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這個多情的書痴少女,經歷了怎樣的雨季?

2020-12-04 儒雅的小喬菇涼

作品:《雨季不再來》

作者:三毛

類型:散文、遊記

主角:三毛

簡介:花開花謝無間斷,春來不相干,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常佔四時春。(摘自《雨季不在來》)

這本書我個人超級喜歡,文筆細膩,感情豐富,我讀的時候,可以感覺得到作者在自閉時期,那種窒息的封閉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喘不過氣來。另外,我想向大家推薦這本書,也不止因為這本書好看,還因為書裡有一個人物我是超級喜歡的,這個人就是三毛其中的一個老師,這個老師是一個超級溫柔而且有才的人,也是把三毛從封閉的空間裡拉出來的人。下面我來大致講一下這本書的內容,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的喲!

三毛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女人,就我個人來說,我是超級佩服她的勇氣。全書最開始的幾章寫的是三毛的童年,三毛的真名叫陳平。陳平的童年和很多小女孩的童年都是一樣的,對很多未知的事物感興趣,對萬事都抱有好奇,對所有的人和事物都善良對待,孩童的那份純真是最難能可貴的。

小時候的陳平也做過錯事,就是——偷錢,「膽小鬼」這一章講述了陳平偷錢的經歷,三年級的陳平表示,希望除了日常的出穿用度之外,還是希望口袋裡可以有一些多餘的零花錢。偶然一次,在母親的睡房的柜子上看到了五塊錢。整個偷錢的心理活動描寫的可以說是非常細緻了,我跟著讀的時候都可以感受到那種驚心動魄的心路歷程。

而後,陳平成功地將這五塊錢偷了出來。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書裡做了虧心事的陳平,看向父母的眼神總是飄著的,尤其是看起來嚴厲的父親,總感覺自己這種不道德的行為已經被父親察覺了。還怕午休的時候,母親給自己脫衣服而發現這五塊錢,也怕洗澡的時候被發現了,後來,陳平實在受不了這種感覺,五塊錢握在手裡就像一塊燙手山芋。於是找了個機會,又把五塊錢放了回去,偷錢事件就這樣結束了,父母到底知不知道,陳平也未可知,只怕是以後再也不敢這樣膽大妄為了。

書裡精彩的內容太多了,文章篇幅有限,第一章詳細介紹後,剩下的我挑重要的給大家講一下哈!

陳平在小學的時候,因為一個老師缺失師德,致使陳平厭學,陳平每次走的時候給家裡說是去上學,但其實都沒有去學校,而是去了一個小書店,陳平開始對學習不感興趣,只是一味地看各種書。

最開始幾天,沒有去學校的時候,學校方面還沒有注意到,但是長此以往,學校老師終於給陳平的家長打電話了,說陳平已經很久沒有去學校上課了,陳平的父母這才知道陳平逃學了。看到這裡,我本來以為陳平的父母會責怪她,但是並沒有我想像中的『混合雙打』,對此我覺得陳平挺幸運的。

可是後來,不幸的事情出現了,陳平生病了,患上了自閉症。不願意和任何人接觸,她沒辦法再上學,只能休學。休學後,陳平終日把自己鎖在方寸之地,這方寸之地都是她的書,她覺得這樣子就很安全。她的父母對這個女兒很是心疼,但是看了很多醫生也沒有用。她的父母把她送去學習插花、鋼琴、國畫等等,想讓她走出自閉的枷鎖,但是也都無果。

直到有一次,有人給她介紹了一個畫畫的老師,這個人就是慢慢將她拽出枷鎖的人,一個畫家——顧福生。我從書裡邊所感受到的這個溫柔的人,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是認真且細心的。三毛在書中這樣寫道:「顧福生完全不同於以往我所碰見過的任何老師,事實上他是畫家,也不是教育工作者,可是在直覺上,我便接受了他——一種溫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

三毛在顧福生的帶領下,一點一點敞開心扉,並且嘗試寫作。後來,又遇到了她人生中另外兩位對她有很大影響的老師。二毛漸漸長大,成為了三毛。沒有過去的雨季,也許不會有如今的三毛。

讀後感:這本書寫的三毛的一些真實經歷,我覺得真實的東西其實是很容易打動人的。就像陳平遇到了『吹兵』,還有『匪兵甲和匪兵乙』,還有向母親討要的『紫衣』……這本書細細品味起來是很有意思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有的時候也能引發一些思考。如果你喜歡這種類型的書,可以閱讀一下哦!

相關焦點

  • 三毛《雨季不再來》讀後感
    圖片來源網絡最近幾天,抽出了點時間用很快的速度看完了三毛的《雨季不再來》,書中主要講述三毛從二毛蛻變成三毛的心路歷程。三毛說: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她是一個逆子,同時,在父母親友眼中也是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但為什麼在十年之後,三毛蛻變成了一個對凡事有愛、有信、有望的女人?在三毛自己的解釋裡,總脫不開兩個字——時間。是啊,時間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在時間這條亙古不變的洪流中,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被它淹沒。
  •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
    為我寫《雨季不再來》的讀書筆記提供了天然的場景。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本書是三毛十七歲到二十二歲發表的一些文稿的合集。講述的是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感受。本書在技巧上還偏於稚嫩,思想上大多是感傷迷惘。所以三毛自稱當時的三毛還只是二毛。一如三毛所說,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地消失過去。
  • 大毛勤,二毛懶,三毛出來明了天
    對於我這個天文盲來說,根本不知道這是一顆什麼星。但是,等我回到家裡,透過窗戶再看時,這顆明亮的星星也往西移動了不少。等到十點多鐘再看,便不見了。經老家的姐姐提醒,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村裡的大人常說:「大毛勤,二毛懶,三毛出來明了天」。
  • 三毛的作品很多,感受這位奇女子,強烈推薦讀這三本書
    ——三毛 《雨季不再來》《雨季不再來》 這本書是她早年的作品,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以三毛的生命歷程為主題,記錄了她17歲到22歲的成長過程,真實呈現出三毛少女時代的成長經歷與感受,反映了她如何從輟學、自閉、叛逆,到遊學西班牙、德國、美國後,漸漸成長為獨立自信的青年的過程。《雨季不再來》中透露的純情和美感,可以清楚地印證她傳奇般性格的痕跡。
  • 《雨季不再來》:願每一個人的雨季永不再來
    《雨季不再來》是三毛將十七歲到二十二歲那一段時間裡發表的文稿成集出的書,記錄的是三毛從三年級左右成長到各國遊學的經歷和感受,用三毛的話就是這本書代表了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和感受。更多的是三毛本人的成長曆程,這個成長過程讓人心疼擔憂,於三毛個人來說還有一些傷感。
  • 作家三毛自殺真的是因為放不下與荷西的感情嗎!
    不不,今天要講的不是一段悽美的梁祝情事,只是關於一個憂鬱敏感少女的一生。抑鬱敏感的少女拋開對三毛的種種評價,我們從三毛的少女時代開始觀察,會發現她只是一個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女孩。她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但是在學校的美術課上此次次都被扼殺,所以她喜歡用文字和故事,寫出一張張畫來。
  • 小月書評|但願至此以後,雨季不再來
    初中的時候,隨大流,囫圇吞棗地啃完了三毛全集。能理解的貌似不多,或許了解的在今天看來已經太幼稚,以至於再也無從記起。畢竟,我們的雨季也不會再來。《雨季不再來》是三毛將十七歲到二十二歲那一段時間裡發表的文稿成集出的書,記錄的是三毛從三年級左右成長到各國遊學的經歷和感受,用三毛的話就是這本書代表了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和感受。當然這個少女更多的是三毛本人的成長曆程,這個成長過程讓人心疼擔憂,於三毛個人來說還有一些傷感。
  • 古人所說的二毛、二毛之年、二毛子、二毛桶子,都是啥意思?
    「二毛」不是「三毛」的哥哥,而是古人對中老年人的一種稱謂。《左傳》記載:「君子不重[chóng]傷,不擒二毛。」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不會傷害受傷的人,也不會捕獲上了年紀的士兵。西晉學者杜預為《左傳》作注,他對「二毛」的解釋是:「二毛,頭白有二色。」頭髮花白成了兩種顏色,因此就用「二毛」稱呼兩鬢染霜的中老年人。晉朝男神潘嶽年輕時長得英俊瀟灑,猶如玉樹臨風,有一次潘嶽駕車上街,引發大姑娘小媳婦以及廣場大媽等諸多粉絲圍觀,她們投擲水果表達愛意,水果竟堆滿了馬車車廂。
  • 三毛《雨季不再來》中帶有光芒的經典語錄
    三毛《雨季不再來》記錄她那獨自的成長經歷。文章中表達了三毛成長中的孤寂、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個性。三毛文中她孤單時的那種讓人心驚,絕不向安寧妥協。看似表面脆弱、憂鬱、偏執的體現,實則內心充滿力量的動蕩浪際天涯,四處漂泊的決絕,必定是脫穎而出的典範。三毛在文章中那些真實、純粹、新鮮的語言如綿綿春風吹拂耳畔,如涓涓細流浸溼心田。
  • 小姐姐定要看三毛的書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撒哈拉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三毛除了是作家之外,還有一個職業就是旅行家,與荷西結婚後定居於非洲。
  • 臉上被塗抹墨汁的少女、未婚夫死在懷中……三毛一生中的七個瞬間
    所以,我接受了從夢中得到的「靈感」,嘗試用這個角度來寫寫我所摯愛的作家三毛。01 那個臉上被塗抹墨汁的青澀少女少女時代的三毛,那時候她叫陳平,已開始展現她作為情感類作家耽於幻夢的感性特質,偏愛文藝,嗜好讀書,而拙於理性思維。
  • 三毛遇上顧福生,抑鬱症少女與將門貴公子,會有一段怎樣的故事?
    那一年,三毛13歲了,正是求學的年紀,她卻不得不休學在家。原來,在經歷了被數學老師用墨汁畫了個大花臉,強迫到操場示眾的凌辱之後,三毛便患上了嚴重的創傷後應激症,只要一進到教室,她就會突然暈倒!人生的沉重啊,少女初嘗,直到三年以後,遇上那個人。
  •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荷西就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的。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說:「也有例外的時候。」「那你要是嫁給我呢?」荷西問道。三毛嘆了口氣說:「要是你的話那只要夠吃飯的錢就夠了。」「那你吃的多嗎?」荷西問道。「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一點。」
  • 七夕牛郎會織女,三毛第一次遇到心動的牛郎,是在一個布幔後面
    三毛沒有和他交談過一句話,就這樣愛上了,在那個情竇初開的年紀。人,回想起自己的初戀或第一次暗戀的人,心裡的滋味百種,甜蜜的、苦澀的。在十一歲左右,一次機緣巧合,三毛擔任了校園話劇《牛伯伯打遊擊》中一個無關重要的角色——匪兵乙。
  • 三毛去世7年後,1男人直言:荷西純屬虛構
    三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她不僅是一位作家、旅行家還是一位演講家。她的作品有《夢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等等都是十分廣為人知的。三毛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陳平,這個名字是有深意的,父親是希望這個世界和平,不希望再有紛爭的,所以就懷著這個使命,就叫做是這個名字。
  • 湘潭三胞胎父母新年心願:希望二毛和三毛健康成長
    ,三胞胎爸爸胡中元告訴我們這個沉重的消息。2012年3月19日,因為呼吸道感染,出生22天的大毛就離開了人世。醫生解釋說,孩子出生不足7個月,各個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體質太差,沒能挺過關鍵期。第二天,胡中元和妻子唐永紅就決定,讓還在恆溫箱裡的二毛三毛轉院到長沙兒童醫院。一天天過去了,二毛和三毛終於挺了過來。現在,兩個可愛的小傢伙快11個月大了。
  • 三毛漫畫背後你不知道的細節丨夜問
    張樂平(1910年11月10日—1992年9月27日),浙江嘉興市海鹽人,中國當代漫畫家,漫畫「三毛」形象的創作者。張樂平筆下的三毛,誕生於1935年7月28日的上海《晨報》副刊《圖畫晨報》上。張樂平畫了一個「大腦袋、圓鼻子、光頭上長著三根毛」的漫畫兒童人物,起名為「三毛」,並將這題材定為無文字連環漫畫。
  • 紀念三毛逝世30周年,重溫三毛筆下的浪漫與自由
    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絕不妥協。--三毛《送你一匹馬》 一切都會過去,明天各人又將各奔前程。
  • 蘇軾過惶恐灘,因為感慨「二毛人」而想當水手,二毛人是誰?
    因為這個時候蘇軾已經反思了自己之前的主張,看到了新法中也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是司馬光卻一律廢除。蘇軾是兩面不落人,變法派打擊,保守派打壓,真沒有什麼好日子過。按說,蘇軾反對司馬光廢除新法,又算是站到了變法派的陣營了,但是人家不認。這不,保守派總頭目高太后一死,小皇帝宋哲宗正式聽政,就重新啟用辦變法派章惇等人。
  • 三毛的曠世愛情被疑造假?馬中欣重訪三毛之路,直言:荷西根本不存在
    在遇到荷西之前,三毛的人生太過於悲苦,從小就因為學校的種種,使她患上了抑鬱症,甚至她還割腕自殺,帶她走出心理世界的是顧福生,他是三毛姐姐的油畫老師,顧福生發現三毛在文學領域有天賦,就鼓勵三毛去寫作,並且將她介紹給了《現代文學》的主編白先勇,至此,三毛才開始走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