出,拙於言辭的顧福生,在對三毛的教導上,可謂是用心良苦。而這份良苦的背後,藏著深深的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救贖。

溫柔如顧福生,由於自幼生長於大家庭的複雜,及天性中對孤獨的熱愛,他早就讀懂了三毛的孤獨與脆弱。

被他人視為「怪小孩」的三毛,在顧福生這裡,便是被充分尊重的一個小女孩,也許是因為相同的孤獨,也許是因為細膩的共情心,使得顧福生願意慢慢去叩開三毛那孤獨的心門,帶領她一步步走向自己的領域,走向畢生的宿命。

也因此,才成就了文學史上的傳奇三毛。

而顧福生在三毛的生命中,也始終佔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儘管十個月之後,顧福生就飛赴巴黎尋夢去了,且二人一別,便是十年光陰。即便再見時各自滄桑,他依舊是三毛心頭最暖的時光,與最亮的星。

結語:

她與他,一個是孤獨敏感的抑鬱少女,一個是才情滿腹的將門公子,原本他們的人生,不會有太多的交集。

可這世間的因緣,有時候就是萬般奇妙,你將會遇見誰,將會被誰改變,將會因為誰,舒展了日不展的眉頭,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緣分。

年少時的情動,綰在指尖,寫就了無數玲瓏生動的文字,那年那日的背影,在心頭,妥帖收藏了半生。

相關焦點

  • 《三毛真相》:荷西不是三毛的唯一,所以,這份愛情是假的!荒謬
    沒有了荷西,三毛每日的生活宛如活在地獄,表面上看似無波瀾,內心卻早已滿目瘡痍。直到三毛遇上王洛賓,一個生活在草原的男子。或許是他身上有荷西的影子,或許是因為他恰好是三毛喜歡的類型,三毛對王洛賓表白了。可惜這一次,有情人並未成「眷屬」。
  • 三毛:儘管在撒哈拉流著痛苦的眼淚,那卻是我人生最美的一段旅程
    感性的人總是會抄寫下一首首小詩來緬懷自己的人生,因為那些詩句頗有哲理,寫出他們的人也註定不平凡。「人在回憶裡徘徊,也在裡面撲空。」談起三毛,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遺憾,這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在痛失心愛的丈夫荷西後自盡而死,但是仍然有大多數不相信這個結果,即使她的死已是一個謎,但依舊不妨礙我們來慢慢品味她生前的佳作。
  • 三毛的曠世愛情被疑造假?馬中欣重訪三毛之路,直言:荷西根本不存在
    大多數人開始了解三毛,是因為《撒哈拉的故事》,這是三毛最膾炙人口,也是以一個流浪者訴說著她在撒哈拉的所見所聞從 在遇到荷西之前,三毛的人生太過於悲苦,從小就因為學校的種種,使她患上了抑鬱症,甚至她還割腕自殺,帶她走出心理世界的是顧福生,他是三毛姐姐的油畫老師,顧福生發現三毛在文學領域有天賦,就鼓勵三毛去寫作,並且將她介紹給了《現代文學》的主編白先勇,至此,三毛才開始走上創作。
  • 在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這個多情的書痴少女,經歷了怎樣的雨季?
    另外,我想向大家推薦這本書,也不止因為這本書好看,還因為書裡有一個人物我是超級喜歡的,這個人就是三毛其中的一個老師,這個老師是一個超級溫柔而且有才的人,也是把三毛從封閉的空間裡拉出來的人。下面我來大致講一下這本書的內容,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的喲!三毛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女人,就我個人來說,我是超級佩服她的勇氣。
  • 回顧三毛一生:三個為什麼 三大懸案(圖)
    但三毛顯然不是,所以,她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她真人不勝負荷的…… ——— 李敖  ■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  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後有靈魂兩種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
  • 作家三毛的筆名是取自《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還是毫無聯繫?
    我第一次聽到三毛的名字,不是因為陳懋平,而是因為曾經風靡中國的那本《三毛流浪記》。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但那時關於三毛的流浪故事已是婦孺皆知。直到後來讀三毛的書才知道,有一個漫畫家叫張樂平,我喜歡的臺灣作家陳懋平就是因為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而取的「三毛」這個筆名,後來張樂平成了陳懋平也就是作家三毛的乾爹。說來奇怪 ,小小的三毛天生一顆慈悲心 ,自己在心裡種下慧根 ,儘管不了解她的人都覺得小孩子家不懂事 ,但信仰的力量在冥冥之中給予她幫助 ,使她在後來的遭遇中總能遇到貴人。
  • 三毛自殺前停留成都,一舉一動滿是孤獨,3個月後用絲襪自縊而亡
    三毛想學油畫,但是顧福生覺得她不適合,鼓勵她創作文學,還將她介紹給出版社主編白先勇。顧福生讓她用文字打開了封閉的內心,多年後,三毛在回憶錄中寫道: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譁啦啦掉下地的動魄。雖說走出了封閉的內心,但是三毛的精神並不穩定,而在愛情這條路上更是坎坎坷坷,她談過好幾次戀愛,四段未果,一段婚姻。
  • 她的名字叫流浪,這是三毛的故事
    顧福生的家庭在解放前是上海軍閥,後來到了臺灣之後。這位藝術家,個子不高,有一張青春俊秀的臉孔,他安靜、誠懇,是臺北文藝圈知名的美男子,難能可貴的是,他作畫的時候專心俐落,為人可親善良。三毛形容這個老師,淡寞而精緻。顧福生引導三毛學畫,打開了她封閉的心靈,並且將三毛的處女作送到白先勇的《現代文學》發表,把她介紹給作家陳若曦,勸她走入人群。
  • 1991年1月4日,一生追逐自由浪漫的流浪作家三毛,瀟灑離世
    但此時的三毛已經受到嚴重打擊,患上了輕度抑鬱症。甚至一度想要割腕自傻。在心理醫生的治療下,她漸漸走出陰霾。一次偶然的機會,三毛拜師顧福生,開始學習油畫。在顧福生的細心教導下,敏感自卑的三毛重新找回了自信,之後還走上了文學之路。那時她年僅19歲。
  • 患有抑鬱症的人會有怎樣的狀態?
    而無論是償試還是折騰都是有風險的,如同賭博一樣,你要想好了你能輸的起的底線是什麼才能去拼一下,如果感覺輸不起,維持現狀,多體驗一下身邊的事,也許也會有不一樣的新奇。有很多人說三毛是自殺。但是其實到底是不是因為犯抑鬱症自殺,還是在清醒時自殺,誰都無法確定。
  • 臉上被塗抹墨汁的少女、未婚夫死在懷中……三毛一生中的七個瞬間
    所以,我接受了從夢中得到的「靈感」,嘗試用這個角度來寫寫我所摯愛的作家三毛。01 那個臉上被塗抹墨汁的青澀少女少女時代的三毛,那時候她叫陳平,已開始展現她作為情感類作家耽於幻夢的感性特質,偏愛文藝,嗜好讀書,而拙於理性思維。
  • 三毛去世7年後,1男人直言:荷西純屬虛構
    在姐姐陳田心的朋友在顧福生那裡去學習畫畫的時候,她也十分嚮往,於是她就和顧福生一起學習畫畫。她在初次見到顧福生的時候,年少的她就對顧福生一見鍾情了,她曾這樣描述顧福生:「許多年過去了,半生流逝之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譁啦啦掉下地的「動魄」。
  • 曾兩次退學,從叛逆少女到天才作家,三毛如何完成人生的逆襲?
    三毛在我們的印象裡,是個落拓江湖的浪子,是名滿天下的天才作家,也是笑容燦爛神秘的吉普賽女郎,唯獨沒有想過,她也曾是「沒有路可走」的問題少女。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三毛從小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兩歲的時候,她就時常去家附近的荒墳玩泥巴,年節時看到殺羊總是目不轉睛。
  • 她熱愛文學追求愛情,曾經三段愛情故事令人潸然淚下,她就是三毛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1948隨父母遷臺,1962以陳平名義在現代文學發表第一篇作品《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結婚記》、《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等。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為何成為絕唱?
    即使是轉校後還是患上了抑鬱症。後來,她學畫看書,在她的恩師顧福生的幫助下在文學方向找到了發展。顧福生將一篇陳平(三毛)的文章轉交他的好友《現代文學》雜誌主編白先勇,從此打開陳平自我封閉的心態,改變了陳平的一生。亦從此開啟了她的作家之路。她的作品為何讓大多數人喜歡?
  • 三毛:逃課、休學、自閉在家7年,走出黑暗時光,離不開一位貴人
    每天黃昏父親會給她講解古文,念英文。母親上街會帶英文的漫畫故事書給她看。三毛自己在沒有了學業的壓力下,對於父親教的知識學的很快,同時還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看書上,讓自己跟文學作品融合在一起。7年休學在家,讓她終日以書為伴,成了一個內心深愛孤靜,而不太合群的人。
  •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荷西就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的。我也知道了,三毛更多的人生經歷,在眾人皆知的撒哈拉之旅以前,在前往西班牙留學之前的三毛,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曾經患過抑鬱症,休學在家,待在小閣樓上日復一日地讀書,她也跟隨過顧福生先生學畫畫,學畫經歷讓她走出了抑鬱,也因此走上了寫作之路。
  • 22張高清圖概括三毛一生
    作家、《撒哈拉的故事》、《走遍萬水千山》等的作者三毛曾對姐姐陳田心說:「我的一世,抵得上你的十世」。三毛的這話,陳田心和世人都很服氣,因為她這一生,經歷的實在太多。三毛曾流浪過54個國家,她曾經歷過無數次刻骨銘心的情愛,她也曾遭受過各種不公、承受過無數苦痛,離世時她還備受抑鬱症甚至精神分裂的煎熬……這樣的三毛,很傳奇,很三毛。要將這樣的三毛的一生概括進22張圖裡,並不那麼容易,但卻也並不那麼難,因為至始至終,她的人生既簡單又複雜。
  • 1991年深夜,三毛走向衛生間用絲襪上吊自殺,僅留下一通電話留言
    三毛從小就機靈古怪,人們永遠不知道她在想什麼。有一次,滿懷著好奇心的三毛一頭跌進了水缸,兩隻小腳丫不停地來回打著水。大人們見狀,急壞了,急忙將三毛救了上來,沒想到三毛上來之後,不慌不忙的感謝了上帝,然後從口裡吐了一大包水。
  • 用絲襪自殺的三毛:一生四次被愛所傷 活得比誰都堅強
    她的名字叫三毛,一個為愛瘋狂的女人。她也因為愛情,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終點。三毛原名陳平,她出生於1943年的重慶,當時正是戰亂紛飛的年代,而她名字中的「平」字,是父親希望這個孩子能給中國帶來和平。三毛從小記憶力就很好,但是數學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經常考零分。於是她想了一個辦法,把所有題目全部背下來,最後一連考了6次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