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斷工齡的工人算下崗工人嗎?國家對下崗工人有什麼補償?

2020-12-21 中國質量萬裡行

我們經常看到後臺有朋友提問說單位買斷了自己的工齡,那麼買斷工齡後是不是就等於下崗了呢?其實你說的沒錯,這個工齡被買斷,其實就等於下崗,這個和內退是完全相反的。內退不算下崗?先說說什麼是買斷工齡,買了公民,通俗點講,這個企業老員工拿了錢三費,然後走人。真實的說就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國家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餘人員的一種辦法,即參加員工的企業的工作年限、工資水平,還有工作崗位等條件,結合企企業的實際情況,經企業有員工雙方協定,報有關部門批准,有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與富餘員工之間勞動關係,把這個員工推向社會的一種形式。

我們說在特殊情況下,買斷功力是保障勞動者合理利益的一種有效手段,這肯定要比直接讓你辭退了要好一些。但買斷工齡後,企業就不再給職工社會保險的待遇了,在現在的情況下勞動者權益是受到損害的。所以1999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那就頒發了關於貫徹兩個條例,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加強了基金徵繳工作通知,那就規定任何單位不能以買斷工齡等形式終止職工的社會保險關係。對於現在買斷工齡的做法已經是非法了,然後買斷後,只有一筆的賠償不再有任何的保障。

所以如果員工不同意買兩公裡,你可以堅決拒絕員工,可以向單位所屬的勞動監管部門反映,或者可以直接依法申請勞動仲裁。如果員工被買斷工齡之後下崗了,可以享受什麼補償嗎?對於買單公裡後成為下崗職工,除了可以領取這個企業一次性的給予的經濟補償款,那也是可以去申請失業金的。我們說買斷工齡,他也算作是非主觀意願離開工作崗位,只要你參加失業保險,並且累計繳費年限在一周年以上,那麼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失業金的一個待遇。

而且我們說現在失業保險它已經非常全面了,很多地區在領取失業金的期間,失業金也會給你繳納醫療保險。另外會對下崗工人進行免費的技能培訓,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更快地實現再就業。如果你是4050人員,還能享受相應的4050的待遇,企業錄用就業困難人員能給予社保補貼,或者公益性的崗位工資補貼等等。如果你是自主創業的下崗職工,有創業場地補貼,自主創業獎勵,還有小額補貼貸款等等,所以大家可以看,雖然買單功率就相當於是下崗了,但我們說還是能夠享受一些基本的保障的。

相關焦點

  • 工人下崗買斷工齡交社保,並有優惠政策,農民下崗可以參照嗎?
    工人下崗是指的90年代打破了國有企業工人的鐵飯碗,那個時候才有了工人下崗指數。工人下崗也就是城鎮戶口的人沒有了工作可幹,對於現在這種現象比較少了,也可以說不想幹工作叫做跳槽。當然,現在國有企業還比較多,也有一部分正式的工人在上港一帶,企業裁員那麼就會出現工人下崗的現象。
  • 什麼是下崗工人?
    下崗工人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現在大多數場合,除開玩笑之外,人們口中提到的下崗工人,大多指狹義的類型,即國企正式編制被下崗人員。1、廣義的下崗工人泛指丟了工作的工人。可以是任何單位,任何崗位,任何年齡的勞動者。
  • 2019年下崗工人退休時工齡怎麼算?有15年工齡能多領養老金嗎?
    買斷工齡發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家經濟體制改革,買斷工齡的下崗工人從某種意義上講為此付出很多很多。買斷工齡後,下崗工人背無情的推上社會自求謀生。也就是那一次下崗潮改變了下崗工人的命運。最近一位1992年下崗工人提出這樣的疑問,還有幾年就到退休年齡,最想知道買斷工齡之前的工齡怎麼算?會不會多領養老金?首先,退休時工齡的認定主要依據是人事檔案,最早是1992年才建立企業職工繳費養老保險制度。
  • 買斷工齡的職工,算不算下崗職工呢?
    買斷工齡的職工,算不算下崗職工呢?嚴格意義上來講,買斷工齡的職工,可以算成下崗職工。因為買斷工齡,他也就是離開了工作崗位也是屬於下崗職工了。下崗職工對於自己來說能夠獲得一個什麼樣的優勢或者待遇呢?首先,你在下崗之前肯定是在原工作單位工作了若干年,那麼既然自己工作了若干年。
  • 國家對於買斷工齡的下崗職工有什麼補償方式?
    對於企業來講,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有的企業經濟情況很好,可能補償標準就會高一些;有的企業經濟條件一般,甚至都要破產了,補償標準就會低一些。但是,現在已經不允許企業買斷工齡,當企業涉及到裁員等事宜,一般都是按照《勞動合同法》辦理,補償標準至少不會低於法律要求的經濟補償金。需要注意的是,破產企業除外。下面結合問題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 「下崗」工人自己交社保,退休時「工齡」怎麼算?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很多人工作了卻下崗了,那麼為了自己的社保不斷繳,畢竟自己還沒有繳納滿15年的社保,在下崗之後就孩子能夠按照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職工保險,這樣才能保證社保不斷交。 那麼這時候問題來了,2019年「下崗」工人自己交社保,退休時「工齡」怎麼算?別糊塗了。很多人在在下崗之後都是自己繳納社保,但是卻對工齡計算不清楚,不了解是否會計算在裡面。
  • 下崗工人到底包括哪些人?他們的現狀如何
    文/水流雲在草青青下崗工人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現在大多數場合,除開玩笑之外,人們口中提到的下崗工人,大多指狹義的類型,即國企正式編制被下崗人員,而不是泛指失業人員。1、廣義的下崗工人泛指丟了工作的工人,是失業者的代名詞。
  • 下崗工人有30年工齡,2020年可以去辦理退休嗎?
    下崗工人有30年工齡,2020年可以去辦理退休嗎?小編最近收到了一位下崗人員的留言,他表示自己已經是有了三十年的工齡了,那麼可以在今年也就是2020年退休嗎?可能大家對於這一個問題也是很好奇,畢竟大家都是希望自己能夠退休養老了。
  • 當初的下崗工人,下崗時為什麼會選擇「沉默」
    下崗工人是90年代的一個特殊群體,各地區的叫法也各有差異。初期的時候不叫下崗,有的地方叫「停薪留職」,有的地方叫「廠內待業」,還有些地區叫「放長假」「兩不找」等等。但是總體的意義就是當初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很多國有企業改制,國企正式員工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係(俗稱買斷工齡)轉為靈活就業的人員,如今叫下崗工人。
  • 下崗工人的工齡應當如何計算?
    下崗工人的這個工齡應該怎麼計算呢?很多下崗工人可能不明白,自己下崗以後還有沒有相應的工齡呢?這個問題實際上不必要過多的擔心,因為現階段下已經沒有工齡這樣的一個說法了,只要是你正常參保一年養老保險,那麼擁有一年實際的繳費年限,都可以被計算成為你的工齡,所以說下崗以後自己正常參保養老保險,對於你來說就會有相應的工齡待遇的。因為作為企業在職職工在崗期間,自己的養老保險都是由企業單位來承擔的,所以說自己無需操心,養老保險的一個交費問題。
  • 下崗工人自己交社保,退休時計算工齡嗎?
    下崗工人如果自己去繳納社保,退休時計算工齡嗎?
  • 當年的下崗工人,下崗的時候,都領取了多少補償?
    近段時間,寫了關於下崗工人的一些文章,讓很多下崗工人想起了剛下崗時的不容易。但是在評論區很多網友留言,說出了自己當初下崗的時候自己領取的補償,今天就挑幾個典型,與大家分享一下,當初下崗的時候,下崗工人都領取了多少補償金。
  • 東北老工業第一批下崗工人誰還記得
    還記得東北工業第一批下崗人員嗎,他們是為國家的發展而犧牲的一代人。東北有這樣一個大型國有企業,高峰時有18000多人,在下崗潮時,只剩下了六七千人,也就是說三個人中就有兩個下崗,一年工齡補償只有300元,工作幾十年的工人,所得到的補償不夠交付當時幾年的養老金。
  • 下崗工人下崗時,可以免繳兩年養老保險,退休時算工齡嗎?
    問:下崗職工下崗後,可以免繳兩年的養老保險,但是退休後,這兩年算作服務年限嗎?下崗後的服務年限與社會保障的實際繳費年限相等。下崗職工下崗後,可以免除二年的養老保險。算服務年限。下崗職工可以享受失業救濟金等其他優惠政策,也可以享受失業救濟金等政府社會保障補貼。1、買斷工齡補償金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企業改制和下崗現象開始出現。
  • 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那些國企工人下崗後,都去幹啥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下崗潮」,當年無數企業員工被迫「買斷工齡」(即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接著,這群為企業幹了大半輩子活兒的人,就被「無情」趕走。
  • 下崗工人交社保,不計算工齡,豈不是白交了?一半正確、一半錯誤
    前段時間,網友諮詢:自己以前是國企職工,下崗之後從事網約車司機,打算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繳納職工社保,工齡怎麼算呢?聽人說,靈活就業人員交職工養老保險,是不計算工齡的,豈不是意味著養老保險白交了?工齡,顧名思義,指的是員工在國家法定企業的工作年限,通常建立在勞務合同基礎上。根據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30日內為職工代繳社保,因此,正常情況下,職工工齡和其社保繳費年限是相同的。工齡越長,意味著職工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越長,根據我國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計發原則,職工退休時、養老金也就越多。
  • 當前的下崗工人需要什麼?
    下崗工人,說白了就是失業工人,即沒有工作的工人。造成下崗工人失業的原因是企業破產,企業轉型升級,企業減員生效而被企業辭退。有的是留薪失崗,有的只給一定數額的生活費,儘管這些年對下崗職工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補助提升,但對大多數下崗職工而言必然失去了原有單位的精神風貌和經濟支撐,亊實上下崗職工的生活狀況受到一定的影響。列入社會大家庭的弱勢群體範圍,基本的生活狀況與農民不相上下,只不過農民有地,而下崗職工全憑基本生活費而維持生計,經濟處於困難狀態!
  • 單位改制被迫買斷下崗失業,國家固定工和合同制員工有什麼區別?
    單位改制被迫買斷下崗失業,國家固定工和合同制員工有什麼區別?現在已經沒有國家固定的概念,即使是比較資深央企,也取消了國家固定工這個稱呼,說穿了其實都是勞動合同制工人。企業改制以後,一般重組方對於原企業的職工,都是按照全部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來處理,不會再有買斷工齡的說法。由於是屬於全員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對這部分職工進行經濟補償。經濟補償的標準一般都是按照勞動合同法的第四十七的規定來辦理,即在企業工作一年發給一個月的標準工資,標準工資仍然是按照離職前12個月本人工資的平均工資來作為標準。
  • 下崗失業工人要求提前退休,該怎麼辦?
    最近,有網友提問,下崗失業工人可不可以要求提前退休,國家在這方面有什麼託底政策?對此,社保專家表示,現在不管你是不是下崗失業工人,都需要執行全國統一的退休政策,即男性達到60周歲,女職工達到50周歲,女性靈活就業人員和女幹部達到55周歲,養老保險繳費達到15年才能辦理退休。
  • 上海百萬下崗工人「消失」 下崗已成為歷史名詞
    2008年7月17日,上海市總工會朱小姐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上海市在職和失業人數無法準確統計,『有的失業,但是勞動關係還存在』,而且每個單位都不一樣,以前的『下崗工人』更難以精確算出。」  「下崗工人估計應該有100多萬。和國內其他地方一樣,上海市下崗方式也有5個類型:買斷、內退、『兩不找』、解除合同、發生活費。」